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曲利娟 余英豪 +2 位作者 余毅 张丽芳 曾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9-884,共6页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densedepositdisease ,DDD)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球慢性疾病。本文对 5例DDD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并结合临床及HE、特殊染色 (PAS、PASM Masson)、免疫组化 (IgG、IgM、IgA、C3、C1q、HBsAg、HB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densedepositdisease ,DDD)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球慢性疾病。本文对 5例DDD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并结合临床及HE、特殊染色 (PAS、PASM Masson)、免疫组化 (IgG、IgM、IgA、C3、C1q、HBsAg、HB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DDD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学均具有多样性。 5例中临床表现 2例为肾病综合症 ,2例为慢性肾炎综合征 ,1例为急性肾功不全。形态学改变 3例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PGN) ,1例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膜增殖 (MePGN伴sMPGN) ,1例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ePGN)。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致密层内见条带状高电子致密物沉积 ,其中 1例伴有内皮下和上皮下沉积物 ,4例系膜区块状沉积物。免疫组化提示毛细血管袢以C3、IgM沉积为主 ,系膜区C3沉积 ,1例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DDD的发生可能与补体C3的激活并沉积及免疫复合物机制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Ⅱ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超微结构 理诊断 DDD
下载PDF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梅 林晓明 +2 位作者 王素霞 王海燕 邹万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待点。方法 通过5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DDD占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目的 探讨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待点。方法 通过5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DDD占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0.2%,占膜增殖性肾炎的2%。5例中的3冽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组织学呈膜增生性肾炎(MPGN),并伴有血C_3降低。2例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组织学 1例呈 NIPGN伴有血 C_3降低;另 1例呈系膜增生性病变,血 C_3正常。4例免疫荧光表现为以C_3为主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并有系膜区团块状沉积.电镜下均可见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弥漫、均匀沉积,其中4例包曼囊及肾小管基底膜亦可见弥漫或节段电子致密物沉积。2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结论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是超微结构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大量蛋白尿、严重高血压和较重的病理改变预示其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变综合征 补体C3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原文传递
小儿电子致密物沉积病一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彦芳 陈文 +3 位作者 程虹 李安 邹万忠 谌贻璞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一直归属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Ⅱ型,后来发现其与补体代谢障碍有关,1995年WHO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中,已将其列入了代谢异常性肾疾病[1].病理特征性改变为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大量条带状电子致密物沉...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一直归属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Ⅱ型,后来发现其与补体代谢障碍有关,1995年WHO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中,已将其列入了代谢异常性肾疾病[1].病理特征性改变为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大量条带状电子致密物沉积.自1998年我国台湾省首次报道2例DDD以来[2],国内散在病例报道总共十余例.我科收治1例DDD患儿,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小儿 理学分类 肾小球疾 1995年 特征性改变 1998年 DDD MPGN 代谢障碍 代谢异常 首次报道 例报道 WHO 肾疾 台湾省
原文传递
青少年肾电子致密物沉积病一例
4
作者 武鸿美 张明辉 +3 位作者 龙晓雨 骆新兰 姚军 刘艳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97-798,共2页
患者男,16岁。因“蛋白尿、血尿8年”于2014年10月6日来院就诊。8年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全身水肿,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尿常规检查结果:蛋白+++,潜血+++,
关键词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青少年 医院就诊 全身水肿 检查结果 蛋白尿 尿常规
原文传递
儿童电子致密物沉积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5
作者 李喆 党西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2114-2115,共2页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1],国内外报道有限.现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并行肾活检证实的4例DDD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理特征 临床表现 儿童 临床资料 医院住院 中南大学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小儿致密物沉积病一例
6
作者 刘玲 张东风 +1 位作者 房倩 赵敬肖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DDD)又称Ⅱ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e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Ⅱ,MPGNⅡ),属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致密层内条带状高电子致密物沉积是该病超微...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DDD)又称Ⅱ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e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Ⅱ,MPGNⅡ),属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致密层内条带状高电子致密物沉积是该病超微结构病理的特征性改变。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并不多见。国外报道DDD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10%,占MPGN的1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儿童
原文传递
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及玻璃膜疣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灵军 李勤 郝继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5期699-700,共2页
关键词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玻璃膜疣 脉络膜新生血管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Ⅱ型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肾脏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