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洋参与人参根茎及果实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7
1
作者 庞瑞芳 张英华 +1 位作者 陈新 崔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44-745,共2页
对西洋参及人参的根茎及果实进行了显微特征和薄层鉴定的研究
关键词 西洋参 人参 薄层鉴定 根茎 果实 生药鉴别
下载PDF
剑叶龙血树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国权 甄汉深 刘炯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7-239,共3页
对剑叶龙血树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和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和评价其质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 剑叶龙血树 生药鉴别 理化鉴别
下载PDF
疏花蛇菰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吉炎 李聪 +2 位作者 张路路 吴彬 王雪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对疏花蛇菰的生药特征进行鉴别研究,为拟订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疏花蛇菰花茎的横切面维管束散在,鳞叶横切面可见主脉维管束4个,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目的:对疏花蛇菰的生药特征进行鉴别研究,为拟订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疏花蛇菰花茎的横切面维管束散在,鳞叶横切面可见主脉维管束4个,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根茎横切面可见内韧型维管束与周韧型异型维管束散在;疏花蛇菰、蛇菰的根茎与茎的薄层色谱图相近。结论:疏花蛇菰花茎和鳞叶横切面显示初生构造的特征,而根茎则具备三生构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蛇菰 生药鉴别
原文传递
安徽产5种辛夷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2
4
作者 武祖发 程传付 +7 位作者 吴庆立 张功武 吴春发 唐继如 孙家松 胡亦平 胡建军 斯文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16,共4页
报道了安徽常见的5种辛夷:玉兰Magnolia denudata、淡紫玉兰M. denudata var. dilutipurpurascens、黄山木兰M. cylindrica、紫玉兰M. liliflora和天目木兰M. amoena花蕾的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
关键词 玉兰 淡紫玉兰 黄山木兰 生药鉴别
下载PDF
排风藤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红艳 周媛 +2 位作者 邹坤 刘蓉 汪鋆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对排风藤(Solanum cathayanum Wu et Huang)进行生药鉴别。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药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确定药材鉴别特征,采用RP-HPLC法对番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排风藤茎横切面表皮外侧具腺毛和非腺毛,中柱鞘部位有纤维断... 目的:对排风藤(Solanum cathayanum Wu et Huang)进行生药鉴别。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药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确定药材鉴别特征,采用RP-HPLC法对番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排风藤茎横切面表皮外侧具腺毛和非腺毛,中柱鞘部位有纤维断续成环带,维管束双韧型,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宽广;粉末含草酸钙砂晶、非腺毛、导管和纤维;薄层色谱与对照番茄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排风藤中番茄碱含量为0.24%。结论:分析总结了该药材性状、显微典型特征,建立了该药材中番茄碱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定排风藤药材质量标准及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风藤 生药鉴别 番茄碱
原文传递
紫丁香叶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洪玲 王琪 +1 位作者 曾宪佳 成玉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45-947,共3页
关键词 紫丁香叶 生药鉴别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白钩藤与大叶钩藤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1
7
作者 付金娥 黄浩 +4 位作者 马小军 潘丽梅 白隆华 施力军 韦树根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15-1820,共6页
目的:通过对白钩藤与大叶钩藤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显微技术对白钩藤与大叶钩藤药材进行组织结构和显微特征观察。结果:(1)在性状上,两者的根、茎及钩的大小、形状、颜... 目的:通过对白钩藤与大叶钩藤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显微技术对白钩藤与大叶钩藤药材进行组织结构和显微特征观察。结果:(1)在性状上,两者的根、茎及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皆相似。但白钩藤和大叶钩藤在茎和叶片有明显的区别,白钩藤茎髓松软,叶下表面灰白色;而大叶钩藤茎表面有灰色硬毛,髓多中空,叶下表面黄褐色且被硬毛。(2)在显微特征上,两种钩藤的组织构造基本相似,两者根的皮层与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茎切面观都为四方形,韧皮部外方纤维排列成环;叶主脉大,均只含有1个维管束。但两种钩藤各自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白钩藤根韧皮部纤维成环不明显;茎髓部切面观菱形,角较尖,皮层无石细胞;叶维管束外韧型,呈"U"形,上表皮无非腺毛;粉末具嵌晶纤维。大叶钩藤根韧皮部狭窄且外侧纤维明显断续成环;茎髓部切面四方形,角圆滑,皮层有少量石细胞;叶维管束双韧型,呈圆形,上表皮有非腺毛;粉末中具较多的分隔纤维、非腺毛和少数石细胞。结论: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白钩藤和大叶钩藤的主要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钩藤 大叶钩藤 生药鉴别
