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棒电极直径和端部形状对短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阳林 傅鹏 +2 位作者 丁家宝 郝艳捧 李立浧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特性试验常采用棒棒、棒板电极作为试验电极,目前棒电极直径、棒端部形状对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尚不清晰。为此,用直径2 cm、1 cm的圆棒和直径1 cm的尖棒搭建棒棒、棒板电极,开展5~40 cm短空气间隙下的交流击穿... 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特性试验常采用棒棒、棒板电极作为试验电极,目前棒电极直径、棒端部形状对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尚不清晰。为此,用直径2 cm、1 cm的圆棒和直径1 cm的尖棒搭建棒棒、棒板电极,开展5~40 cm短空气间隙下的交流击穿试验,研究棒电极直径和端部形状对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棒电极直径和端部形状范围内,空气间隙距离5~20 cm时,各棒棒或棒板电极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相对偏差在5.93%~33%之间,随着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棒电极直径和端部形状对棒棒、棒板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逐渐减弱;空气间隙距离大于20 cm时,各棒棒或棒板电极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相对偏差均小于5%。研究认为,空气间隙距离超过20 cm时,棒电极直径和端部形状对棒棒、棒板空气间隙击穿电压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隙 棒棒电极 棒板电极 交流击穿电压 电极形状 电极直径
下载PDF
精密方孔电火花加工用方形电极的修正试验研究
2
作者 吴恩涛 邱明波 +3 位作者 姚宗秀 李景涛 张贻淼 刘志东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针对电火花精修方孔所用窄长铜条电极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差、成品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极修正方法,开展方形电极修正试验。对机加工电极进行检测后,对锥度小于0.02 mm,直线度小于0.05 mm的不合格电极开展电极修正试验,使电极直线... 针对电火花精修方孔所用窄长铜条电极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差、成品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极修正方法,开展方形电极修正试验。对机加工电极进行检测后,对锥度小于0.02 mm,直线度小于0.05 mm的不合格电极开展电极修正试验,使电极直线度提高至0.02 mm,最后采用研磨夹具对电极进行精磨,使电极直线度小于0.01 mm,表面粗糙度小于Ra1.6μm。结果表明,对电极进行修正及精磨,方形电极的直线度与表面质量得到提高,可满足精密方形电极的要求,电极合格率提高至60%以上。运用合格电极开展方孔电火花精修试验,方孔拐角精度和表面质量得到极大提高。方孔最小圆角半径为0.04 mm,加工锥度为0.03 mm,表面粗糙度为Ra2.21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方形电极 电极修正 电极直线度
下载PDF
织物和静电极板参数对静电吸附力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王青 党帅 +3 位作者 盛晓超 吕绪山 姜越夫 赵恬恬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为了明确织物和静电极板参数对静电吸附力的影响规律,为服装软面料的静电吸附式抓取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开展织物参数和静电极板参数对静电吸附力影响规律的系统性研究。首先建立纬编织物结构模型及静电吸附力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结果... 为了明确织物和静电极板参数对静电吸附力的影响规律,为服装软面料的静电吸附式抓取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开展织物参数和静电极板参数对静电吸附力影响规律的系统性研究。首先建立纬编织物结构模型及静电吸附力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仿真方法的有效性;接着基于Maxwell张量法推导了五层二维静电吸附力理论模型,分析静电吸附力模型结构参数对静电吸附力的影响规律,并得出结论:(1)静电吸附力和电极上施加电压的平方成正比;(2)织物密度越大,产生的静电吸附力越大;(3)绝缘层介电常数越大,静电吸附力越大;绝缘层厚度越大,静电吸附力越小;(4)随着极板占空比及电极间距的增大,静电吸附力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料抓取 织物建模 叉指状电极 电极 静电吸附力 MAXWELL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刘一鸣 吕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收治的需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骰子原则把85例患者分为主动组... 目的探讨与分析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收治的需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骰子原则把85例患者分为主动组(43例)与被动组(42例)。