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登记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正炜 石小媛 +2 位作者 顾晟骅 宋安易 陈秀 《世界农药》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一种基于阿维菌素B1半合成的微生物源广谱、高效杀虫/螨剂。基于甲维盐及其相关农药登记数据的统计分析,梳理了甲维盐的登记应用现状,以期为甲维盐的科学使用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登记应用 生物农药
下载PDF
QuEChERS-HPLC-MS/MS检测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
2
作者 金钟 周娟 +6 位作者 马欢 马婧玮 许海康 李通 李委 陈贺 吴艳兵 《现代农药》 2025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测定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残留分别经乙腈、乙腈(含1%氨水)溶液振荡提取,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研究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测定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残留分别经乙腈、乙腈(含1%氨水)溶液振荡提取,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基质标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在豇豆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108%、79%~1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5%、2.3%~4.6%;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选择性良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灭蝇胺 豇豆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
3
作者 姜壮 宋林松 +5 位作者 李云帆 蔡伟飞 初楚 陈安良 王继栋 张绍勇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为了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注干施药后的代谢产物和降解途径,研究了甲维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通过超声浸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色谱(LC... 为了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注干施药后的代谢产物和降解途径,研究了甲维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通过超声浸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色谱(LC-MS)、室内生测7个步骤,对甲维盐注干施药17个月后的马尾松树体内进行残留分析和代谢产物鉴定。结果表明:甲维盐保留率为50.05%~54.26%。在马尾松树体内分离到16种甲维盐代谢产物,表征了其中11种代谢产物,分别为C_(49)H_(77)NO_(14)、C_(49)H_(75)NO_(14)、C_(41)H_(60)O_(11)(MSB_(1a))、C_(42)H_(63)NO_(10)、C_(49)H_(77)NO_(14)、C_(49)H_(73)NO_(14)(FAB_(1a))、C_(48)H_(72)O_(14)(4″-S-OH-B_(1a))、C_(49)H_(75)NO_(13)、C_(50)H_(77)NO_(13)、C_(50)H_(77)NO_(13)和C_(49)H_(77)NO_(13)。10 mg/L代谢产物混合物处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24 h的死亡率为69.12%。在树体内无光条件下,甲维盐分解代谢速度较慢,分解的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也具有杀虫活性。本研究解释了甲维盐注干施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马尾松树 注干施药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宽体金线蛭的急性毒性研究
4
作者 李淇 陈鑫 +3 位作者 戴彩姣 王江华 顾泽茂 袁军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26-833,共8页
宽体金线蛭是中药市场上常见药物原料,人工养殖已成为其主要供应渠道,并且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水蛭种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一种阿维菌素类有机化合物,在水果、蔬菜等种植中应用广泛,在稻田生态系统中也有较广泛的... 宽体金线蛭是中药市场上常见药物原料,人工养殖已成为其主要供应渠道,并且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水蛭种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一种阿维菌素类有机化合物,在水果、蔬菜等种植中应用广泛,在稻田生态系统中也有较广泛的使用,但其对水蛭的毒性尚未知。本研究通过甲维盐对宽体金线蛭的急性毒性实验,评估其对野生或养殖水蛭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维盐对宽体金线蛭高毒,96 h LC50为0.192 mg•L^(–1);农药制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对宽体金线蛭为低毒级农药,96 h LC50为19.22 mg•L^(–1)。中毒宽体金线蛭身体肿胀、结节,肠道大量积液;损伤主要集中在肌肉、肠道和肾管部分。甲维盐中毒水蛭肠道中的紧密连接蛋白ZO-1、水通道蛋白AQP2、AQP3、AQP4、AQP5和AQP6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白细胞介素IL-1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录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其对宽体金线蛭肠道的毒性机制包括影响了水蛭的肠道通透性,并诱导肠道炎症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水蛭的资源养护以及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类农药时,建议选用低剂量农药制剂、更安全的剂型如微乳剂、于稻田无水时施药,降低用药对自然环境以及水蛭等物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宽体金线蛭 急性毒性 肠道损伤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分析
5
作者 章冰川 廖琪 +3 位作者 张世燕 何树林 乔梁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3-765,共13页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72 h后计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10),LC_(25)和LC_(50)值;采用稻茎浸渍法以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测定F0代雌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统计F_(1)代卵历期、1-5龄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成虫前历期、总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成虫总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白背飞虱未来60 d种群动态。【结果】处理72 h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50),LC_(25)和LC_(10)值分别为0.831,0.222和0.068 mg/L。