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氨基化石墨烯-金@铂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无酶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1
作者 赵丽芳 于晓菲 +4 位作者 滕龙 齐云 刘鹏飞 侯斌 张娟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0-22,29,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甲胎蛋白检测用无酶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这种免疫传感器利用金@铂纳米粒子对过氧化氢的高催化性能和石墨烯的高导电性能,增加了电子转移能力和信号放大能力,摆脱了免疫检测中对酶的需要,从而使无酶检测成为可能。这种...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甲胎蛋白检测用无酶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这种免疫传感器利用金@铂纳米粒子对过氧化氢的高催化性能和石墨烯的高导电性能,增加了电子转移能力和信号放大能力,摆脱了免疫检测中对酶的需要,从而使无酶检测成为可能。这种新型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的检测限为0.00003 pg/mL,线性范围为在0.0001~10 p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无酶型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PBP2a特异性识别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
作者 曹宇 段浩 +4 位作者 张珊珊 李郭成 李海波 刘明 高英英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方法制备MWCNT-PDA-AuNPs纳米复合物修饰至金电极表面,将MRSA标志蛋白PBP2a的抗体连接于纳米复合物表面,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位点,得到一种... 目的构建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方法制备MWCNT-PDA-AuNPs纳米复合物修饰至金电极表面,将MRSA标志蛋白PBP2a的抗体连接于纳米复合物表面,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位点,得到一种检测MRSA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构建过程关键因素的考察确定最优条件,考察其线性范围及检出限,最后对传感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通过CV、EIS表征分析确定传感器的成功构建;明确最优构建条件为:MWCNT-PDA∶AuNPs混合比例为1∶2,材料干燥温度为37℃,抗体孵育时间为1 h,样本孵育时间为30 min;MRSA在20 CFU/ml~2.0×10^(7)CFU/ml范围内浓度对数值与DPV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μA)=-6.72lgC+84.26(R^(2)=0.9878),检出限为1 CFU/ml;传感器不易被杂质蛋白干扰,其对低、中、高浓度MRSA重复测定结果RSD分别为4.18%、3.59%、4.38%(n=8),保存20 d内,传感器电信号不低于初始的92%;传感器对低、中、高浓度MRSA样本检测回收率与平板计数法基本一致。结论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简便,检测迅速、准确,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MRSA临床检测的备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MRSA PBP2A MWCNT-PDA-AuNPs
原文传递
基于蛋白质-RuO_(2)纳米颗粒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超灵敏检测甲胎蛋白
3
作者 张丽娜 郑杰 吉晋兰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采用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绿色合成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BSARuO_(2)),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夹心型免疫传感器,实现甲胎蛋白(AFP)的超灵敏检测。
关键词 BSA-RuO_(2)纳米颗粒 蛋白质模板 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金标抗体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米糠油中黄曲霉毒素B1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小童 朱正伟 +6 位作者 曲文莉 宫智勇 段烁 伍金娥 戴煌 杨庆 许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2-259,共8页
目的构建金标抗体免疫探针并基于该探针建立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米糠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在金电极(AuE)表面修饰抗原,加入制备好的金标抗体免疫探针和待测目标物,最后加入带有辣根过氧化物酶... 目的构建金标抗体免疫探针并基于该探针建立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米糠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在金电极(AuE)表面修饰抗原,加入制备好的金标抗体免疫探针和待测目标物,最后加入带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二抗(IgG-HRP)。当目标物AFB_(1)存在时,AFB_(1)与抗原竞争结合金标抗体,使金电极表面结合的IgG-HRP减少,进而导致HRP催化过氧化氢将溶液中对苯二酚氧化成苯醌的电流信号下降,间接检测AFB1。采用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优化了抗原用量、AuNP孵育时间等参数。结果该免疫传感器在抗原包被量和金标抗体用量为3μL且金标抗体与AFB1孵育80 min条件下具有最佳性能。该法线性范围为0.02~80.00 ng/mL,检出限为0.027 ng/mL。将该传感器应用于米糠油中AFB1检测,回收率在88.7%~108.0%。结论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米糠油中AFB1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金标抗体 米糠油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还原型半抗体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5
作者 徐安安 陈亚芳 +2 位作者 周诗梦 赵如良 朱晓霞 《分析化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34-142,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作为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有效提高了SARS-CoV-2筛查的效率。本研究以丝网印刷碳电极为基础电极,纳米金沉积电极表面,SARS-CoV-2核衣壳蛋白包被半抗体通过Au-S自组装功能化电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作为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有效提高了SARS-CoV-2筛查的效率。本研究以丝网印刷碳电极为基础电极,纳米金沉积电极表面,SARS-CoV-2核衣壳蛋白包被半抗体通过Au-S自组装功能化电极,SARS-CoV-2核衣壳蛋白检测半抗体和辣根过氧化双标记纳米金作为放大元。循环伏安法和阻抗谱法表征电极逐步修饰过程,建立SARS-CoV-2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检测范围0.05~50 pg/mL,最低检测限为9.04 fg/mL,与全抗体建立的检测方法相比,检测限降低了10倍。批内和批间差异系数均小于9.3%,另外在血清样本中的加标回收率可达86%~109.4%。以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对COVID-19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半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侵入性酿酒酵母感染疾病的检测
6