主动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希氏束起搏治疗,被动组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治疗,记录与观察两组心室起搏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主动组起搏器置入即刻的心室起搏参数起搏阈值、阻抗、P波幅度、电流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后7 d起搏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的下肢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留置时间均短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心室起搏参数,增加患者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减少右心尖起搏带来的心室非同步的电激动,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电极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心室起搏参数 右室心尖部 被动固定电极
下载PDF
基于双柔性电极模拟叉指图案电极的液体介电泳研究
5
作者 尚修霆 陈陶 +1 位作者 谌静 徐荣青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介电泳通过非均匀电场作用于介电液体内偶极子影响表面润湿性,实现液滴接触角可调,克服了电润湿效应的接触角饱和限制,但其驱动电极需图案化处理,难以实现实用的三维可调光学器件.本文采用外裹绝缘介电层且互不导通的双柔性电极缠绕于... 介电泳通过非均匀电场作用于介电液体内偶极子影响表面润湿性,实现液滴接触角可调,克服了电润湿效应的接触角饱和限制,但其驱动电极需图案化处理,难以实现实用的三维可调光学器件.本文采用外裹绝缘介电层且互不导通的双柔性电极缠绕于平板基底形成二维平面线墙,模拟叉指图案电极以驱动液体介电泳,给出了“液滴-叉指平面线墙”模型的接触角与电压理论关系.在0—250 V_(rms)电压范围内实验测量的接触角变化可达32°,符合上述理论关系,为构造液体介电泳三维可调光学器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介电泳效应 模拟叉指图案电极 柔性电极 接触角
下载PDF
绝缘薄膜介电测量中的电极边缘效应误差分析
6
作者 李俊 郑飞虎 +1 位作者 徐阳 张冶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作为两种常用的聚合物薄膜相对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在其测量过程中电极边缘效应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来源。但电极边缘效应引起的误差难以量化,为解决该问题,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三电极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别得到接触法和非... 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作为两种常用的聚合物薄膜相对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在其测量过程中电极边缘效应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来源。但电极边缘效应引起的误差难以量化,为解决该问题,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三电极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别得到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中变电容法的电极边缘效应误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电容法的电极边缘效应远大于接触法的电极边缘效应。以电极边缘效应误差不高于0.50%为标准,当薄膜厚度小于40μm时,接触法的电极边缘效应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变电容法只有薄膜厚度小于30μm,其电极边缘效应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介电常数 聚合物薄膜 电极边缘效应 电极
下载PDF
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分析
7
作者 张艺民 昃峰 +2 位作者 段江波 周旭 李学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其中合并心包积液4例(16.0%);伴有周围器官损伤1例(4.0%),表现为穿孔电极导线由右心室流出道部穿出,并穿入左肺,同时造成左侧液气胸。25例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收缩压(129.7±11.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70.8±9.8)mmHg。经静脉拔除24例(96.0%),经开胸手术成功拔除穿孔电极1例(4.0%)。经静脉拔除患者中,直接拔除22例(88.0%),经锁定钢丝拔除2例(8.0%)。1例经静脉拔除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经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伴周围器官损伤的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经静脉拔除穿孔电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置入装置 电极导线 急性心脏穿孔 电极拔除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治疗电场电极阵列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8
