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想 邓静 +4 位作者 易宇文 关雎 唐英明 张振宇 张浩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6-348,共13页
以雅江鲜松茸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松茸对鸡汤滋味贡献很大,电子舌鲜味强度值从2.1提高到8.0。采... 以雅江鲜松茸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松茸对鸡汤滋味贡献很大,电子舌鲜味强度值从2.1提高到8.0。采用GC-IMS方法共检出45种化合物,加入松茸后醛类含量从47.88%下降到21.13%,由ROAV值(128.08)确认3-甲基-1-丁醇是松茸鸡汤的关键化合物。其中,伞花烃、3-辛醇、正辛醇是松茸鸡汤的特征化合物,使松茸鸡汤呈现独特的汽油味、苔藓清香、坚果香味、蘑菇气味和金属气味。炖煮5 min后,鸡汤中松茸特征风味最明显,达到最佳食用效果。研究结果为雅江松茸鸡汤风味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江松茸 炖煮时间 电子舌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特征 滋味特征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杏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马小雪 章秋平 +8 位作者 赵海娟 张玉萍 徐铭 刘威生 刘硕 刘宁 张玉君 刘家成 王碧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7,共13页
【目的】探究杏香气、滋味等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种质。【方法】利用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119份杏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电子鼻的W5S、W1S、W1W和W2W等4个传感器对杏香气响应敏感;电子舌... 【目的】探究杏香气、滋味等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种质。【方法】利用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119份杏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电子鼻的W5S、W1S、W1W和W2W等4个传感器对杏香气响应敏感;电子舌测定显示酸味和甜味是杏的主要滋味。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子舌甜味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酸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杏的香气性状、果实滋味性状和酸组分含量性状。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认为草滩梅杏等种质在多个果实品质特性方面表现优异。【结论】杏果实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作为一种快速评价方法鉴定杏香气和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电子 电子舌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烤包子关键风味物质
3
作者 毛红艳 王佳敏 +2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岳丽 于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268-277,共10页
目的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烤包子关键风味物质。方法采用HS-SPME-GC-MS联合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并... 目的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烤包子关键风味物质。方法采用HS-SPME-GC-MS联合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对烤包子中的挥发性物质以及关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有效区分不同烤包子挥发性物质;电子舌分析发现不同烤包子滋味接近。GC-MS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7种共有化合物,主要为醛类和硫醚类。相对气味活度值结合共有挥发性物质表明,(E)-2-壬烯醛、壬醛、丙烯基丙基二硫醚为烤包子关键性挥发性物质,庚醛、4-异丙基苯甲醛、3-甲硫基丙醛、4-异丙基-1,3-环己二烯-1-甲醛、2-戊基呋喃、二丙基二硫醚对烤包子风味具有关键辅助作用。烤包子的香气主要为脂肪香、焦香、葱蒜香、青香及果香。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烤包子的生产提供了基础性数据,电子鼻结合HS-SPME-GC-MS对风味物质研究更全面、可靠,研究为烤包子挥发性风味特征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后续烤包子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对气味活度值 电子舌 电子 烤包子
原文传递
UPLC-Q-TOF-MS与电子舌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滋味特征
4
作者 陈光宇 王祥斌 +3 位作者 卜宇翀 瞿昊宇 谢梦洲 李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8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滋味特征,为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产地的多花酒黄精细粉为研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多花酒黄精化学成分,采用电子舌智能感官评定技术...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滋味特征,为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产地的多花酒黄精细粉为研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多花酒黄精化学成分,采用电子舌智能感官评定技术分析多花酒黄精滋味雷达图,采用主成分(PCA)、Loadings方法分析电子舌信号响应结果,构建产地判别模型。结果:UPLC-Q-TOF-MS法结果共鉴别出68个化学成分,其中28个差异性成分可用于10个产地的区分。