原文传递
海漆的生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宁小清 陈卫卫 +3 位作者 谈远锋 原鲜玲 丘芬 苏华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17-1720,共4页
目的:对海漆药材进行生药鉴别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应用药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海漆进行研究。结果:海漆根质地较松软;茎有细小圆形皮孔或枝痕;叶基部有两个腺体。根皮层近木栓层处有较多乳汁管,成环... 目的:对海漆药材进行生药鉴别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应用药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海漆进行研究。结果:海漆根质地较松软;茎有细小圆形皮孔或枝痕;叶基部有两个腺体。根皮层近木栓层处有较多乳汁管,成环状;茎皮层散有较多乳汁管;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周围散有乳汁管;叶上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且连珠状增厚,无气孔;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且连珠状增厚,气孔密集,多为不定式。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不分支乳汁管等。薄层色谱:本品石油醚萃取液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有6个斑点,本品乙酸乙酯萃取液以氯仿-丙酮(5∶2)为展开剂,有4个斑点。紫外吸收光特征:海漆粉末的蒸馏水、95%乙醇、石油醚、氯仿提取液分别在273、274、270、278 nm处有最大吸收。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海漆药材鉴定的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漆 生药鉴别
原文传递
七种五味子的生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珂 童玉懿 宋万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报告了7种五味子生药外及显微特征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外形彼此相似,不易鉴别, 而其种子及种子的种皮表皮石细胞的形状,大小,则因种而异,为较好的鉴别特征.
关键词 五味子 性状 显微特性 生药鉴别
下载PDF
树舌及其易混品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云鹏 严仲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树舌 生药鉴别 药材鉴定
下载PDF
灯笼草的生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远志 许亮 +1 位作者 王冰 王荣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36-537,共2页
对灯笼草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分别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更好的开发应用、药材鉴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灯笼草 生药鉴别 毛酸浆
下载PDF
水蓑衣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玲 陈青 +1 位作者 朱意麟 蔡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蓑衣,正确识别药材的真伪优劣,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水蓑衣茎稍四棱形;幼枝被短柔毛;单叶对生,纸质;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被毛。花萼管状,花冠二唇... 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蓑衣,正确识别药材的真伪优劣,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水蓑衣茎稍四棱形;幼枝被短柔毛;单叶对生,纸质;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被毛。花萼管状,花冠二唇形,蒴果长椭圆形。老茎圆形,嫩茎四棱形,均被短柔毛;叶片易碎,卷曲。横切面根中皮层宽广,多由大型气室组成(显示出湿生植物的特征);茎类方形,表皮细胞晶细胞易见,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叶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气孔、腺鳞、非腺毛常见;上、下表皮均含有长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晶细胞;粉末中可见非腺毛、腺鳞、钟乳体、石细胞、纤维、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等。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水蓑衣有生药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蓑衣 生药鉴别
原文传递
条叶唇柱苣苔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贞芳 王晓琴 +1 位作者 刘勇 肖培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对条叶唇柱苣苔进行生药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形态鉴定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对条叶唇柱苣苔的根状茎和叶进行鉴别。结果:条叶唇柱苣苔根状茎横切面上木质部呈连续环状;根迹维管束和方晶可见。叶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界限不明显。... 目的:对条叶唇柱苣苔进行生药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形态鉴定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对条叶唇柱苣苔的根状茎和叶进行鉴别。结果:条叶唇柱苣苔根状茎横切面上木质部呈连续环状;根迹维管束和方晶可见。叶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界限不明显。根状茎粉末中纤维长条形;网纹导管成群;油细胞和方晶较多。叶粉末中导管多为网纹导管;油细胞多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该种药用植物的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叶唇柱苣苔 生药鉴别