与对照组相比,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使白背飞虱F0代雌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了7.19%,24.81%和34.21%,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22.24%,31.22%和41.53%;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5龄雌若虫历期,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雄成虫寿命和总发育历期,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且显著降低了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净增殖率(R_(0))显著降低,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LC_(10),LC_(25)和LC_(50)这3个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明显抑制了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结论】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胁迫会显著影响白背飞虱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并降低其后代种群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田间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亚致死效应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蔬菜中残留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艳 吴银良 +3 位作者 胡继业 王宏卫 潘灿平 刘丰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建立了甘蓝和蘑菇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蔬菜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旋转浓缩近干后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再经PRS固相萃取(SPE)柱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氮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 建立了甘蓝和蘑菇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蔬菜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旋转浓缩近干后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再经PRS固相萃取(SPE)柱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氮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衍生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在添加浓度1.0-20.0μg/kg范围内,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8.6%-84.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0%,日间RSD为3.1%-8.9%,检出限为0.10μg/kg。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衍生物在0.002-0.1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残留 蔬菜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孔德洋 石利利 +2 位作者 单正军 许静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1,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体中光解、水解及其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发现:在光[照]度为2 370 lx、紫外辐[射]照度为13.5μ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甲氨...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体中光解、水解及其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发现:在光[照]度为2 370 lx、紫外辐[射]照度为13.5μ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较易光解,半衰期为1.73 h;25℃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pH5.0、7.0条件下较难水解,推测其半衰期大于1 a,而在pH9.0条件下较易水解,半衰期为45.3 d,温度升高能加快其水解速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3、91.2和41.5 d,其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为微生物降解,降解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光解 水解 土壤降解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非靶生物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9
8
作者 苍涛 赵学平 +4 位作者 吴长兴 吴声敢 陈丽萍 王强 张志恒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1-483,共3页
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有代表性的非靶生物蜜蜂、鹌鹑、斑马鱼、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蜜蜂触杀LD50(48h)为0.009064μg/蜂,胃毒LC50(48h)为1.024mg/L,对雌、雄鹌鹑LC5... 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有代表性的非靶生物蜜蜂、鹌鹑、斑马鱼、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蜜蜂触杀LD50(48h)为0.009064μg/蜂,胃毒LC50(48h)为1.024mg/L,对雌、雄鹌鹑LC50(7d)为35.92、38.53mg/kg,对斑马鱼LC50(96h)为0.2390mg/L,对家蚕LD50(96h)为0.01109mg/kg桑叶。该农药对蜜蜂、鹌鹑、斑马鱼毒性均为高毒级,对家蚕毒性为特高毒级。此项工作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非靶生物 毒性 安全评价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浓度、雾滴密度及施药液量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源 邓维 +3 位作者 李永平 李学锋 郑明奇 袁会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浓度、雾滴密度和施药液量对小菜蛾防治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质量浓度从80 mg/L提高至640 mg/L时,其LN50值(致死中密度)从148 d...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浓度、雾滴密度和施药液量对小菜蛾防治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质量浓度从80 mg/L提高至640 mg/L时,其LN50值(致死中密度)从148 droplet/cm2下降至3 droplet/cm2;雾滴密度从23 droplet/cm2提高至131 droplet/cm2时,其LC50(致死中浓度)值则从1.66!102mg/L下降至78.93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与地面呈0°倾角的载玻片正面和90°倾角的载玻片反面上沉积量最多,在45°倾角的反面和90°倾角的正面上沉积量最少;在甘蓝叶片上的沉积量与药液质量浓度和雾滴大小有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质量浓度为3 mg/L时,施药液量为330 L/hm2的防治效果比施药液量分别为525、750和975 L/hm2的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但后3种施药液量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当药液质量浓度为4.2 mg/L时,330、525、750和975 L/hm24种施药液量间的防治效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采用较小雾滴体积中径(VMD=128.9μm)和较高药液浓度(4.2 mg/L)喷雾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不仅对小菜蛾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而且施药液量也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药液浓度 雾滴密度 沉积量 小菜蛾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检测蔬菜中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伊维菌素的多残留量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莉 谢显传 占绣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467-3472,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蔬菜中阿维菌素(abamectin,ABA)、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EMA)和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多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D)检测方法。【方法】蔬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以三氟乙酸酐(TFAA)...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蔬菜中阿维菌素(abamectin,ABA)、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EMA)和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多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D)检测方法。