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甲骨学的入门书——读《中国甲骨学史》
1
作者 张孟麟 《历史教学问题》 1986年第6期61-61,共1页
从一八九九年殷墟发现商代的甲骨文以来,甲骨学作为古文字学的分支学科,迄今已有八十七年的发展史.在这短短的八十七年期间,经过中外学者不懈的努力,甲骨文的考释、著录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甲骨学现在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由... 从一八九九年殷墟发现商代的甲骨文以来,甲骨学作为古文字学的分支学科,迄今已有八十七年的发展史.在这短短的八十七年期间,经过中外学者不懈的努力,甲骨文的考释、著录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甲骨学现在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由于从事甲骨学的研究人员太少,专业队伍不够壮大,过去甲骨学专著不多,印数又很少,售价昂贵,再加上甲骨文亦很深奥等原因,故使这门学问一直未能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史 骨文 十七年 中外学者 分支学科 古文字学 学习 发展 专业队伍 考释
原文传递
甲骨学研究九十年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宇信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29,共13页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王懿荣鉴定并作为珍贵文物而有意识地加以购藏以来,至今已经历了整整九十个年头。做为我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珍品的甲骨文,自它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我国一批优秀的学者和欧、美、日本等不少国...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王懿荣鉴定并作为珍贵文物而有意识地加以购藏以来,至今已经历了整整九十个年头。做为我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珍品的甲骨文,自它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我国一批优秀的学者和欧、美、日本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有造诣的汉学家,对研究甲骨文锲而不舍,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文合集 甲骨学史 骨研究 胡厚宣 董作宾 罗振玉 骨文字 殷卜辞 考古学 文字考释
下载PDF
甲骨学研究一百年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宇信 《殷都学刊》 1999年第2期1-14,共14页
关键词 骨文字 甲骨学史 骨文研究 胡厚宣 殷墟骨文 罗振玉 郭沫若 董作宾 古文字研究 历组卜辞
下载PDF
新时期甲骨学的全面总结和展望——读王宇信、具隆会的《甲骨学发展120年》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胜强 《殷都学刊》 2020年第4期120-124,共5页
《甲骨学发展120年》回顾总结了120年来甲骨文发现发掘和整理收藏的历史,及有关甲骨学的基本知识和几代学人在甲骨学领域研究探索、继承弘扬、开拓创新等方面所取得重大成果,是面向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的综合性学术著作。
关键词 骨学发展120年》 甲骨学史
下载PDF
甲骨学研究的发展与胡厚宣教授的贡献——为胡厚宣师八十寿辰而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宇信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11,共11页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迄至目前,九十年来共出土甲骨文15万片以上。诚如胡厚宣先生所言:这么多甲骨,“每片平均,就以十字计算,已经是一百六、七十万言了。在这短短的50年间,从前孔子所叹为文献难征的...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迄至目前,九十年来共出土甲骨文15万片以上。诚如胡厚宣先生所言:这么多甲骨,“每片平均,就以十字计算,已经是一百六、七十万言了。在这短短的50年间,从前孔子所叹为文献难征的商代的直接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文字 胡厚宣 甲骨学史 董作宾 骨文合集 近代学术 殷卜辞 殷代 殷商文化 罗振玉
下载PDF
《甲骨学通论》序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厚宣 《史学月刊》 1987年第4期3-5,共3页
王宇信同志新作《甲骨学通论》一书,共16章,附录4个,例图63页,全书42万余宇,即将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周谷城先生为此书提签,胡厚宣、李学勤先生写了序。现得作者慨允,本刊将胡厚宣先生《〈甲骨学通论〉序》发表,以飨读者。
关键词 五十年 中央研究院 甲骨学史 齐鲁大学 学习研究 周谷城 文化大革命 科学出版社 骨文字 反右斗争
下载PDF
新中国的建立与甲骨学的深入研究时期
7
作者 王宇信 《殷都学刊》 1986年第3期4-10,共7页
我国甲骨文自一八九九年发现,到一九二八年,是甲骨文的非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的草创时期。自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先后十五次大规模科学发掘殷墟以后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前,是甲骨文的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研究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 骨文合集 骨学 小屯 卜辞 胡厚宣 骨文字 新中国 卜骨 殷商 甲骨学史
下载PDF
《甲骨学通论》评介
8
作者 臧知非 《殷都学刊》 1990年第2期27-28,共2页
王宇信先生的《甲骨学通论》一书出版了。这是我国学术界的又一喜事,故略事评介,以荐同仁。90年来的甲骨学研究,硕果累累,名家辈出,商代历史文化的原貌因此日益清晰,甲骨学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海外学人,并已日趋国际化了。但... 王宇信先生的《甲骨学通论》一书出版了。这是我国学术界的又一喜事,故略事评介,以荐同仁。90年来的甲骨学研究,硕果累累,名家辈出,商代历史文化的原貌因此日益清晰,甲骨学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海外学人,并已日趋国际化了。但在国内,一般人往往认为甲骨学深奥难治,视为畏途。虽有年轻学子有心于此,不晓门径,往往事倍功半。甲骨学究竟是怎样一门学问?是否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艰难?其发展历程如何?现状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史 文化 学术界 学人 骨研究 原貌 新中国 发展历程 评介 国际化
