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径向电流集中诱发的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缓冲层烧蚀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宏亮 刘若溪 +4 位作者 赵西元 任志刚 陈平 李华春 高景晖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101,共8页
为研究皱纹铝护套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缓冲层烧蚀机理,首先,通过对发生烧蚀的110 kV XLPE绝缘电缆进行故障分析,提出电缆径向电流集中是导致烧蚀故障的原因。其次,建立故障电缆的仿真模型,计算缓冲层与皱纹铝护套接触部分的电流密度... 为研究皱纹铝护套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缓冲层烧蚀机理,首先,通过对发生烧蚀的110 kV XLPE绝缘电缆进行故障分析,提出电缆径向电流集中是导致烧蚀故障的原因。其次,建立故障电缆的仿真模型,计算缓冲层与皱纹铝护套接触部分的电流密度最大值及其分布情况,并通过模型试验与公式计算验证仿真结果,发现皱纹铝护套波谷嵌入缓冲层的深度和缓冲层体积电阻率影响着径向电流的大小与分布。最后,通过设计模拟试验,证明径向电流集中是导致缓冲层烧蚀的原因之一,并在恒温箱中对模拟烧蚀试验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通过偏光显微镜对比试验样品和烧蚀铝护套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模拟烧蚀试验中发生的烧蚀过程与实际故障电缆中的烧蚀过程相同,且随着缓冲层中电流密度最大值的增大,烧蚀的起始时间缩短。本文揭示了皱纹铝护套烧蚀故障径向电流集中的物理机理,为相关故障诊断及防护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XLPE绝缘电缆 缓冲层烧蚀 径向电流集中 模拟烧蚀实验
下载PDF
一起电流集中型馈线自动化误动作案例分析
2
作者 刘静 王婧 李海凤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20-22,共3页
对一起电子接线图设备标识牌管理不善引起的电流集中型馈线自动化误动作案例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关键事件信息记录确定误动作原因,恢复对非故障区间的供电,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同类误动作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关键词 误动作 电流集中 馈线自动化
下载PDF
改进谐波分次检测结合集中电流环的APF谐波独立控制实现 被引量:32
3
作者 曹武 江楠 +1 位作者 刘康礼 赵剑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谐波独立控制的本质是实现3方面功能:1)谐波补偿频次可选;2)各选择次谐波补偿程度可独立设定;3)各选择次谐波可无静差补偿。从谐波控制系统结构的角度,分类对比现有APF谐波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出... 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谐波独立控制的本质是实现3方面功能:1)谐波补偿频次可选;2)各选择次谐波补偿程度可独立设定;3)各选择次谐波可无静差补偿。从谐波控制系统结构的角度,分类对比现有APF谐波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出改进谐波分次检测结合集中电流环的选择次补偿和全补偿两种运行模式下结构,并以多同步坐标系谐波分次检测结合采用单PI控制器集中电流环为例,定性和定量分析集中电流环静差,给出校准的具体方法。所提方法利用集中电流环频域特性,通过谐波分次检测后再分次校准集中电流环静差,很好地实现了APF谐波独立控制三方面功能,同时控制系统简单,参数易整定、不易出现稳定性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谐波独立控制 谐波分次检测 集中电流 静差校准
原文传递
用“逆推法”计算多级“干放”集中供电电流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长水 《中国有线电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逆推法 计算 集中供电电流 干线放大器
下载PDF
小口径电磁轨道炮电枢电流熔蚀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汤亮亮 张广洲 +3 位作者 夏胜国 何俊佳 陈立学 冯登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57-2863,共7页
