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生态思想中的“田园主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龙迪勇 《鄱阳湖学刊》 2011年第4期18-38,共21页
"生态学"关注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前者主要指的是乡村,而后者主要指的是城市。在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乡村"这一空间形态是其主要的思想基点或思... "生态学"关注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前者主要指的是乡村,而后者主要指的是城市。在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乡村"这一空间形态是其主要的思想基点或思考重心。正是这种偏重"乡村"(自然)的思想姿态,造成了生态思想中"田园主义"思潮的长期流行。生态思想中的"田园主义"思潮始于吉尔伯特·怀特的《塞耳彭自然史》一书;而埃比尼泽·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则表明"田园主义"由"乡村"向"城市"的渗透,并促成了一种特殊的"田园主义"——"都市田园主义"的诞生。无论是哪种"田园主义",它们都是一种基于"乡村"的生态思想,这种思想无法很好地解决"城市"中的生态问题。要真正解决"城市"中的生态问题,就必须让思想回归到"城市"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思想 田园主义 环境 乡村 城市 田园城市 都市田园主义
下载PDF
批判的田园主义 黄声远(田中央)团队的建筑在地实践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时玮 《时代建筑》 2011年第5期58-61,共4页
黄声远团队于20世纪90年代初将田中央事务所设在宜兰,从此采取一种与时间做朋友的建筑在地实践方式经营宜兰区域的环境改造。从早期诗意的建构单体或复合建筑及其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形式,逐渐发展到都市尺度的地景链接,甚至扩展到区域平... 黄声远团队于20世纪90年代初将田中央事务所设在宜兰,从此采取一种与时间做朋友的建筑在地实践方式经营宜兰区域的环境改造。从早期诗意的建构单体或复合建筑及其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形式,逐渐发展到都市尺度的地景链接,甚至扩展到区域平原水系或山脉的整体意象重构。他们的介入似乎在探索宜兰地区生活文化的母体。于是,都市与田园并非二元对立,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模糊正有待建筑师来重新试探其新的可能性。宜兰虽然在工业化与都市化方面显得落后,但并不失母体本色,在其中更蕴含质朴的批判力量。由此而来的"批判的田园主义",宣告了当代建筑师的新挑战,也是新愿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表现主义 地景 母体 批判的田园主义
下载PDF
新田园主义视域下桂林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耀 陈秋华 《台湾农业探索》 2022年第5期6-12,共7页
【目的/意义】田园综合体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总结分析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国内不同区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提供案例实践和经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对新... 【目的/意义】田园综合体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总结分析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国内不同区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提供案例实践和经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对新田园主义概念的解析来系统梳理桂林市第一批17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营现状,基于实地考察和数据整理对桂林市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和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桂林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政府主导占据较大的比例,主要类型和建设模式包括农业依托型、景区驱动型、城市依托型、文化依托型、体验依托型五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田园综合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桂林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推动三产融合;不断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构建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主义 田园综合体 建设模式
下载PDF
新田园主义理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5
4
作者 张诚 徐心怡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城乡二元矛盾越来越严重,亟需用旅游产业来引导乡村全社会的综合发展。"田园综合体"作为新田园主义理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种探索模式,采用"农业+文旅+地产"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方式。&qu...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城乡二元矛盾越来越严重,亟需用旅游产业来引导乡村全社会的综合发展。"田园综合体"作为新田园主义理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种探索模式,采用"农业+文旅+地产"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方式。"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将极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是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主义 田园综合体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诗意栖居 家庭农场演绎新田园主义
5
