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疗效比较研究中新用药者设计
1
作者 卓琳 曾琳 赵一鸣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515,共1页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因其可以避免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倚, 具有诸多优点, 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干预效果的金标准。但RCT整个研究过程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 且与实际临床实践有一定差...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因其可以避免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倚, 具有诸多优点, 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干预效果的金标准。但RCT整个研究过程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 且与实际临床实践有一定差距, 无法推断在存在并发症、伴随治疗等情况下的风险和效益。由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管理署提出的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可用于系统研究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健康状况的不同干预措施、防治策略等在现实世界中的效果, 可以作为RCT的一种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比较研究 临床试验设计 用药者 卫生保健 临床实践 随机对照试验 防治策略 观察性
原文传递
学懂有关药物基本知识,引导安全用药(三)成的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渴求定期使用某药物,以得到欣快感。中断用药后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
2
作者 陈孝治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6年第3期90-91,共2页
(接上期)何谓药物耐药性?何谓药物耐受性?何谓药物依赖性?耐受性是指少数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很低,甚至用到一般中毒量才产生治疗作用,而不引起中毒的一种特性。这是个体对药物表现为'量'的差异,例如大多数患者服用常用量的苯巴... (接上期)何谓药物耐药性?何谓药物耐受性?何谓药物依赖性?耐受性是指少数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很低,甚至用到一般中毒量才产生治疗作用,而不引起中毒的一种特性。这是个体对药物表现为'量'的差异,例如大多数患者服用常用量的苯巴比妥可发挥催眠作用,但少数人用加倍剂量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性 欣快感 用药者 催眠作用 加倍剂量 戒断反应 适应状态 安全用药 常用量 中毒量
原文传递
试论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小群 钟明 陈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49-851,共3页
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普遍,约占用药者的12%-32%,不合理用药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直接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5 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是... 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普遍,约占用药者的12%-32%,不合理用药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直接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5 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其中约20万人死于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者 抗菌药物 临床药学 用药问题 药物处方 儿科患者 药学信息
下载PDF
小心重复用药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真晖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19期3-3,共1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有资料显示[1],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不合理用药不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有资料显示[1],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不合理用药不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和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成为群众对医疗机构不满意的焦点问题之一。全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引发的死亡更是多达19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用药 不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者 商品名 药品通用名 药源性疾病 医疗机构 药品名称 药物联用
下载PDF
抗过敏宜联合用药
5
作者 周一海 《健康向导》 2016年第4期36-36,共1页
因过敏出现鼻炎、哮喘、皮肤变态反应时,抗过敏药常常是人们的“救命稻草”,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患者长时间用同一种抗过敏药,会容易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医生指出,服用抗过敏药时,不宜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如果... 因过敏出现鼻炎、哮喘、皮肤变态反应时,抗过敏药常常是人们的“救命稻草”,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患者长时间用同一种抗过敏药,会容易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医生指出,服用抗过敏药时,不宜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如果一开始的过敏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同时使用两种抗过敏药,这样既能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过敏药 联合用药 抗过敏作用 过敏症状 皮肤变态反应 氯雷他定 用药者 镇静作用 急性荨麻疹 苄苯哌咪唑
下载PDF
奥昔布宁两种用药方案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的长期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Salvatore S. Khullar V. +1 位作者 Cardozo L. 张剑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8期6-7,共2页
