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3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勇 武汉忠 +2 位作者 常燕翔 朱华 夏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颈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所有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CTA检查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包括阳性例数检出情况、病灶大小(病灶>5mm、3~5mm、<3mm)检出情况。结果68例研究对象经金标准检查,其中阳性53例,阴性15例,经CTA检查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08)。5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金标准检查出61个病灶;经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病灶大小(病灶>5 mm、3~5 mm)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651、0.666,P<0.05);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00%、92.45%、89.71%,且对>5mm、3~5mm的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3mm病灶更高(均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中,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病灶>5mm、3~5mm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因此,临床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时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的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筛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对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魏子洋 周清清 +1 位作者 邢滔 杨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层CT征象与参数、纹理特征参数、miR-2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浸润性组圆度[(62.51±8.29)%]低于浸润前组[(78.64±10.03)%],平均CT值(-462.33±41.80)高于浸润前组(-462.33±41.80)(P<0.05);浸润性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91.56±25.37)mm^(2)、(10.37±2.40)mm、(246.15±72.35)mg、(620.49±155.84)mm^(2)、(0.09±0.03),浸润前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62.42±18.49)mm^(2)、(8.43±1.25)mm、(130.58±41.86)mg、(338.52±102.39)mm^(2)、(0.15±0.05),两组以上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组miR-25(1.69±0.34)高于浸润前组(1.18±0.27)(P<0.05);圆度、平均CT值、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均与pGGN浸润性独立相关(P<0.05);评估pGGN浸润性的AUC:圆度为0.81,平均CT值为0.80,表面积为0.71,最大有效长径为0.75,质量为0.81,体积为0.80,逆差距为0.72,各参数联合为0.89。结论薄层CT+纹理技术联合miR-25均与pGGN浸润性相关,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对pGGN浸润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或可成为评估pGGN浸润性的一种无创、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磨玻璃影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纹理技术 纯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3
作者 于永华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MRI及MSCT检查,分别采集动脉期、全肝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及数据进行分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76例。动态增强MRI诊断恶性病变35例,良性病变77例;MSCT诊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80例;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MSCT(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与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玥锦 竺嘉幸 +1 位作者 赵冬洋 王春生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本文就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进行概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上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结果:超声检查可广泛... 目的:本文就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进行概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上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结果:超声检查可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初筛和随诊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与其他宫腔疾病的鉴别诊断;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高检出率,且能够更清晰、直观且精确地显示出患者子宫的解剖位置和形态。结论: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属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意义,可为临床尤其基层门诊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方面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与护理
5
作者 王越 曾巧玲 +2 位作者 刘羊 张毓莹 林芝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医学科给予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给予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结果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淋巴显像过程顺利,图像清晰,其中术后患肢淋巴管完全性梗阻9例(31.0%),淋巴管不完全性梗阻17例(58.7%),淋巴管通畅或无明显异常3例(10.3%)。检查过程患者表示注射点轻度疼痛,而且正常上肢疼痛感强于患肢,注射部位渗血4例(13.8%),经对症护理后恢复。结论做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乳腺癌术后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工作,可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淋巴显像 乳腺癌 护理
下载PDF
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纪学锐 李璐 王浩强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7期67-71,共5页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TM)水平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卵巢癌患者纳入卵巢癌组(其中早期62例、晚期3...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TM)水平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卵巢癌患者纳入卵巢癌组(其中早期62例、晚期37例),将10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另将1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三组血清TM水平、MSCT表现,绘制ROC曲线分析MSCT、TM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良性组、卵巢癌组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HE4、AFP、CEA、CA125、CA199水平高于早期卵巢癌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检测、MSCT、TM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8、0.882、0.742,灵敏度分别为95.96%、83.84%、64.65%,特异度分别为91.63%、79.07%、73.02%,联合检测各项诊断价值均高于MSCT、TM,MSCT除特异度以外的各项诊断价值均高于T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卵巢癌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患者血清TM水平升高,MSCT检查联合血清TM水平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更高,可能作为卵巢癌患者的确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标志物 诊断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圣勇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临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临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病灶数量、病灶最大直径和检查时间,比较不同发病时间、不同体积梗死灶、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及患者检查满意率。