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裸燕麦源库生理特性和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宇 赵宝平 +3 位作者 柳妍娣 米俊珍 武俊英 刘景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3,共8页
为探究施氮量对燕麦源库生理特性和茎鞘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和转运的影响,2021年和2022年选取穗粒数差异大的两个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穗粒数多)和定莜8号(穗粒数少)为试验材料,设置0、100和200 kg·hm^(-2)3个施氮水平,测... 为探究施氮量对燕麦源库生理特性和茎鞘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和转运的影响,2021年和2022年选取穗粒数差异大的两个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穗粒数多)和定莜8号(穗粒数少)为试验材料,设置0、100和200 kg·hm^(-2)3个施氮水平,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氮素供应条件下燕麦叶片光合指标、粒叶比、茎鞘NSC积累量(TMNSC)、NSC表观转运量(ATMNSC)及其对籽粒产量表观贡献率(ACNSC)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对2个燕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具有增加效应,其中在施氮100 kg·hm^(-2)时产量最高。在100 kg·hm^(-2)施氮处理下,坝莜1号的旗叶面积、SPAD值、Pn和籽粒产量两年平均值较不施氮处理分别提高57.57%、80.70%、101.68%和40.15%,定莜8号分别提高43.70%、44.33%、69.49%和37.36%;坝莜1号的ATMNSC、ACNSC和粒叶比两年平均值较不施氮处理分别增加767.25 g、1.96倍和54.55%,定莜8号分别增加859.52 g、8.26倍和43.25%。综合以上结果,增施氮肥对两品种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坝莜1号表现出更优的源、库活性,从而获得更高的穗粒数,达到增产目的;定莜8号则表现出更优的源-库关系,增大库器官对源物质的“拉力”,促进NSC由茎鞘向籽粒的转运,弥补生育前期光合能力较弱导致的同化物质生产的不足,从而促进源库协调,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产量 生理特性 茎鞘NSC
下载PDF
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安钰 张清云 +1 位作者 李生兵 王东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目的】为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甘草对不同钙浓度的适应机制,探究了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CK)、5(G_(1))、10(G_(2))、15(G_(3))、20 mmol/L(G_(4))5个钙... 【目的】为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甘草对不同钙浓度的适应机制,探究了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CK)、5(G_(1))、10(G_(2))、15(G_(3))、20 mmol/L(G_(4))5个钙浓度,分析比较了不同浓度外源钙处理下甘草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适宜甘草生长的外源钙施用浓度。【结果】随着钙浓度的增加,甘草主根长、主根直径、单根鲜质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甘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钙浓度为10 mmol/L时,Tr、Pn、Gs、SOD活性、CAT活性均达到峰值,且Pn、Gs显著高于对照(P<0.05)。MDA含量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钙浓度为10mmol/L时的MDA含量最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钙浓度为10mmol/L时,隶属函数值的均值最大,为0.739。【结论】施用外源钙有利于改善甘草的生理生化特性,促进生长发育;10mmol/L钙浓度是甘草生长的最佳施用量,可为干旱地区甘草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外源钙 生理特性 隶属函数法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胶园间种珠芽黄魔芋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原慧芳 岩香甩 +1 位作者 李金威 田耀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了解不同地膜覆盖对胶园间种的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银色地膜、黑色地膜、白色地膜、防草席、加厚黑色地膜、微孔黑色地膜和无覆盖(CK)共7个处理,测定分析魔芋... 为了解不同地膜覆盖对胶园间种的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银色地膜、黑色地膜、白色地膜、防草席、加厚黑色地膜、微孔黑色地膜和无覆盖(CK)共7个处理,测定分析魔芋换头期、膨大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i)、电子传递速率(ETR),生理特性参数: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b(Chl a/b),土壤原位物理性状参数:土壤含水量(SMC)、土壤电导率(SC)、土壤温度(ST),并测定魔芋地下球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了魔芋叶片的光合参数(P_(n)、G_(s)、T_(r)和ETR),换头期和膨大期防草席处理的P_(n)、Gs和T_(r)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其他处理间不规律上下变幅,其间有显著差异;除了成熟期,同一时期不同地膜覆盖处理魔芋叶片的SP和Chl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魔芋叶片的SS和Chl a/b变化趋势稍有不同,成熟期各处理的SS均显著高于对照,3个时期对照的SS均最低,而成熟期地膜处理的Chl a/b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同一时期不同地膜覆盖的SMC和SC均高于对照,加厚黑色地膜处理保水效果最好,膨大期微孔黑色地膜处理和成熟期防草席处理的SC均显著最高,其他处理间的SMC和SC无显著差异。同一地膜覆盖处理不同时期的P_(n)、G_(s)、T_(r)、ETR、SP、和Chl均表现为换头期>膨大期>成熟期,而各处理的SS和Chl a/b表现为成熟期>膨大期>换头期。经所有指标和产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ST与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他指标与产量均呈正相关。