Objective: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to compare two low starting doses of oxybutynin, using an incremental regimen to assess patient compliance and treatment efficacy in the longterm. Study design: Women with detru... Objective: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to compare two low starting doses of oxybutynin, using an incremental regimen to assess patient compliance and treatment efficacy in the longterm. Study design: Women with detrusor overactivity were included. Oxybutynin was randomly prescribed with a starting dose of either 2.5 mg bd or 5 mg nocte. Instructions were given to increase oxybutynin up to 5 mg tds over a period of 6 weeks fortnightly. After two years we re-contacted all the women, using a specific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cceptability and compliance with these two different regimens. Twenty-two women in each group were calculated to show a 5%difference with a significance of 0.05 and a power of 0.9. The χ2-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and a P-value < 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Ninety-six women were included; 66 (68.75%) (mean age 57.5 years) responded to our questionnaire. Twenty-seven had a starting dose of 2.5 mg oxybutynin twice a day and 39 of 5 mg nocte. 34.8%complained of side effects. Only 19 (43.2%) out of the 44, not on medication anymore abandoned oxybutynin for adverse reactions. Most of the patients stopped oxybutynin within 4 months. 53.0%reported improvement or cure. 39.4%denied any benefit and 7.6%(none still on oxybutynin) did not answer. The two groups did not differ for duration of treatment, improvement with oxybutynin, maximum dose they reached, the present dose, and the present urinary symptoms. Conclusion: This study did not show any advantage in efficacy or compliance with oxybutynin when two different regimens of low starting were used. Two thirds of patients discontinued the therapy within 4-6 months. Therefore, patients on anticholinergics should be reassessed after 6 months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过度活动 奥昔布宁 用药 检验效能 随机对照试验 顺应性 泌尿系统症状 抗胆碱能药物 问卷调查 用药者
下载PDF
精神药物的副反应及其处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卫雪兴 李莘 +21 位作者 杨健身 胡忆梅 王建国 苏燕 李志生 王金堂 孙希昌 谢玉霞 尹云龙 张跃南 孙剑 唐玉和 田士兰 吴光月 钟友联 徐松泉 王东波 黄杏华 林开清 胡隆珊 魏庆平 本刊编辑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3年第4期219-220,223,共3页
有关精神药物副反应的报告已浩如烟海,其中有些可危及生命,有些因罕见易被忽视,有些总结处理经验,兹对此作一综合报道: 精神科不明原因的猝死常与精神药物有关,这样的病例近年来有所增加.且因其可在常规药量范围内发生,又缺乏前驱症状,... 有关精神药物副反应的报告已浩如烟海,其中有些可危及生命,有些因罕见易被忽视,有些总结处理经验,兹对此作一综合报道: 精神科不明原因的猝死常与精神药物有关,这样的病例近年来有所增加.且因其可在常规药量范围内发生,又缺乏前驱症状,必需引起警惕。胡忆梅报道13例(占同期住院病人3.2‰,同期住院死亡人数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药物 前驱症状 综合报道 处理经验 迟发性运动障碍 中男 阿米替林 麦普替林 用药者 舒必利
下载PDF
麻风病人血中抗神经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林邦 张志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0,共4页
对36例麻风患者用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循环抗神经抗体。10名正常成人为对照组,结果麻风病人的检出率为83.33%。用酶标羊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可使神经组织着色。抗神经抗体在神经组织切片中主要结合在神经纤维的髓鞘细胞膜和神... 对36例麻风患者用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循环抗神经抗体。10名正常成人为对照组,结果麻风病人的检出率为83.33%。用酶标羊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可使神经组织着色。抗神经抗体在神经组织切片中主要结合在神经纤维的髓鞘细胞膜和神经轴索上。未经治疗和短期用药者几乎都可检出,这可能与DDS对病人IgG浓度的影响有关。10例正常人血清在1:50和1:100的稀释度时,呈弱阳性。本文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判断神经受损程度和估计病人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人 麻风患者 抗体滴度 酶标免疫 组织化学法 IgG 单克隆抗体 用药者 皮肤病防治院 受损程度
下载PDF
苯丙胺类药物的依赖性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卞如濂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4-15,共2页
苯丙胺及其衍生物苯丙胺有1-、d-两种异构体,均为精神兴奋药(psychomotor stimulants),二者作用基本相同。其衍生物有甲基苯丙胺、哌苯甲醇(pipradrol)、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苯甲吗啉(phenmetrazine)。
