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4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温并用”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银屑病1例
1
作者 程培育 杨中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一线用药,其常见不良反应涉及血液、皮肤及其附件、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主要临床表现有多形性斑疹、体液潴留、肌痛及...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一线用药,其常见不良反应涉及血液、皮肤及其附件、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主要临床表现有多形性斑疹、体液潴留、肌痛及痉挛等[1]。皮疹为甲磺酸伊马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但其诱发的银屑病较为少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杨中教授中药治疗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银屑病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中药 银屑病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米托蒽醌甲磺酸盐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犬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2
作者 谭宁 李巴仑 +7 位作者 韩苗 李琛琛 景远翔 寇正 李娜 彭莎 赵献军 华进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8-1344,共17页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饲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 STZ)注射的联合作用下成功建立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旨在探究米托蒽醌甲磺酸盐(mitoquionl mesylate, MitoQ)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饲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 STZ)注射的联合作用下成功建立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旨在探究米托蒽醌甲磺酸盐(mitoquionl mesylate, MitoQ)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对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及机制。取正常培养状态的ADMSCs及添加1μmol·L^(-1)MitoQ处理的ADMSCs,对MitoQ处理的细胞形态变化、生长、增殖、迁移及抗氧化能力等进行检测。选取48只8周龄的昆明(KM)雄性小鼠和12只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组)、ADMSCs单独治疗组(ADMSCs组)和MitoQ预处理ADMSCs联合治疗组(MitoQ-ADMSCs组)。常规方法制作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小鼠和犬分别进行ADMSCs和MitoQ-ADMSCs细胞静脉移植治疗,细胞数为2×10^(6)·只^(-1)(小鼠)和1×10^(7)·只^(-1)(犬),每周1次,连续3周。持续监测临床指标变化,治疗结束后1周收样,血清学、组织学、氧化应激及犬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MitoQ预处理ADMSCs不会影响其细胞形态,但能促进其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同时增强其抗氧化能力;ADMSCs和MitoQ-ADMSCs移植治疗后,发现MitoQ显著促进ADMSCs降低血糖的能力,且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血糖调节能力;ADMSCs经MitoQ预处理后有效减轻糖尿病伴发的肝代谢功能障碍和血脂代谢异常;ADMSCs可以减轻胰腺和肝组织损伤,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肝糖原合成障碍和纤维化水平,而MitoQ处理能够显著改善ADMSCs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能够有效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进而增强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可以显著促进机体内与抗氧化相关的代谢物表达上调。结果揭示,MitoQ能够通过提高ADMSCs的抗氧化能力、加速组织损伤修复,从而更好地治疗小鼠及犬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甲磺酸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下载PDF
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抗凝应用效果观察
3
作者 卢文婷 向淑麟 +4 位作者 任彦文 胡琨琳 庞静 莫丽 熊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 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NM)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抗凝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需要进行CBP的有高出血风险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 目的 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NM)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抗凝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需要进行CBP的有高出血风险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其分为NM组(10例)、枸橼酸钠组(10例)和低分子量肝素组(14例)。比较三组滤器寿命以及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NM组、枸橼酸钠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的滤器寿命分别为40.00(17.00,51.00)h、36.00(22.00,60.00)h和51.00(45.00,61.50)h,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96,P=0.351)。在抗凝过程中,NM组无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发生,枸橼酸钠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分别有3例(30.00%)和4例(28.57%)患者发生临床显著出血事件,三组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1,P=0.001)。低分子量肝素组发生继发性血小板减少6例。NM组未发生过敏反应、高钾血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NM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枸橼酸钠组未发生枸橼酸蓄积、枸橼酸中毒等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血栓栓塞事件。结论 NM的抗凝效果与枸橼酸钠、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相当,且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萘莫司他 枸橼酸钠抗凝剂 低分子量肝素 连续性血液净化 滤器寿命 出血
下载PDF
甲磺酸萘莫司他的体外抗凝研究进展
4
作者 宁立娟 杨发奋 谭军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91-194,共4页
体外抗凝是血液在体外循环时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在管路及过滤器中发生凝血。抗凝剂的选择是体外抗凝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所使用的抗凝剂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MWH)、枸橼酸等,但并不适用于高危患者,易发生出血、血栓等并发症,不... 体外抗凝是血液在体外循环时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在管路及过滤器中发生凝血。抗凝剂的选择是体外抗凝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所使用的抗凝剂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MWH)、枸橼酸等,但并不适用于高危患者,易发生出血、血栓等并发症,不易掌握。甲磺酸萘莫司他(NM)作为新型抗凝药物,在国外许多临床实验已证实了其具有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我国抗凝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就NM在体外抗凝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萘莫司他 体外抗凝 抗凝剂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崔阳阳 孙艳雷 刘德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全科门诊治疗的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联合药物组,每组各纳入80例,西药组患者采用甲...