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能不能上升为“道”:电影工业美学技术美学之维“接着讲”
1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现代电影技术》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与电影技术的交汇,能够使技术与理论达到“技道合一”的理想境界。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能够发挥“道”的功效,为电影技术提供必要且有效的理论支撑:因为在电影工业化研究语境中,电影技术是国内电影工业研究学者及业内从业... 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与电影技术的交汇,能够使技术与理论达到“技道合一”的理想境界。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能够发挥“道”的功效,为电影技术提供必要且有效的理论支撑:因为在电影工业化研究语境中,电影技术是国内电影工业研究学者及业内从业者谈及电影工业发展时关注的核心议题,但与电影技术强势发展及电影技术实践不断改变电影生产这一“现实”相反的是,对技术“道”的层面即理论层面的研究、整体性总结与提升性质的研究相对较少,电影工业美学恰恰能够为电影技术研究提供理论维度上的支撑与“道”的维度上的提升。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能够有效分析电影技术中的原理、美学及伦理,并起到促进实践与理论对话的效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技术之维的“接着讲”仅仅是开始,还需要与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关注技术的机制研究与技术背后的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技术 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工业美学技术观 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
下载PDF
交集与汇通:电影工业美学的“工作伦理”兼与其他学派关系的思考
2
作者 陈旭光 蒋佳音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电影工业美学主张电影从业者秉持踏实勤恳、理性自制的职业精神,在电影制作的复杂流程中,各司其职、尽职尽责、高效配合,使电影实现品质和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工作伦理”精神体现在电影的内部/外部层面。在内部层面主张制作表达大同性... 电影工业美学主张电影从业者秉持踏实勤恳、理性自制的职业精神,在电影制作的复杂流程中,各司其职、尽职尽责、高效配合,使电影实现品质和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工作伦理”精神体现在电影的内部/外部层面。在内部层面主张制作表达大同性、常人化伦理观的电影作品,并与电影伦理学共同关注中国电影对伦理底线的恪守;但电影工业美学倡导对伦理表达方式的宽容。在外部层面,电影工业美学主张电影的大众文化品性,即对新老受众群体——“常人”所赏之美给予尊重。其“工作伦理”精神则与电影共同体美学在电影系统的和谐高效方面追求一致,但主张避免过度注重整体共情,造成电影审美上的单一。电影工业美学的“工作伦理”旨在通过维护电影制作过程的伦理和谐,提升电影的品质,促进电影传递正向伦理,丰富其伦理品格。电影工业美学与电影伦理学和电影共同体美学交集汇通、“互文”互见,既提升了中国电影的伦理品格和人学高度,也是对“中国电影学派”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建构务实的有效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工作伦理” 伦理 电影伦理学 电影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范式转换与知识实践——“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述评
3
作者 赵世城 胡疆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电影工业美学”的思想架构是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现状所决定的,是对当下电影实践中新力量导演、新主流大片等影视现象的理论总结,也是对当下电影技术发展、电影产业观念变革的学术话语回应。“电影工业美学”的提出是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电... “电影工业美学”的思想架构是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现状所决定的,是对当下电影实践中新力量导演、新主流大片等影视现象的理论总结,也是对当下电影技术发展、电影产业观念变革的学术话语回应。“电影工业美学”的提出是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学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事件”,是对传统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的有意超越,从而呼唤和探索着一种具有现实效力、回应“新美学经验”的新范式,亦是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同时也构成一种“反思电影学”的知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理论范式 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学派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的理论回顾与数字技术时代的“接着讲”——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徐开玉 罗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一种接地气的研究,有效回应了学界理论层面的焦虑和业界实践层面的诉求。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对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又提出了新的期许。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通过计量分析和图像脉络的呈现,系统性地回顾电影工业美...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一种接地气的研究,有效回应了学界理论层面的焦虑和业界实践层面的诉求。