不同地膜覆盖较对照均提高了珠芽黄魔芋产量,银色地膜、黑色地膜、防草席和加厚黑色地膜处理增产效果明显,而白色地膜和微孔黑色地膜处理增产不明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银色地膜、黑色地膜、防草席和加厚黑色地膜都是魔芋增产增效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珠芽黄魔芋 胶园 光合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叶面喷施胺鲜酯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对油用牡丹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鹏 肖瑞雪 +6 位作者 张利霞 张亚冰 余世玺 陈轲 李仁杰 罗宁 侯小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油用牡丹高产高效栽培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本试验以凤丹为材料,分别于盛花期(4月7日)、籽粒形成期(4月18日)、果荚与籽粒快速生长期(5月10日)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胺鲜酯(D1、D2和D3)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BD1... 为筛选出适合油用牡丹高产高效栽培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本试验以凤丹为材料,分别于盛花期(4月7日)、籽粒形成期(4月18日)、果荚与籽粒快速生长期(5月10日)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胺鲜酯(D1、D2和D3)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BD1、BD2和BD3),研究其对植株生理特性、籽粒产量指标(百粒重、单果籽粒重、单株籽粒重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牡丹叶片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均有明显提高:7月3日时,BD2处理叶片SOD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5.24%;5月19日和7月3日时,所有处理叶片MDA含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7月3日时,所有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D2处理最高,较对照增加33.84%;6月10日时,所有处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BD3处理增幅最大,为98.11%;3个测定时期,除6月10日的BD3处理外其他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胺鲜酯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所有处理单株籽粒重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BD3增幅均最大,分别为10.45%与10.44%。相关性分析表明,SOD活性与Chl a、Chl b、Car、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单果籽粒重、单株籽粒重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之,12、16 mg/L胺鲜酯与0.05 mg/L油菜素内酯复配喷施油用牡丹植株的生理特性表现优异,并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胺鲜酯 油菜素内酯 生理特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配比水溶肥对生姜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付丽军 王永存 +3 位作者 张璐 闫红波 段惠敏 周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以“冀姜5号”为试材,在生姜小培土至根茎膨大期施用高氮型(T_(1),N-P-K=30-10-20)、高钾型(T_(2),N-P-K=15-6-30)和高磷型(T_(3),N-P-K=10-30-20)3种水溶肥处理,研究不同水溶肥对生姜生长、光合生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 以“冀姜5号”为试材,在生姜小培土至根茎膨大期施用高氮型(T_(1),N-P-K=30-10-20)、高钾型(T_(2),N-P-K=15-6-30)和高磷型(T_(3),N-P-K=10-30-20)3种水溶肥处理,研究不同水溶肥对生姜生长、光合生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T_(2)处理茎粗、分枝数和叶面积最高,株高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肥(CK)相比,T_(2)处理显著提高了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叶片蔗糖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单株根茎鲜重和产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T_(1)处理生姜株高显著增加,茎粗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产量显著低于T_(2)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T_(3)处理各生长指标及光合生理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产量显著低于T_(2)和T_(1)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培土至根茎膨大期,建议施用高钾型水溶肥(N-P-K=15-6-30),能够有效促进生姜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有利于生姜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水溶肥 光合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调环酸钙对霞多丽葡萄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杨江山 李斗 +6 位作者 王春恒 金鑫 王宇航 戴子博 陈亚娟 邵璋 冯丽丹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目的】探究调环酸钙(Pro-Ca)对葡萄光合作用、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可应用于葡萄实践生产的Pro-Ca适宜处理方法。【方法】以11年生酿酒葡萄霞多丽为试材,于初花后22、42、62和82d分别用200(T1)、400(T2)、600(T3)和8... 【目的】探究调环酸钙(Pro-Ca)对葡萄光合作用、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可应用于葡萄实践生产的Pro-Ca适宜处理方法。【方法】以11年生酿酒葡萄霞多丽为试材,于初花后22、42、62和82d分别用200(T1)、400(T2)、600(T3)和800 mg·L^(-1)(T4)的Pro-Ca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喷施蒸馏水作为对照(CK),测定初花后25、45、65、85和105 d(成熟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保护酶活性和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Pro-Ca处理可以增强霞多丽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降低活性氧的积累量,并提高果实品质,其中,各时期T3处理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和Pn平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63%、16.67%和20.13%,且T3处理在初花后45 d时显著降低了过氧化氢(H2O_(2))含量,初花后65和85 d使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了34.42%和24.98%。此外,Pro-Ca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其中,T3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2.12%、8.77%、4.37%和21.9%。