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全科门诊治疗的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联合药物组,每组各纳入80例,西药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中西联合药物组采用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采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和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估、血液流变学包括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VB)和全血纤维蛋白原(FIB),脑血流动力学包括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和阻力系数(RI)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联合药物组患者的DARS、DHI量表评分和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均较西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联合药物组PV、WVB和FIB水平均较西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联合药物组LVA、RVA和BA水平较西药组高,RI水平较西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联合药物组寒战、心悸、皮疹、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10.00%,西药组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血压黏稠度,并有效调节患者脑血流动力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 甲磺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6
作者 何涛 周小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与南昌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与南昌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2例晚期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FOLFOX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FOLFOX方案治疗。观察两组客观缓解率(ORR)、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GDF-15、IGFBP7、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观察组GDF-15、IGFBP7、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Kaplan-Meier曲线显示观察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方案可以提升晚期CRC患者的ORR和累积生存率,降低GDF-15、IGFBP7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FOLFOX方案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托吡酯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作用效果
7
作者 李晓 鲁保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究托吡酯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研究组(40例,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及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眩晕、恶心呕吐)缓... 目的探究托吡酯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研究组(40例,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及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眩晕、恶心呕吐)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指数、抑郁指数、血清S100B蛋白(S100B)、髓鞘间隙蛋白(MB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焦虑指数、抑郁指数及血清S100B、MB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接受托吡酯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可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甲磺酸倍他司汀 周围性眩晕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HPLC测定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有关物质
8
作者 张发成 张丹 +2 位作者 管岚 万竹青 蒋雪琴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样品前处理条件、HPLC检测的色谱条件,重点优化了流动相pH值,缓冲盐浓度及洗脱梯度。结果:所开发的方法,专属性强,对样品和降解产物可有效分... 目的:建立并优化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样品前处理条件、HPLC检测的色谱条件,重点优化了流动相pH值,缓冲盐浓度及洗脱梯度。结果:所开发的方法,专属性强,对样品和降解产物可有效分离,峰纯度和物料平衡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有关物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 缓释片 有关物质 方法开发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崔博强 任中海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甲磺酸仑... 目的: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学指标[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ORR为69.77%(30/43),高于对照组的48.84%(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ALP、VEGF和sV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可提高ORR,降低肝功能指标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肝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抗 甲磺酸仑伐替尼 肝功能 血清学 指标
下载PDF
甲磺酸非诺多泮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洪发 莫洪虎 +1 位作者 李润璞 孟祥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甲磺酸非诺多泮(Fenodopam Mesylate)由于性质稳定、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甚微等优势是目前用于重症高血压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本文综述了甲磺酸非诺多泮的合成路线,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后续合成工艺优化提供支持,以便得到... 甲磺酸非诺多泮(Fenodopam Mesylate)由于性质稳定、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甚微等优势是目前用于重症高血压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本文综述了甲磺酸非诺多泮的合成路线,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后续合成工艺优化提供支持,以便得到操作简单、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工业化生产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非诺多泮 中间体 合成工艺
下载PDF
甲磺酸去铁胺促进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颌骨缺损的修复
11
作者 田艾 李丽 +4 位作者 肖天骄 康佳兵 湛济帆 韦艳 陈河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43-3149,共7页
