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中电子跃迁能量的计算
1
作者 王伟 祝心德 何伯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在普鲁士蓝和滕氏蓝中电子跳跃的穆斯堡尔谱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普鲁士蓝和滕氏蓝中电子跃迁能量的计算,指出了在上述两种物质中电子跃迁的类型及其所需能量的差异,进而解释了它们颜色的差异.
关键词 普鲁士蓝 滕氏蓝 电子跃迁能量 穆斯堡尔谱 电子跃迁类型 颜色差异
下载PDF
核运动对电子跃迁几率的影响
2
作者 曹泽星 田安民 鄢国森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用量子力学方法,导出了微小核运动对电子跃迁几率的影响。考虑到这种影响,讨论了几个分子的电子跃迁能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核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电子跃迁的几率最大.在最大位移处进行垂直跃迁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用量子力学方法,导出了微小核运动对电子跃迁几率的影响。考虑到这种影响,讨论了几个分子的电子跃迁能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核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电子跃迁的几率最大.在最大位移处进行垂直跃迁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此外,结合Franck-Condon原理.可对振电光谱的强度分布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运动 电子跃迁几率 电子跃迁
下载PDF
紫外吸收温差光谱特性与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曾繁清 金利凡 +2 位作者 海汇 杨涛 周莹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用紫外吸收变温光谱差减法获得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温差光谱 (UVSDT)。测量了系列化合物的温差光谱。结果表明 ,UVSDT具有很强的特征性 :n→σ 电子跃迁的UVSDT单边红移 ,温差增大峰强增加、红移增大 ;n π 电子跃迁的UVSDT为正、负两峰、... 用紫外吸收变温光谱差减法获得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温差光谱 (UVSDT)。测量了系列化合物的温差光谱。结果表明 ,UVSDT具有很强的特征性 :n→σ 电子跃迁的UVSDT单边红移 ,温差增大峰强增加、红移增大 ;n π 电子跃迁的UVSDT为正、负两峰、温差增大 ,正负两峰各自向正、负方向增强 ;π π 电子跃迁的UVSDT为负峰 ,温差增大 ,峰强负向增大 ,峰位不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温差光谱 电子跃迁 光谱特性 分子光谱 化合物
下载PDF
多碱阴极激活过程中逸出功及电子跃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峰 赵学峰 +1 位作者 瞿利平 杨文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206,共5页
测量了未经过Cs激活、经过Cs激活以及经过Cs-Sb激活的三种多碱阴极的光谱响应及荧光谱。测量结果表明,Na2KSb阴极膜层经表面激活之后,阴极灵敏度和长波截止波长均有所增加,但荧光谱的峰值波长和峰值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长波截止波长... 测量了未经过Cs激活、经过Cs激活以及经过Cs-Sb激活的三种多碱阴极的光谱响应及荧光谱。测量结果表明,Na2KSb阴极膜层经表面激活之后,阴极灵敏度和长波截止波长均有所增加,但荧光谱的峰值波长和峰值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长波截止波长的增加说明逸出功降低,因此多碱阴极Na2KSb膜层经Cs激活之后,阴极灵敏度提高和长波截止波长增加的原因是逸出功的降低。Na2KSb膜层同时经过Cs-Sb激活之后,阴极灵敏度和长波截止波长较仅仅经过Cs激活的多碱阴极有进一步更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但同时荧光谱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峰值荧光强度增加。荧光谱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说明跃迁电子的能级有所升高,而荧光谱的峰值强度增加,意味着跃迁电子的数量增加。多碱阴极Na2KSb膜层经过Cs-Sb激活之后,跃迁电子的数量增加以及跃迁电子的能级升高,对阴极灵敏度的提高而言,所取得的作用相同。因此多碱阴极Na2KSb膜层经过Cs-Sb激活之后,阴极灵敏度和长波截止波长提高的原因除了表面逸出功降低之外,还有跃迁电子数量增加以及跃迁电子能级提高的原因。多碱阴极表面电子逸出机理至今仍未定论,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多碱阴极的灵敏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多碱阴极表面激活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改进多碱阴极的制作工艺,提高多碱阴极的灵敏度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碱阴极 逸出功 光谱响应 荧光谱 电子跃迁