【结论】Pro-Ca处理可以增强霞多丽葡萄的光合作用和改善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使用600mg·L-1的Pro-Ca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Pro-Ca 生理特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施用氯化钠对椰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唐龙祥 李阳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深入了解施用氯化钠(NaCl)对椰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量的NaCl,30 d后测定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施用100 g和1... 为深入了解施用氯化钠(NaCl)对椰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量的NaCl,30 d后测定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施用100 g和150 g NaCl时,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POD、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少量增加;200 g NaCl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减少,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试验表明适量施用NaCl可以增强椰子幼苗光合作用,抑制膜脂过氧化,促进物质转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幼苗 盐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生理特性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季平 刘经威 +7 位作者 王欣婷 郭军飞 吴顾容 刘紫微 杨洪涛 彭勃 徐晨 刘晓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系统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品种耐热性的关系,为制定耐热水稻品种的育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苗期设置对照(白天(07:00-19:00)28℃,夜晚(19:00-07:00)2... 【目的】系统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品种耐热性的关系,为制定耐热水稻品种的育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苗期设置对照(白天(07:00-19:00)28℃,夜晚(19:00-07:00)22℃,CK)和高温胁迫(白天(07:00-19:00)42℃,夜晚(19:00-07:00)35℃,HS)2种处理方式,根据幼苗存活率将供试品种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度敏感4个耐热性等级,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活性氧(ROS)积累、质膜损伤、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东稻4号、湘两优2号、黄华占和长白9号的幼苗存活率较高,是苗期耐热性高抗品种;湘两优900、泰优390、郑旱6号、武运粳21、粤王丝苗和吉粳515是苗期耐热性高度敏感品种。与CK相比,HS处理导致苗期水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_(3)含量下降,ROS积累、质膜损伤(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和内源ABA含量升高。高温胁迫下,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及内源ABA含量均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ROS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低于热敏感品种,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_(3)含量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ROS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质膜损伤程度和内源ABA含量与水稻苗期的存活率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耐热水稻品种筛选的参考评价指标。【结论】高温胁迫诱导水稻叶片ROS过量积累,引发氧化胁迫是导致叶片枯萎的重要原因,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和内源ABA信号通路是水稻抵抗高温胁迫的重要途径,可作为耐高温水稻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逆境生理 叶片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铵硝比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9
作者 高研 彭绿春 +5 位作者 李世峰 解玮佳 宋杰 张露 熊俊芬 赵正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5-793,共9页
为探究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的影响,以3年生盆栽高山杜鹃粉精灵为试验材料,单一氮源处理为对照,采用盆栽方式,研究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供应(铵硝比例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对其营养生长期侧... 为探究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的影响,以3年生盆栽高山杜鹃粉精灵为试验材料,单一氮源处理为对照,采用盆栽方式,研究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供应(铵硝比例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对其营养生长期侧枝生长、光合特性、代谢酶活性及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粉精灵不同生长期侧枝干物质积累量、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有所差异,以侧芽萌发期T3处理侧枝干物质积累量最高,T2处理在嫩侧枝期、侧枝半木质化期的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侧枝半木质化期,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磷含量,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片Fe元素吸收量以T1处理最高,Mg元素吸收量以T5处理最高。此外,在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嫩侧枝期酶活性最高。综上,不同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粉精灵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有所差异,且混合氮源处理较单一氮源处理更有利于促进侧枝生长,以铵硝比例75∶25促进侧枝生长及提高养分积累和光合效能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筛选适合高山杜鹃生长发育的氮素施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氮素形态 侧枝生长 生理特性 营养元素