背景: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 mesylate,DFO)是一种抗骨质疏松的潜在药物,具有铁螯合、血管再生、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DFO的应用可扩展到组织再生工程领域。目的:以高铁干预去势大鼠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铁蓄积状态... 背景: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 mesylate,DFO)是一种抗骨质疏松的潜在药物,具有铁螯合、血管再生、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DFO的应用可扩展到组织再生工程领域。目的:以高铁干预去势大鼠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铁蓄积状态,探讨DFO干预铁过载骨质疏松大鼠下颌骨缺损植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首先构建铁蓄积去势骨质疏松模型,模型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第2周开始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90 mg/kg,每周2次,持续干预11周),假手术组大鼠去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11周。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6)、高铁去势组(n=6)和高铁去势DFO治疗组(n=6),于双侧下颌骨建立直径5 mm的骨缺损并植入Bio-Oss骨粉,术后第4天开始高铁去势DFO治疗组腹腔注射DFO(100 mg/kg,每周3次),假手术组及高铁去势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植骨术后2,12周取下颌骨、肝脏及血液样本,行肝脏及颌骨普鲁士蓝染色、血清铁蛋白ELISA检测体内各组织铁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炎症细胞浸润及早期成骨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Ⅰ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Micro-CT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中晚期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高铁去势组胫骨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小梁排列稀疏;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植骨术后2周高铁去势组肝脏、颌骨及血清中铁水平明显升高,DFO干预后铁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缺损修复早期,高铁去势组较假手术组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新生骨基质较少,Ⅰ型胶原纤维生成较少(P<0.05);DFO干预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少量新生骨基质生成,胶原纤维增加显著(P<0.05);④骨缺损修复中晚期,Micro-CT显示高铁去势组较假手术组新骨生成减少,DFO治疗后新生骨质增加(P<0.05);⑤与假手术组比较,高铁去势组破骨细胞数量、血清降钙素、Ⅰ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升高,DFO干预后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代谢指标得到改善;⑥结果表明:高铁干预去势大鼠体内铁水平升高,伴随下颌骨骨缺损区新骨生成能力减弱;DFO可通过清除组织内铁沉积改善骨代谢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提高铁蓄积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能力,促进下颌骨缺损区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去铁胺 骨质疏松 骨缺损 新骨生成
下载PDF
甲磺酸伏美替尼一线治疗1例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肺腺癌患者
12
作者 李正国 魏婷 +3 位作者 曾多 赵丽 张建婷 陈来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分子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模式逐渐多样化,已经从传统的化疗逐渐过渡到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其中,以靶向酪氨酸激酶通路为靶点的分子肿瘤标志物...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分子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模式逐渐多样化,已经从传统的化疗逐渐过渡到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其中,以靶向酪氨酸激酶通路为靶点的分子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现阶段市面上已经有众多一线治疗药物上市,且均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中国患者中EGFR常见的变异位点位于19、20和21号外显子上,其中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是较为常见的突变类型,除此以外,EGFR突变还有一种亚型,被称为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EGFR exon 20 insertion,EGFR20ins)突变。我们针对1例EGFR20ins突变肺腺癌患者接受甲磺酸伏美替尼治疗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甲磺酸伏美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下载PDF
Epley手法复位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眩晕患者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13
作者 李义 高虹 +1 位作者 王霞 高义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究Epley手法复位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眩晕患者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衡水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 目的探究Epley手法复位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眩晕患者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衡水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联合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银杏叶提取物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研究组采用Epley手法复位+银杏叶提取物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周期为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脑动脉[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VSI、DHI评分分别为(19.08±1.97)、(26.04±2.3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90±2.14)、(38.76±3.23)分],而BBS评分为(53.01±5.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48±4.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1个月后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的复发率为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Epley手法复位+银杏叶提取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前庭症状功能、平衡功能,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眩晕 Epley手法复位 银杏叶提取物 甲磺酸倍他司汀 复发
下载PDF
三参通络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清CGRP、ET-1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陈正高 丁志毅 +2 位作者 程平 贺君 张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参通络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运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联合... 目的:探讨三参通络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运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联合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参通络汤,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状态(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血管内皮功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及不良反应(面色潮红、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和肠胃胀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速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通络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较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疗效更佳,可调节CGRP和ET-1水平,有效改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促进血管舒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三参通络汤 甲磺酸倍他司汀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管内皮素-1
下载PDF
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危出血风险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抗凝应用
15