原文传递
六种菝葜叶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训红 王玉玺 房克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文对菝葜、草菝葜、光叶菝葜、小果菝葜、粉菝葜及华东菝葜等六种菝葜的叶进行了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找出其鉴别特征,为鉴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菝葜 生药鉴别
下载PDF
三角草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童家赟 张秋镇 彭伟文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
二三角草为百合科植物小花吊兰Chlorophytum laxum R.Br.的干燥全草[1.2],别名山韭菜、土麦冬(海南万宁)、水三棱草等[1]。主要分布于两广和海南,生于海拔200m以下山中密林湿润土壤中及湿润草地[2]。主产广东省恩平、台山、新会... 二三角草为百合科植物小花吊兰Chlorophytum laxum R.Br.的干燥全草[1.2],别名山韭菜、土麦冬(海南万宁)、水三棱草等[1]。主要分布于两广和海南,生于海拔200m以下山中密林湿润土壤中及湿润草地[2]。主产广东省恩平、台山、新会、中山,有栽培[1],本品为两广民间习用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草 生药鉴别
下载PDF
丽春花果实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毅 黄晓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5-106,共2页
对丽春花果实的形态组织学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材、制定该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在经过文献查阅,并结合显微切片、粉末观察,对药材的性状,果柄、果实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关键词 丽春花 显微鉴定 生药鉴别 显微切片
下载PDF
独行千里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家赟 黄海波 彭伟文 《海峡药学》 2007年第7期65-66,共2页
对我国南方民间草药独行千里进行了性状、显微以及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
关键词 独行千里 生药鉴别
下载PDF
中华地鳖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仕江 陈俊华 金仁勇 《四川中医》 1995年第6期19-19,共1页
土鳖虫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活血散瘀,通经止痛的功效。此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中品。谓:“味咸寒,主心腹寒热,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一名地鳖。”《唐本草》云:“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似小鳖... 土鳖虫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活血散瘀,通经止痛的功效。此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中品。谓:“味咸寒,主心腹寒热,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一名地鳖。”《唐本草》云:“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似小鳖,无甲但有鳞也。”《本草纲目》在虫部化生类(?)虫条下,释名地鳖、土鳖簸箕虫、过街。引弘景曰;“形扁如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土鳖的原动物为昆虫纲,蜚蠊目地鳖科的中华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和冀地鳖Stelephaga plancyi Boleny。在临床运用中,一些地方亦以金边地鳖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云南地鳖Eupolyphaga yunnanensis(Chopard)入药。本文就中华地鳖的外部形态和粉末形态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鳖虫 中华地鳖 生药鉴别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生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玉佳 周杨 +1 位作者 王景欣 孟祥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91,共5页
目的:研究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并与贯叶金丝桃进行比较,为这3种金丝桃属植物的使用提供质量保证。方法:采用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将结... 目的:研究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并与贯叶金丝桃进行比较,为这3种金丝桃属植物的使用提供质量保证。方法:采用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乌腺金丝桃和长柱金丝桃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并将结果与贯叶金丝桃进行比较,写出检索表。结果:长柱金丝桃、乌腺金丝桃和贯叶金丝桃3种金丝桃属植物在形态上主要在茎的高矮、叶上腺体分布、花的颜色及腺点分布和种子颜色及有无龙骨状突起方面不同;性状上三者主要在茎的长短、叶的排列及腺点分布、花的颜色及蒴果是否有腺点分布方面不同;显微特征的区别主要在茎叶是否有分泌细胞团和气孔是否有二联式方面。结论:可以从基源、性状和显微特征三方面区别长柱金丝桃、乌腺金丝桃和贯叶连翘,为正确使用这3种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长柱金丝桃 生药鉴别
原文传递
白前及其混伪品南玉带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蕾蕾 田宏 《基层中药杂志》 1998年第2期11-12,共2页
白前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 有收载。其来源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入草部山草类。为一种较常用中药,历版《中国药典》均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eval.
关键词 白前 南玉带 生药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