电子舌结果表明,主成分判别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多花酒黄精在滋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苦味、甜味、咸味、鲜味等。结论: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滋味特征存在差异,可作为产地判别依据。电子舌技术可为多花酒黄精分析及质量标准提供简单、快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酒黄精 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电子舌 滋味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与1D-CNN-LSTM模型的花椒产地快速溯源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擎 杨晓婧 +4 位作者 金鑫宁 陈立同 高文 王志强 姜春磊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4-912,共9页
针对不同产地花椒产品的溯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的花椒产地快速检测方法。以5个不同产... 针对不同产地花椒产品的溯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的花椒产地快速检测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的花椒为试验对象,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分别采集花椒样本的味觉和嗅觉指纹图谱信息,根据信号特点分别设计1D-CNN提取味觉和嗅觉信号中的局部空间特征,然后采用LSTM捕捉信号的时间序列特征,最后采用多层感知机融合两种特征并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电子鼻与电子舌信息融合对不同产地花椒的分辨准确率优于单一设备,与其他深度模型相比,所提的模型分类准确性更高,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达到99.0%、99.1%、99.0%、0.989。以上研究将为不同产地花椒的快速鉴定提供新的方法,并为其他农产品的产地溯源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信号处理 花椒 产地溯源 电子 电子舌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分析6种糖炒燕山板栗的风味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银 梁建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为了研究6种糖炒燕山板栗香气的构成特点及品种间滋味和气味上的差异。以6种糖炒板栗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 为了研究6种糖炒燕山板栗香气的构成特点及品种间滋味和气味上的差异。以6种糖炒板栗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及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分析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关键香气化合物,并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其挥发性气味成分和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GC-MS技术从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出57种化合物,其中酯类19种,醇类12种,醛类5种,酮类5种,烯烃类4种,苯环类4种,胺类2种,其他类6种;其中23个OAV>1的成分被确定为糖炒板栗的关键香气成分。电子鼻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的主要挥发性气味成分为醇类、醛酮类、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以及甲基类几种。电子舌评价结果显示6种糖炒板栗在各项味觉指标上整体较为相似,其中丰富性和鲜味传感器对不同糖炒板栗的响应值最大,酸味和涩味最小,丰富性、鲜味、甜味、咸味、苦味、苦味回味6个指标为糖炒板栗的主要味觉指标。6种糖炒板栗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不同品种糖炒板栗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不同,且同种化合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也有区别。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雷达色谱图分析、GC-MS技术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可较好的区分不同品种糖炒板栗风味的差异,并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为不同糖炒板栗的风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 电子舌 风味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技术的荣昌猪肉及其制品贮藏过程新鲜度检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丛军 李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92-201,共10页
目的探究电子鼻、电子舌对贮藏期间荣昌猪肉及其制品新鲜度变化的检测效果。方法测定贮藏期间荣昌猪肉及其制品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及感官特性的变化,并以此划分其新... 目的探究电子鼻、电子舌对贮藏期间荣昌猪肉及其制品新鲜度变化的检测效果。方法测定贮藏期间荣昌猪肉及其制品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及感官特性的变化,并以此划分其新鲜度等级。同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分别对贮藏期间荣昌猪肉及其制品进行检测,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传感器贡献率分析(Loading)、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识别荣昌猪肉及其制品的新鲜度。结果电子鼻能够检测到荣昌猪肉及其制品在贮藏期间的气味变化,并能够对其新鲜度进行区分,而传感器W1W对应的硫化物类的变化是电子鼻检测其新鲜度的主要依据。电子舌能够很好地区分贮藏期间荣昌猪肉及其制品的滋味变化,并能够区分其新鲜度。结论利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能够识别不同新鲜度的荣昌猪肉及其制品,为进一步研究荣昌猪肉及其制品新鲜度快速检测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电子舌 荣昌猪肉及其制品 菌落总数 新鲜度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舌探究超声催陈对木枣果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倩 尹玉茜 +3 位作者 冯政华 刘银兰 尹胜楠 任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2,共6页