下载PDF
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李秋莹 于婵 +4 位作者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陈欣 黄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随着Cr^(6+)浓度增加而下降;随着Cr^(6+)浓度增加,丹参幼苗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逐渐下降,Pro和MDA含量增加。研究表明,Cr^(6+)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的胁迫和毒害作用,幼苗根的生长受Cr^(6+)胁迫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种子 发芽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琦 杨江伟 +3 位作者 许超丽 周利斌 张宁 司怀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段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与致死率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组培苗茎切段的再生植株表型变化主要为叶片不对称、叶缘不规则、茎变异伸长、叶片丛生和叶片粘连等;随辐照剂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升后降,随后又升高的现象。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新大坪’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20.37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碳离子束 马铃薯组培苗 辐照 半致死辐照剂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特性
12
作者 王习政 陈霞 +5 位作者 苏文娟 张运煜 王毓曼 谢荟清 陈尚钘 刘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中嫁接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变化过程,明确山苍子芽接愈合过程的机制,对山苍子良种嫁接苗木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山苍子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以采穗圃优树1年生枝为穗条,采用嵌芽接... 【目的】通过分析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中嫁接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变化过程,明确山苍子芽接愈合过程的机制,对山苍子良种嫁接苗木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山苍子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以采穗圃优树1年生枝为穗条,采用嵌芽接嫁接技术,于芽接后不同时期取嫁接结合部位组织进行解剖结构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并测定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生理酶指标活性。【结果】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隔离层形成期(嫁接后0~5 d)、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期(嫁接后6~16 d)、形成层连接期(嫁接后17~25 d)和维管组织分化形成期(嫁接后26~35 d)。在嫁接后初期,嫁接口的砧木切口面先后出现隔离层和愈伤组织,嫁接后17~25 d,砧穗间形成愈伤组织桥,且形成层相互连接,构成形成层环带;嫁接后26~35 d嫁接口处分化出维管组织,且砧穗紧密连接。各生理指标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嫁接后第15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POD、CAT均上升到峰值水平,随后5 d,可溶性糖和SOD出现峰值,此时PPO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山苍子在嫁接后第35天基本完成愈合,且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末期、形成层连接初期(嫁接后第15~20天)是山苍子嫁接成活的关键时期。在隔离层形成期,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即时调控活性氧水平;在嫁接愈合后期(嫁接后30~35 d),POD、CAT与PAL共同参与砧穗切口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与木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嫁接愈合 显微结构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适时一次灌溉对8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张军 李爽 +5 位作者 赵凯男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张振旺 侯园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95,共12页
为了探讨适时一次灌溉的灌溉效果和增产机制,以黄淮海麦区主推的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和池栽条件下,设置适时一次灌溉和无灌溉(自然降雨)2种处理,测定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旗叶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籽粒产量,研究适时... 为了探讨适时一次灌溉的灌溉效果和增产机制,以黄淮海麦区主推的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和池栽条件下,设置适时一次灌溉和无灌溉(自然降雨)2种处理,测定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旗叶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籽粒产量,研究适时一次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一次灌溉改善了4个生育时期的旗叶生理特性。大田、池栽条件下适时一次灌溉处理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较无灌溉处理增加23.63%~39.07%、27.82%~54.5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16.39%~53.76%、16.93%~38.62%,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33.74%~51.59%、26.13%~45.0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7.73%~46.34%、24.75%~37.31%,脯氨酸含量增加26.29%~37.84%、21.41%~41.3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6.56%~42.06%、14.85%~31.69%,净光合速率增加11.51%~47.25%、24.36%~43.33%,丙二醛(MDA)含量下降12.32%~18.64%、14.85%~22.79%,小麦籽粒产量平均增加17.95%和29.27%。