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工业企业用电模式分析
1
作者 应肖磊 张力 +2 位作者 龚明波 许巍 严若婧 《电工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75-77,80,共4页
为了有效地挖掘工业企业的用电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k均值聚类算法的工业企业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轮廓系数得出最佳的企业分类数,进而实现对工业企业的自适应分类。通过样例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验表明:... 为了有效地挖掘工业企业的用电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k均值聚类算法的工业企业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轮廓系数得出最佳的企业分类数,进而实现对工业企业的自适应分类。通过样例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验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挖掘出企业用电模式与工业产值之间的规律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用电模式分析 工业企业 聚类分析 自适应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客户用电模式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55
2
作者 彭显刚 赖家文 陈奕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8-73,共6页
结合k-means、k-medoids、SOM以及FCM等聚类算法,构建了电力大客户典型用电模式的聚类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评估聚类效果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电力客户用电指标数据及其特点,提出采用高斯滤波器对含"噪声"曲线数据进行平滑... 结合k-means、k-medoids、SOM以及FCM等聚类算法,构建了电力大客户典型用电模式的聚类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评估聚类效果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电力客户用电指标数据及其特点,提出采用高斯滤波器对含"噪声"曲线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来获取客户用电数据。然后提出了聚类平均半径、平均直径和平均最小间距等3个评价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种评估聚类得分的新方法。最后使用聚类分析模型对某地区电力大客户日用电量曲线进行聚类分析,实现了地区典型用电模式的自动识别功能。实际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物理概念清晰、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模式分析 高斯核函数平滑 聚类效果评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PK-Means算法的用电模式聚类
3
作者 奚增辉 屈志坚 许唐云 《智能电网(汉斯)》 2023年第2期45-51,共7页
用电模式聚类是电网需求侧管理,负荷预测、电力系统规划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电力系统的分析、运行、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K-Means算法在进行用电模式聚类时没有有效利用时序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算法改良的时间... 用电模式聚类是电网需求侧管理,负荷预测、电力系统规划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电力系统的分析、运行、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K-Means算法在进行用电模式聚类时没有有效利用时序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算法改良的时间序列聚类算法PK-Means,并在SSE评价指标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用于时间序列聚类算法的评价指标累计相似度(CS),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引入,PK-Means算法在用电模式聚类的场景下相较于传统的K-Means取得了更好的聚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模式分析 聚类分析 累计相似度 皮尔逊相关系数
下载PDF
基于灰色分析的集抄数据异常判定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卫公 牟婷婷 +1 位作者 王兰君 辛洁晴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1,16,共7页
提出综合缺陷分析和失真分析的集抄数据异常判定流程,着重针对目前用电量环比波动率判据的不合理性,运用灰色分析理论构建集抄数据失真判定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通过电量折算削弱季节变迁对用电环比波动率的影响;第二阶段实施灰色关联度... 提出综合缺陷分析和失真分析的集抄数据异常判定流程,着重针对目前用电量环比波动率判据的不合理性,运用灰色分析理论构建集抄数据失真判定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通过电量折算削弱季节变迁对用电环比波动率的影响;第二阶段实施灰色关联度分析判定用电模式稳定性,对用电模式稳定的用户采用灰色距离测度法估计月用电量合理区间,以此作为集抄电量异常判据。对上海市北地区8 643个计量点2015年7月的集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降低气候变化或特殊用电模式造成的集抄数据异常误判,合理降低复核工作量、提高出账率;所提方法还可同时找出窃电可疑用户、一定程度上克服集抄环境下的窃电隐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抄表 数据异常 用电模式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距离测度法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olar-aided power generation(SAPG) plant using specific consumption theory 被引量:2
5
作者 HOU HongJuan WANG MengJiao +2 位作者 YANG YongPing CHEN Si HU Eric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22-329,共8页
In contrast to a traditional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plant where steam extracted from a turbine is used to preheat the feedwater in all preheating stages, a solar-aided power generation(SAPG) plant uses solar heat... In contrast to a traditional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plant where steam extracted from a turbine is used to preheat the feedwater in all preheating stages, a solar-aided power generation(SAPG) plant uses solar heat to replace a part or all of the extracted steam in one or more preheating stages. The performance of an SAPG plant with different replacement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by using specific consumption theory(SCT). Fuel-specific and cost-specific consumption models for SAPG plants are built based on the SCT. A typical 330 MW coal-fired power plant is used as the study cas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APG plant in terms of specific consumption, with steam obtained from the first through the eighth(except for the fourth) stages of extraction replaced by solar heat,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reference coal-fired power plant. The fuel-specific consumption of the SAPG plant is determined to b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coal-fired power plant. The fuel-specific consumption accrual distribution in SAPG plants i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ach individual replacemen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specific costs of the SAPG and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aided power generation specific consumption theory fuel-specific consumption cost-specific consum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