作者 林喆 陈春晓 +3 位作者 肖月月 王亮 龚荣芳 沈俊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4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为优化电极阵列排布,提高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强度,以更有效地抑制肿瘤增殖,本研究以群智能算法为基础,提出了电极感知自适应(electrode-perceptive adaptive,EPA)算法,旨在优化位于胸部区域的四组电极阵列的贴放位... 为优化电极阵列排布,提高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强度,以更有效地抑制肿瘤增殖,本研究以群智能算法为基础,提出了电极感知自适应(electrode-perceptive adaptive,EPA)算法,旨在优化位于胸部区域的四组电极阵列的贴放位置,提高治疗时的电场强度。EPA算法通过迭代搜索,动态地调整电极阵列布局,可最大化肿瘤部位的电场强度,从而提升TTF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应用EPA算法得到的电极阵列优化布局与常规布局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布局,EPA优化布局可显著提高肿瘤部位的平均电场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电场 电极感知自适应算法 电极阵列 电场强度
下载PDF
新型耐电蚀磨料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MMC实验研究
9
作者 邓子杰 林浩然 +3 位作者 张凤林 郭金保 蔡鹏程 刘江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3,共10页
针对采用传统的铜基磨料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工具电极快速损耗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采用熔点高、硬度高的钨铜作为磨料电极的基体材料,探索一种基于钨铜基磨料电极的高速磨削辅助电化学放电加工PR-MMCs的... 针对采用传统的铜基磨料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工具电极快速损耗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采用熔点高、硬度高的钨铜作为磨料电极的基体材料,探索一种基于钨铜基磨料电极的高速磨削辅助电化学放电加工PR-MMCs的新方法。铜电极、铜基磨料电极和钨铜基磨料电极分别被用于铝基碳化硅(SiCp/Al)复合材料的加工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铜电极和传统的铜基磨料电极,新型的钨铜基磨料电极在加工SiCp/Al中展现出更好的耐电蚀性能和加工效率:钨铜基磨料电极的电极相对损耗率(TWR)均低于铜电极和传统铜基磨料电极的电极相对损耗率,最低可达铜电极的1.1%和传统铜基磨料电极的28.8%;钨铜磨料电极的材料去除效率(MRR)均高于铜电极和传统铜基磨料电极,最高可达铜电极的8.0倍和传统铜基磨料电极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G-ECDM 钨铜磨料电极 电极相对损耗率 材料去除率
下载PDF
利用吸合电极实现亚微米电极间隙的可制造性设计
10
作者 郑超越 孙珂 +2 位作者 钟朋 王放 杨恒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6,110,共5页
提出一种利用吸合电极结构的可制造性设计手段,实现亚微米电极间隙的方法。利用静电力拉动可动电极位移实现超出光刻和刻蚀能力的超窄间隙,使得敏感电极间隙由1.3μm减小至300nm,通过该方法获得的亚微米电极间隙对工艺离散性不敏感,电... 提出一种利用吸合电极结构的可制造性设计手段,实现亚微米电极间隙的方法。利用静电力拉动可动电极位移实现超出光刻和刻蚀能力的超窄间隙,使得敏感电极间隙由1.3μm减小至300nm,通过该方法获得的亚微米电极间隙对工艺离散性不敏感,电极间隙的不一致性可以下降1个数量级。结合本文提出的I2BAR结构的可制造性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完整的微机电系统(MEMS)振荡器可制造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合电极结构 可制造性设计 亚微米电极间隙 工艺离散性 微机电系统振荡器
下载PDF
电极间隙对脉冲电场处理器杀菌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田野 樊文硕 +2 位作者 卢伟健 张冠军 常正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0-1768,共9页
脉冲电场是新型非热杀菌技术,杀菌效率高、有效保留液体食品的营养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极间隙作为脉冲电场杀菌处理器的关键指标,决定处理器的电场分布和杀菌效果。为了获得最佳间隙参数,提升杀菌效果,为此设计了共场型脉冲电... 脉冲电场是新型非热杀菌技术,杀菌效率高、有效保留液体食品的营养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极间隙作为脉冲电场杀菌处理器的关键指标,决定处理器的电场分布和杀菌效果。为了获得最佳间隙参数,提升杀菌效果,为此设计了共场型脉冲电场处理器,电极间距分别为3、5和7 mm,针对固定电导率(等效鲜榨柚子汁电导率)的2种典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悬液,研究了脉冲电场的杀菌效果。研究发现,3 mm电极间距所能施加最大电压为18 kV,5、7 mm的可达30 kV;处理时间为120 s时,3种间隙的杀菌效率均可达99.99%。因此,综合考虑电源性能、设备能耗和处理能力,首选3 mm电极间距为处理器的应用参数。评估外施电压幅值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发现细菌存活量的下降趋势可根据其下降速率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结合菌悬液上清液蛋白质含量的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了电穿孔应为脉冲电场的主要杀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杀菌 电极间隙 处理器结构 杀菌效果 电穿孔
原文传递
用于一体化电极的碳布改性综述
12
