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5-羟维生素D的一致性评价
1
作者 赵柯 任伟丹 +3 位作者 刘玉霞 岳文兵 韩雪莹 丁利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3050-3053,3058,共5页
目的比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期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方法收集该实验室临床血清标本94例,分别用LC-MS/MS和ECLIA这两种方法检... 目的比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期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方法收集该实验室临床血清标本94例,分别用LC-MS/MS和ECLIA这两种方法检测25(OH)D。采用Passing-Boblok回归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及Mountain plot评估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血清25(OH)D<20.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20.0~<30.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使用Kappa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符合率。结果LC-MS/MS与ECLIA检测25(OH)D结果分别为(26.67±4.79)ng/mL和(39.33±4.09)ng/mL,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25(OH)D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 ECLIA=-4.5581+1.7198 X LC-MS/MS,斜率为1.7198(95%CI 1.5863~1.8284),不包含1,截距为-4.5581(95%CI-7.6922~-2.1221),不包含0,提示两种方法存在系统差异或比例差异。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方法差值的均值为-12.7,界外点数(比率)为3.19%。山形图的山顶值为-9.17 ng/mL,偏离0较多,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性较差。两种方法判断维生素D缺乏的Kappa系数为0.875,诊断符合率为94.68%;两种方法判断维生素D不足的Kappa系数为0.538,诊断符合率为75.53%。结论ECLIA与LC-MS/MS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但依据营养状况诊断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的符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T_3及T_4的性能验证 被引量:10
2
作者 庄岳鹏 赵婉婷 +2 位作者 赵桂梅 吴双 肖辉建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736-739,共4页
目的 验证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T3及T4的分析性能,并探讨配套系统性能验证的简易方案.方法 通过室内质控数据分析,并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相关文件,对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 目的 验证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T3及T4的分析性能,并探讨配套系统性能验证的简易方案.方法 通过室内质控数据分析,并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相关文件,对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3及T4的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试验分析,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或公认的质量目标比较.结果T3及T4的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为1.29% ~ 6.15%%,<1/4TEa(CLIA' 88),实验室内精密度CV为4.02%~ 5.65%,<1/3TEa(CLIA' 88);室间质控品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在-(1.38%~4.18%)之间,< 1/2TEa(CLIA' 88);可报告范围与厂家提供的范围相近;T3及T4的测量数值均在提供的参考区间内.结论 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T3、T4检测的主要分析性能符合质量目标要求,能满足临床需要,所采用的验证方案简便可行,且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性能验证
下载PDF
胰岛素抗体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林 张国福 +2 位作者 邓智勇 熊中云 安振梅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抗体(IA)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IA,IA结合率〈5%组10例,IA结合率≥5%组53例。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去除IA,Roche E lecsys 2010测定胰岛素浓度。结果IA... 目的探讨胰岛素抗体(IA)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IA,IA结合率〈5%组10例,IA结合率≥5%组53例。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去除IA,Roche E lecsys 2010测定胰岛素浓度。结果IA结合率〈5%组和IA结合率5%-10%组PEG处理前后的胰岛素浓度、游离胰岛素/直接胰岛素比值、胰岛素浓度改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结合率10%-20%、20%-30%、〉30%组PEG处理前后的胰岛素浓度、游离胰岛素/直接胰岛素比值、胰岛素浓度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结合率〉10%时,IA结合率与游离胰岛素/直接胰岛素比值呈负相关(r=-0.729,P=0.000),与胰岛素浓度的改变值呈正相关(r=0.821,P=0.000)。结论IA结合率≤10%时,IA对ECLIA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没有影响。IA结合率〉10%时,IA使ECLIA测定胰岛素结果假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抗体 放射免疫 胰岛素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及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付虎 罗敏 +5 位作者 唐璐 周茜 江吉丰 聂婧宜 李会 熊尔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3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78374例患者标本,均采用ECL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和临界标本采用梅...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78374例患者标本,均采用ECL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和临界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计算ECLI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CL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9.94%、97.65%、100.00%;当发光比值>20.00时,ECLIA与TPP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0%。结论ELCIA适合大规模的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试验,可为临床诊断梅毒提供重要血清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特异性抗体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SH、FT_3、FT_4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允平 单汉青 +1 位作者 徐龙宝 邓民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TSH FT3 FT4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HBsAb效果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马蔡昀 蒋理 +1 位作者 葛高霞 张晓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41-42,共2页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ELISA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乙肝表面抗体(HBsA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ECLIA法测HBsAb的批内CV: 高值为0.95%, 中值为 1.13%, 低值为 2.63%, 批间CV: 高值为4.03%, 中值为4.93%, 低值为7.34%, ...