下载PDF
《甲骨学通论》绪论
9
作者 王宇信 《殷都学刊》 1987年第3期37-43,共7页
王宇信先生《甲骨学通论》一书,共十六章,书后并有《甲骨学大事记》、《著录目》等四个附录和例图六十三页,全书四十二万字。周谷城题签,胡厚宣、李学勤二先生分别为该书写了序,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现将该书第一章《绪... 王宇信先生《甲骨学通论》一书,共十六章,书后并有《甲骨学大事记》、《著录目》等四个附录和例图六十三页,全书四十二万字。周谷城题签,胡厚宣、李学勤二先生分别为该书写了序,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现将该书第一章《绪论》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史 骨文合集 郭沫若 金石学 通论 古文字学 骨文字 田野考古学 殷墟骨文 胡厚宣
下载PDF
大辛庄甲骨文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方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大辛庄遗址发现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古文化遗址.50年代以来,山东省文物管理部门和山东大学历史系等先后多次对该遗址做过调查和勘探,初步探明遗址面积为30余万平方米,是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商代遗址,1977年... 大辛庄遗址发现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古文化遗址.50年代以来,山东省文物管理部门和山东大学历史系等先后多次对该遗址做过调查和勘探,初步探明遗址面积为30余万平方米,是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商代遗址,1977年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秋,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初步探明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年代序列,为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辛庄遗址 骨文 商代 考古研究 殷墟 甲骨学史 出土层位 年代 刻辞 骨文字
下载PDF
新追求 新境界 新进步——甲骨文断片缀合不断取得新成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宇信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深入,不仅要求甲骨文的材料要多,而且还要求材料要‘全’。所谓‘全’,就是把原来本是一版,残碎后著录在不同书中的甲骨缀合起来,使它们‘重聚一堂’"。"甲骨文经过缀合复原的处理,才能找出各辞之间的... "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深入,不仅要求甲骨文的材料要多,而且还要求材料要‘全’。所谓‘全’,就是把原来本是一版,残碎后著录在不同书中的甲骨缀合起来,使它们‘重聚一堂’"。"甲骨文经过缀合复原的处理,才能找出各辞之间的相互关系,恢复当时的卜辞文例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文合集 《小屯南地骨》 出版社 文化机构 骨卜辞 龟腹 骨文合集》 黄天树 龟背 甲骨学史 断片
下载PDF
甲骨档案“册六”说前人已加纠正
12
作者 方新德 《档案管理》 1989年第1期40-41,共2页
近年来,在一些档案学的文章、论著中提到,有的商代甲骨档案上刻有“册六”,或“编六”的字样(下面简称“册六”说),并以此来证明甲骨档案在当时已有了初步的整理。如此说可靠,当然是说明甲骨档案整理情况的一个绝好依据。然而,此说提出... 近年来,在一些档案学的文章、论著中提到,有的商代甲骨档案上刻有“册六”,或“编六”的字样(下面简称“册六”说),并以此来证明甲骨档案在当时已有了初步的整理。如此说可靠,当然是说明甲骨档案整理情况的一个绝好依据。然而,此说提出者本人对此早已予以纠正。此说是由著名的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提出的。1929年,他在《商代龟卜之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档案 骨学 商代 董作宾 改制背 胡厚宜 龟卜 中国甲骨学史 殷墟卜辞综述 殷人
下载PDF
罗振玉确知甲骨真正出土地时间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旭东 《殷都学刊》 1999年第2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罗振玉 骨文字 古董商 1910年 兽骨 小屯 甲骨学史 汤阴 安阳殷墟 河南
下载PDF
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宇信 《殷都学刊》 1984年第4期1-9,共9页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王室占卜记事之遗物。自1899年发现、购藏迄今,八十五年来出土十五万片左右。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商代的记载较少,所以殷墟甲骨文成了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甲骨学史 王懿荣 殷契 殷墟骨文 刘鹗 己亥 骨版 罗振玉 胡厚宣 《铁云藏龟》
下载PDF
甲骨文发现者和发现年代质疑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若晖 《武陵学刊》 1996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殷墟骨文 发现者 陈梦家 甲骨学史 王懿荣 中华书局 教学 王国维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卜辞
下载PDF
关于研究殷墟甲骨文发现的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如森 《殷都学刊》 1991年第2期12-15,36,共5页