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对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又提出了新的期许。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通过计量分析和图像脉络的呈现,系统性地回顾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展望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接着讲”,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还能够深刻洞察其在当代电影理论建设和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电影的理论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数字技术 知识图谱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元研究
下载PDF
电影强国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发展创新探究
5
作者 宋昕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电影工业美学在电影强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在一系列电影观念的变革和决定基础上,对电影工业发展的体系性思考表达。而实际上,电影强国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内涵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基于此,从算法工业的建议与推荐、系列... 电影工业美学在电影强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在一系列电影观念的变革和决定基础上,对电影工业发展的体系性思考表达。而实际上,电影强国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内涵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基于此,从算法工业的建议与推荐、系列化生产的故事“宇宙”与IP运营、技术美学的奇观影像与场景互动等三个层面入手,论述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发展创新,能够很好地为电影强国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技术美学 算法工业美学
下载PDF
诗学与技术:艺术电影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
6
作者 周文姬 《未来传播》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下,如何看待电影中的诗学与技术问题日渐受到学界的关注。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去分析艺术电影中的诗学与技术问题需要诉诸电影作品的制作问题和叙事建构。文章以近年几部典型的艺术电影为例,指出影片以传统拍摄技术—... 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下,如何看待电影中的诗学与技术问题日渐受到学界的关注。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去分析艺术电影中的诗学与技术问题需要诉诸电影作品的制作问题和叙事建构。文章以近年几部典型的艺术电影为例,指出影片以传统拍摄技术——长镜头为制作骨架和叙事媒介,呈现出技术、形式、内容之间的交叠,从而打破技术与美学之间的边界。艺术电影中的工业美学呈现了电影自身的诗学与技术,这种诗学与技术使得现实世界的存在空间获得了解蔽的可能性,也让现实世界中的个体和空间在回归自身的同时,彰显着艺术电影独特的美学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四要素 长镜头 技术 诗学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主流系列电影创制观念研究
7
作者 齐伟 孙靖媛 《未来传播》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随着电影工业的升级与媒介技术的革新,全球主流商业电影的创作不再满足于传统类型化的电影制片模式,而是转向更具商业品牌效度和观众粘合性的系列化电影开发。如何确保品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是系列电影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电影工业的升级与媒介技术的革新,全球主流商业电影的创作不再满足于传统类型化的电影制片模式,而是转向更具商业品牌效度和观众粘合性的系列化电影开发。如何确保品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是系列电影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从线性时序下的续集模式到“幻想世界”构想下的跨系列衍生,再到构建跨媒体的故事世界,系列电影的创制观念已经完成了从在商业层面消耗“原始文本”的剩余价值到将叙事作为“前置规划”的样态进阶,不仅突破了传统系列电影叙事的边界与范式,其所呈现的跨文本、跨系列、跨媒体等扩散性特征或将成为电影工业美学的新趋势与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系列电影 故事世界 跨媒体叙事
下载PDF
从新名词到关键概念:“电影工业美学”研究
8
作者 石小溪 周奕昕 《未来传播》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承继了历史语义学研究方法的概念史,强调概念与社会、语言与历史之间的密切关联。将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三大原创理论之一的“电影工业美学”置于该视角下分析,人们能从一个学术新名词成为关键概念的历程里,窥见中国电影历史在其中的沉... 承继了历史语义学研究方法的概念史,强调概念与社会、语言与历史之间的密切关联。将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三大原创理论之一的“电影工业美学”置于该视角下分析,人们能从一个学术新名词成为关键概念的历程里,窥见中国电影历史在其中的沉淀和解释。通过找友军、打靶子、创造家族式概念集群三种话语策略,“电影工业美学”在短短几年间不断扩大着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主动纳入“中国电影学派”以及展开与时俱进的自我调适,“电影工业美学”不仅切中了时代的发展脉搏,还成为了“时代理论的语言方案”与“修辞的时代方案”,而这也正是其从一个新名词成为中国电影学术领域关键概念的核心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电影工业美学 话语策略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虚拟制片的影像创造与作者化表达