作者 罗晓庆 《中国西部》 2015年第31期30-33,共4页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意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它的含义是指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2013年,"家庭农场&qu...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意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它的含义是指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中说,"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田园主义 农业经营主体 中央一号文件 农民合作社 有序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 商品化生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景观设计重构策略——评《新城镇田园主义重构城乡中国》
6
作者 包敏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37,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宜居宜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面临着生态结构空化、自然资源闲置、传统文化丢失等问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导下,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宜居宜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面临着生态结构空化、自然资源闲置、传统文化丢失等问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导下,助力乡村发展,重振民俗特色文化,重构乡村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乡村资源要素,构建乡村发展新业态尤为重要。《新城镇田园主义重构城乡中国》(吕明伟、黄生贵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出版,ISBN 9787112161386)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从新型城乡规划视角探讨了创建和谐人居环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田园主义 民俗特色 新城镇 生态结构 生态景观格局 人居环境 乡村资源
原文传递
生态批评对田园主义文学传统的解构与重构——从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自然走向生态自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志红 刘圣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4-158,共5页
生态批评倡导站在生态中心的立场,从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视角研究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生态的尺度重审文学生态是其重要内容。文章将透过生态批评视野来考察田园文学传统,揭示其背后的人类中心主义预设,并通过分析田园... 生态批评倡导站在生态中心的立场,从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视角研究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生态的尺度重审文学生态是其重要内容。文章将透过生态批评视野来考察田园文学传统,揭示其背后的人类中心主义预设,并通过分析田园文学中自然意义在美洲大陆的演替来探索建构基于生态中心主义的田园文学梦想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田园主义的本质 田园主义的演替 生态启示
原文传递
后田园主义的中间风景理想——兼评贝瑞农耕小说 被引量:4
8
作者 方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6,共8页
本文在简述中间风景的概念谱系之后,从后田园主义中间风景视角探讨小说《记起》《老杰克的回忆》《大地之上的家园》,提出美国作家温德尔·贝瑞的农耕小说再现了受扰田园生活,流露出环境焦虑意识;颂扬了关爱生命、善用土地的农耕文... 本文在简述中间风景的概念谱系之后,从后田园主义中间风景视角探讨小说《记起》《老杰克的回忆》《大地之上的家园》,提出美国作家温德尔·贝瑞的农耕小说再现了受扰田园生活,流露出环境焦虑意识;颂扬了关爱生命、善用土地的农耕文化,倡导环境伦理与生态系文化。它们在具化后田园主义中间风景的象征内涵中,成为后田园主义文学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风景 田园主义 农耕小说 温德尔·贝瑞
原文传递
美国亚当的田园主义情怀——读解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美国民族神话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璐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在菲利普·罗斯1997年出版的《美国牧歌》中,"美国亚当"和"美国田园主义"的民族神话是贯穿小说文本内外的重要纽带。通过聚焦一位犹太裔"美国亚当"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的家庭悲剧,小说讲述了亚当"... 在菲利普·罗斯1997年出版的《美国牧歌》中,"美国亚当"和"美国田园主义"的民族神话是贯穿小说文本内外的重要纽带。通过聚焦一位犹太裔"美国亚当"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的家庭悲剧,小说讲述了亚当"纯真"的丧失和成熟,田园理想的破灭与坚守,以及美国田园主义情怀对现实的反思和改良意义。同时,小说以哀婉的笔调,冷静地审视了美国"大熔炉"概念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同化及族裔性消弭的倾向,并反思了60年代新左派的主要立场和实现途径,这也为理解20世纪末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策略和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美国亚当 美国田园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新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一个田园浪漫主义者的执着与忧愤--对张炜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学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98,共6页
张炜是一位产量惊人并具有持久活力的优秀作家。对于文学,他有一种远超于一般作家的热度、痴迷和虔诚,乃至怀有重大而神圣的人生、伦理诉求。张炜小说有一种基本结构,即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结构。这种文学结构决定着他的叙事风格,也蕴... 张炜是一位产量惊人并具有持久活力的优秀作家。对于文学,他有一种远超于一般作家的热度、痴迷和虔诚,乃至怀有重大而神圣的人生、伦理诉求。张炜小说有一种基本结构,即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结构。这种文学结构决定着他的叙事风格,也蕴含着他对世界、社会历史和人生的体验、认识。他总是以自然作为一种有形无形的尺度去衡量社会历史和人性。这种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深深地根植于他的生命深处,是他童年时代心灵创伤的文学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田园浪漫主义 自然
