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内部关键参数对电弧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德全 王汝凡 +3 位作者 邱军 冯泽铭 段雄英 廖敏夫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真空电弧电流转移是自然换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建立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的理论分析模型,得出影响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的主要因素为真空电弧电压、内部杂散电阻电感参数和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结构。... 真空电弧电流转移是自然换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建立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的理论分析模型,得出影响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的主要因素为真空电弧电压、内部杂散电阻电感参数和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结构。实验方面,通过改变电力电子开关中电力电子器件的串联或并联个数研究了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结构对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电力电子开关中杂散电感或电阻的数值和所处位置研究了内部杂散电阻电感参数对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最后,探究了促进电弧电流转移的方法。本研究将为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电弧电流转移 真空电弧电压 杂散参数
下载PDF
新型故障电流转移消耗型子模块拓扑及其故障穿越策略
2
作者 张振 王琛 +2 位作者 王毅 魏子文 江仁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0-1610,共11页
为应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直流侧短路故障,提出一种故障电流转移消耗型MMC子模块,根据不存在续流通路的特点将其称作续流通路阻断式子模块(freewheeling path blocking sub-module,FPBSM)。在对具... 为应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直流侧短路故障,提出一种故障电流转移消耗型MMC子模块,根据不存在续流通路的特点将其称作续流通路阻断式子模块(freewheeling path blocking sub-module,FPBSM)。在对具备故障电流清除能力的MMC子模块总结分类的基础上,推演FPBSM的拓扑结构,基于二极管单向导通的特点消除续流通路,配合出口处晶闸管及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故障电流的有效清除。FPBSM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故障电流清除的能力,确保了电容电压均衡。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及硬件实验系统,验证了FPBSM-MMC故障电流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拓扑结构 续流通路阻断 故障电流转移 重启动
原文传递
故障限流器电流转移过程研究
3
作者 章程 伍开建 《船电技术》 202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对于电流转移型故障限流器,电流转移的原理和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限流器的性能。本文以一种基于高耦合分裂电抗器的交流故障限流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够反映HCSR复杂回路对电流转移过程影响的宽频模型,联合电弧模型仿真分析了H... 对于电流转移型故障限流器,电流转移的原理和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限流器的性能。本文以一种基于高耦合分裂电抗器的交流故障限流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够反映HCSR复杂回路对电流转移过程影响的宽频模型,联合电弧模型仿真分析了HCSR引入后对限流器支路电流转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关进入真空电弧不稳定阶段后,限流器存在电流从开关支路向HCSR限流电感支路转移的现象,这一正反馈过程导致限流器开关更容易过零熄弧、实现电流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器 电流转移 真空电弧 高耦合分裂电抗器
下载PDF
应用于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方法 被引量:34
4
作者 温伟杰 黄瑜珑 +3 位作者 吕纲 余占清 曾嵘 刘卫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05-4012,共8页
电流转移是混合式直流断路器能够成功开断电流的前提,针对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特性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试验测量具有不同触头结构及触头材料的真空电弧电压。试验结果表明电流为0~1 k A时,电弧电压约16~22 V;且改变触头结构、... 电流转移是混合式直流断路器能够成功开断电流的前提,针对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特性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试验测量具有不同触头结构及触头材料的真空电弧电压。试验结果表明电流为0~1 k A时,电弧电压约16~22 V;且改变触头结构、触头材料及触头开距等无法有效提高电弧电压,所以提高真空电弧电压以驱动电流转移的方法并不可行。为此,首次提出了一种应用换流驱动电路的电流转移方法。对换流驱动电路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最后,针对基于换流驱动电路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设计试验回路并进行了电流转移等效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流转移方法能够保证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电流在200μs时间内可靠转移。该试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换流驱动电路的电流转移方法应用于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 真空灭弧室 电弧电压 电流转移 换流驱动电路