下载PDF
铕激活的氟卤化钡晶体中Eu^(2+)的电子跃迁以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纬 宋增福 苏勉曾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9-294,共6页
BaFX:Eu^(2+)晶体中,Eu^(2+)4f^65d能级和4f^65s能级存在组态间相互作用,引起d-f和f-f跃迁相对强度的改变。观察到~8S_(7/2)→4f^65d-6s跃迁。改变BaFX组成中的F/X原子比,对Eu^(2+)发光无明显影响。Eu^(2+)(f-f)和共存于基质中的Eu^(3+... BaFX:Eu^(2+)晶体中,Eu^(2+)4f^65d能级和4f^65s能级存在组态间相互作用,引起d-f和f-f跃迁相对强度的改变。观察到~8S_(7/2)→4f^65d-6s跃迁。改变BaFX组成中的F/X原子比,对Eu^(2+)发光无明显影响。Eu^(2+)(f-f)和共存于基质中的Eu^(3+)间存在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卤化钡 电子跃迁 能量传递
下载PDF
Kerr介质中三能级原子与双模场相互作用的电子跃迁转移 被引量:1
6
作者 陶向阳 刘金明 刘三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本文研究了充满 Kerr介质腔中的 V型三能级原子与双模腔场的非共振相互作用 ,讨论了 Kerr效应和失谐量对原子占有态几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关键词 三能级原子 双模腔场 电子跃迁转移 KERR介质
下载PDF
引入反比相关双曲余弦平方势描述超晶格量子阱的电子跃迁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晓华 邵明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85-1389,共5页
鉴于"方形"势阱过于简单和理想,引入了反比相关双曲余弦平方势描述超晶格量子阱中的电子运动行为。在量子力学框架内,把电子的Schr dinger方程化为了超几何方程,并以Ga1-xAlxAs-GaAs-Ga1-xAlxAs量子阱为例计算了电子的带内跃... 鉴于"方形"势阱过于简单和理想,引入了反比相关双曲余弦平方势描述超晶格量子阱中的电子运动行为。在量子力学框架内,把电子的Schr dinger方程化为了超几何方程,并以Ga1-xAlxAs-GaAs-Ga1-xAlxAs量子阱为例计算了电子的带内跃迁和带间跃迁。结果表明,能级数目和跃迁能量与阱深、阱宽等系统参数有关,只需适当调节这些参数就可望实现对超晶格量子阱光电特征的调节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晶格 量子阱 双曲余弦平方势 电子跃迁 超几何方程 单粒子能级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电子跃迁光谱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明 李彩云 范红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综述了稀土配合物电子跃迁光谱特征和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它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电子跃迁 光谱特征
下载PDF
山东蓝宝石中Fe^(3+)电子跃迁谱带的指派 被引量:9
9
作者 陈道前 《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98-101,共4页
本文运用晶体场理论对蓝宝石中Fe ̄(3+)离子的能级分裂和电子跃迁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利用光学光谱中已知的Fe_(3+)单电子跃迁吸收带的有关参数计算了电子相互排斥参量B=629,C=3185,进而利用B、C参量值估... 本文运用晶体场理论对蓝宝石中Fe ̄(3+)离子的能级分裂和电子跃迁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利用光学光谱中已知的Fe_(3+)单电子跃迁吸收带的有关参数计算了电子相互排斥参量B=629,C=3185,进而利用B、C参量值估算出Fe_(3+)电子由基态向其他激发态能级跃迁的能量,从而确定山东蓝宝石光学光谱中a_1、a_2、a_3、a_4四个吸收带系Fe_(3+)单电子跃迁吸收带,为解析复杂的蓝宝石光学吸收谱和研究蓝宝石呈色机制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晶体场 电子跃迁 吸收带 铁离子 山东
下载PDF
非绝热电子跃迁中的驰豫现象与共振态
10
作者 许宗荣 田之悦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6-30,共5页
用量于力学方法描写非绝热电子跃迁过程.导出并求解了跃迁几率振幅的运动方程,该方程正确描写了共振态的存在和驰豫现象。
关键词 非绝热电子跃迁 共振态 驰豫 跃迁几率 量子化学
下载PDF
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对位卤代二苯醚电子跃迁机理
11