作者 闫时建 郭锦 +1 位作者 同阳 今西诚之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由于碳布密度低、柔性高且导电导热性好,在电子器件中应用广泛。当碳布与其他材料复合时,为获得所需的性能,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总结对当前用于电子器件中一体化电极的碳布进行改性的主要方法。从去浆、形貌处理和活性处理等3个方面进... 由于碳布密度低、柔性高且导电导热性好,在电子器件中应用广泛。当碳布与其他材料复合时,为获得所需的性能,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总结对当前用于电子器件中一体化电极的碳布进行改性的主要方法。从去浆、形貌处理和活性处理等3个方面进行介绍,并指出每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和选用需考虑的要点。液相反应法对表面活性改变显著,但往往会降低电导率;热空气处理法对形貌改变显著,但操作过程复杂。液相氧化、热空气氧化和高温碳化相结合的改性效果可以更好,形貌改性和活性改性同时进行,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综合性能。将碳布与活性物质直接复合制成一体化电极而完成改性处理,由于效率高可能成为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电极 碳布 改性 去浆 形貌处理 活性处理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电极深度和位置
13
作者 孟娟 王涛 +1 位作者 张帆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植入长度、植入深度角、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前CT评估的耳蜗大小、倾斜角度的关系。结果①术后电极植入深度角和长度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直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702±53度,平均植入长度为30.02±1.29 mm;弯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441±45度,平均植入长度为18.4±1.0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电极植入深度角与耳蜗底回的长径和宽径均呈负相关:直电极组r=-0.768(P<0.001)、r=-0.678(P<0.001),弯电极组r=-0.467(P=0.008)、r=-0.471(P=0.008)。电极植入长度与植入深度角呈正相关:直电极组r=0.578(P<0.001),弯电极组r=0.748(P<0.001)。③术后电极移位6例,均为弯电极且位于耳蜗180度位置。弯电极组中电极移位者与未移位者耳蜗底回倾斜角以及第一回和第二回之间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度vs 8.75度,P=0.006;15.23度vs 14.00度,P=0.033)。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长度和深度角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耳蜗大小密切相关;耳蜗盘旋方式不同是引起电极移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锥形束CT 植入长度 植入深度角 电极位置
下载PDF
SnO_(2)/γ-Al_(2)O_(3)粒子电极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CO_(2)产甲酸性能研究
14
作者 白金印 卓孟宁 +1 位作者 侯静 王立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目的】电催化还原CO_(2)(CO_(2)RR)是降低大气中CO_(2)浓度的绿色可行方案,制备高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方法】以γ-Al_(2)O_(3)粒子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SnO_(2)/γ-Al_(2)O_(3)粒子电极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 【目的】电催化还原CO_(2)(CO_(2)RR)是降低大气中CO_(2)浓度的绿色可行方案,制备高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方法】以γ-Al_(2)O_(3)粒子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SnO_(2)/γ-Al_(2)O_(3)粒子电极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产甲酸来测试其性能,并结合物化分析、电化学测试及长周期实验等手段对粒子电极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电催化活性、产甲酸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物化分析结果表明,负载SnO_(2)前后的形貌由孔洞和裂痕状为主转变为裂层状,比表面积自310.18m^(2)/g增加到352.70m^(2)/g,粒子电极中Sn含量占比48.32%,SnO_(2)成功分散负载到γ-Al_(2)O_(3)表面。据电化学测试所得,SnO_(2)/γ-Al_(2)O_(3)粒子电极的伏安电量(扫速50mV/s)、交换电流密度和析氢电阻分别为40mC、20.02μA/cm^(2)和96.86Ω,与γ-Al_(2)O_(3)相比分别提高了37.93%、75.46%和6.80%,大幅提升CO_(2)RR活性的同时有效抑制了析氢副反应。SnO_(2)/γ-Al_(2)O_(3)粒子电极表现出良好的CO_(2)RR特性,反应时间2h的产甲酸速率为70.35μmol·h-1·cm-2,电流密度为4.94mA/cm^(2),法拉第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为79.05%、24.51%;经过12h连续电解,产甲酸法拉第效率仍高于67.81%,说明制备的SnO_(2)/γ-Al_(2)O_(3)粒子电极具有较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电催化还原 SnO_(2)/γ-Al_(2)O_(3)粒子电极 产甲酸性能 电极稳定性
下载PDF
用于心电监测的双层间隔织物干电极制备与表征
15