【方法】蔬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以三氟乙酸酐(TFAA)-N-甲基咪唑(NMIM)-乙腈(ACN)法进行柱前荧光衍生化,采用乙腈/甲醇/水三元梯度洗脱程序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D)上完成ABA、EMA和IVM的多残留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12min色谱保留时间内ABA、EMA和IVM能有效地得到分离检测。添加浓度为10-1000μg·L-1时,蔬菜中ABA、EMA和IVM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5%-114.1%、96.7%-118%和92.8%-108.1%,变异系数(C.V.%)分别为0.85%-12.11%、1.38%-9.36%和0.95%-11.52%,在蔬菜样品中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2、2.1和1.7μg·kg-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前处理简便,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伊维菌素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烟草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曹爱华 孙惠青 +4 位作者 徐金丽 徐光军 郑晓 王秀国 李义强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8,共5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烟草及土壤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进行残留量分析。样品采用丙酮/水提取,Florisil-SPE柱净化,紫外检测器(UVD)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本方法仪器条件下最低检出限为2.0×10-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烟草及土壤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进行残留量分析。样品采用丙酮/水提取,Florisil-SPE柱净化,紫外检测器(UVD)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本方法仪器条件下最低检出限为2.0×10-10g(B1a);1.0×10-9g(B1b)。样品在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4.92%~102.18%,相对标准偏差为2.66%~3.69%;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76%~99.02%,相对标准偏差为2.23%~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分析
下载PDF
黄瓜及其栽培土壤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小丽 王素利 +1 位作者 陈振山 刘丰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07-310,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其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采用丙酮-水提取黄瓜和土壤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后,采用反相HPLC-UVD方法对甲氨...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其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采用丙酮-水提取黄瓜和土壤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后,采用反相HPLC-UVD方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0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1 mg.kg-1,样本添加回收率79.5%~105.2%,变异系数2.28%~13.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北京土壤和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6 d和0.1 d,在徐州土壤和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 d和0.6 d。在高剂量施药处理的土壤和黄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黄瓜 残留分析
下载PDF
粘虫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种群的交互抗性与生化抗性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月芹 王海涛 +2 位作者 陈玉国 王圣印 孙会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_(50)=21.80)、毒死... 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_(50)=21.80)、毒死蜱(RR_(50)=17.68)和灭多威(RR_(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_(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_(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_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交互抗性 生化抗性机制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稻田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增梅 赵善仓 +3 位作者 梁京芸 郭长英 岳晖 邓立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2,共5页
建立了水稻植株、土壤、稻田水和稻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PCX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收集的洗脱液再经乙酸乙酯萃取,上层萃取液由氮气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定容.... 建立了水稻植株、土壤、稻田水和稻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PCX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收集的洗脱液再经乙酸乙酯萃取,上层萃取液由氮气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定容.试样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醋酸铵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1 ~2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在0.1~50.0μg/kg加标水平下,水稻植株、土壤、稻田水和稻米的回收率为7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5.9%,定量下限(LOQ)为0.1μg/kg.该研究同时发现土壤和水稻植株样品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出明显的基质抑制效应,稻田水样品则表现为基质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残留 水稻
下载PDF
复凝聚法制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彬彬 骆桂红 +1 位作者 童小钰 吴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3-498,共6页
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为芯材,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甲维盐微囊。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甲维盐的质量分数,甲维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43nm,其浓度对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5.84x+0.0052。研... 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为芯材,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甲维盐微囊。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甲维盐的质量分数,甲维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43nm,其浓度对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5.84x+0.0052。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和不同芯壁材比例对甲维盐微囊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的甲维盐微囊包封率在62%左右,甲维盐微囊质量与芯壁材比例和壁材浓度有关,合适的壁材浓度以及合适的芯壁材比例有利于提高微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囊 复凝聚法