原文传递
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 被引量:21
5
作者 许烽 江道灼 +2 位作者 黄晓明 陆翌 裘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8-104,共7页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是目前处理直流电网故障较为认可的一种方式,但其存在造价昂贵、使用个数多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此类弊端,提出一种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并对其故障隔离控制时序进行了研究。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借鉴了混...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是目前处理直流电网故障较为认可的一种方式,但其存在造价昂贵、使用个数多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此类弊端,提出一种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并对其故障隔离控制时序进行了研究。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借鉴了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关键部件和设计理念,将直流母线以及与其相连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进行了整合,以整体概念对断路器进行了再设计,优化了设备利用价值。在保证同等直流故障处理能力的前提下,相比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其投资成本大幅度降低。为验证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有效性,在PSCAD/EMTDC内建立了一个三端单极直流网络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在隔离直流线路故障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 直流故障 控制策略 经济性
下载PDF
基于电流转移的断路器弧后电流测量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葛国伟 廖敏夫 +3 位作者 程显 赵岩 段雄英 邹积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56-3163,共8页
断路器的弧后电流是断路器开断性能的重要参量,为了获取高精度、低干扰的弧后电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真空开关、转移电阻、保护间隙和高精度电流传感器构成的弧后电流测量方法,其中真空开关负责导通大电流,在电流过零前电流转移到转移... 断路器的弧后电流是断路器开断性能的重要参量,为了获取高精度、低干扰的弧后电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真空开关、转移电阻、保护间隙和高精度电流传感器构成的弧后电流测量方法,其中真空开关负责导通大电流,在电流过零前电流转移到转移电阻上,然后利用高精度电流传感器间接测量弧后电流。建立了弧后电流装置的电流转移过程模型,分析了电流转移完成时刻和转移电流峰值受转移电阻、电流大小和真空开关刚分时刻的影响。基于仿真得到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参数,设计了弧后电流测量装置样机,对转移电阻进行了特殊无感设计并与保护间隙实现配合保护。最后进行了10 k V真空断路器在合成回路试验中的弧后电流测量,在开断5 k A电流时,弧后电流峰值为500 m A左右,脉宽5μs,弧后测量干扰小,波形平滑。对比试验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验证了基于电流转移原理的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转移原理 弧后电流 转移电阻 真空断路器 真空电弧 开断试验
原文传递
两次电流转移型短路电流限制器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董力 李庆民 +1 位作者 刘卫东 钱家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研究了基于两次电流转移的短路电流限制方案,它由快速开关、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和限流电阻并联组成。限流过程包括两次电流转移:快速开关至门极关断晶闸管,再至限流电阻。采用快速开关可显著减少限流器的运行损耗,采用GTO可降低电流转... 研究了基于两次电流转移的短路电流限制方案,它由快速开关、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和限流电阻并联组成。限流过程包括两次电流转移:快速开关至门极关断晶闸管,再至限流电阻。采用快速开关可显著减少限流器的运行损耗,采用GTO可降低电流转移的难度。研究表明,在电弧电流向GTO转移的过程中,电弧电压和转移回路电感对电流转移时间有重要影响,提高电弧电压是实现快速转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电流限制器 电流转移 快速开关
下载PDF
10kV自然换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吕纲 曾嵘 +1 位作者 黄瑜珑 陈政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2-1020,共9页
围绕应用于?10kV直流配电领域中的自然换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展开研究。开断过程中,机械开关支路在没有辅助换流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在真空电弧电压的作用下实现电流向主关断支路的转移。文中建立了真空电弧电流转移... 围绕应用于?10kV直流配电领域中的自然换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展开研究。开断过程中,机械开关支路在没有辅助换流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在真空电弧电压的作用下实现电流向主关断支路的转移。文中建立了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电弧电压、转移回路电感电阻参数、电力电子支路的导通压降是影响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的主要因素。实验方面首先对具有不同触头结构及材料的真空灭弧室进行了电弧电压测量,实验表明真空电弧电压可以同电力电子支路进行配合;在此基础上,采用IGBT作为电力电子支路开关,进行真空电弧电流向电力电子支路的转移实验,并研究了回路电感电阻参数对于转移特性的影响;最后,设计实现了10kV自然换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并对开断进行了实验:真空灭弧室电弧电流在1.5ms内完全转移到电力电子支路,关断电流3.6kA、关断过电压21.4kV,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换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真空电弧电压 电流转移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研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葛国伟 程显 +2 位作者 廖敏夫 薛庆宽 邹积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288-4297,共10页