作者 丁家荣 张欢 +3 位作者 谌卫 赵君花 梁新蕊 郭志勇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2,共7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危出血倾向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中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具有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RRT治疗... 目的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危出血倾向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中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具有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RRT治疗的成年患者,共计61例。根据是否使用抗凝剂及抗凝剂种类分为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无抗凝组。观察抗凝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结果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组患者33例、无抗凝组患者28例,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将滤器和静脉壶中度以下凝血视为抗凝有效,其中甲磺酸萘莫司他组抗凝有效率明显高于无抗凝组(93.9%比28.6%,P<0.001),治疗过程中静脉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高于治疗前外周血APTT[(72.9±8.9)s比(42.3±6.6)s,P<0.001],同时也高于治疗过程中外周血APTT[(72.9±8.9)s比(43.0±5.5)s,P<0.001],而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外周血APT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6.6)s、(43.0±5.5)s、(42.3±5.6)s,P>0.05]。无肝素抗凝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静脉压升高值明显高于甲磺酸萘莫司他组(P=0.001),同时结束时跨膜压水平也高于甲磺酸萘莫司他组(P=0.003)。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中,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萘莫司他可用作高危出血倾向患者CRRT治疗安全且有效的抗凝剂,不会增加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出血风险 连续性血液净化 甲磺酸萘莫司他 抗凝药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16
作者 张登月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联合甲磺酸加贝酯(GM)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7例HTG-AP患者,分为SS组和SS+GM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血淀粉酶...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联合甲磺酸加贝酯(GM)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7例HTG-AP患者,分为SS组和SS+GM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白细胞(WBC)变化情况。结果 SS+GM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NLR、WB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SS+GM组低于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S+GM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S联合GM对于HTG-AP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炎症指标恢复均优于单用SS,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甲磺酸加贝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甲磺酸酚妥拉明联合硝苯地平及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刘聪 闫风兰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目的 观察甲磺酸酚妥拉明联合硝苯地平及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甲磺酸酚妥拉... 目的 观察甲磺酸酚妥拉明联合硝苯地平及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甲磺酸酚妥拉明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P <0.05)。治疗7 d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6.53%(P <0.05)。结论 甲磺酸酚妥拉明联合硝苯地平及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甲磺酸酚妥拉明 硝苯地平 硫酸镁 治疗效果 血压水平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感应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探讨
18
作者 褚云锋 黄晶晶 +2 位作者 孙燕 陈骁锐 陶丹丹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活血化瘀法联合应用于感应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8例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4)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活血化瘀法联合应用于感应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8例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4)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n=24)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耳鸣评分(0.39±0.08)分、耳胀闷感评分(0.26±0.07)分、恶心呕吐评分(0.49±0.08)分以及眩晕评分(0.38±0.0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8、25.390、14.176、26.301,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听力测试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活血化瘀法治疗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提升听力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活血化瘀法 感应神经性耳聋 听力水平 中医证候
下载PDF
GC-MS法测定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中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
19
作者 秦玲萍 王恩 兰公剑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90-192,共3页
目的:使用GC-MS法建立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中磺酸酯类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DB-624毛细管柱(30 m×0.32 mm×1.8μm)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20℃,维持5 min,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10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目的:使用GC-MS法建立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中磺酸酯类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DB-624毛细管柱(30 m×0.32 mm×1.8μm)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20℃,维持5 min,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10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5 mL/min;分流比为5∶1,进样体积1μL;采用质谱检测器,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压为70 eV,接口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为230℃,四级杆温度为150℃;检测模式为SIM模式;甲磺酸甲酯检测离子(m/z)为79,甲磺酸乙酯检测离子(m/z)为79,甲磺酸丙酯检测离子(m/z)为109,甲磺酸异丙酯检测离子(m/z)为123。结果:在各离子通道下,空白溶剂、空白辅料不干扰各溶剂检测,各个溶剂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各杂质在质量浓度0.04~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不小于0.990,各杂质定量限为0.02 ng,检测限为0.01 ng,各杂质重复性考察结果RSD均小于3.0%(n=6)。结论: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应用于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中磺酸酯类杂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 磺酸酯类杂质 气相色谱仪联用质谱检测器(GC-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