作者 姜龙 曾娅玲 +1 位作者 蔡啸宇 李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以二苯醚(DE)为参照物,借助Gaussian软件的量子化学计算并结合自然键理论与跃迁密度矩阵平面图对9种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基态分子活性、紫外光谱及基态-激发态电子跃迁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基态时的DE与4,4'-二氯二苯... 以二苯醚(DE)为参照物,借助Gaussian软件的量子化学计算并结合自然键理论与跃迁密度矩阵平面图对9种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基态分子活性、紫外光谱及基态-激发态电子跃迁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基态时的DE与4,4'-二氯二苯醚(CDE-15)分别最易发生亲电/核反应,对位卤代基的引入缩小了DE的能级差。随着取代基体积的增大,对位取代二苯醚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变大,吸收增强。所研究的10种物质有着相似的跃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对位卤代二苯醚 基态分子活性 紫外光谱 电子跃迁机理
下载PDF
CS^+A^2Π_(3/2)←X^2∑^+转动分辨电子跃迁光谱的标识分析
12
作者 刘红平 高晖 +4 位作者 段传喜 李津蕊 李奉延 黄光明 刘煜炎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7期615-622,共8页
针对A^2Π-X^2∑类型电子跃迁,建立了双原子分子或线性多原子分子电子跃迁谱线的标识方法及视图人机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标识程序。以CS^+A^2Π_(3/2)(v=1)←X^2∑^+(v=0)跃迁的速度调制光谱为例,介绍了这类转动分辨电子吸收光谱的标识方法... 针对A^2Π-X^2∑类型电子跃迁,建立了双原子分子或线性多原子分子电子跃迁谱线的标识方法及视图人机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标识程序。以CS^+A^2Π_(3/2)(v=1)←X^2∑^+(v=0)跃迁的速度调制光谱为例,介绍了这类转动分辨电子吸收光谱的标识方法,并按CS^+分子能级结构的代数模型,对标识后的谱线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拟合,得到CS^+初步的分子结构参数,为CS^+谱线的完备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标识 电子跃迁光谱 硫化碳 双原子分子
下载PDF
生理条件下多巴胺的电子跃迁行为及应用
13
作者 蒋海龙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04-307,共4页
在生理条件下(pH7.4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多巴胺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探讨了pH对多巴胺分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胺在生理条件下,激发光谱的波长为279.0nm,其荧光发射波长为316.3nm和623.6nm,特征吸收波长... 在生理条件下(pH7.4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多巴胺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探讨了pH对多巴胺分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胺在生理条件下,激发光谱的波长为279.0nm,其荧光发射波长为316.3nm和623.6nm,特征吸收波长为275.8nm,pH〉10时多巴胺生成其它物质.多巴胺在0.0~9.50mg/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41mg/L.该方法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可用于多巴胺注射液等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电子跃迁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酪氨酸与色氨酸间电子转移——氧化还原活性及电子跃迁能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佟静 李象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在HF 6 31G和CASSCF 6 31G水平上对色氨酸和酪氨酸间的电子转移进行了理论研究 .用类导体屏蔽模型考察体系的溶剂效应 .通过对给、受体几何构型的优化 ,计算了孤立的给、受体之间电子转移反应的内重组能和反应能差 .分别用Koopmans定... 在HF 6 31G和CASSCF 6 31G水平上对色氨酸和酪氨酸间的电子转移进行了理论研究 .用类导体屏蔽模型考察体系的溶剂效应 .通过对给、受体几何构型的优化 ,计算了孤立的给、受体之间电子转移反应的内重组能和反应能差 .分别用Koopmans定理和CASSCF 6 31G方法计算了色氨酸和酪氨酸的电离能 .计算了此两种氨基酸从基态到最低激发态的跃迁能 .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N3· 高选择性地氧化色氨酸残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跃迁 从头算 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活性 溶剂效应 激发态 色氨酸 酪氨酸