结果MRI检查的病灶数量多于CT检查,病灶最大直径小于CT检查,检查时间短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对发病时间≤72 h患者的梗死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对不同体积梗死灶患者的梗死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梗死位置为基底节区、脑干、脑室旁及小脑的患者占比均高于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梗死位置为额叶、丘脑及顶叶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患者满意度高于CT检查(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CT、MRI均可有效检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阳性情况,且MRI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及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可将其应用于患者的辅助检查,进而对其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许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0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观察...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0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观察组给予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小儿脑性瘫痪检出率、病理学诊断结果、患病类型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脑性瘫痪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6)。两组脑积水、脑膜炎、脑缺血、脑白质异常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诊断小儿脑性瘫痪的整体价值更为突出,总体效果优于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性瘫痪 儿童
下载PDF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9
作者 秦玉环 吉太行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期院内进行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颈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比研究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2组研究对象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符合率为67%,头颈CTA符合率为79%;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呈升高趋势,且快于对照组,闭塞患者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均慢于对照组;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达峰时间、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呈延长趋势,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呈降低趋势,且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达峰时间、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长于对照组、轻度、中度狭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狭窄(P<0.05)。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头颈CTA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8,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CTA检查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符合率均较高,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CTA均可评估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融合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方威 付天权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临床诊疗肿瘤骨转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恶性肿瘤患...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临床诊疗肿瘤骨转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阳性检出情况、诊断价值,以及对骨转移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阳性检出率(49.22%)较全身骨显像检查(43.7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全身骨显像检查;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肋骨、腰椎、胸椎、骨盆、四肢、其他部位骨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全身骨显像检查(均P<0.05)。结论与全身骨显像相比,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骨转移早期明确病情进展,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检查时,可适当结合局部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融合骨显像 全身骨显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钮敏 马喆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MSCT检查,并根据其扫描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流220 mA,30例)、低剂量组(管电流20 mA,30例)、超低剂量组(管电流10 mA,30例)。比较不同剂量组图像合格率、图像质量与图像噪声评分,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超低剂量组总合格率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P<0.05);正常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超低剂量组的总合格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剂量、低剂量、超低剂量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逐渐降低,水平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软组织窗噪声与骨窗噪声均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针对儿童副鼻窦检查,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辐射剂量也下降,图像噪声随之升高,图像评分会随之逐渐降低,低剂量的MSCT成像质量与正常剂量MSCT相仿,而超低剂量的MSCT则会对疾病诊断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低剂量MSCT检查更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副鼻窦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低剂量技术
下载PDF
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12
作者 方树森 周波 +2 位作者 李星星 吴俊明 何骁 《印制电路信息》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在印制电路板(PCB)的品质检测和失效分析等过程中,大量高价值样品需优先对缺陷点进行精准的无损定位,确认缺陷现象和失效模式,经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破坏性分析。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在不接... 在印制电路板(PCB)的品质检测和失效分析等过程中,大量高价值样品需优先对缺陷点进行精准的无损定位,确认缺陷现象和失效模式,经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破坏性分析。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在不接触和不破坏PCB样品的前提下,以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清晰获取PCB内部结构、缺损状况等信息,无损地完成PCB开路、短路、爆板分层等缺陷分析及内层图形尺寸测量,对PCB的失效分析、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印制电路板 失效分析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
13
作者 黄飞扬 商雪林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骨折分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图像清晰度、诊断结果,分析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结果 MSCT联合三维重建图像的整体清晰度优于X线检查,且图像清晰度的总优良率高于X线检查(P<0.05)。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骨折分型结果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8例,诊出率为86.36%;X线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0例,诊出率为68.18%;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7例,诊出率为84.09%。X线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66.67%、81.81%、88.89%、83.33%、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89.47%、84.85%、85.71%、84.21%、92.68%、90.24%,Kappa值分别为0.492、0.611、0.640、0.500、0.453、0.389;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测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83.33%、100.00%、100.00%、100.00%、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92.11%、96.97%、97.14%、89.47%、97.56%、95.12%,Kappa值分别为0.662、0.941、0.933、0.699、0.642、0.532。