下载PDF
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 被引量:24
16
作者 孙明娜 万宇 +4 位作者 朱传明 段劲生 王梅 高同春 花日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533-7534,共2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分析测定土壤、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10~500ng/ml(r=0.9996)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甘蓝为95.61%,变异系数为0.4%;土壤中...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分析测定土壤、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10~500ng/ml(r=0.9996)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甘蓝为95.61%,变异系数为0.4%;土壤中为81.4%,变异系数为4.9%。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残留检测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食物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海燕 王静 +1 位作者 朱九生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采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个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20)药剂处理的桑叶对家蚕Bombyxmori3、4龄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3、4龄幼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有明... 采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个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20)药剂处理的桑叶对家蚕Bombyxmori3、4龄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3、4龄幼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后家蚕的生长指标(虫体增重率和相对生长率)、营养指标(相对取食量和排粪量)和营养效应指数(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降低,而近似消化率(营养指标)显著升高。其中3、4龄幼虫在处理后第2d,其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9.6%~66.1%、13.9%~23.6%、6.6%~57.0%和9.3%~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亚致死剂量 家蚕 食物利用
下载PDF
青菜及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迟志娟 任晓萍 +2 位作者 徐敏清 刘贤进 余向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0-914,共5页
建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测定的LC—MS方法,并用于青菜及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动态研究。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石墨化碳去除色素后,用LC—MS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最... 建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测定的LC—MS方法,并用于青菜及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动态研究。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石墨化碳去除色素后,用LC—MS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5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样本添加浓度0.01mg/kg、0.05mg/kg、0.50mg/kg,回收率为71.4%~93.2%,变异系数1.58%-8.98%。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青菜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1.3d和2.0d,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d和1.2d。在以1%甲维盐337.5g/hm^2、5%甲维盐162.0g/hm^2高剂量施药处理的青菜、甘蓝中,最终残留低于最大残留限量(0.0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青菜 甘蓝 残留分析
下载PDF
总评“归一值”在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少飞 陈鹏浩 +3 位作者 张飞 徐升 刘德坤 吴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考察了内相聚乳酸浓度(X1)、理论载药量(X2)和搅拌速率(X3)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粒径、跨距及5 d释放率的影响。用数学方法将试验设计中的多指标"归一"...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考察了内相聚乳酸浓度(X1)、理论载药量(X2)和搅拌速率(X3)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粒径、跨距及5 d释放率的影响。用数学方法将试验设计中的多指标"归一"化,采用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对各指标以及总评"归一值"进行二项式拟合,描绘三维效应面,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对总评"归一值"较佳的试验条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聚乳酸质量浓度和搅拌速率减小、以及理论载药量增大时,总评"归一值"增大。经预测,当聚乳酸质量浓度为77.79 mg/mL、理论载药量(质量分数)为51.06%、搅拌速率为560.91 r/min时,总评"归一值"理论值达到最大(0.681 1)。依据上述较佳条件制备的微球总评"归一值"实测值为0.630 8,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5.03%,其中包封率为84.49%,粒径7.19μm,跨距为1.134,5 d释放率为52.95%。微球表面光滑,DSC测试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与微球骨架结合完好。表明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来预测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的较优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球 溶剂蒸发法 中心多点等距设计 总评“归一值”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及安全使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瑞娟 于建垒 +2 位作者 宋国春 于天行 王永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66-271,共6页
为评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制剂在甘蓝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科学合理使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高效液相... 为评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制剂在甘蓝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科学合理使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对其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2~12.6天,药后28天消解80%以上,在甘蓝中的半衰期为1.9~2.3天,药后7天消解90%以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甘蓝上以3.3ga.i./hm2、4.95ga.i./hm2,连续喷药2~3次,喷药后7天、14天、21天收获的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均未检出(<0.001mg/kg),均低于MRL值0.05mg/kg。因此,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在甘蓝上使用,按采收间隔期7天收获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甘蓝 土壤 残留 安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