作者 闻浩 邱伟 +1 位作者 李帅 李恭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8-1114,共7页
以氧化石墨烯(GO)和金纳米粒子(AuNP)复合材料电沉积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以3-巯基丙酸(3-MPA)、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链接基团,固定了酿酒酵母抗体,构建了一种基于GO电... 以氧化石墨烯(GO)和金纳米粒子(AuNP)复合材料电沉积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以3-巯基丙酸(3-MPA)、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链接基团,固定了酿酒酵母抗体,构建了一种基于GO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血液中酿酒酵母细胞的精确快速检测。该方法以循环伏安法(CV)作为检测手段,以[Fe(CN)6]^(-3)作为电化学反应的探针。结果表明,在酿酒酵母细胞数为6.35×10^(8)~6.35×10^(4)/m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酿酒酵母细胞数的对数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测极限为3.035×10^(3)/mL。进一步通过利用含红细胞的酿酒酵母样本验证了该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有望实现侵入性酿酒酵母感染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氧化石墨烯(GO) 金纳米粒子(AuNP) 侵入性酿酒酵母感染 红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巯基自组装单层膜的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春香 李劲 +2 位作者 萧浪涛 国励 俞汝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0-794,共5页
提出了一种酶标识抗原与待测样品的竞争免疫反应定量测定IAA的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金基底上形成了均一、稳定、有序的巯基自组装单层膜 ,能以共价方式固定抗体 .利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底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征 ,并研究了最佳实验条件 ... 提出了一种酶标识抗原与待测样品的竞争免疫反应定量测定IAA的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金基底上形成了均一、稳定、有序的巯基自组装单层膜 ,能以共价方式固定抗体 .利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底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征 ,并研究了最佳实验条件 .在浓度 5 68× 10 -7~ 2 83× 10 -5mol/L范围内、-2 0 0mV电位下 ,响应电流与lg[IAA]呈线性关系 ,其回归方程 :i(nA) =-2 0 83 3 3×lg( 10 6[IAA] ) +68 9167,相关系数 0 9915 .对样品IAA的总含量进行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巯基羧酸 竞争免疫反应 自组装单层膜 植物生长激素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广凤 朱艳红 +1 位作者 陈玲 王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8-615,共8页
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其诸多优良性质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 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其诸多优良性质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本文就常见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纳米材料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综述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延新 谢书宇 +5 位作者 陈冬梅 王玉莲 潘源虎 彭大鹏 陶燕飞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传统免疫技术与现代电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如今的一大研究热点。该传感器表现出免疫测定的高选择性和电化学分析高灵敏度的特征,此外还具有其他优点,如体积小、便捷、成本低、制备简单、实时在线检测等,并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传统免疫技术与现代电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如今的一大研究热点。该传感器表现出免疫测定的高选择性和电化学分析高灵敏度的特征,此外还具有其他优点,如体积小、便捷、成本低、制备简单、实时在线检测等,并在环境监测、医疗临床试验和食品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依次对碳纳米材料和近几年新研发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旨在通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总结分析以展望其未来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碳纳米材料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固定半抗原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灵敏检测克伦特罗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雪平 张一芳 +2 位作者 吴会旺 沈国励 俞汝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7-1152,共6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固定半抗原的间接竞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灵敏检测克伦特罗。在金电极表面组装1,6-己二硫醇单分子膜,通过AuS共价作用连接纳米金颗粒,通过吸附作用固定克伦特罗-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样品中的待测组分与固定化... 研制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固定半抗原的间接竞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灵敏检测克伦特罗。在金电极表面组装1,6-己二硫醇单分子膜,通过AuS共价作用连接纳米金颗粒,通过吸附作用固定克伦特罗-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样品中的待测组分与固定化的克伦特罗偶联物竞争结合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酯酶标记的二抗选择性地与电极表面捕获的一抗反应,进而催化底物1-萘酚磷酸酯水解生成1-萘酚,在电极表面氧化产生电信号。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克伦特罗浓度在0.1~1000μg/L范围内与电流强度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I(A)=8.79×10-7-2.66×10-7logC(μg/L),相关系数0.9960,检出限达20 ng/L。同时测定了猪肉及猪肝样品中克伦特罗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为7.0%,加标回收率在89.1%~105.6%之间,与传统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克伦特罗 纳米金组装 间接竞争免疫 1-萘酚磷酸酯
下载PDF
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敏健 戴小锋 +2 位作者 刘仲明 蔡沛祥 白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01-1704,共4页