关键词 苯丙胺类药物 哌醋甲酯 哌苯甲醇 精神兴奋药 氟苯丙胺 心血管作用 戒断综合征 交叉耐受性 二乙胺苯丙酮 用药者
下载PDF
抗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下治疗“难活性癫痫”
10
作者 洪震 林怡新 +3 位作者 吴永麟 刘晓英 瞿治平 俞丽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30-30,共1页
报告在本院门诊病程二年以上,随访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癫痫患者221例,采取在给药达血药浓度稳态后监测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逐步调整给药剂量,对其中大部分患者(117例)采用单药治疗方法。单用卡马西平者82例,有效者74例,占33.5%,... 报告在本院门诊病程二年以上,随访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癫痫患者221例,采取在给药达血药浓度稳态后监测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逐步调整给药剂量,对其中大部分患者(117例)采用单药治疗方法。单用卡马西平者82例,有效者74例,占33.5%,单用卡马西平者35例,有效者29例,占13.1%,合并用药者104例,有效者45例,占20.4%,总计有效者148例,6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药浓度监测 抗癌药物 苯妥英钠 用药者 有效血药浓度 给药剂量 单药组 血浓度 平均剂量 毒副作用
下载PDF
心律平血浓度与疗效关系的探讨
11
作者 王受益 戴瑞鸿 赵洪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46-46,共1页
本文研究了Ic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Propafenone)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及预激综合征血浓度、剂量与效应的关系。住院患者28例(男、女各14)、年龄48±14(22~80)岁、病程48±30月。在监护病房或Holte观察下,如条件许可,... 本文研究了Ic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Propafenone)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及预激综合征血浓度、剂量与效应的关系。住院患者28例(男、女各14)、年龄48±14(22~80)岁、病程48±30月。在监护病房或Holte观察下,如条件许可,在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后,以心律平300—800mg/d,分3—4次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平 血浓度 抗心律失常药 预激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快速型 疗效关系 窦性停搏 血药浓度 用药者
下载PDF
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以及依从性的影响
12
作者 陈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0216-0217,共2页
目的,探究开展临床应用药学咨询服务对我国高血压肾病患者平均用药量的合理性及用药依从性的直接影响。临床对照组与临床观察者两组临床用药结果依从有效率分别为8.76%及94.83%,二者结果相比数据差异明显,组中的数据分析具备重要统计学... 目的,探究开展临床应用药学咨询服务对我国高血压肾病患者平均用药量的合理性及用药依从性的直接影响。临床对照组与临床观察者两组临床用药结果依从有效率分别为8.76%及94.83%,二者结果相比数据差异明显,组中的数据分析具备重要统计学临床研究指导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实行此类临床医疗药学护理服务的治疗效果良好,能达到明显降低其在用药不合理反应事件中的发生率大大利于增强其对用药者的依从性,减少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在我国临床医疗护理医学领域中大量使用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物治疗 慢性病和高血压相关疾病晚期患者 药物临床联合用药者的临床合理性 依从性 不良影响
原文传递
普通人群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应用情况研究
13
作者 田慧敏 杨强 +6 位作者 刘淑明 高慧琴 夏傅奇 封洫 吕秀如 杨菊花 张学桐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45-46,共2页
本文就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人群消耗情况分别对三个单位作了调查。对天津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全年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按每季度首月作出统计分析,共调查处方75,738张。
关键词 苯二氮 药物应用情况 艹卓 附属医院 消耗情况 用药者 药物消耗 人群调查 统计分析 精神药物
下载PDF
药物致再生障碍性贫血29例
14
作者 刘景田 刘绍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50-150,共1页
我院9a来收住院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83例,因药物所致者29例,占36.6%。男16例,女13例,发病年龄儿童期占89.6%,用解热药者占62%,氯霉素占37.9%,四环素占14%,复方新诺明占10%,其中有合并用药者。均依据临床症状、末稍血象及骨髓象确... 我院9a来收住院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83例,因药物所致者29例,占36.6%。男16例,女13例,发病年龄儿童期占89.6%,用解热药者占62%,氯霉素占37.9%,四环素占14%,复方新诺明占10%,其中有合并用药者。均依据临床症状、末稍血象及骨髓象确定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解热药 用药者 末稍血 骨髓象 新诺明 临床症状 发病年龄 重复用药 网织红细胞
下载PDF
普通人群苯二氮类药物应用情况研究
15
作者 田慧敏 杨强 +4 位作者 刘淑明 高慧琴 夏傅琦 封明 杨菊花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对天津市三个单位的苯二氮类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统计的天津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1990年全年的75,738张处方中,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处方占3.6%,其中心血管疾病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用药者的处方分别占33.65%和33.10... 本文对天津市三个单位的苯二氮类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统计的天津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1990年全年的75,738张处方中,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处方占3.6%,其中心血管疾病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用药者的处方分别占33.65%和33.10%;药物消耗高峰在第一季度。南开大学与天津国棉五厂职工总计6,252人使用苯二氮类药物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用药者男性占多数,以36~55岁脑力劳动者居多;按每千人每日药物消耗量以DDD统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比例为2.4:1;处于稳态噪声环境的纺织职工和处于安静环境的大学脑力劳动者的长期服药者分别占10.4‰和26‰,长期服药者当中,用药长达二年以上者占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氮 药物应用情况 药物消耗 用药者 脑力劳动者 服药者 稳态噪声 附属医院门诊 药长 处方分析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16