结论 与X线检查比较,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用于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敏感度高,与手术骨折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更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 X线检查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甲状腺偶发病灶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妮妮 薛红红 +1 位作者 李静 王胜利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0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US)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甲状腺偶发病灶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甲状腺占位患者576 例的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相关资料.结果:(1)US联合CT检查甲状腺良性肿... 目的探讨超声(US)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甲状腺偶发病灶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甲状腺占位患者576 例的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相关资料.结果:(1)US联合CT检查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US联合CT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组及CT组(P〈0.05),超声组与CT组的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2)US联合CT检查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US联合CT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组及CT组(P〈0.05),超声组与CT组的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3)US联合CT检查对直径不同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当甲状腺恶性肿瘤直径≤1cm时,超声组和US联合CT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组(P〈0.05),超声组与US联合CT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当甲状腺恶性肿瘤直径〉1cm,US联合CT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组及CT组(P〈0.05),超声组和CT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S联合CT检查可有效提高对甲状腺偶发病灶的良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有利于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甲状腺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腺偶发病灶 良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减少造影剂外漏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秀玲 张今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4期3503-3505,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检查的8 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检查的8 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 外漏 满意度 负性情绪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庆娟 王小宁 +1 位作者 厉申儿 王德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分析 35例胰腺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征象 ,以探讨常规 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扫描技术和 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胰头癌表现为 :1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 ,有小... 目的 :分析 35例胰腺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征象 ,以探讨常规 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扫描技术和 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胰头癌表现为 :1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 ,有小的局部隆起 ,钩突的圆隆变形 ,分叶状形态异常。 2平扫与增强均显示为局限于胰头轮廓内的不规则低密区 ,占 77% (2 0 / 2 6 ) ;平扫等密度增强显示 ,低密区占 15 % (4 / 2 6 ) ;平扫与增强均为等密度 ,占 8% (2 / 2 6 )。 3胆、胰管扩张、体尾萎缩分别占 84% (2 2 / 2 6 )、96 %(2 5 / 2 6 )、34 .6 % (9/ 2 6 ) ,胰尾潴留囊肿 1例。 2例体尾癌、6例囊腺癌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有坏死及囊变 ,分叶状多囊性肿块 ,囊实性肿块 ,囊内分隔及壁结节。结论 :薄层放大快速增强扫描与 CT征象的综合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早期诊断 CT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CT衰减校正在IQ-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珺奇 焦建 +5 位作者 牟甜甜 张烨虹 解小芬 米宏志 王蒨 张晓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以无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IQ-SPECT模式采集图像,采用4DM软件对心肌节段的放射性摄取值(%)和17节段自动评分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价,比较CT衰减校正(AC)对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对59例行静息+负荷SPECT MPI结果为阴性... 目的:以无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IQ-SPECT模式采集图像,采用4DM软件对心肌节段的放射性摄取值(%)和17节段自动评分系统对结果进行评价,比较CT衰减校正(AC)对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对59例行静息+负荷SPECT MPI结果为阴性,且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未见狭窄或狭窄<50%,对其静息心肌灌注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58.3±9.8)岁,体质指数(24.9±3.4)/(kg/m^2)。采用4DM软件比较衰减校正前后左心室5个大的心肌节段(心尖、前壁、间隔、下壁和侧壁)的放射性摄取值(%),以及17个心肌节段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AC后受检者下壁和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显著性升高,心尖部的放射性摄取值(%)则明显降低(P<0.05)。AC后86%(51/59)的下壁和85%(50/59)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升高,100%(59/59)心尖部放射性摄取值(%)均降低。采用17节段5分法的评分系统,AC后多数下壁(78%,46/59)、间隔(59%,35/59)和心尖部(69%,41/59)的评分保持不变。但对女性患者,AC后42%(13/31)的前壁和心尖部评分值均增加,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结论:IQ-SPECT模式下,AC会导致受检者下壁和间隔的放射性摄取值(%)明显升高,心尖部则显著降低。临床医师在图像判读时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衰减校正 心肌灌注显像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故障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峰 缪洁 侯洪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8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的故障特点和规律,提出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RCA)法对在用6年的1台CT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故障分析(FA),分析其发生故障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的故障特点和规律,提出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RCA)法对在用6年的1台CT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故障分析(FA),分析其发生故障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结果:该CT设备故障分布包括扫描参数设置、电源分配系统、扫描架旋转控制系统、扫描床以及高压发生与控制系统,其中扫描架旋转控制系统的故障所占比例最高,约占30%;高压发生与控制系统所占比例最低,占7.27%。结论:医院CT设备故障涉及到的种类较多,原因较复杂,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针对性地预防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故障分析 根因分析 故障预防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鲁雪红 王伟 刘文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的满意程度,分析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并测量手术前后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CTA+3D脊柱重建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情况更好,满意度高于其他处理方式;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P<0.05)。结论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检测脊柱侧弯畸形术前患者可评估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脊柱3D重建 脊柱侧弯畸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