确定了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并基于电子舌探究超声催陈对木枣果醋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木枣果醋中总酯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45 min、乙醇添加... 确定了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并基于电子舌探究超声催陈对木枣果醋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木枣果醋中总酯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催陈木枣果醋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45 min、乙醇添加量0.4%。在此工艺条件下,超声处理的木枣醋亮度提升且总体颜色向红、黄方向发展,但醋的颜色变化并不明显。果醋中维生素C、黄酮、多酚、环磷酸腺苷等活性物质含量没有显著性下降,同时超声处理可以使木枣果醋的口感变柔和。超声处理加速了木枣果醋中酯化反应的发生,表明超声处理是一种有前途的果醋催陈技术,为改善果醋品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枣 木枣果醋 超声催陈 风味 电子舌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的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分析
9
作者 王文航 崔梦君 +2 位作者 蔡文超 单春会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该研究以红枣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BUAS61676发酵制备红枣酒,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电子鼻、电子舌技术检测其理化、颜色、风味和滋味等品质指标,探究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 该研究以红枣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BUAS61676发酵制备红枣酒,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电子鼻、电子舌技术检测其理化、颜色、风味和滋味等品质指标,探究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红枣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酒精度和总酸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通过聚类分析,红枣酒的发酵过程被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0~1 d(发酵初期)、2~7 d(发酵中期)和8~16 d(发酵后期)。红枣酒发酵中期样品的亮度较低,颜色偏红,发酵后期样品亮度极显著升高(P<0.01),颜色极显著偏绿(P<0.01)。经电子舌分析可知,发酵中期样品的涩味和苦味更明显,而发酵后期涩味和苦味显著降低(P<0.01),且鲜味、咸味和丰度显著升高(P<0.01)。经电子鼻分析可知,发酵中期样品的芳香类物质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发酵后期样品的有机硫化物、萜烯类物质和烷烃类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酒 发酵过程 电子 电子舌 品质变化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10
作者 谢佳灵 陈佳瑜 +3 位作者 袁海波 王立磊 杨艳芹 江用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68,共15页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汤品质以及划分茶叶等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明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茶汤差异的关键组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汤品质进行研究。...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汤品质以及划分茶叶等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明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茶汤差异的关键组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汤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感官审评12个滇红茶汤可分为优质组、良好组、劣质组3组。电子舌分类结果与感官审评相一致,且电子舌对应不同滋味属性的传感器对3组茶汤的响应度各有不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其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共检出116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26个,儿茶素类及其聚合物类15个,酚酸类16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类15个,黄酮(醇)及其糖苷类20个,生物碱类6个,有机酸类11个,糖类2个以及其它类5个。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3组滇红茶汤得到良好区分(R^(2)Y=0.985,Q^(2)=0.902)。此外,基于VIP>1.2和显著性P<0.05,共筛选出7个影响不同等级茶汤的关键差异性组分,即:精氨酸、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尿酸、脱落酸、烟酸、腺苷-5'-二磷酸。研究结果为不同等级的滇红茶汤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代谢组学 滇红茶汤 非挥发性组分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分析建立西瓜品质特性的预测模型