报道了一种制备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新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活化后以共价方式竞争键合硫堇分子和丙肝辣根过氧化酶酶标抗体,制得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 报道了一种制备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新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活化后以共价方式竞争键合硫堇分子和丙肝辣根过氧化酶酶标抗体,制得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组装过程,响应电流的性质,以及传感器对丙肝病毒的响应特性,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丙肝抗原进行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3.2~16 mg/L;检出限为1.2 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取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常用的ELISA法比较,探索了该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膜 硫堇 丙肝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继超 姜铁民 +1 位作者 陈历俊 赵长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6-222,共7页
近年来,随着免疫测定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固定化抗体(抗原)为识别元件,基于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原理的免疫传感器。随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关于提高它的性能、优化其检测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电化学免疫... 近年来,随着免疫测定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固定化抗体(抗原)为识别元件,基于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原理的免疫传感器。随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关于提高它的性能、优化其检测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因此在食品安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根据检测信号的不同,将其分为电位型、电流型、电导型免疫传感器。综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致病菌、毒素、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并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应用前景进行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食品安全 检测 致病菌 毒素 药物残留
下载PDF
基于Fe_3O_4@Au复合纳米粒子标记抗体的电化学免疫方法用于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慧杰 滕瑛巧 +3 位作者 张新爱 符莹 张文 金利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1136,共6页
合成了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作为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的载体,并将该复合纳米粒子标记物应用于电化学放大免疫分析.将电子媒介体硫堇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以纳米金作为固定大肠杆菌抗体的基底,通过辣根过氧化酶催化溶液中H2O2产生的电流... 合成了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作为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的载体,并将该复合纳米粒子标记物应用于电化学放大免疫分析.将电子媒介体硫堇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以纳米金作为固定大肠杆菌抗体的基底,通过辣根过氧化酶催化溶液中H2O2产生的电流信号来测定大肠杆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体中大肠杆菌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105cfu/mL,检出限为20 cfu/mL.对过富集后的实际水样进行测定,该法结果表明,对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检测灵敏度达到2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 放大免疫 电化学免疫分析
下载PDF
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芘丁酸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许双姐 吴根英 +2 位作者 许贺 柳建设 金利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5-1512,共8页
采用石墨烯(GS)和壳聚糖(C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S-CS/GCE),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4∶1)活化GS-CS/GCE,共价固定多环芳烃抗体(anti-PAHs),构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非标记电流型... 采用石墨烯(GS)和壳聚糖(C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S-CS/GCE),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4∶1)活化GS-CS/GCE,共价固定多环芳烃抗体(anti-PAHs),构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非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用于1-芘丁酸(PBA)的检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S-CS复合膜的形貌进行表征。在pH 7.0含10 mmol/L K3Fe(CN)6和0.1 mmol/L KCl的磷酸盐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并考察了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由于石墨烯和壳聚糖的协同作用,GS-CS修饰的玻碳电极在Fe(CN)64-/3-溶液中的峰电流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电极表面的anti-PAHs抗体固定量显著提高,增强了电极的分子识别性能。由于anti-PAHs抗体-抗原结合物的导电性较差,免疫传感器的峰电流随着待测溶液中PB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PBA浓度在0.1~8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μg/L。该免疫传感器重现性好、特异性强,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芘丁酸(PBA) 石墨烯 壳聚糖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新爱 申建忠 +3 位作者 张帆 马海乐 韩恩 董晓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1-1306,共6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并用多电位阶跃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金制得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通过纳米金和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微囊藻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吸...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并用多电位阶跃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金制得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通过纳米金和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微囊藻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研制了检测微囊藻毒素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微囊藻毒素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构建"三明治"夹心结构的免疫分析模式,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为二抗,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此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微囊藻毒素浓度在0.50~12.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0μg/L(S/N=3)。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微囊藻毒素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3.0%~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6