作者 刘皓 王铃铸 +1 位作者 牛鑫 李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了解决心电动态采集时信号差的问题,以涤纶间隔织物为基底,采用两步法、氯化工艺制备织物干电极,并对其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生物电信号采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氯化处理10 s的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其阻抗在0.1 Hz时为... 为了解决心电动态采集时信号差的问题,以涤纶间隔织物为基底,采用两步法、氯化工艺制备织物干电极,并对其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生物电信号采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氯化处理10 s的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其阻抗在0.1 Hz时为4 647Ω,静态开路电位振幅为0.114 mV,电压幅度为1.413 mV。相较于湿电极,间隔织物干电极心电信号动态采集性能更好,在不同摆臂角度时采集的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小于湿电极,该电极更适合于动态心电信号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织物 织物干电极 氯化 心电采集
下载PDF
V_(1)导联r'波振幅结合阻抗变化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深度的研究
16
作者 黄强辉 蒋粤萍 +2 位作者 詹碧鸣 黄钱伟 胡金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结合阻抗变化判断电极植入的合适深度。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心脏结构正常、有起搏器植入指征并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住院患者78例,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结合阻抗变化判断电极植入的合适深度。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心脏结构正常、有起搏器植入指征并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住院患者78例,收集患者基线数据、术中数据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后3、6、9和12个月的随访情况。将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阻抗、电极植入深度进行线性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70例(89.7%)起搏时V_(1)导联QRS波末端出现r’波,8例(10.3%)QRS波表现为r S、RS型或终末端无r’波。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r’波振幅与电极植入深度呈正相关(r=0.424,P<0.01),与阻抗呈负相关(r=-0.256,P=0.03);电极植入深度与阻抗无明显相关性(r=-0.132,P=0.27)。回归分析显示,电极植入深度是r’波振幅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056,P=0.000)。结合建立的回归模型和阻抗大小显示,V_(1)导联r’波振幅在0.24~0.69 mV范围内,阻抗在648.30~828.90Ω之间,电极植入深度6~11 mm最合适,穿孔风险小,且能较大概率成功夺获左束支,起搏参数满意,起搏QRS波时限较窄。在术中、术后48 h及12个月随访期间内,患者均未出现电极穿孔、血栓栓塞、心脏填塞、感染、导线脱位等并发症。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起搏方式。在左束支区域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在一定合适范围内,并结合阻抗变化可指导左束支区域起搏,有助于降低电极穿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r’波振幅 电极穿孔 阻抗
下载PDF
基于MPSO-BP算法的四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温度补偿研究
17
作者 刘伟 鲁露 +2 位作者 杨文博 赵曼玉 魏广芬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针对四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PSO-BP)的温度补偿方法。利用改进的PSO算法(MPSO)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构造四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模型... 针对四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PSO-BP)的温度补偿方法。利用改进的PSO算法(MPSO)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构造四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模型,并设计了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MPSO-BP算法可有效提高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基于MPSO-BP算法的四电极气体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可将温度补偿误差控制在0.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补偿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粒子群优化 BP神经网络 电极
下载PDF
基于旋转圆柱三电极阵列的覆冰测量方法
18