为满足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弧后电流的高精度测量,该文提出基于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新型弧后电流测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得到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影响规律。进而,设计新型弧后电... 为满足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弧后电流的高精度测量,该文提出基于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新型弧后电流测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得到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影响规律。进而,设计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结构和智能控制系统,在合成试验中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分流电阻承受最大电流小于500A,并联真空开关在主电流过零前200μs电弧熄灭,验证了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有效性。该装置测量带宽为15MHz,测量精度为0.3%,对并联真空开关控制精度要求低。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断路器弧后特性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开断 弧后电流 真空电弧 电流转移
原文传递
直流微网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电流转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金强 廖敏夫 +4 位作者 葛国伟 王善军 卢刚 段雄英 赵琦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特性对其快速开断及控制策略有着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分析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利用Mayr电弧模型、IGBT、RCD缓冲电路和避雷器模型等建立了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外电路参数和转移支...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特性对其快速开断及控制策略有着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分析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利用Mayr电弧模型、IGBT、RCD缓冲电路和避雷器模型等建立了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外电路参数和转移支路参数下的电流转移特性。搭建了直流微网模拟短路试验平台,进行了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开断特性试验,重点研究了电压400 V,不同故障电流(低于200 A)及不同参数下的电流转移特性。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模型,为后期快速开断的直流微网混合式断路器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电流转移特性 开断特性 直流微网
下载PDF
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电流转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葛国伟 程显 +3 位作者 谢伟 廖敏夫 吴启亮 段雄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0-958,共9页
为探明真空电弧与并联分流电阻的电流转移特性,针对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电流转移特性展开试验研究。搭建了真空开关与大功率并联分流电阻的电流转移特性试验平台,研究了燃弧时间、主电流峰值、分流电阻等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 为探明真空电弧与并联分流电阻的电流转移特性,针对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电流转移特性展开试验研究。搭建了真空开关与大功率并联分流电阻的电流转移特性试验平台,研究了燃弧时间、主电流峰值、分流电阻等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数据处理和简化分析,得到了电流转移特性的数学描述。基于上述电流转移特性,研制了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合成回路电压源叠加电流、横向磁场吹弧等对电流转移特性及弧后电流测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过零前20μs电流转移过程完成,测量结果可靠。通过该研究得到了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为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 电流转移 弧后电流 真空断路器 分流电阻
原文传递
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判据 被引量:16
12
作者 葛国伟 程显 +2 位作者 王华清 谢伟 黄金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038-4047,共10页
