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牛明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7-199,共3页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和丁苯酞治疗;...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和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rathel index,BI)、肌张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促进肌张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仿生电刺激仪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能力
下载PDF
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玲玲 王湘漪 +3 位作者 魏星 林莉 汤传昊 梁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76-78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高致吐风险的含铂双药化疗,即使采用三联或四联止吐方案,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化疗后恶心呕吐。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是一种穿戴式电子止吐仪,可有效地降低各...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高致吐风险的含铂双药化疗,即使采用三联或四联止吐方案,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化疗后恶心呕吐。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是一种穿戴式电子止吐仪,可有效地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然而,在三联止吐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是否可进一步提高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控制率,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辅助标准止吐药在应用高致吐化疗方案的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0日接受一线高致吐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正确佩戴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佩戴低频电刺激仪的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进行患者化疗后的功能性生活指数-呕吐(functional living index-emesis,FLIE)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呕吐完全缓解率、恶心发生率和FLIE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全程无恶心率(66.3%vs 51.1%,P=0.036)和呕吐完全缓解率(83.7%vs 66.3%,P=0.006)显著提高;化疗后24~120 h的延迟期呕吐完全缓解率试验组显著提高(88.0%vs 69.6%,P=0.002),无恶心率显著提高(73.9%vs 57.6%,P=0.020)。试验组患者报告的FLIE总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5±15.35 vs 95.04±20.02,P=0.02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三联止吐方案的基础上,佩戴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可改善NSCLC患者CINV的控制水平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三联止吐方案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吐用低频电刺激仪 恶心和呕吐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彭莉群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躯干稳定性训练... 目的探讨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躯干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肌肉电刺激仪治疗,监测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限制轮椅、辅助步行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完全独立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干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基础上,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可有效提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纠正偏瘫导致的平衡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预后改善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稳定性训练 低频肌肉电刺激仪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T立体定位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壮志 陈联丰 郑文辉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21-22,28,共3页
目的 探讨CT立体定位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49例予以CT立体定位引导穿刺引流术治疗,B组在A... 目的 探讨CT立体定位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49例予以CT立体定位引导穿刺引流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康复进程,对比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总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明显(P<0.05);两组术前各项评分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4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更高,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且B组BI量表评分、FMA评分及MoCA评分较A组高,NIHSS评分较A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立体定位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HICH可提高临床疗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引流术 仿生电刺激仪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多模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
5
作者 薛慧君 焦腾 +2 位作者 吕昊 郭天娇 于霄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7期34-38,共5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提升神经电刺激的治疗效果,设计一种多模神经电刺激仪。方法:该刺激仪硬件由人机交互模块、主控单元和刺激脉冲生成模块3个部分组成。其中人机交互模块由按键输入电路和屏幕显示电路组成;主控单元选择STM32F407VET6高性... 目的:为了更好地提升神经电刺激的治疗效果,设计一种多模神经电刺激仪。方法:该刺激仪硬件由人机交互模块、主控单元和刺激脉冲生成模块3个部分组成。其中人机交互模块由按键输入电路和屏幕显示电路组成;主控单元选择STM32F407VET6高性能微控制器;刺激脉冲生成模块由升压电路、电极驱动电路、电极输出电路和断路监测电路组成。软件程序采用Keil C51编写,主要包括信号产生判断子程序、矩形波输出子程序和三角波/正弦波输出子程序。结果:该刺激仪能够产生与预期一致的刺激脉冲,具有稳定的波形输出特性和线性输出特性。结论:该刺激仪能够产生多种电刺激信号,且频率、幅值和脉冲宽度可调,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神经刺激疗法 神经电刺激仪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标准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吞咽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永宁 焦迪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8期301-304,共4页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接收的2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遵循1:1原则随机分组,各100例,一组采用标准化吞咽功能训练干预为对照组,一组...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接收的2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遵循1:1原则随机分组,各100例,一组采用标准化吞咽功能训练干预为对照组,一组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效果、吞咽功能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1.66±0.44)分低于对照组(2.11±0.4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较对照组更低(12.00%)(P<0.05)。结论:经联合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吞咽功能,提高干预效果,促使患儿病情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吞咽功能训练 脑瘫 吞咽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
7