为了掌握轨道电磁发射中电枢的电流熔蚀特性,对小口径电磁轨道发射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为20 mm×20 mm,方形口径轨道电磁发射装置,通过控制发射实验中电枢出膛的速度,研究了电流幅值、电枢质量和转角厚度(载流能力)等因... 为了掌握轨道电磁发射中电枢的电流熔蚀特性,对小口径电磁轨道发射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为20 mm×20 mm,方形口径轨道电磁发射装置,通过控制发射实验中电枢出膛的速度,研究了电流幅值、电枢质量和转角厚度(载流能力)等因素对熔蚀的贡献。另外,基于电流幅值递增实验,总结了熔蚀程度的几种模型和相应的电流幅值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的发射条件对电枢的熔蚀程度影响有所差异;电流分布是熔蚀产生的直接原因,能显著影响熔蚀程度;电枢质量对起始时刻的熔蚀有影响;电枢转角厚度对熔蚀的贡献不大(电枢载流能力足够的情况下);随着电流幅值的增加,电枢表面熔蚀有从电枢中端偏下位置沿棱边向电枢中部和电枢头部延伸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归纳出了3种熔蚀程度及其对应电流范围:轻度熔蚀,对应电流181-293.8 k A;中度熔蚀,对应电流293.8-320.8 k A;极度熔蚀,电流〉320.8 k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枢 电流集中 熔蚀 熔融波 影响因素 表面形貌
原文传递
舰船钢板地电流干扰传播方向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启军 马伟明 +3 位作者 赵治华 孟进 张磊 张向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25-131,共7页
舰船钢板地电流通过地回路公共阻抗在不同电气电子设备之间形成电磁干扰,严重时将使敏感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对舰船钢板地电流的分布和传播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该文指出了确定单频率点钢板表面电流方向的旋转法不适用于频率扫描测... 舰船钢板地电流通过地回路公共阻抗在不同电气电子设备之间形成电磁干扰,严重时将使敏感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对舰船钢板地电流的分布和传播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该文指出了确定单频率点钢板表面电流方向的旋转法不适用于频率扫描测量,提出了一维3次测量和二维2次测量确定钢板表面电流方向的新方法,并经电流集中效应理论分析及实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时,只需计算出钢板表面磁场的方向,然后根据电流与磁场的垂直关系即可确定出钢板表面电流的方向。提出的钢板表面电流方向的确定方法,可在舰船钢板地电流干扰传播方向的辨识中得到应用,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地电流 传播方向 表面电流 表面磁场 电流集中效应
下载PDF
钢板地阻抗的频率特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治华 马伟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9-124,共6页
该文考虑到交流趋肤效应和电流集中效应的作用,采用三维模型分析了交流情况下扁平钢板的电磁场分布,计算了不同频率下钢板的内部阻抗和外部电感,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了测量电路的各种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法,采用阻... 该文考虑到交流趋肤效应和电流集中效应的作用,采用三维模型分析了交流情况下扁平钢板的电磁场分布,计算了不同频率下钢板的内部阻抗和外部电感,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了测量电路的各种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法,采用阻抗分析仪进行了钢板阻抗的实际测量,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导体 电磁场 地阻抗 频率特性 交流趋肤效应 电流集中效应
下载PDF
高压XLPE电缆阻水缓冲层电–热场分析及模拟烧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英 陈佳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0-1270,共11页
近年来,高压交联聚乙烯波纹铝护套电缆中由于阻水缓冲层烧蚀引发的故障屡见不鲜,且烧蚀部位多集中于缓冲层与铝护套紧密接触位置。为充分了解烧蚀故障的成因机理,对故障检测与预防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该文首先通过电–热场耦合仿真,探... 近年来,高压交联聚乙烯波纹铝护套电缆中由于阻水缓冲层烧蚀引发的故障屡见不鲜,且烧蚀部位多集中于缓冲层与铝护套紧密接触位置。为充分了解烧蚀故障的成因机理,对故障检测与预防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该文首先通过电–热场耦合仿真,探究电缆中径向电流分布规律及由电流不均导致的缓冲层局部温升特性,并开展模拟烧蚀试验,观察干燥及受潮带材在电流作用下的不同烧蚀表现,推导缓冲层损伤机理。仿真结果表明,缓冲层与铝护套紧密接触位置存在电流集中现象,电流密度峰值随不接触长度增加而增大,可达1×10^(3)A/m^(2)以上,造成的局部温升也随之增加。在缓冲层受潮时温升更为显著,当接触不良长度达到1或2m时,温升可超过47℃及155℃。试验测得铝电极与缓冲层接触位置不同烧蚀状态对应的特征温度,烧蚀起始温度约为165℃。最终,通过缓冲带材耐热性能测试及与前述结果的对应性分析,有效验证了实际电缆线路中发生缓冲层局部热烧蚀的可能性,对于优化电缆结构、提高故障预防与检测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水缓冲层 电流集中 局部温升 模拟烧蚀实验 电–热场分析