9
作者 王银东 吴静薇 《今传媒》 2024年第3期79-82,共4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制片成为了现代电影制作中的一项全新方式。虚拟制片依托虚幻引擎、数字资产制作元素,具有协作共创、实时交互、全流程可视化、“所见即所得”等制作特点,为我国电影工业提供了新的制作范式。本文基于电影工业美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制片成为了现代电影制作中的一项全新方式。虚拟制片依托虚幻引擎、数字资产制作元素,具有协作共创、实时交互、全流程可视化、“所见即所得”等制作特点,为我国电影工业提供了新的制作范式。本文基于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视角,提出了虚拟制片背景下工业电影作者化表达的可能性,旨在为未来工业电影创作的作者化表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虚拟制作 作者化表达
下载PDF
后数字技术时代电影工业美学如何“接着讲”:维度与方向——专访知名学者、电影评论家陈旭光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共6页
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在对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新观念和新美学进行总结提升基础上成型的,是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有机部分。电影工业美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构体系,具有实践理论化与理论实践化的特性。后数字技术时代,电影工业美... 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在对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新观念和新美学进行总结提升基础上成型的,是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有机部分。电影工业美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构体系,具有实践理论化与理论实践化的特性。后数字技术时代,电影工业美学应该“接着讲”,其主要方向有:理论批评化之理论实践;理论具体化之理论本体扩展;理论伦理学转向即理论对“人”的关注;对具体类型、系列电影、动画电影等的具体分析进行理论“接着讲”与“批评理论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接着讲” 后数字技术时代 理论批评化 批评理论化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的伦理命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智忠 蒋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4,共10页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当前国内被广泛提及的一个重要的电影美学观念,在电影伦理学层面,探讨与其相关的伦理命题,对于增益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因此,基于生产伦理、技术伦理和传播伦理三个范畴,围绕着从“手段善”...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当前国内被广泛提及的一个重要的电影美学观念,在电影伦理学层面,探讨与其相关的伦理命题,对于增益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因此,基于生产伦理、技术伦理和传播伦理三个范畴,围绕着从“手段善”到“道德善”的生产伦理诉求、警惕技术性影像制造“极度体验”的消费陷阱以及在传播层面尊重“为己利他”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三个主题,对电影工业体系中存在的伦理规范与伦理失范进行了相应的伦理思考,最终力求在整体意义上构建出电影工业伦理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生产伦理 技术伦理 传播伦理 电影工业伦理
下载PDF
伦理承诺、道德宽容与电影人的“工作伦理”精神--电影工业美学伦理道德之维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旭光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1期70-80,共11页
伦理范畴强调人伦关系、人伦秩序和为人之理。伦理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尤其是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性和正义性。电影工业美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的建构,更是一种电影观念的思考和总... 伦理范畴强调人伦关系、人伦秩序和为人之理。伦理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尤其是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性和正义性。电影工业美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的建构,更是一种电影观念的思考和总结,也必然是一种在电影美学观念引领下,“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性的电影生产实践和电影批评实践。电影工业美学强调电影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与社会、与资本以及与观众市场等的和谐关系,主张在电影生产传播过程中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在其位谋其政”,构建和谐高效、合理合规的“共同体”,这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看,也是一种伦理关系,贯通着电影人的“伦理承诺”和道德自律。