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性能对其开断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得其电流转移特性及判据,分析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真空电弧电流转移过程简化电路。搭建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实验研究... 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性能对其开断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得其电流转移特性及判据,分析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真空电弧电流转移过程简化电路。搭建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实验研究平台,采用高速 CMOS 相机观察转移过程中真空电弧发展演变规律。研究电流大小、转移支路参数、燃弧时间等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判据。通过修正参数得到适用于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真空电弧电流转移改进判据,并通过 400V/5kA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样机验证了其有效性,为高性能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研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电流转移特性 真空电弧 转移判据
下载PDF
并联型真空发电机断路器的电流转移过程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祥 邹积岩 程卓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09-2715,共7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厂已经认识到在发电机与升压变压器之间安装发电机断路器(generator circuit breaker,GCB)的重要性。由于具有安全、价格及体积等优势,真空型的发电机断路器是中小型电厂的首选。为提高开断能力和通流能力,提出了一种...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厂已经认识到在发电机与升压变压器之间安装发电机断路器(generator circuit breaker,GCB)的重要性。由于具有安全、价格及体积等优势,真空型的发电机断路器是中小型电厂的首选。为提高开断能力和通流能力,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并联断路器控制机制而采用两断口分步打开开断方式的新式并联双断口真空发电机断路器,它将电流转移到后打开的灭弧室,利用相控方法进行开断。通过对3种故障电流下的电流转移过程分析,推导出3种故障情况下的电流转移过程变化公式,并对100kA周期电流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实现电流转移的根本原因。通过样机实验和理论计算对比,忽略电弧电阻是计算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断路器 相控原理 电流转移过程 电弧电阻 并联 真空断路器
原文传递
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电流转移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振浩 刘婕 +1 位作者 肖壮 李国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5795-5803,共9页
针对典型的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无法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的问题,提出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电流转移型MMC(current-transferring MMC,CT-MMC)拓扑。CT-MMC是在半桥型MMC拓扑基础上,增加断流... 针对典型的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无法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的问题,提出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电流转移型MMC(current-transferring MMC,CT-MMC)拓扑。CT-MMC是在半桥型MMC拓扑基础上,增加断流支路、能量吸收支路和桥臂转移支路3部分支路。在系统发生直流短路故障时,通过断流支路迅速断开换流器与故障线路的连接,再通过桥臂转移支路和能量吸收支路吸收故障电流,从而快速清除直流故障。该文建立CT-MMC拓扑,详细分析其故障清除过程,给出主要参数的选取方法,并对该拓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相对于半桥型MMC,CT-MMC仅增加少量开关器件和电阻及一个超快速机械开关,且通态损耗非常低。基于RT-LAB OP5600仿真平台搭建双端51电平MMC-HVDC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拓扑能够在故障发生几百μs内迅速隔离子模块,保护电力电子器件不受损坏,且整个故障清除过程在几十ms内快速完成,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直流短路故障 电流转移 故障清除
原文传递
真空发电机断路器并联断口电流转移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远 王季梅 +1 位作者 王仲奕 苑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0-23,共4页
提出了 1种采用新型并联断口的真空发电机断路器。这种断路器每相有 2个并联单元 ,1个单元 (VD)主要承载大的额定电流 ,另 1个单元 (VI)主要开断大的短路电流。在开断过程中VD首先打开 ,当全部的电流通过VI支路时使VI打开分断电流。该... 提出了 1种采用新型并联断口的真空发电机断路器。这种断路器每相有 2个并联单元 ,1个单元 (VD)主要承载大的额定电流 ,另 1个单元 (VI)主要开断大的短路电流。在开断过程中VD首先打开 ,当全部的电流通过VI支路时使VI打开分断电流。该文对这种开断原理中的电流转移过程进行了试验模拟 ,试验中最大电流有效值为 2 4kA ,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文的试验条件下 ,电流每次都能成功地从VD转移到VI中。对电流转移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该文的分析有助于新型真空发电机断路器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断口 电流转移 真空发电机断路器
下载PDF
基于电流转移比例系数的复杂网络输电断面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紫琪 和敬涵 +1 位作者 张大海 陈泽龙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5-921,共7页