下载PDF
用HMO法解释电子跃迁中的溶剂效应
15
作者 胡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Huckel分子轨道法计算丙烯醛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及基态与激发态的偶极矩,结合极性溶剂与丙烯醛的分子间作用力,得出丙烯醛分子在极性溶剂中电子跃迁能量变化.结果表明:n→π*跃迁时ΔE极>ΔE非;π→π*跃迁时Δ... 用Huckel分子轨道法计算丙烯醛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及基态与激发态的偶极矩,结合极性溶剂与丙烯醛的分子间作用力,得出丙烯醛分子在极性溶剂中电子跃迁能量变化.结果表明:n→π*跃迁时ΔE极>ΔE非;π→π*跃迁时ΔE非>ΔE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轨道法 电子跃迁 丙烯醛 溶剂效应 电子跃迁
下载PDF
噻吩硫掺杂氮化碳促进n-π^(*)电子跃迁增强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飞跃 黄树全 +6 位作者 颜佳 景立权 陈烽 谢萌 徐远国 许晖 李华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的化学技术,它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来降解有毒污染物或者分解水产生氢气等.毋庸置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半导体产生电子-空穴对,分别迁移至表面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然而,半导体...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的化学技术,它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来降解有毒污染物或者分解水产生氢气等.毋庸置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半导体产生电子-空穴对,分别迁移至表面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然而,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电子和空穴易快速复合以及其对太阳能中占主导的可见光利用率较低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光催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成为更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石墨相碳氮化物(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半导体,因其来源丰富、合成简便、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以及能带结构可调而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兴趣,但是它仍然存在上述问题.目前,提高g-C_(3)N_(4)光催化性能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改变形貌或进行元素掺杂以调节能带结构,与其他半导体复合构建异质结构来加速光生载流子的迁移,拓展可见光吸收范围.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受自身骨架结构中的π电子传输影响,但π电子只能在波长<420 nm的高能量光下才能被激发.研究可知,设计N原子上孤对电子暴露于平面外部的氮化碳结构,在可见光激发下即可产生n-π^(*)电子跃迁,获得显著增强的光吸收能力,从而提升光催化活性.然而,这些研究仅关注了g-C_(3)N_(4)中N原子上孤对电子形成的n-π^(*)跃迁,并未研究外来材料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因此,利用合适的、含孤对电子的材料来修饰g-C_(3)N_(4),也有可能获得类似的n-π^(*)电子跃迁.本工作以含芳香环结构的噻吩基丙二酸(ThA)与尿素作为前驱体,通过热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高效n-π^(*)电子跃迁的CN-ThAx材料,并在可见光条件下,通过降解双酚A以及分解水实验测试其光催化性能.采用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光谱(PL)、理论计算、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光学性质、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DRS、PL和理论计算分析可知,n-π^(*)电子跃迁可提升CN-ThAx在450-550 nm区域的光学吸收,增强材料对可见光利用效率.SEM和TEM结果显示,ThA修饰并未改变g-C_(3)N_(4)的形貌,结合XPS结果可知,n-π^(*)电子跃迁不是由g-C_(3)N_(4)中N原子的孤对电子引起的,而是由ThA中S元素的孤对电子引起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也表明,ThA修饰后的CN-ThAx在可见光下具有更优的光催化性能.因此,本研究为设计具有较高可见光利用率的氮化碳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碳氮化物 硫元素的孤对电子 n-π^(*)电子跃迁 可见光催化
下载PDF