作者 杨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82例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 目的:探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82例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运动功能、认知发育、智力发育方面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量表智商(FIQ)、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C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电刺激仪 认知功能训练 脑瘫患儿 运动功能 认知发育 智力发育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影响
8
作者 李爱 陈菊红 张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肢体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7,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早期康复训练)与对照组(n=17,早期康复训练...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肢体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7,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早期康复训练)与对照组(n=17,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脑出血患者实施术后干预的过程中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的同时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更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电刺激仪 早期康复训练 脑出血 肢体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赋能理论下的强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水平及行为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潘丹阳 张红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0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赋能理论下的强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水平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赋能理论下的强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水平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MMSE及MoCA)评分、行为能力(FMA及ADL)评分、BDNF、IGF-1、UCH-L 1、occludin、ZO-1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MoCA、FMA、ADL评分,BDNF、IGF-1、UCH-L 1、occludin、ZO-1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FMA、ADL评分,BDNF、IGF-1、occludin、ZO-1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UCH-L 1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赋能理论下的强化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水平,增强肢体及生活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强化康复护理 赋能理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认知水平 行为能力
下载PDF
BME-1磁电刺激仪的治疗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永善 白玉龙 +3 位作者 俞仁康 林伟平 占飞 徐一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0-211,共2页
目的 :对BME 1时场可变磁电刺激仪的治疗安全性进行研究 ,为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寻找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实验组动物进行磁电刺激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对大脑皮层的影响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 目的 :对BME 1时场可变磁电刺激仪的治疗安全性进行研究 ,为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寻找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实验组动物进行磁电刺激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对大脑皮层的影响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动物大脑皮层组织结构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长时间的磁电刺激对兔大脑皮层组织无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仪 大脑皮层 安全性 周围神经损伤
下载PDF
基于混沌信号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金存 张慧 +3 位作者 梁伟江 聂国朝 陈铁军 王洪乾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86-91,共6页
传统的电刺激仪器都是采用三角波、方波与非对称波等信号作为刺激信号源,或是将一些特定的信号先进行存储、然后再输出作为信号源,这些信号都呈现出周期性,作用于人体时容易使人产生适应性,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多而使效果逐渐变差,论文设... 传统的电刺激仪器都是采用三角波、方波与非对称波等信号作为刺激信号源,或是将一些特定的信号先进行存储、然后再输出作为信号源,这些信号都呈现出周期性,作用于人体时容易使人产生适应性,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多而使效果逐渐变差,论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混沌模型的非周期信号的电刺激系统。首先是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平台下构建出混沌模型,然后借助于DSP Builder软件将混沌模型转换为FPGA的工程文件,通过Simulink平台的模型仿真及Modelsim软件的行为级仿真,仿真无误后将工程文件在Altera公司的开发平台Quartus软件下进行编译、综合,最后生成可执行文件,下载到FPGA芯片即产生了混沌信号;将信号进行电压放大,功率放大,接入电极,实现了基于混沌信号的电刺激系统。所设计的系统获得了新型的电刺激效果,通过改变混沌方程的参数以及改变信号的输出频率,可以改变刺激时的直观感觉,由于人体的生物信号本身具有复杂的混沌特性,用它作用于人体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生物效应还需更多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电刺激仪 混沌信号 FPGA
下载PDF
SNM-FP03神经电刺激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宁 姚芳 +3 位作者 范一宏 孟立娜 吕宾 陈建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观察并验证SNM-FP03神经电刺激仪刺激内关穴、足三里穴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建立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代替传统的药物和针灸治疗。[方法]以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32例和对... [目的]观察并验证SNM-FP03神经电刺激仪刺激内关穴、足三里穴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建立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代替传统的药物和针灸治疗。[方法]以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采用SNM-FP03神经电刺激仪刺激内关、足三里;对照组采用YM-W型胃动力治疗仪(家用型)刺激胃窦、胃体体表投影处,两组连续治疗14天。针刺前1天及最后1天分别进行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并填写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结果]实验组治疗2周后,总体有效率为83.3%,症状评分由7.10±2.92分降至1.80±1.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评分改善值(5.30±2.84分)与对照组(5.00±2.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不同亚型疗效相当(P>0.05)。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其治疗效果(r=-0.906,r=-0.612)。病程、体重指数等也与治疗效果低度相关(r=-0.118,r=0.134)。1月后随访,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复发,转药物治疗。[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内关穴、足三里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且方便无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经皮刺激 SNM-FP03神经电刺激仪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上腹痛综合征 内关 足三里
下载PDF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仪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琦 邢科新 +2 位作者 王永骥 何际平 刘中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7-550,571,共5页