适时一次灌溉条件下,不同品种间比较,以周麦32和周麦36较无灌溉增产幅度较大,分别为31.50%和28.23%,可作为丰产抗旱性品种在有限灌溉旱作区进行推广。本研究结果为冬小麦适时一次灌溉研究及品种优化布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时一次灌溉 冬小麦 旗叶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氮肥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王亚新 冯乃杰 +4 位作者 赵黎明 郑殿峰 沈雪峰 刘美玲 杜有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1-573,共13页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和氮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以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施氮及盐胁迫处理:N1(0.1 g N/盆)、N2(0.15 g N/盆)、N1S(N1+0.3%NaCl)、N_(2)S(N_(2)+0.3%NaCl)...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和氮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以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施氮及盐胁迫处理:N1(0.1 g N/盆)、N2(0.15 g N/盆)、N1S(N1+0.3%NaCl)、N_(2)S(N_(2)+0.3%NaCl),以及调节剂效应处理:N1A[N1+40 mg·L^(-1)5-氨基乙酰丙酸(5-ALA)]、N1D[N1+30 mg·L^(-1)乙酸二乙基氨基乙酯(DTA-6)]、N1AS[N1+40 mg·L^(-1)5-ALA+0.3%NaCl]和N1DS[N1+30 mg·L^(-1)DTA-6+0.3%NaCl],于三叶一心期叶喷DTA-6和5-ALA,24 h后按土量进行0.3%NaCl(盐的质量/土的质量,W/W)处理,测定各处理幼苗形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过氧化氢和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与N1相比,N_(2)、N1A和N1D处理均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合成。以N1A处理效果最显著,N1A处理的地上干重、壮苗指数较N1处理增幅分别为15.37%~41.02%和29.17%~69.31%,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较N1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5.90%~51.61%和4.10%~14.45%。与N1相比,盐胁迫N1S显著抑制了幼苗生长,N_(2)S、N1AS和N1DS均可缓解盐胁迫N1S处理对幼苗形态和生理的损伤。其中N1AS处理效果最佳,改善了幼苗的形态,增加了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GSH含量,与N1S处理相比,N1AS处理的地上干重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31.08%~78.95%和15.90%~69.35%,MDA和H_(2)O_(2)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7.38%~50.29%和6.43%~20.95%。综上所述,在盐与非盐胁迫下,叶面喷施5-ALA、DTA-6和增施氮肥均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减少叶片活性氧H2O2和MDA含量,提高幼苗耐盐性,且叶面喷施5-ALA和DTA-6调节剂与增施定量氮肥(N_(2)和N_(2)S)处理效果相当。本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上实现氮肥减施增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PGRs 增施氮肥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水杨酸对NaHCO_(3)胁迫下黄芪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节效应
15
作者 李红玲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梁伟 董鹏斌 王红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目的】探究外源水杨酸(SA)缓解盐碱胁迫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效应。【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HCO_(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分别设置0.1,0.2,0.3,0.4,0.5 mmol/L外源SA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进行调... 【目的】探究外源水杨酸(SA)缓解盐碱胁迫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效应。【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HCO_(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分别设置0.1,0.2,0.3,0.4,0.5 mmol/L外源SA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进行调节,并以未加SA无NaHCO_(3)胁迫处理为对照1(CK1),未加SA及NaHCO_(3)胁迫为对照2(CK_(2)),测定蒙古黄芪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NaHCO_(3)胁迫下(CK_(2))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受到明显抑制,与CK1相比,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93.96%、93.45%、97.26%、97.50%,幼苗株高、单株鲜重、根系活力分别降低35.97%、37.61%、72.6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与CK_(2)相比,添加不同浓度外源SA后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显著提高(P<0.05),叶片质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0.21%~56.56%、20.09%~46.39%,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得到不同程度增强,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积累量显著提高了7.63%~86.95%、5.51%~41.75%。【结论】外源SA可以有效调节NaHCO_(3)胁迫对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缓解渗透压并降低膜脂过氧化对黄芪幼苗带来的损伤,增强黄芪种子及幼苗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及抗盐碱能力,其以0.3 mmol/L缓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蒙古黄芪 NaHCO_(3)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施钾对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动态及光温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张潇 李岚涛 +3 位作者 耿赛男 杨启睿 苗玉红 王宜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9,共10页