11
作者 李闪闪 温雪珊 +2 位作者 闫博宇 吕莹果 张超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3,共11页
为了探索电子舌技术快速检测西瓜内部品质的方法,以L600西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舌技术对200个西瓜的味觉成分进行检测,用传统检测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水分、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糖酸比及pH,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随机森林、支... 为了探索电子舌技术快速检测西瓜内部品质的方法,以L600西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舌技术对200个西瓜的味觉成分进行检测,用传统检测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水分、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糖酸比及pH,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算法建立品质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西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总酚含量呈升高趋势,pH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滴定酸和水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模型预测结果中,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pH和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随机森林算法对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水分含量的预测RP2分别为0.884、0.798、0.891和0.875,分别比偏最小二乘法提高了16.9%、19.1%、21.6%和13.6%;偏最小二乘法对pH的预测RP2为0.881,比支持向量机算法提高了31.7%;K-近邻算法对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的预测RP2为0.731和0.753,分别比随机森林算法提高了1.67%和24.5%。以上结果表明应用电子舌技术预测西瓜的内部品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电子舌 品质预测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GC-IMS技术和人工感官评价对小儿感冒颗粒的气味分析及口感改善研究
12
作者 万顺 谭润泽 +8 位作者 何倜 何金芳 郭静 白璐 龚云 张鹏 杨秀伟 凌勇根 王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586-1595,共10页
目的:改善小儿感冒颗粒的口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分析小儿感冒颗粒气味并确定气味来源,采用电子舌分析评价热浸温度、加水量、矫味剂、贮存期等参数对小儿感冒颗粒口感的影响,并结合排序+评分... 目的:改善小儿感冒颗粒的口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分析小儿感冒颗粒气味并确定气味来源,采用电子舌分析评价热浸温度、加水量、矫味剂、贮存期等参数对小儿感冒颗粒口感的影响,并结合排序+评分法(ISEM)综合评价矫味剂对小儿感冒颗粒的矫味效果。结果:通过GC-IMS分析在小儿感冒颗粒中共检测出57个挥发性物质,气味主要来自挥发油、挥发油滤液和热浸液中的有机酸类及部分醛类;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工艺中不同参数各中间产品口感上的差别并不影响颗粒的最终口感,结合ISEM评价体系进行人工感官评价,最终得出添加2‰氯化钠矫味可以明显改善小儿感冒颗粒的口感,其口感会随贮存期发生变化。结论:通过GC-IMS分析、电子舌智能感官评定与人工口尝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筛选出小儿感冒颗粒的最佳矫味剂组合,显著地改善其口感,优化制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小儿感冒颗粒 口感 气味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CNN-Transformer模型的绿茶种类识别
13
作者 刘川正 马景余 +2 位作者 白雪瑞 曾琬晴 王志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52,共10页
[目的]实现绿茶种类的快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CNN-Transformer组合模型实现绿茶种类辨识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对5种不同种类绿茶采集味觉、嗅觉的指纹信息,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 [目的]实现绿茶种类的快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CNN-Transformer组合模型实现绿茶种类辨识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对5种不同种类绿茶采集味觉、嗅觉的指纹信息,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将一维电子舌和电子鼻信号转换为二维时频图,充分揭示信号能量在时频域的分布特性;提出一种CNN-Transformer组合模型实现电子舌和电子鼻的信息融合和模式识别。该模型引入选择性核卷积和归一化注意力设计卷积模块来替换传统的CNN卷积层,以实现对信号时频图的局部特征动态提取;采用Transformer编码器中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提取电子舌和电子鼻特征的全局时序信息,并实现其特征的加权融合;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识别。[结果]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的信息融合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绿茶样本的味觉和嗅觉信号深层特征,并为模型提供更丰富的融合特征表征,以实现对不同绿茶种类的高准确识别,其测试集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 1-Score分别达到99.00%,99.05%,99.00%,99.00%。[结论]试验方法具有成本低、快速、高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种类识别 电子 电子舌 Transformer 信息融合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和电子眼信息融合的贝母品种快速辨识方法