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ELISA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乙肝表面抗体(HBsA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ECLIA法测HBsAb的批内CV: 高值为0.95%, 中值为 1.13%, 低值为 2.63%, 批间CV: 高值为4.03%, 中值为4.93%, 低值为7.34%, 灵敏度为4IU/L; ELISA法测 HBsAb的批内 CV: 高值为5.76%, 中值为12.8%,低值为15.9%,批间CV: 高值为10.1%, 中值为19.6%, 低值为25.2%, 灵敏度为19IU/L。5种用ELISA法筛选的165例标本, 除3例ECLIA法HBsAb阳性, ELISA法HBsAb阴性, 不符合外, 其他162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总之,用ECLIA测定HBsAb的各技术参数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 乙肝表面抗体
下载PDF
溶血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的干扰 被引量:6
7
作者 沈云峰 胡远贵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时,标本溶血程度及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方法将检测标本人为干预成5种不同溶血程度的溶血标本,置于室温环境下,分5个时间段(15、30、60、120、180 min),分别用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时,标本溶血程度及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方法将检测标本人为干预成5种不同溶血程度的溶血标本,置于室温环境下,分5个时间段(15、30、60、120、180 min),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标本的胰岛素浓度并作分析。结果溶血标本可使胰岛素浓度降低,标本溶血程度与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胰岛素浓度测定均有影响,两者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在血标本的采集和分离时应尽可能避免溶血,临床工作中遇到溶血标本时,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并建议重新采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溶血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干扰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尿细胞角蛋白19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叶辉铭 林永志 张忠英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尿细胞角蛋白19(CK19)对膀胱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Roche E 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仪检测尿CK19并评价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47%;ECLIA检测尿CK19变异系数(CV)明显...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尿细胞角蛋白19(CK19)对膀胱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Roche E 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仪检测尿CK19并评价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47%;ECLIA检测尿CK19变异系数(CV)明显<放射免疫法(R IA);尿液标本于-30、0和4℃保存1个月后,测定值分别下降4.29%、10.33%和15.03%,室温保存24 h下降26.67%;99%可信区间界定厦门地区尿CK19参考值为≤3.8 ng/m l;尿CK19值3.9 ng/m l为诊断膀胱癌的最佳阀值,该阈值的诊断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78.6%。结论ECLIA检测尿CK19重复性好;以3.9 ng/m l作阀值对膀胱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膀胱癌
下载PDF
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普通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严艳 娄金丽 +4 位作者 陈俊梅 刘意 李宇 刘新 冯霞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在普通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HIV诊断策略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通门诊或... 目的探讨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在普通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HIV诊断策略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通门诊或住院手术/有创诊疗前接受HIV抗原抗体ECLIA筛查的1374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抗原抗体反应模式的结果与补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与HIV-1核酸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阳性106例,最终补充实验阳性符合率为73.6%(78/106),其中单独抗原阳性15例、抗原和抗体均阳性33例、单独抗体阳性58例,补充实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0.0%(0/15)、81.8%(27/33)和87.9%(51/58);抗原和抗体均阳性的补充实验阳性符合率低于单独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2,P<0.01);抗原和抗体均有反应病例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确证12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p31条带阳性率为58.3%(7/12);单独抗体有反应病例采用WB确证25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p31条带阳性率为100.0%(25/25);两种抗原抗体反应模式经WB确证带型中p31条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P<0.01);按补充实验结果将筛查有反应病例分为两组,阳性组抗体COI值[340.50(78.15,960.75)比2.20(0.43,5.51)]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0,P=0.00)。结论在普通人群中对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ECLIA单独抗原阳性结果与补充实验符合率低,对HIV早期感染的预测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区分抗原和抗体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试剂盒性能验证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国坚 肖庆 韦庆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3期76-77,共2页