为给夏玉米科学施钾提供参考依据,2021—2022年在河南省温县开展钾肥用量田间试验,以‘隆玉369’为试验材料,研究0 kg∙hm^(−2)(K0)、40 kg∙hm^(−2)(K40)、80 kg∙hm^(−2)(K80)、120 kg∙hm^(−2)(K120)和160 kg∙hm^(−2)(K160)5个钾(K2O)肥... 为给夏玉米科学施钾提供参考依据,2021—2022年在河南省温县开展钾肥用量田间试验,以‘隆玉369’为试验材料,研究0 kg∙hm^(−2)(K0)、40 kg∙hm^(−2)(K40)、80 kg∙hm^(−2)(K80)、120 kg∙hm^(−2)(K120)和160 kg∙hm^(−2)(K160)5个钾(K2O)肥用量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叶片SPAD值、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冠层温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和2022年施钾处理分别增产4.9%~6.6%和7.4%~9.6%,且产量增幅随钾肥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趋势,最佳施钾量分别为80 kg·hm^(−2)和87 kg·hm^(−2)。施钾可提升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Logistic方程拟合表明,钾素吸收总量与最大积累速率以K80、K120最佳,分别较K0提高22.5%、28.3%与29.2%、37.5%,此外,最大速率出现时间缩短3~4 d。进一步研究表明,施钾(K2O)量为80~120 kg·hm^(−2)可有效增强夏玉米群体光合有效辐射分量,降低冠层温度,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综上所述,施钾可提高夏玉米产量,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和钾素吸收利用,增强各生育期光温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豫北夏玉米适宜施钾(K2O)量为80~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钾量 产量 钾素吸收利用 光温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外源寡糖对设施黄瓜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影响差异
17
作者 杨倚钢 韩燕 +3 位作者 高丽娟 宋吉青 斋藤信 白文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390-403,共14页
选择壳寡糖(GT)和复合寡糖(KP)为制剂处理,以大棚常规对照(CG)和清水对照(CK)为对比,分析黄瓜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超微结构,根系表观形态和根系活力(RV),以及抗氧化酶和内源激素的变化,比较不同类型寡糖制剂对... 选择壳寡糖(GT)和复合寡糖(KP)为制剂处理,以大棚常规对照(CG)和清水对照(CK)为对比,分析黄瓜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超微结构,根系表观形态和根系活力(RV),以及抗氧化酶和内源激素的变化,比较不同类型寡糖制剂对设施黄瓜生长及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KP处理能有效促进黄瓜叶片和根系生长,其SPAD、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RV均显著增加4.15%~15.63%、6.49%~20.03%、33.33%~152.63%、10.37%~71.62%和8.51%~171.4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升6.75%~91.49%、3.85%~97.62%和3.00%~28.15%;此外,促使黄瓜生育后期叶片生长素(IAA)含量显著提高5.43%以上,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4.35%~18.63%;黄瓜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13.72%和11.52%以上。比较而言,GT处理对黄瓜根冠生长,内源激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仅坐果期叶片光合生理特性(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片超微结构)和RV有所改善。相较于GT处理,KP处理在促进黄瓜根冠生长,调控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平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相关性分析发现,黄瓜产量与NPQ、RV、SOD和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Fv/Fm显著正相关(P<0.05);且SOD和POD活性均与AB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外源复合寡糖主要通过促进黄瓜根冠协调生长,维持生育后期高光合效率、根系活力和叶片功能结构稳定,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促进生长激素和抑制生长激素间的平衡,保障生育后期细胞膜功能稳定,延缓叶片自然衰老,实现黄瓜的提质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黄瓜 复合寡糖 壳寡糖 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中国无忧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莫艺莛 李承东 +3 位作者 马道承 粟春青 王艺锦 王凌晖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1年生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中国无忧花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无忧花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尿素(N)、过磷酸钙(P2O5)、氯化钾(KCl)施肥量的L9(34)正交试... 【目的】探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1年生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中国无忧花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无忧花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尿素(N)、过磷酸钙(P2O5)、氯化钾(KCl)施肥量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中国无忧花幼苗的生理特性。【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中国无忧花幼苗叶片POD和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OD和SOD酶活性分别为563.33~823.67 U/[g(FW)•h]和854.41~974.71 U/[g(FW)•h],与CK相比,施肥处理POD、SOD酶活性均有所下降。施肥处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N_(2)P_(2)K_(3)处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分别达3.72%和3.84%。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CK,施肥条件下N3P2K1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达423.31 mg/g,N_(2)P_(2)K_(3)处理最低,为125.11 mg/g;N_(3)P_(1)K_(3)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最高,为13.66μmol/g;N_(2)P_(1)K_(2) 处理最低,为10.33μmol/g。