原文传递
GTO最大可关断能力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立 吴爱国 +6 位作者 李云德 王江 黄耀先 宋玉芹 闫晓春 张昌利 季凌云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80-384,共5页
最大可关断阳极电流标志着可关断晶闸管(GTO)的最大阳极电流关断能力和反向偏置安全区的电流极限值.尖峰电压的变化量随阳极可关断电流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减小。
关键词 可关断晶闸管 电流集中 可关断能力
下载PDF
基于有源镇流改善射频功率管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本青 文光俊 张庆中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0-573,586,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有源电路的基极镇流方案,用以解决射频功率晶体管的电流集中和热稳定性问题。采用传感器检测非均匀结温分布,后级相邻触发电路触发功率器件子单元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镇流MOS管,通过分流来缓解电流集中,进而完成器件子单元... 提出一种基于有源电路的基极镇流方案,用以解决射频功率晶体管的电流集中和热稳定性问题。采用传感器检测非均匀结温分布,后级相邻触发电路触发功率器件子单元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镇流MOS管,通过分流来缓解电流集中,进而完成器件子单元的过温保护。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功率器件的保护,与传统的无源镇流电阻方法相比,改进后的器件具有更优良的增益特性。单个有源镇流电路仅消耗功率6.5 mW,占用面积为2 530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功率晶体管 电流集中 镇流电路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小孔电极模型的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清宇 徐献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9-482,共4页
为了探究气体扩散电极电流密度与气液固三相交界线之间的关系,对电极中三相反应区域进行了简化,并建立了小孔电极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推导求解和数值计算,得到了固液边界上的电流密度分布,发现在大电流条件下,电流贡献主要来自三相交... 为了探究气体扩散电极电流密度与气液固三相交界线之间的关系,对电极中三相反应区域进行了简化,并建立了小孔电极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推导求解和数值计算,得到了固液边界上的电流密度分布,发现在大电流条件下,电流贡献主要来自三相交界线附近的一条环带,即小孔电极模型电流密度与三相交界线总长度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电极 孔隙半径 数值计算 三相交界线 电流集中区域
下载PDF
微波大功率晶体管基极镇流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本青 张庆中 李玉龙 《电子器件》 CAS 200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长期以来 ,解决微波功率晶体管的电流集中问题的通用做法是使用发射极镇流电阻 ,以及 PTC,CTR热敏电阻等无源器件。区别于前者 ,本文提出一种实时有效的基极镇流解决方案 ,采用传感器探测结温 ,后续触发装置触发功率BJT基极发射极之间... 长期以来 ,解决微波功率晶体管的电流集中问题的通用做法是使用发射极镇流电阻 ,以及 PTC,CTR热敏电阻等无源器件。区别于前者 ,本文提出一种实时有效的基极镇流解决方案 ,采用传感器探测结温 ,后续触发装置触发功率BJT基极发射极之间的镇流 MOS管 ,来完成微波功率晶体管的过温保护 ,和常温解除功能 ,最终实现对功率器件的实时有效保护 ,使器件同时具备更高的可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大功率晶体管 电流集中 可靠性 施密特触发器
下载PDF
双结雪崩对PiN二极管雪崩耐量的影响
13