目的在罗氏CS E170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评价其试剂盒性能指标。方法参考美国全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NCCLS)的EP系列文件,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试剂盒性能指标做出评估。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 目的在罗氏CS E170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评价其试剂盒性能指标。方法参考美国全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NCCLS)的EP系列文件,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试剂盒性能指标做出评估。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实验的检出限为3.0 ng/mL;两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在准确度评估中相对偏差(Bias%)均<8%;三种不同浓度的临床患者混合血清及两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评估精密度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5%;在线性范围评价中均为发现离群点,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81+0.988x,r=0.988。稀释变异P为0.45(P0.05=0.6841),P<0.05,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失拟检查G=3.22(F0.05=3.29),G<F0.05,线性良好;干扰试验以相对偏差<8%为医学决定水平,T-Bil浓度≤360μmol/L,Hb浓度≤4.0 g/L,维生素D测定相对偏差在可接受范围;Hb浓度≥4.0 g/L,可引起维生素D测定结果升高,相对偏差尚在可接受范围;Hb浓度≥9.0 g/L,引起维生素D测定结果升高超出可接受范围。结论 CS E170分析仪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维生素D试剂盒稳定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均符合临床检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性能验证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法在梅毒诊断中应用对比 被引量:8
11
作者 迟琼 王治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8期1494-1496,共3页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法(ELISA)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120例,经血清学试验、临床症状观察、询问病史等手段确诊为梅毒患者76例,非梅毒患者44例。所有患...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法(ELISA)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120例,经血清学试验、临床症状观察、询问病史等手段确诊为梅毒患者76例,非梅毒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ECLIA与ELISA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ELIS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8%、100.00%、99.17%、100%、97.78%,ECLIA分别为100.00%、97.73%、99.17%、98.70%、100.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ECLIA与ELISA检测梅毒均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用于梅毒临床筛查与诊断中;此外,ECLIA操作简单、用时较短、可重复操作、无污染,故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梅毒 诊断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皮质醇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绍瑞 邓智勇 +1 位作者 余霆 安振梅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2-542,546,共2页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 唾液皮质醇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綦玉芹 王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44-345,共2页
①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I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采用ECLI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 (RIA)法分别测定糖尿病病人的血清胰岛素含量 ,并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C 肽含量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③... ①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I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采用ECLI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 (RIA)法分别测定糖尿病病人的血清胰岛素含量 ,并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C 肽含量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③结果 ECLIA法测定胰岛素的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1.97% ,2 .5 6 % ,平均回收率是 99.5 % ;RIA法的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10 .18% ,13.2 1% ,平均回收率是 93.4 % ;E CLIA及RIA法所测胰岛素含量与ELISA法所测C 肽含量均呈正相关 (r =0 .94 ,0 .91,P均 <0 .0 1)。④结论ECLIA法测胰岛素的各技术参数优于RIA法 ,该方法能较好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 ,且操作简便 ,检测速度快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血清 胰岛素 放射免疫测定 学评价
下载PDF
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和AFP的结果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谌秋华 陈燕玲 谢联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方法选取的210名受试者为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n=124)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86)。受试者均清晨采集全血标本,分别应用胶乳增强... 目的比较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方法选取的210名受试者为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n=124)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86)。受试者均清晨采集全血标本,分别应用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值呈正相关(r CEA=0.733、r AFP=0.6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EA、AFP的结果在诊断肿瘤中的AUC分别为0.674、0.65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AFP的结果在诊断肿瘤中的AUC分别为0.606、0.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良好,均有助于提升临床肿瘤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不同疾病对梅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效能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蓉 石亚玲 +1 位作者 江笑文 何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梅毒检测中的运用,并分析探讨若干疾病对E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干扰情况.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ECLIA法同时检测906例患者血清,以TPPA结果为梅毒确诊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结果...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梅毒检测中的运用,并分析探讨若干疾病对E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干扰情况.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ECLIA法同时检测906例患者血清,以TPPA结果为梅毒确诊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患者疾病,探讨不同疾病对ECLIA结果影响.