14
作者 马景余 孙涛 +3 位作者 王彦荣 李鑫 曾婉晴 王志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18,共10页
贝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来源复杂,品种繁多,不同品种之间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传统方法难以分辨。为实现贝母品种的快速、客观鉴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舌和电子眼结合深度学习模型的贝母品种快速辨识方法。分别使用电子舌、... 贝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来源复杂,品种繁多,不同品种之间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传统方法难以分辨。为实现贝母品种的快速、客观鉴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舌和电子眼结合深度学习模型的贝母品种快速辨识方法。分别使用电子舌、电子眼采集不同品种贝母的味觉指纹信息以及视觉图像信息。针对电子舌采集信号,采用基于因果注意力机制改进的Transformer编码器提取信号中的时间序列特征,提高对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针对电子眼采集图像,采用基于坐标注意力机制改进的ShuffleNetV2网络提取图像不同区域的形态特征并抑制其背景噪声。提出一种特征加权融合分类模块,对电子舌和电子眼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并实现对融合特征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融合方法相较于单独采用电子舌和电子眼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其测试准确率达到了98.4%。本研究为贝母品种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可为其它中药材的品种分类和溯源分析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电子 ShuffleNetV2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贝母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及电子舌对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与过熟味评价分析
15
作者 李嘉灏 曾瑶英 +6 位作者 熊玉帛 佘杰海 余焯均 郭航宇 熊雯 龚林 周文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4-245,共12页
为探究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特征以及油脂氧化程度对其过熟味(warmer-over flavor,WOF)的影响,以不同品牌预制梅菜扣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为探究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特征以及油脂氧化程度对其过熟味(warmer-over flavor,WOF)的影响,以不同品牌预制梅菜扣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舌定量检测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及味觉指标方法,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及主成分分析对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因子进行筛选及分析,采用酸价、过氧化值及TBA值分析其油脂氧化程度及其过熟味。结果表明,7种预制梅菜扣肉共鉴定出85种挥发性化合物,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物质为:烷烃类16种、萜烯类19种、醇类7种、醛类22种、酮类3种、酯类13种、酚类3种、其他类2种;OAV共筛选出23种关键挥发性化合物,预制梅菜扣肉关键性风味物质:OAV>10的物质分别为1-辛烯-3-醇、己醛、庚醛、辛醛、壬醛、(E,E)-2,4-壬二烯醛、癸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酮。电子舌及过熟味感官评价结果表明,7种预制梅菜扣肉味觉以咸味、鲜味及鲜味回味为主;其过熟味主要呈现出亚麻籽油味和酸败味。7种预制梅菜扣肉油脂氧化指标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合相关性分析,产生过熟味的主要因子物质(E)-2-癸烯醛、2-庚酮、壬醛、1-辛烯-3-酮、(E,E)-2,4-癸二烯醛、己醛、戊醛、庚醛、(E)-2-庚烯醛及辛醛与酸价、过氧化值及TBA值呈正相关。综上所述,7种预制梅菜扣肉其关键风味因子与过熟味之间存在较大联系,且推测预制梅菜扣肉过熟味的产生与其油脂氧化程度较高有关。本研究获得的关键风味因子物质、电子舌味觉指标及过熟味感官评价指标,为预制梅菜扣肉风味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过熟味控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梅菜扣肉 HS-SPME-GC-MS 电子舌 OAV 关键性风味 过熟味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冲泡条件优化
16
作者 邱梦宇 李昊聪 +1 位作者 聂小宝 王毓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174-182,共9页
目的探究洞庭(山)碧螺春茶水最佳冲泡条件。方法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茶汤气味和滋味进行检测与分析,对不同茶水比(1:30、1:50、1:75、1:150,g:mL)、冲泡时间(1、2、4、8 min)以及冲泡温度(40、60、80、100℃)条件下进行电子鼻和电... 目的探究洞庭(山)碧螺春茶水最佳冲泡条件。方法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茶汤气味和滋味进行检测与分析,对不同茶水比(1:30、1:50、1:75、1:150,g:mL)、冲泡时间(1、2、4、8 min)以及冲泡温度(40、60、80、100℃)条件下进行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结果响应值进行雷达图分析(radar chart analysis,R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结果碧螺春茶在茶水比为1:50(g:mL)、冲泡时间为4 min、冲泡温度为80℃的冲泡条件下,滋味与气味均达到最佳。结论不同冲泡条件下碧螺春茶茶汤气味与滋味均有不同,综合两者分析,得到碧螺春茶最佳冲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螺春茶 电子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电子舌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评价不同莲蓉馅料风味差异