作者 关艳霞 周悦 +1 位作者 游佩武 潘福泉 《变频技术应用》 2013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通过对PiN二极管在不同反向雪崩电流下空间电荷区电场分布的仿真分析,研究了电场分布与反向电流之间的关系,当反向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电场分布出现两个尖峰-p^+n结的电场尖峰和nn^+结的电场尖峰。一旦nn^+结出现雪崩倍增,反... 本文通过对PiN二极管在不同反向雪崩电流下空间电荷区电场分布的仿真分析,研究了电场分布与反向电流之间的关系,当反向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电场分布出现两个尖峰-p^+n结的电场尖峰和nn^+结的电场尖峰。一旦nn^+结出现雪崩倍增,反向雪崩电流就出现正反馈,产生电流的局部集中。通过电流与温度分布的仿真分析,得出雪崩耐量将随反向电流的增加而减小。在有场效应环结构的二极管中,由于边缘位置首先发生雪崩,因此失效多在边缘,该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二极管 雪崩能量 双结雪崩 电流集中
下载PDF
高压IGBT芯片开关过程栅分布效应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琬茹 王耀华 +5 位作者 刘江 高明超 李立 李翠 聂瑞芬 金锐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7,共5页
高压IGBT在导通或关断时是先从栅焊盘处获得驱动信号,然后再依靠多晶硅层通向芯片的各个区域。由于多晶硅层形成的栅分布电阻效应使得芯片内元胞对栅驱动信号的反应时间不同,芯片内各个元胞不能同时开启或关断,因此IGBT芯片在开关过程... 高压IGBT在导通或关断时是先从栅焊盘处获得驱动信号,然后再依靠多晶硅层通向芯片的各个区域。由于多晶硅层形成的栅分布电阻效应使得芯片内元胞对栅驱动信号的反应时间不同,芯片内各个元胞不能同时开启或关断,因此IGBT芯片在开关过程中容易产生电流集中现象,尤其当芯片面积较大时,电流集中的现象尤为明显,由此引起芯片动态过程分布效应问题。文章围绕IGBT的电学和温度特性研究高压IGBT芯片动态过程分布,对IGBT芯片进行器件结构建模,搭建Spice电路构建带有栅极电阻和栅极分布电阻的IGBT模型,仿真分析IGBT芯片动态过程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变化情况。采用ANSYS仿真软件构建IGBT热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动态过程分布中电流集中效应给器件表面温度分布带来的影响,为提高器件的电流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电流集中效应 栅极电阻 栅分布电阻 温度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技术比较(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Satoru SON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69-780,共12页
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日本和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进行比较。首先介绍日中两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简史,并用数字说明两国在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旅客发送量和高速列车数量等方面的现状。其次,比较分析日中两国高速铁路在高速列车设计理念、自... 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日本和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进行比较。首先介绍日中两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简史,并用数字说明两国在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旅客发送量和高速列车数量等方面的现状。其次,比较分析日中两国高速铁路在高速列车设计理念、自动过电分相、电磁兼容、再生制动列车导入后的相平衡措施和列车轻量化等技术方面上的差异,并侧重阐述日本在轻量化和编组动拖比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其三,介绍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并以日本为比较对象,从受流、列车超速防护、列车长度、运行图、动力方式和转向架结构等方面说明法国高速铁路技术的特点。其四,分析中日两国高速列车采用相同的动力分散方式背后的不同原因以及中国引进日欧技术导致多种技术并存的优点和缺点。其五,提出中日两国今后应重点讨论的几个技术问题,如编组动拖比优化、制动系统设计、安全和可靠性设计以及车载列控系统设计等。最后,从日中两国中速铁路和市郊铁路存在明显差异的角度,分析日中两国铁路的特殊性,提出两国在高速铁路、中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相互取长补短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中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动力分散 动力集中 编组动拖比 电流集中 电磁兼容性问题 安全性和可靠性 协调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