下载PDF
张炜的“田园主义”及其重审
11
作者 黄轶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张炜是田园书写的守护神,是最具中国古典文学田园主义传统的作家,他的田园审美在将风景做“陌生化”处理的同时有着浪漫主义的自然虔诚,也洋溢着传统型文人的环境敏感和逃逸意识。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解读。一、风景美学——田... 张炜是田园书写的守护神,是最具中国古典文学田园主义传统的作家,他的田园审美在将风景做“陌生化”处理的同时有着浪漫主义的自然虔诚,也洋溢着传统型文人的环境敏感和逃逸意识。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解读。一、风景美学——田园的陌生化与荒野崇拜谈到乡野风景描写,张炜在当代作家中可谓一绝,这源于他精神饱满、激情洋溢的文字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家 精神饱满 张炜 中国古典文学 田园主义 环境敏感 文字风格 风景描写
原文传递
“慢公司”:现代“田园主义”思维
12
作者 张光照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2年第6期34-36,共3页
在全球企业闪电般崛起的当下,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企业却奉行"慢文化",兢兢业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速度不快,但能保持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在营销方面,它们不做短平快市场炒作和概念炒作;在战略上,它们异常... 在全球企业闪电般崛起的当下,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企业却奉行"慢文化",兢兢业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速度不快,但能保持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在营销方面,它们不做短平快市场炒作和概念炒作;在战略上,它们异常专注于某个领域;它们注重沉淀,朴实无华,但也可以厚积薄发。这种类型的企业,我们称之为"慢公司"。"田园主义"是一种与自然亲密相处的简朴的乡村生活理想。"慢公司"就像田园里未曾经受污染和喧嚣的果蔬。这些"果蔬",会有虫害,会有干旱,也会遭遇冰寒。但他们自然生长,遵循四季时光的循环,健康有机,专注而笃定。等到秋天收获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主义 冰寒 企业规模 生活理想 市场炒作 概念炒作 全球企业 仰望星空 哈利波特 魔法世界
原文传递
合肥圩美磨滩田园综合体景观照明设计
13
作者 陈丹丹 《光源与照明》 2023年第5期19-21,共3页
田园综合体是集循环农业、乡村旅居、田园宜居于一体的多产业融合模式,是新田园主义在中国乡村的实践。需要在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人们对生产效益高、生活质量好和生态感受佳的需求,同时使得景观照明设计融入田园综合体的规划... 田园综合体是集循环农业、乡村旅居、田园宜居于一体的多产业融合模式,是新田园主义在中国乡村的实践。需要在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人们对生产效益高、生活质量好和生态感受佳的需求,同时使得景观照明设计融入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中,既满足物质的需求,又满足对美的追求。文章探讨田园综合体景观照明设计,深层挖掘田园综合体夜间的生产力,从而优化资源整合,以期为乡村田园综合体夜游新模式带来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景观照明 圩美磨滩 产业融合 田园主义
下载PDF
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田园诗式共产主义”--对国外学界一种流行见解的质疑
14
作者 杨雨帆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0,共9页
国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田园风格的案例”描述的共产主义与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相矛盾,前者是“原始共产主义”,是对傅立叶共产主义思想的直接继承。事实上,有充分的根据表... 国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田园风格的案例”描述的共产主义与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相矛盾,前者是“原始共产主义”,是对傅立叶共产主义思想的直接继承。事实上,有充分的根据表明,“田园诗式共产主义”不完全是“原始共产主义”。相反,它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以“消灭分工”为首要前提、以“物质力量”为根本条件、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趣。用“田园风格案例”描绘的共产主义与傅立叶用“作息时间表”展现的共产主义图景实质上“貌合神离”。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观立足于实际历史进程和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实现了对傅立叶的根本超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田园诗式共产主义”是经过严肃思考的成熟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诗式共产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原始共产主义 傅立叶
下载PDF
“田园综合体”共生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敏 张智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田园综合体是在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休假模式以及旅游体验经济多重背景下形成的新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乡村空心化有较大推动作用。文章基于共生视角,运用跨界、融合、创新的思维,构建了田园生产、田园生活... 田园综合体是在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休假模式以及旅游体验经济多重背景下形成的新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乡村空心化有较大推动作用。文章基于共生视角,运用跨界、融合、创新的思维,构建了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模式与旅游共生模式,以期对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增效、乡村产业全方位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主义 田园综合体 共生体 产业共生 旅游共生