作者 蒋兴良 周文轩 +2 位作者 董莉娜 郑华龙 袁一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1535,共12页
覆冰严重会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输配电装备的覆冰监测是电网冰灾防御的前提。为此,基于冰层的电容效应提出一种旋转圆柱三电极阵列覆冰测量方法。首先,推导电容值与覆冰厚度计算公式,从理论上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其次,建立圆柱三电极... 覆冰严重会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输配电装备的覆冰监测是电网冰灾防御的前提。为此,基于冰层的电容效应提出一种旋转圆柱三电极阵列覆冰测量方法。首先,推导电容值与覆冰厚度计算公式,从理论上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其次,建立圆柱三电极阵列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再次,以信号强度、灵敏度与穿透深度为评价指标对圆柱三电极阵列选取合适参数;最后,在野外自然环境下对旋转圆柱三电极阵列覆冰测量装置进行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穿透深度以内,旋转圆柱三电极阵列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覆冰厚度、分辨覆冰类型。在雨凇、混合凇覆冰条件下,覆冰电容值平均误差最大为4.83%,能够满足覆冰厚度的测量要求。该文为输配电装备覆冰监测提供了一种新型装置与测量方法,未来有望应用于架空线路覆冰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层电容效应 覆冰在线监测 有限元仿真 旋转圆柱三电极阵列 自然覆冰试验
下载PDF
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19
作者 张剑飞 沈鹤 +1 位作者 邱建宏 赵新鸿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男性短段尿道狭窄病人12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组)和尿道端端吻合术(... 目的 探讨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男性短段尿道狭窄病人12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组)和尿道端端吻合术(开放组)。进一步根据尿道狭窄长度的不同,将微创组分为微创一组(狭窄段长度≤1 cm)和微创二组(狭窄段长度1~2 cm),开放一组(狭窄段长度≤1 cm)和开放二组(狭窄段长度1~2 cm)。比较4组之间的手术成功率。结果 微创一组与开放一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57%和93.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二组与开放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7.86%和90.91%,微创二组手术成功率低于开放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一组与微创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57%和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一组与开放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狭窄段长度≤1cm尿道狭窄,因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开放手术手术成功率相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因此首选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治疗。对于1~2 cm尿道狭窄,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开放手术成功率更高,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电切术 棒状电极 尿道狭窄 尿道端端吻合术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PSO-Fuzzy-PID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控制仿真
20
作者 王莉 吴书琪 +1 位作者 牛群峰 周潼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3期282-286,297,共6页
矿热炉在运行过程中易受电极的影响,导致冶炼时耗电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提出基于改进PSO-Fuzzy-PID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控制方法。将TMR磁传感器安装到矿热炉上,获取外磁场响应信号,确定电极的实时位... 矿热炉在运行过程中易受电极的影响,导致冶炼时耗电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提出基于改进PSO-Fuzzy-PID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控制方法。将TMR磁传感器安装到矿热炉上,获取外磁场响应信号,确定电极的实时位置。利用罗氏线圈设计二次侧电流检测系统,检测电极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二次侧电流。通过PSO算法优化Fuzzy-PID控制器的参数,建立PSO-Fuzzy-PID控制器,将二次侧电流输入PSO-Fuzzy-PID控制器中,通过调节电极二次侧电流完成矿热炉电极的升降控制。实验表明,上述方法可有效控制矿热炉的电压和电流,稳定性高,在控制响应试验中5s内可达到额定值,调节时间控制在0.5s内,所得数据证明了研究方法对矿热炉电极升降控制的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器 磁传感器 罗氏线圈 矿热炉电极升降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