临床实验证实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ESCS)与减重步态疗法(PWBT)相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脊髓损伤康复后的行走能力,对运动能量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但相应的神经与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开发研制一种小型低功耗的先进ESCS刺激仪,为ESCS... 临床实验证实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ESCS)与减重步态疗法(PWBT)相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脊髓损伤康复后的行走能力,对运动能量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但相应的神经与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开发研制一种小型低功耗的先进ESCS刺激仪,为ESCS机理的实验研究提供所需的刺激模式。基于印刷电路板工艺,采用聚酰亚胺对银电极触点进行绝缘封装,改进电极的设计。进行ESCS刺激仪性能的动物实验验证,改变电压幅值、频率和波宽等刺激参数,观察实验猫肌肉的抽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小型低功耗ESCS刺激器能提供所需的多通道多模式刺激信号,电池供电和低功耗设计可提供使用安全性,ESCS电极满足柔韧性和生物兼容性要求,可为ESCS和PWBT组合疗法的机理研究提供先进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仪 动物实验 小型化 低功耗 MSP430F147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辅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金妹 何俊 +2 位作者 朱海颖 王欢 季盼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辅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脑电仿生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予以黄连温胆汤口服,脑电...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辅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脑电仿生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予以黄连温胆汤口服,脑电仿生电刺激组将电极放置在患者双侧乳突穴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联合组予以黄连温胆汤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3组均治疗30 d。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统计3组中医证候疗效、睡眠障碍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30 d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和总分、PSQI积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联合组中医证候中睡眠不安、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积分及总分和PSQI各单项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脑电仿生电刺激组(P均<0.05),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和总分与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积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中药组(P均<0.05);中药组中医证候中睡眠不安、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积分及总分和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脑电仿生电刺激组(P均<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和睡眠障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脑电仿生电刺激组(P均<0.05),但中药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组、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睡眠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黄连温胆汤治疗和单纯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黄连温胆汤 痰热扰心型 仿生电刺激仪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廖志英 卢文辉 +2 位作者 易清萍 刘帆 付明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每组50例。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5 d,观察2...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每组50例。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治疗30 d,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治疗组(22.4±5.8)d,对照组(38.5±6.9)d;苏醒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加速促醒和降低致残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 仿生电刺激仪
下载PDF
多参数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平 周欣星 +1 位作者 谭小飞 陈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4574-4579,共6页
目的:电刺激仪器是通过电流作用于目标组织,使目标组织产生相应的功能变化。刺激方式、刺激电流、波形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市面上现有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一般只有单一的治疗模式,局限性很大。为了有针对性地治疗不同肌肉疾病,我们设计... 目的:电刺激仪器是通过电流作用于目标组织,使目标组织产生相应的功能变化。刺激方式、刺激电流、波形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市面上现有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一般只有单一的治疗模式,局限性很大。为了有针对性地治疗不同肌肉疾病,我们设计了一个能够方便准确地控制刺激电流的多参数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系统;方法:设计了一个以STC12C5410AD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的多参数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系统,采用串口实现上下位机的通讯,通过软件编程,上位机发送波形、频率、脉宽、间隙时间、最大刺激电流等各项参数指令,由单片机控制D/A转换芯片DAC8532输出指定波形,经过高压开关保护电路加入恒流源电路,产生恒定的电流对目标组织进行刺激。系统加入多项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系统进行电阻测试,验证了系统为恒流型仪器,经过电阻的刺激电流由且仅由输入信号的各项参数确定,与电阻的大小无关。由临床试验证明了通过改变参数,可以改变刺激模式,并验证了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该系统能设置成临床上使用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的各种模式。安全有效,有利于临床实验和相关科研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多参数 恒流
下载PDF
VitalStim电刺激仪及护理干预在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纪蓉 蒋毅 姚世媛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141-142,共2页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进食和吞咽是人类个体生存的本能和味觉美感的享受。吞咽障碍的出现,不仅会损害健康,甚至可导致误吸性肺炎、噎呛致死等严重后果。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而遗留后遗症。我科...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进食和吞咽是人类个体生存的本能和味觉美感的享受。吞咽障碍的出现,不仅会损害健康,甚至可导致误吸性肺炎、噎呛致死等严重后果。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而遗留后遗症。我科对吞咽障碍患者实施VitalStim电刺激仪面部肌群联合治疗及改良口腔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lStim电刺激仪 护理干预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若楠 牛明敏 赵树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遗症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显由于脑卒中导致面瘫后遗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遗症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显由于脑卒中导致面瘫后遗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组(试验组)和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同时在相关部位皮肤的特殊区域施加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的治疗。治疗前后对脑卒中后遗症面瘫患者进行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症状量表的相关内容,结合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结果治疗后根据评定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治疗组(试验组)改善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介入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能够很大程度的恢复脑卒中后遗症面瘫患者的面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进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 Rood技术 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 脑卒中后面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