作者 焦奎 张书圣 +1 位作者 张敏 张立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211-1217,共7页
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是将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分析新方法.近十多年来,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的标记物、免疫方法、电化学检测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展望了电化学免疫分析的发... 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是将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分析新方法.近十多年来,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的标记物、免疫方法、电化学检测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展望了电化学免疫分析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分析 标记物 免疫方法 免疫分析
下载PDF
双层类脂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荫 梁汝萍 +3 位作者 邱建丁 谭学才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详细评述了双层类脂膜(BLM)免疫传感器在电分析化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双层类脂膜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分析 生物膜 离子通道
下载PDF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被引量:4
18
作者 鲁文杰 张新爱 +3 位作者 李昌烽 申建忠 蒋玉香 黄陈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5-1021,共7页
利用树枝状分子-金纳米粒子复合物修饰电极和金纳米粒子标记物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污泥中大肠杆菌的检测。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对氨基苯甲酸,通过共价作用结合第Ⅳ代氨基末端的树枝状分子(G4-PAMAM),并在其内部载入金纳米... 利用树枝状分子-金纳米粒子复合物修饰电极和金纳米粒子标记物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污泥中大肠杆菌的检测。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对氨基苯甲酸,通过共价作用结合第Ⅳ代氨基末端的树枝状分子(G4-PAMAM),并在其内部载入金纳米粒子,制备修饰电极(GCE/p-ABA/PAMAM(AuNPs)),用于固定大肠杆菌。采用硫堇作为电活性物质包被金纳米粒子,用于标记二抗制备金纳米粒子标记物(Ab2-Au-Th)。通过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一抗、金纳米粒子标记物依次修饰在电极表面,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硫堇产生的电流信号,实现对大肠杆菌的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响应电流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对数在1.0×10^2-1.0×10^6cfu/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 cfu/mL(S/N=3)。利用本方法检测污水处理厂的不同污泥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回收率为89.4%-1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大肠杆菌 树枝状分子 功能化金纳米粒子 电化学免疫传感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牛奶中的青霉素G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龙 潘道东 +3 位作者 朱浩嘉 顾愿愿 赵紫微 朱珊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114,共4页
利用吸附法将青霉素G抗体固定于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检测青霉素G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建立高度灵敏的一步直接电化学免疫法.纳米金的强吸附和导电作用,提高了青霉素G抗体的固定量和电化学灵敏度.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的... 利用吸附法将青霉素G抗体固定于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检测青霉素G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建立高度灵敏的一步直接电化学免疫法.纳米金的强吸附和导电作用,提高了青霉素G抗体的固定量和电化学灵敏度.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青霉素质量浓度的对数在0.04~40.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8 4,检测限为2.49 ng/mL,该法成功的实现了对牛奶中青霉素G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青霉素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以膨胀石墨为基底的聚吡咯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智栋 杨艳伟 +3 位作者 赵希岳 周民 王利群 孔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23-1127,共5页
用恒电位法在膨胀石墨基底表面合成聚吡咯,聚吡咯上的亚氨基与戊二醛发生交联,制备成稳定的膨胀石墨/聚吡咯/戊二醛传感器界面。以此界面固定人IgG抗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在IgG溶液中温育后... 用恒电位法在膨胀石墨基底表面合成聚吡咯,聚吡咯上的亚氨基与戊二醛发生交联,制备成稳定的膨胀石墨/聚吡咯/戊二醛传感器界面。以此界面固定人IgG抗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在IgG溶液中温育后,其表面结合的IgG和随后加入的辣根过氧化氢酶(HRP)标IgG二抗以及传感器表面的IgG抗体可形成三元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上的HRP可催化H2O2还原,通过测定H2O2还原的电流信号,实现对IgG的测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0 mg.L-1,检出限(S/N=3)为3.5μg.L-1;组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组间RSD为4.0%。将该传感器用于两份人体血清样品中IgG的测定,测得IgG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60 g.L-1和9.28 g.L-1,加标回收率均为105%。该传感器制备简单,重复性好且价格低廉,可望成为一次性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聚吡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