因此,我们应该从伦理道德维度审视和思考电影工业美学的若干原则,强调电影工业美学所确立的新型“工作伦理”精神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伦理 道德 “工作伦理”精神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旭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5-75,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讨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在梳理美学、艺术学、电影艺术学、电影学与电影美学等学科的复杂学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电影工业美学相关研究的体系构架,省思电影工业美学的学科建设意识,探讨... 为了进一步研讨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在梳理美学、艺术学、电影艺术学、电影学与电影美学等学科的复杂学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电影工业美学相关研究的体系构架,省思电影工业美学的学科建设意识,探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布局特点。研究认为,电影工业美学是在国际电影学术理论学术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在当代中国现实和电影产业土壤中生长的“中国式”电影理论体系,是对新型电影观念和生产原则的总结和提升;电影工业美学的学术建构,要坚持立足中国本土,直面电影生产创作、体制运作、格局生态、工业化程度等境况与问题,既有哲学、艺术学、美学、电影学等学科、学术、学理的依托,也基于电影发展的现实问题及电影人创作、生产和工业、产业状况,在理论/实践、继承/创新、传统/当下、外来/本土、工业/美学、艺术/商业等“二元张力”间丰富、重构着中国电影理论;在当下新文科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电影工业美学的思考、探索和争鸣贯注了学者们关于电影学、电影美学的学科建设自觉意识,具有相当的学术前沿性和学科建构意义,是中国电影学派的有机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艺术学 电影 电影美学 学科体系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在“伦理美学”与“工业美学”之间的“艺术管理美学”——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的“艺术管理”之纬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春艳 王小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21,共6页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电影工业生产的理论指导,会涉足电影管理层面的伦理美学思考、总结,而电影管理归属于艺术管理学科话语体系之中。艺术管理美学作为艺术管理学科的美学研究,与电影工业美学之间具有同质不同源的逻辑关系,以艺术管理美学...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电影工业生产的理论指导,会涉足电影管理层面的伦理美学思考、总结,而电影管理归属于艺术管理学科话语体系之中。艺术管理美学作为艺术管理学科的美学研究,与电影工业美学之间具有同质不同源的逻辑关系,以艺术管理美学嫁接电影工业美学,是跨学科视角下对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接着讲”。艺术管理美学以自身“伦理”与“工业”的双重属性为电影工业美学开拓一条伦理审美化道路,并与电影工业美学共建电影生产、传播、消费、批评等管理环节的美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艺术管理美学 伦理美学 工业美学 技术美学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学科边界、历史延展与逻辑起点——兼与陈旭光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焕征 《未来传播》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美学自命名以来就被指认为哲学的分支学科,电影美学作为电影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主要研究电影中的哲学美学问题的学科。电影工业美学,作为中国电影学派的核心命题之一,如果不是沿着美学史的这一方向接着说,而是把研... 美学自命名以来就被指认为哲学的分支学科,电影美学作为电影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主要研究电影中的哲学美学问题的学科。电影工业美学,作为中国电影学派的核心命题之一,如果不是沿着美学史的这一方向接着说,而是把研究的中心设定为从电影技术本身或者制片人中心制这些电影生产要素和环节入手解决当下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事实上就偏离了美学的学科定位,走向了一种泛美学。为此,从电影工业美学的概念、所属学科性质、历史延展与逻辑理路进行辨析,回归到作品或者说产品这一电影工业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才是新时代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正确打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现代化 学科边界 历史延展 逻辑起点
下载PDF
理论旅行与理论的再生产:再探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
16
作者 赵卫防 杨洲 《未来传播》 2023年第2期116-122,140,共8页
爱德华·萨义德关于“理论旅行”问题的探讨,创造性地揭示了理论借用、挪用以及理论在国际环境中从一地跨向另一地的运动过程,为我们研究跨文化视域下理论的散播、转换、接受、生成提供了理论资源。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基于中国电影... 爱德华·萨义德关于“理论旅行”问题的探讨,创造性地揭示了理论借用、挪用以及理论在国际环境中从一地跨向另一地的运动过程,为我们研究跨文化视域下理论的散播、转换、接受、生成提供了理论资源。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基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而生成的理论,其“中层理论”定位、“工业美学”原则、本土化意识、开放性立场等特征,既体现出中西方理论他域互通的价值共性,也彰显出本土电影学者的理论自觉。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置于理论旅行视域之下,从元理论、元批评层面对其理论资源、生成发展进行知识考古与历史化,不仅可以从中窥见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变化革新,发掘其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而且考察其理论的生成发展、增殖扩容以及知识的再生产也可以为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创新提供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旅行” 电影工业美学 元批评 美学热” 理论创新