17
作者 杨文安 张楠 +5 位作者 郭伟雄 梁梓健 李生花 谢雅曼 高向阳 王和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11-219,共9页
目的利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检测纯白莲蓉、纯红莲蓉、大师手工纯白莲蓉、低糖纯白莲蓉和绿色食品级纯白莲蓉馅料5种不同品种的莲蓉馅料的风味差异。方法采用电子舌对莲蓉馅料的甜... 目的利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检测纯白莲蓉、纯红莲蓉、大师手工纯白莲蓉、低糖纯白莲蓉和绿色食品级纯白莲蓉馅料5种不同品种的莲蓉馅料的风味差异。方法采用电子舌对莲蓉馅料的甜味等主要风味指标进行评价,结合GC-MS技术分析脂肪酸成分,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建立电子舌和游离脂肪酸的评价模型,预测莲蓉馅料的风味。结果5种莲蓉馅料在甜味和咸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绿色食品级纯白莲蓉馅料的甜味强度最高,手工纯白莲蓉馅料的咸味强度最高。利用GC-MS技术共检测出油酸和亚油酸等9种游离脂肪酸,在电子舌和脂肪酸联合评价的PLSR回归模型中,甜味、鲜味、丰富性和油脂味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校正集上分别为:0.94、0.94、0.95、0.91,在交叉验证集上分别为:0.90、0.88、0.91、0.83,其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在校正集上分别为:0.21、0.14、0.14、0.18,在交叉验证集上分别为0.28、0.21、0.20、0.25。与莲蓉馅料单独电子舌或游离脂肪酸风味评价相比,联合评价表现出更好的预测能力,特别在油脂味评价上,交叉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大幅度提升,从电子舌评价的0.15、游离脂肪酸评价的0.67增加到0.83,决定系数更接近于1,均方根误差较小,显示出更高的拟合度。结论电子舌和脂肪酸联合评价为莲蓉馅料风味的仪器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蓉馅料 电子舌测定 游离脂肪酸含量 风味评价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舌结合VMD-IMG组合模型的清香型白酒掺假检测
18
作者 白雪瑞 李鑫 +3 位作者 孙涛 王彦荣 曾琬晴 王志强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针对传统白酒掺假检测方法分析流程长、仪器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舌结合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多通道GhostNet网络组合模型,实现对白酒掺假快速检测的方法。采用贝叶斯优化后的VMD对信号进行自适应模态分解,将原始信号分解为多... 针对传统白酒掺假检测方法分析流程长、仪器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舌结合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多通道GhostNet网络组合模型,实现对白酒掺假快速检测的方法。采用贝叶斯优化后的VMD对信号进行自适应模态分解,将原始信号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在传统GhostNet网络的基础上,引入瓶颈注意力模块和空洞卷积,并扩展为多通道GhostNet,进而构建为VMD-IMG组合模型,以实现电子舌信号特征的有效提取和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VMD-IMG组合模型具有较好的白酒掺假分辨性能,其测试的准确率、精确率、F1分数分别为98.33%,98.43%,98.34%。研究为白酒掺假检测提供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并可为其他酒类或饮品掺假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掺假 电子舌 变分模态分解 贝叶斯优化 多通道GhostNet网络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19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GC-IMS和GC-MS分析桂林米粉卤水的风味特征
20
作者 周杰 姜洁群 +4 位作者 马瑞东 覃静凯 陈梅 覃忠意 刘小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144,共8页
该研究采用电子舌分析技术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南宁和桂林两市18个桂林米粉餐饮店的卤水及两款产业化卤水进行检测,经滋味轮廓、指纹图谱、挥发性物质相似度分析,... 该研究采用电子舌分析技术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南宁和桂林两市18个桂林米粉餐饮店的卤水及两款产业化卤水进行检测,经滋味轮廓、指纹图谱、挥发性物质相似度分析,选择5个典型样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关键风味物质。电子舌结果显示:桂林米粉卤水的滋味特征为咸味、鲜味明显,鲜味回味突出,有轻微苦涩味,并伴有一定苦味回味;GC-IMS结果显示:18家桂林米粉餐饮店的卤水中共有挥发性物质60种(定性出37种),且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与两款产业化卤水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GC-MS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醚类和杂环类化合物为桂林米粉卤水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丁香酚、对烯丙基苯甲醚、茴香醚为5个桂林米粉卤水样品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米粉卤水 挥发性成分 电子舌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