殷墟甲骨文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发现,最早考订购藏甲骨文的人,是清末金石学者王懿荣。这是自甲骨文出士至今90年来,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但在近年来,关心此事的同志,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异议,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了讨论。 事情的起因,可能... 殷墟甲骨文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发现,最早考订购藏甲骨文的人,是清末金石学者王懿荣。这是自甲骨文出士至今90年来,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但在近年来,关心此事的同志,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异议,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了讨论。 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历史教学》1982年第9期发表了王襄先生1955年的遗稿——《簠室殷契》。文中提出:“世人知有殷契,自公元1898年始(即清光绪二十四年)”的论断。随之有的同志提出,认为在目前出版的几种甲骨文书籍中,“谈到甲骨发现一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懿荣 殷墟骨文 殷契 甲骨学史 刘鹗 王文敏 述评 胡厚宣 骨版 罗振玉
下载PDF
“册六”、“编六”辩正
17
作者 蒋卫荣 《中国档案》 CSSCI 1990年第9期41-41,共1页
《中国档案事业简史》(邹家伟、董俭、周雪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3月版。下简称《简史》)在叙述殷商甲骨档案的保管工作时有如下的描写:“在这些被保管起来的甲骨中,有的龟甲编连成册,有的将数片牛肩胛骨合为一包。在YH127坑... 《中国档案事业简史》(邹家伟、董俭、周雪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3月版。下简称《简史》)在叙述殷商甲骨档案的保管工作时有如下的描写:“在这些被保管起来的甲骨中,有的龟甲编连成册,有的将数片牛肩胛骨合为一包。在YH127坑出土的龟甲中,还发现有将‘背甲制成刀子的样子,中间穿孔,上面刘辞的’(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据考古学家考证,背甲有一个不小的穿孔,可能是将若干片甲骨穿扎起来,这大概就是典册之‘册’字的原形,卜辞的册字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段描述商代甲骨档案保管工作的话颇具份量,且很有影响,已为档案界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骨档案 殷墟卜辞综述 刻辞 骨学 陈梦家 档案保管 殷虚文字丙编 典册 中国甲骨学史
下载PDF
胡厚宣先生学术述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小武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0-57,73,共9页
从典型意义上说,殷商文化就是殷墟文化,就是甲骨文化。甲骨学在本世纪的新兴,给古老的殷商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生。这种科学后移、历史前推的现象,也是一种“层累而上”,但它却是信史的层累而上,是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在我国近百年来甲骨... 从典型意义上说,殷商文化就是殷墟文化,就是甲骨文化。甲骨学在本世纪的新兴,给古老的殷商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生。这种科学后移、历史前推的现象,也是一种“层累而上”,但它却是信史的层累而上,是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在我国近百年来甲骨学学术发展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家,略有八位;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是前四大家,唐兰、胡厚宣、于省吾、陈梦家是后四大家。这八位代表人物,或以搜集、著录见长,或以释字、释例见长,或以辨伪、缀合见长,或以断代、考史见长,或又兼有数长,而均能独树一帜,多所发明,领得风骚数十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史 骨文字 胡厚宣 王国维 著录 董作宾 殷商文化 郭沫若 殷商 骨文合集
下载PDF
甲骨学的科学总结和系统开拓——评王宇信著《甲骨学通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镇豪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3-105,共3页
1989年中有四件大事令甲骨学界感到欣慰,一是在安阳殷墟召开了甲骨文发现九十周年国际纪念性学术会议;二是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正式批准成立,已有一大批国内会员,还有不少国际间知名学者成为通讯会员;三是立足全国,面向世界,力图反映甲骨... 1989年中有四件大事令甲骨学界感到欣慰,一是在安阳殷墟召开了甲骨文发现九十周年国际纪念性学术会议;二是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正式批准成立,已有一大批国内会员,还有不少国际间知名学者成为通讯会员;三是立足全国,面向世界,力图反映甲骨丈和殷商文化研究最新成果的《殷墟博物苑苑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史 骨文 金石学 通论 文化研究 面向世界 最新成果 殷商文化 完整体系 田野考古学
原文传递
汉字书写行款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秋生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34-38,共5页
古汉字的书写行款习惯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这一习惯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近几十年来横式排印普遍被接受才终止。但书法或古籍刊印人们仍乐意绍秉古典。就科学性而言,自上而下书写使手和纸移动的幅度较大,速度就慢点,而从阅读角度说,人... 古汉字的书写行款习惯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这一习惯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近几十年来横式排印普遍被接受才终止。但书法或古籍刊印人们仍乐意绍秉古典。就科学性而言,自上而下书写使手和纸移动的幅度较大,速度就慢点,而从阅读角度说,人的双眼是横列的,视野呈左右宽阔,上下窄小,自上而下阅读移动视线要较自左而右幅度大。在书写上,自右而左有很多弊病:一,大多数人用右手执笔,容易将右边已写好的字迹抹拭。二、右边书写的内容被右手挡住,不利书写者参照。三,妨碍右手的书写,书写效率低。既然古代汉字书写习惯有这么多缺点,为什么它能延续几千年呢?笔者认为影响这一习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一习惯的形成与固化和历代的书写材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书写 自上而下 甲骨学史 行款 骨文 《金文编》 书写形式 动物形象 《书谱》 书写习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