下载PDF
“生态中心主义”之合历史逻辑的形成过程——基于从怀特到达尔文的理路
16
作者 胡建 何云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3,共7页
作为当代世界生态文明的主流思想──"生态中心主义",其合历史逻辑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由怀特的"田园主义"与林奈的"人类中心主义"在源头上的理论争雄,发展为梭罗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qu... 作为当代世界生态文明的主流思想──"生态中心主义",其合历史逻辑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由怀特的"田园主义"与林奈的"人类中心主义"在源头上的理论争雄,发展为梭罗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则因其不能脱离宗教束缚而难以成为"科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进而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取代。达尔文的学说完全植基于科学实验并脱离了宗教意境,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这种"生态中心主义"赋有本源性的优点与缺失,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经济体系 田园主义 浪漫主义 生物进化论
下载PDF
彭斯田园诗在中国的译介(1949--1966)
17
作者 张箭飞 李旷远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彭斯田园诗呈现了浪漫主义的多重面相,着意于维系苏格兰本土文化,倾慕乐园情怀,哀悼宗法社会,彰显乡野情欲,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1949至1966年期间,经国内著名学者与译者多次译介,彭斯田园诗被重构成时新的话语,以迎合新时代革命意识形... 彭斯田园诗呈现了浪漫主义的多重面相,着意于维系苏格兰本土文化,倾慕乐园情怀,哀悼宗法社会,彰显乡野情欲,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1949至1966年期间,经国内著名学者与译者多次译介,彭斯田园诗被重构成时新的话语,以迎合新时代革命意识形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现代性批判 浪漫主义 田园主义
下载PDF
生态感知:生态观的田园式回归——基于《自然的经济体系》的审视
18
作者 胥洁 《南方论刊》 2019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从300年的生态思想史出发,得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容易让人产生与自然融合与共的自然观;理性的科学知识并不一定能指导人们做出有利于自然的行为;全身心接触大自然是最简单直接而有效的认识方式;人应该有意识地从异化中解脱出来,让自己... 本文从300年的生态思想史出发,得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容易让人产生与自然融合与共的自然观;理性的科学知识并不一定能指导人们做出有利于自然的行为;全身心接触大自然是最简单直接而有效的认识方式;人应该有意识地从异化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在身心上有更多闲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的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得出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当代及未来的生态发展路径;人摆脱科技异化的迫切方式是与自然进行沟通交流,而非沉迷于社会交往和虚拟对象。因而得出基于美丽生态环境的全身心的生态感知是当代及未来的生态向度的核心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技术环境 生态思想 田园主义 生态感知
下载PDF
小说《回忆》的生态意识解读
19
作者 孔施施 佘军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3期8-12,共5页
温德尔·贝瑞的小说《回忆》通过主人公安迪的视角讲述了美国农业从传统的农耕文明不断走向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故事在场景描述、人物塑造、情节推动方面运用大量后现代叙事手法,如语象叙事、意识流、碎片化记忆,给予文本可... 温德尔·贝瑞的小说《回忆》通过主人公安迪的视角讲述了美国农业从传统的农耕文明不断走向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故事在场景描述、人物塑造、情节推动方面运用大量后现代叙事手法,如语象叙事、意识流、碎片化记忆,给予文本可视化的阅读效果。作者不断拼贴出的一幅幅完整的今昔对比图,折射出现实与传统的强烈冲突与碰撞。贝瑞继承了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地方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即反思现代农业对环境、传统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破坏,在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秉持后田园主义积极入世的生态观,力图复兴农耕文化传统,重建乡村共同体,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和谐共生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德尔·贝瑞 回忆 后现代叙事手法 生态意识 田园主义
下载PDF
文学地理景观中的现代性或反现代性意识形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费团结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1-65,共5页
乡村文学地理景观与城市文学地理景观的描写中往往隐含着现代性或反现代性的意识形态神话。前者主要表现为城市进步主义观念,后者则体现为怀旧的、理想化的田园主义传统的思想意识或文化无意识。众多中外作家对乡土田园生活而非城市文... 乡村文学地理景观与城市文学地理景观的描写中往往隐含着现代性或反现代性的意识形态神话。前者主要表现为城市进步主义观念,后者则体现为怀旧的、理想化的田园主义传统的思想意识或文化无意识。众多中外作家对乡土田园生活而非城市文明的赞美,一方面体现了人类面对现实表示不满时容易追怀已逝历史、美化过去生活的共同本性,另一方面也突显了作家的现实情感不愿屈就其历史理性时的焦虑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景观 现代性 意识形态 田园主义传统 城市进步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