结果:906例患者经TPPA确诊为梅毒345例,经ECLIA法检测阳性为362例.ECLIA法与TPPA检测方法比较中,ECLIA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97%,阳性预测值为94.21%,阴性预测值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8.12%;ECLIA法与TPPA法结果不一致17例,其中病毒性肝炎感染者1例,HIV感染者12例,肿瘤患者1例,基础性疾病中高血压患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健康查体患者中孕妇1例;27例HIV患者ECLIA法检测COI值<10,其中真阳性15例、假阳性12例,真阳性和假阳性患者的免疫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LIA法COI值<10的样本中,尤其是HIV感染和肿瘤患者对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ECLIA法存在较大干扰,对于此类阳性标本建议进行确证实验,若无条件做确证实验,则做好复查工作和解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IV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军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0期4582-4584,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IV的效果。方法以门诊与病房送检标本7856份展开研究,对所有标本分别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以WB检测结果为基准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比较。结...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IV的效果。方法以门诊与病房送检标本7856份展开研究,对所有标本分别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以WB检测结果为基准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7856份标本中,WB证实共19例为阳性,阳性率0.24%。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全部检出,无漏诊与误诊情况,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酶联免疫吸附法初筛出22例,其中3例为假阳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86.4%(19/22),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IV准确性均较高,前者比较费时但容易普及;后者更为快速,但费用高,各有优势,医院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抗HIV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HIV 感染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
17
作者 綦玉芹 王娈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测定 血清胰岛素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二醇的性能验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伟娟 江雅平 +1 位作者 陈永传 任飒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评估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雌二醇(E_(2))的性能。方法应用相关标准评价ECLIA检测E_(2)的正确度、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功能灵敏度及生物参考区间。结果5个批号质控品实测值与靶值的相对偏移均在... 目的评估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雌二醇(E_(2))的性能。方法应用相关标准评价ECLIA检测E_(2)的正确度、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功能灵敏度及生物参考区间。结果5个批号质控品实测值与靶值的相对偏移均在可接受范围内(≤±25%),正确度验证通过。低水平质控品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0%和1.80%,高水平质控品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0.80%和0.86%,符合国家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及基于生物学变异设定的质量规范,精密度验证通过。E_(2)检测结果在17.8~11992.0 pmol/L范围内呈线性,证明厂家提供的分析测量范围(18.4~11010.0 pmol/L)符合要求。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为110100.0 p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10倍,功能灵敏度为43.5 pmol/L,符合验证要求。生物参考区间符合可接受标准。结论ECLIA检测血清E_(2)的各项性能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性能验证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HBsAg最适稀释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平安 申群喜 +1 位作者 祝玲玲 李晓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定量测定HBsAg的最适稀释度。方法 :采用正常混合血清倍比稀释HBsAg(+) /HBeAg(+) /HBcAb(+)、HBsAg(+) /HBeAb(+) /HBcAb(+)和HBsAg(+) /HBcAb(+)三种模式血清 ,应用ECLIA夹心法定量测定其HBsA...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定量测定HBsAg的最适稀释度。方法 :采用正常混合血清倍比稀释HBsAg(+) /HBeAg(+) /HBcAb(+)、HBsAg(+) /HBeAb(+) /HBcAb(+)和HBsAg(+) /HBcAb(+)三种模式血清 ,应用ECLIA夹心法定量测定其HBsAg的含量。结果 :ECLIA法定量测定HB sAg阳性的三种血清学模式血清稀释度不同 ,HBsAg(+) /HBeAg(+) /HBcAb(+)模式存在HD HOOK效应 ,其最适稀释度为 1 :32 ;HBsAg(+) /HBeAb(+) /HBcAb(+)和HBsAg(+) /HBcAb(+)模式不需进行稀释 ,原倍血清HBsAg测定值最高。结论 :利用ECLIA法定量测定HBsAg(+) /HBeAg(+) /HBcAb(+)模式血清中HBsAg时 ,应对其血清进行预稀释 ,同时测定原倍和 1 :32稀释血清HBsAg含量 ,根据测定情况计算其结果 ,而HBsAg(+) /HBeAb(+) /HBcAb(+)和HBsAg(+) /HBcAb(+)模式 ,其血清HBsAg测定一般不需进行预稀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定量测定 HBSAG 最适稀释度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联合核酸检测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试剂HBsAg+/-献血者归队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庞栋 姜莹 +4 位作者 张翙 韦振兴 黄金环 朱秋婷 张刘娟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346-2348,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联合核酸检测(NAT)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试剂测定HBsAg+/-献血者归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76例血液初筛HBV-DNA阴性且ELISA双试剂测定HBsAg+/-的献血者,经过6个月屏蔽期后,采集献血者...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联合核酸检测(NAT)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试剂测定HBsAg+/-献血者归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76例血液初筛HBV-DNA阴性且ELISA双试剂测定HBsAg+/-的献血者,经过6个月屏蔽期后,采集献血者样本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及ECLIA联合NAT血液筛查。结果 176例归队体检献血者中,ELISA试剂1反应性35例,ELISA试剂2反应性31例,双试剂反应性1例。3例HBV-DNA反应性中,1例ELISA双试剂为反应性,2例ELISA结果均为阴性。19例ECLIA检测结果为反应性的献血者中,1例ELISA双试剂及HBV-DNA检测均呈反应性,另18例中ELISA试剂1反应性5例,试剂2反应性13例。176例归队献血者中符合可归队再献血129例(73. 29%)、符合下次归队体检者31例(17. 61%)、永久性屏蔽16例(9. 09%)。结论 ECLIA联合NAT检测可用于HBsAg+/-献血者归队的筛查,对保障献血者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双试剂检测 献血者 归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