下载PDF
“算法作者”的创作思维与美学原则——算法时代电影工业美学之伦理转向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立娜 陈旭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5,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工业全方位的应用,人工智能编剧、人工智能演员、人工智能剧本医生、人工智能摄影、人工智能剪辑、人工智能营销系统的出现使电影工业链各个环节的制作流程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推动了电影的发展。算法的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工业全方位的应用,人工智能编剧、人工智能演员、人工智能剧本医生、人工智能摄影、人工智能剪辑、人工智能营销系统的出现使电影工业链各个环节的制作流程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推动了电影的发展。算法的介入使得当下电影生产的创作思维发生了新变,主要表现为:首先,人的逻辑在“算法作者”创作的电影中不再居于中心位置,人的逻辑被弱化,算法的逻辑加强。在美学原则层面,“算法驱动”下电影生产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矛盾凸显,妥善处理好技术性带来利好的同时又葆有艺术性是当下电影工业美学需要进行前瞻性思考的问题。其次,“算法作者”具有人与机的双重伦理属性,但又不仅限于人与机的二元对立,存在人与机的交叉混合地带。从自主性、互动性与适应性三个层面确立“算法作者”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明确其在电影生产中的道德责任。“算法逻辑”驱动下的电影生产存在价值导向偏差、情感匮乏以及算法歧视加剧现实歧视与隐私自治权丧失的伦理问题,而这正是电影工业美学或电影伦理学转向需要思考的必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人工智能 “算法作者” 道德主体性 算法歧视
下载PDF
“以道驭技”:电影工业美学的技术伦理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贵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7,共12页
电影工业美学的构建既要遵循特定范式的美学样态,表现为一种超越性意义的主体性思考与中国电影经验,又需在开放性的考察视野中抵达“诗意境地”的技术界碑。在这层意义上,电影工业美学的拓展路径自然指向了技术之思的道德想象,即技术伦... 电影工业美学的构建既要遵循特定范式的美学样态,表现为一种超越性意义的主体性思考与中国电影经验,又需在开放性的考察视野中抵达“诗意境地”的技术界碑。在这层意义上,电影工业美学的拓展路径自然指向了技术之思的道德想象,即技术伦理“负责任道德向善”的核心地带。技术伦理作为电影工业美学新拓的可能存证,或将重思电影技术与人之异化、景观体验、道德物化等一系列伦理命题,重新接续电影工业美学与技术伦理尚未耦合的崖缝,从而真正在多元、宽忍、融贯一体的理论建构愿景中,实现质的跃升与“人是目的”的电影工业美学伦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技术伦理 “以道驭技” 道德想象力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实景拍摄再审视
19
作者 毕文文 郭玉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5,共4页
电影工业美学所主张的大电影产业意识,允许我们从电影工业的视角出发,基于电影创作和后电影产品开发的双重考量来重新审视实景拍摄的审美和经济价值。文章结合空间造型和空间生产理论讨论了“实景”的审美价值及经济价值;基于场域可供... 电影工业美学所主张的大电影产业意识,允许我们从电影工业的视角出发,基于电影创作和后电影产品开发的双重考量来重新审视实景拍摄的审美和经济价值。文章结合空间造型和空间生产理论讨论了“实景”的审美价值及经济价值;基于场域可供性理论,从技术材料可供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电影拍摄中的“实景”转化为后电影产品的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IP场域理论将“实景”转化为旅游目的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IP场域 文旅融合 实景 场域可供性
下载PDF
中美合拍片的“电影工业美学”建构:叙事结构、文化模式与意识形态取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立娜 《未来传播》 202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作为“中层理论”的“电影工业美学”,对中美合拍片在叙事结构、文化模式以及意识形态取向层面的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叙事结构标准化,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业路径;选择凝聚全球共识的文化形象,完成从“中国元素”杂糅到“中国底蕴”... 作为“中层理论”的“电影工业美学”,对中美合拍片在叙事结构、文化模式以及意识形态取向层面的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叙事结构标准化,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业路径;选择凝聚全球共识的文化形象,完成从“中国元素”杂糅到“中国底蕴”铺就的转变,建构中国文化输出的文化模式;把握意识形态取向,走向一种“共同体美学”。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升级和提高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从而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叙事结构 文化模式 意识形态取向 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