各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CK,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与CK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N3P1K3处理最高,分别为2.14 mg/g和3.07 mg/g,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N3P2K1处理最高,分别为0.94 mg/g和0.46 mg/g。POD和SOD酶活性间及各光合色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下,中国无忧花幼苗各生理指标均优于未施肥处理,其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随着氮肥量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合理的钾肥量搭配适量的氮、磷肥更能有效促进中国无忧花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产生与富集,氮素在中国无忧花幼苗光合色素方面起主导作用。以施用尿素2 g/株、过磷酸钙1.6 g/株、氯化钾3 g/株处理(N_(2)P_(2)K_(3))的中国无忧花幼苗生理状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忧花 氮磷钾 配比施肥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
19
作者 刘亚西 毛芮 +3 位作者 杨梦含 刘金平 苗增建 王丹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36,共12页
为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CK_(1))、干旱胁迫(CK_(2)),以及干旱胁迫加4种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即50μmol·L^(-1)褪黑素(MT)+干旱(T_(1))、0.1... 为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CK_(1))、干旱胁迫(CK_(2)),以及干旱胁迫加4种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即50μmol·L^(-1)褪黑素(MT)+干旱(T_(1))、0.1μmol·L^(-1)油菜素内酯(EBR)+干旱(T_(2))、10μmol·L^(-1)脱落酸(ABA)+干旱(T_(3))、200 mg·L^(-1)赤霉素(GA_(3))+干旱(T_(4)),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黑麦草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增加后减少。在干旱胁迫第9天,与干旱组(CK_(2))相比,4种外源激素处理下黑麦草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Pro含量、SS含量、MDA含量和SOD、POD活性降低。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内源玉米素核苷(ZR)、GA_(3)、ABA、生长素(IAA)含量均增加,施加外源激素后黑麦草内源GA_(3)含量增加,ZR和ABA含量下降,除T_(2)处理外其余激素处理下IAA含量下降。隶属函数分析黑麦草抗旱性强弱为CK_(1)> T_(4)> T_(3)> T_(2)> T_(1)> CK_(2),表明施加外源激素提高了黑麦草的抗旱性,效果最佳的是T_(4)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外源植物激素在黑麦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激素 黑麦草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不同园林植物与大灰藓混种对植株生长生理特性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20
作者 申俊杰 王秀荣 +1 位作者 黄补芳 谢美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74,共21页
【目的】研究苔藓和园林植物混种对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苔藓植物与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盆栽试验在贵州大学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供试材料为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和5种常用的园林植物,设置黄金菊(Euryops ... 【目的】研究苔藓和园林植物混种对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苔藓植物与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盆栽试验在贵州大学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供试材料为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和5种常用的园林植物,设置黄金菊(Euryops pectinatus)、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韭莲(Zephyranthes carinata)、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wbosa)单种作为对照(记为CK-1、CK-2、CK-3、CK-4、CK-5),分别与大灰藓混种为处理,依次记为J1、J2、J3、J4、J5。在移栽30、60、90天时,调查植物生长指标、生物量、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SS),测定基质表面遮阴度及湿度,同时取栽培基质样品,分析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采用相对邻体效应指数(RNEI)分析混种对植物生长的效应,用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各因素对混种植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性。【结果】1)与单种相比,混种大灰藓提高了黄金菊、韭莲、葱莲的生物量及总叶绿素、可溶性糖、氮、磷、钾、碳含量,提高了金盏菊、红花酢浆草的可溶性糖、磷、钾、碳含量。J1、J3、J4处理显著促进了大灰藓生长,提高了其生物量及总叶绿素、磷、碳含量,而J2和J5处理抑制了大灰藓的生长,显著降低了大灰藓总叶绿素、可溶性糖、氮、碳含量,与相对邻体效应指数分析结果一致。2)与单种对照相比,混种大灰藓处理显著增加了基质的相对湿度,J1、J2、J3、J4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基质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而J5处理虽然显著提高了基质有机碳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3)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J1处理大灰藓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0.93),J2处理最低(0.18);除红花酢浆草外,其余4种园林植物的隶属函数值均为混种高于单种。【结论】黄金菊、韭莲、葱莲适宜与大灰藓进行混种,两者既能相互促进生长,又能提高基质养分含量,其中以大灰藓+黄金菊混种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混种 大灰藓 生理特性 营养元素 园林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