输电断面的可靠识别对预防连锁过载跳闸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潮流转移的路径特征及电流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电流转移比例系数的复杂网络输电断面识别方法。构建电网拓扑模型及图论矩阵,并在此基础上简化系统网络;通过关联矩阵不定向搜索方... 输电断面的可靠识别对预防连锁过载跳闸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潮流转移的路径特征及电流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电流转移比例系数的复杂网络输电断面识别方法。构建电网拓扑模型及图论矩阵,并在此基础上简化系统网络;通过关联矩阵不定向搜索方法建立旁侧路径库,限定输电断面的识别范围;采用回路电流法快速求解复杂耦合网络中各线路电流转移比例系数;考虑潮流正向叠加及反向对消作用进行比例系数修正,并据此确定输电断面集合,有效避免了反向过载路径的遗漏。最后,将耦合系统、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和IEEE 118节点系统的断面识别结果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输电断面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断面 耦合网络 旁侧通路 电流转移比例系数 潮流转移
原文传递
基于电流转移的CO2气体断路器动态介质恢复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显 杨培远 +2 位作者 葛国伟 程子霞 王华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030-5038,共9页
为提高CO2气体断路器动态介质恢复强度,首先提出采用串联晶闸管与限流电阻串联的电流转移提升其动态介质恢复强度的方法,建立基于电流转移的CO2气体断路器开断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增加电流转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动态介质恢复强... 为提高CO2气体断路器动态介质恢复强度,首先提出采用串联晶闸管与限流电阻串联的电流转移提升其动态介质恢复强度的方法,建立基于电流转移的CO2气体断路器开断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增加电流转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动态介质恢复强度。然后搭建基于电流转移的CO2气体断路器动态介质恢复特性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有/无电流转移、不同转移电阻、不同提前过零时间等条件下其动态介质恢复强度及增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O2气体断路器动态介质恢复强度随提前过零时间增加逐渐增大;提前过零1.2ms时CO2气体断路器在电流过零后1ms其耐压水平已达20kV以上,为无转移时的2倍以上,已满足一定绝缘要求;选取200~250m?转移电阻为"最优"转移电阻,可实现CO2气体断路器"最优"动态介质恢复强度。实验结果可为大容量CO2气体断路器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体 Mayr电弧模型 动态介质恢复强度 电流转移
下载PDF
三阶段电流转移混合型无弧直流断路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国军 宋飞凡 +1 位作者 李绍明 代国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95,共9页
针对高压直流电路存在开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弧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采用三阶段的电流转移方案,解决了基于传统强迫关断原理的混合型断路器开断时,高速机械开关在打开瞬间有较大的反向恢复电压,需要给预充电电容另加... 针对高压直流电路存在开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弧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采用三阶段的电流转移方案,解决了基于传统强迫关断原理的混合型断路器开断时,高速机械开关在打开瞬间有较大的反向恢复电压,需要给预充电电容另加充电电源的问题。通过等效数学模型对工作阶段的临界时刻进行数学计算以及对其推导的正确性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拓扑结构不但可以使机械开关无弧分断,而且分断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弧直流断路器 拓扑结构 混合型断路器 三阶段电流转移 分断时间
下载PDF
新型机电混合断路器及其电流转移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兴宇 黄智慧 +1 位作者 梁德世 邹积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411-6419,共9页
为降低传统机械式断路器动作过程产生的触头烧蚀、暂态恢复电压与介质恢复过程的竞争、关合涌流等暂态过程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新型机电混合断路器拓扑结构:双断口真空灭弧室负责通载额定电流,动作时电流转移到与其并联... 为降低传统机械式断路器动作过程产生的触头烧蚀、暂态恢复电压与介质恢复过程的竞争、关合涌流等暂态过程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新型机电混合断路器拓扑结构:双断口真空灭弧室负责通载额定电流,动作时电流转移到与其并联的背靠背大功率整流二极管,由二极管完成开关的零区过程。该拓扑结构可以消除上述合分操作可能产生的暂态过程,且能保持机电开关各自的优势。首先分析新型机电混合断路器的动作过程和原理并进行仿真;然后搭建实验样机,进行机电部分的电流转移特性实验。仿真及实验的结果表明:电流转移的时间受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影响,存在饱和效应;在本实验条件下的转移电流峰值达到二极管额定电流3倍时电流转移率开始减小,达到5倍时电流转移趋向于饱和;该文给出的拓扑结构在典型参数下能够实现10kA短路电流的微弧甚至无弧分断,断路器的机电混合模式对电力开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转移 机电混合断路器 功率二极管 无弧分断
下载PDF
基于TVS的快速关合开关的电流转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跃 范兴明 +1 位作者 丛吉远 刘圭群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为实现与直接试验的等效性,合成关合试验的电流源快速关合开关需要在试品开关预击穿后300μs内投上。针对这个要求,提出了基于真空触发开关的快速关合开关的方案。描述了其工作过程,并分析了电流转移的过程。通过PSCAD进行电流转移的仿... 为实现与直接试验的等效性,合成关合试验的电流源快速关合开关需要在试品开关预击穿后300μs内投上。针对这个要求,提出了基于真空触发开关的快速关合开关的方案。描述了其工作过程,并分析了电流转移的过程。通过PSCAD进行电流转移的仿真,总结了线路电阻与感应电感及真空间隙的电弧电压等因素对电流转移过程的影响,理论上指导较佳的线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触发开关 真空断路器 关合开关 电流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