作者 李森 高金峰 《中国药事》 CAS 1990年第3期51-52,共2页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它的抗菌谱广,疗效高,已广泛应用。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相继问世,临床疗效与应用已进一步扩大。鉴于部分医务工作者只注重头孢菌素的治疗作用而对其所引起的副作用注意不够,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它的抗菌谱广,疗效高,已广泛应用。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相继问世,临床疗效与应用已进一步扩大。鉴于部分医务工作者只注重头孢菌素的治疗作用而对其所引起的副作用注意不够,为此讨论一下头孢菌素产生过敏反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代头孢菌素 抗菌谱 头抱菌素 青霉素过敏 治疗作用 药物过敏 临床疗效 解热镇痛药 用药者
下载PDF
舒马曲普坦鼻粉剂用于治疗有或无预兆的偏头痛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世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40,共1页
舒马曲普坦(sumatriptan)鼻粉剂(Onzetra xsail)是5-羟色胺衍生物1B/1D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脑内血管和三叉神经感觉神经,使血管收缩,抑制炎症前神经多肽释放,用于治疗有或无预兆的偏头痛。用气动输送装置鼻孔内递送该药,每次22 mg,每... 舒马曲普坦(sumatriptan)鼻粉剂(Onzetra xsail)是5-羟色胺衍生物1B/1D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脑内血管和三叉神经感觉神经,使血管收缩,抑制炎症前神经多肽释放,用于治疗有或无预兆的偏头痛。用气动输送装置鼻孔内递送该药,每次22 mg,每个鼻孔给予11 mg,24 h内最多用2次,间隔至少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输送 神经多肽 受体激动剂 血管收缩 色胺 内血管 用药者 临床试验结果 安慰剂对照 味觉异常
下载PDF
时间药理学与给药方案的最佳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天培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1982年第6期372-372,共1页
生物节律可改变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消除而影响药物动力学参数;也可改变受体敏感性或宿主感受性而影响药效学。(1)吸收:给健康医学生口服苯氧甲基青霉素,结果在上午10点用药者的血药浓度(用药半小时后)较下午10点或半夜2点服药者高两倍... 生物节律可改变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消除而影响药物动力学参数;也可改变受体敏感性或宿主感受性而影响药效学。(1)吸收:给健康医学生口服苯氧甲基青霉素,结果在上午10点用药者的血药浓度(用药半小时后)较下午10点或半夜2点服药者高两倍。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摄取量在上午10点用药者较半夜2点者高3倍。但四环素在上午8点或下午8点服药后,所得的血浓度未见差异。对于吸收快的药物(青霉素及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时间 血浓度 服药者 节律性 用药者 四环素 敏感性 感受性 血浆 舒张压 受体
下载PDF
李时珍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给我们的启迪
19
作者 许文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6,共5页
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给后代留下《本草纲目》巨著;而且他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也给我们以启迪。李时珍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变革自然,用实事求是的严格治学精神和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对我们今... 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给后代留下《本草纲目》巨著;而且他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也给我们以启迪。李时珍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变革自然,用实事求是的严格治学精神和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改造自然仍有其积极启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李时珍研究 六畜心 本草学 本草著作 服石 世界科学界 用药者 少数民族医药 白龙须
下载PDF
影响药物滥用流行的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密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7-21,共5页
传染病的流行,决定于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和二个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在非传染病疾病方面,则取决于病因、宿主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由此引伸出影响药物危害流行的因素——药物(drug)、用药者(indi... 传染病的流行,决定于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和二个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在非传染病疾病方面,则取决于病因、宿主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由此引伸出影响药物危害流行的因素——药物(drug)、用药者(individual)和环境(environment)。它们好比种子、土壤和气候,在一定的内外因素影响下,促使身体或精神心理发生病理或生理变化,并在人群中表现出特异的流行病学特征。现以药物滥用为例说明影响药物危害流行的因素(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滥用 社会因素 精神依赖性 用药者 觅药行为 易感人群 成瘾者 强迫性觅药 戒断症状 滥用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