LiYF4:Ce^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f→d电子跃迁谱
17
作者 蒋滢 夏上达 尹仲民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利用相对论从头目恰计算DV—Xa(离散变化Xa)程序计算LiYF4:Ce^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f→d电子跃迁谱。分别用镶嵌于微晶(含1938个原子)中的团簇Y5Li8F24和CeY4Li8F24模拟基质和掺杂晶体。基态计算表明Y-4p和Ce-5d共同组成了导带,Ce^3+的... 利用相对论从头目恰计算DV—Xa(离散变化Xa)程序计算LiYF4:Ce^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f→d电子跃迁谱。分别用镶嵌于微晶(含1938个原子)中的团簇Y5Li8F24和CeY4Li8F24模拟基质和掺杂晶体。基态计算表明Y-4p和Ce-5d共同组成了导带,Ce^3+的最低5d能级Ed在BCB(导带底部)附近,而其最低4f能级较BCB低2.5eV。即使对低于BCB的能级Ed,其波函还含有24%的Y-4p和9%的F-2p。这可能就是文献[3]采用纯5d波函数进行晶场拟合不十分成功的原因。而关于f→d跃迁,本文采用过渡态(使单电子跃迁的初末态各占据一半电子)计算去获得各4f→5d跃迁能Efd。Ce^3+的离子半径比Y^3+的大。作为晶格畸变的近拟模拟,让最近邻和次近邻的8个氟离子同时沿径向向外移动,结果发现:向外畸变4.56%的CeY4Li8F24团簇有最低的总能,且由此算出与实验十分符合的5个Efd能级,但是其基态计算的能级Ed比BCB高0.68eV;对于另外一个畸变7.36%的团簇,虽其Ed比BCB低0.43eV,使仅观测到最低f→d带的精细结构(包括零声子线)的实验较易理解,但其计算的各Efd能量分裂不如前者。因此,畸变应在4.56%-7.3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 电子跃迁 电子结构 BCB 离子半径比 程序计算 掺杂晶体 Y^3+ 晶格畸变 精细结构 能级 相对论 团簇 计算表 波函数 跃迁 过渡态 氟离子 最近邻 模拟 导带 基态 实验 原子 微晶 晶场 末态 声子 分裂
下载PDF
电子跃迁和无机物显色
18
作者 邵学俊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1期41-43,共3页
无机物数以万计,性质各异,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无机物呈现的特征颜色不仅为分析鉴定提供了依据,而且应用面广,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无机物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大学化学教材对这个问题未作系统介绍,本文将结合无机物实例对无机物显... 无机物数以万计,性质各异,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无机物呈现的特征颜色不仅为分析鉴定提供了依据,而且应用面广,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无机物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大学化学教材对这个问题未作系统介绍,本文将结合无机物实例对无机物显色加以讨论。影响无机物显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跃迁 混合价 八面体 化学教材 离子晶体 顺式配合物 石丁 金属蒸气 电荷分布 强吸收
下载PDF
浅谈物质的颜色与电子跃迁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祥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7-83,共7页
物质显示颜色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不同的物质往往显示不同的颜色,是由于不同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不同而产生的。而物质对光的吸收又与物质分子或离子中的电子跃迁密切相关。物质吸收光能,可以引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但... 物质显示颜色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不同的物质往往显示不同的颜色,是由于不同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不同而产生的。而物质对光的吸收又与物质分子或离子中的电子跃迁密切相关。物质吸收光能,可以引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但它们是量子化的,只有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电子跃迁的二个能级之间的能级差时才能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跃迁 量子化 物理化学现象 光谱化学序列 有效核电荷 离子极化 场强度 共轭体系 主量子数 极化率
下载PDF
量子力学波动模型是不能描述电子跃迁过程的——谨以此文献给世界物理年
20
作者 章钧豪 《科学中国人》 2005年第9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量子力学 电子跃迁 物理实在 波动模型 世界 文献 分立能级 数学过程 错误掩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