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式电液伺服阀流场动态特性研究
1
作者 姜志宏 张晓阳 +1 位作者 余志坚 郭河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基于对典型阀口形状的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旋转式电液伺服阀,为分析伺服阀旋转过程中阀口流场的分布特性,设计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典型阀口。首先阐述电液伺服阀的机理,分别建立三种阀口过流面积数学模型;借助Fluent流体仿真软件... 基于对典型阀口形状的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旋转式电液伺服阀,为分析伺服阀旋转过程中阀口流场的分布特性,设计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典型阀口。首先阐述电液伺服阀的机理,分别建立三种阀口过流面积数学模型;借助Fluent流体仿真软件,通过滑移网格方法(MRF)对电液伺服阀进行流场动态特性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压差和阀口开度下的压力、压力波动、流量、流量系数、射流角的动态曲线;通过流量系数和压力波动来衡量伺服阀的动态特性和阀芯的稳定性,得出B型伺服阀的动态特性优于其他两种;最后对电液伺服阀的流量动态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证明伺服阀阀流量曲线近似为正弦波,流量的最大仿真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6.73%,表明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芯旋转式电液伺服阀 典型阀口 动态特性 滑移网格 流场分析
下载PDF
电液伺服系统改进自抗扰控制研究
2
作者 沈伟 陈丁翔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4,141,共5页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的参数不确定性、非匹配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反步积分终端滑模自抗扰控制器(BITSMC-ADRC)。基于模型设计了一种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总扰动进行估计,并采用反步法设计积分终端滑模控制律,从而降低系统的跟踪误...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的参数不确定性、非匹配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反步积分终端滑模自抗扰控制器(BITSMC-ADRC)。基于模型设计了一种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总扰动进行估计,并采用反步法设计积分终端滑模控制律,从而降低系统的跟踪误差。其次基于Lyapunov理论对所提控制器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对比试验对BITSMC-ADRC的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未知非匹配干扰下的类正弦信号,该控制器平均跟踪误差与PID控制器和反步滑模自抗扰控制器(BSMC-ADRC)相比分别降低了67.1%,37.9%;针对阶跃信号,该控制器响应速度为0.4 s,优于BSMC-ADRC的0.45 s和PID控制器的1.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自抗扰控制 反步积分终端滑模 参数不确定
下载PDF
基于PSO—模糊PID的拖拉机负载敏感电液提升系统设计
3
作者 冯桢 于小东 +2 位作者 徐继康 李艳超 徐学政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4,172,共6页
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将农机装备与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提升拖拉机耕作可靠性、降低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的能耗,对电液提升阀控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通过改变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可变节流阀阀口大... 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将农机装备与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提升拖拉机耕作可靠性、降低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的能耗,对电液提升阀控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通过改变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可变节流阀阀口大小模拟负载变化,进而模拟整个电液提升阀控系统。设计一种基于PSO—模糊PID的控制策略,利用AMESim软件对负载敏感变量泵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由分析仿真结果可知,当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可变节流口最大开口信号为0.6、0.8、1时,泵的出口最大流量分别为79.6 L/min、106.4 L/min、133.4 L/min,说明负载敏感变量泵能够实现负载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电液提升系统 负载敏感变量泵 PSO—模糊PID 可变节流口
下载PDF
新型建模语言在调距桨电液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卢石松 唐建中 +3 位作者 夏城城 张新宇 许伟 聂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调距桨的电液控制部分结构复杂且运行环境恶劣,其可靠性对船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针对电液系统诊断中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诊断建模语言——T语言,并基于此开发了一套建模与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描述器件输入和输出端口之... 调距桨的电液控制部分结构复杂且运行环境恶劣,其可靠性对船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针对电液系统诊断中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诊断建模语言——T语言,并基于此开发了一套建模与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描述器件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传递、变换和控制关系,依据实际连接关系(如管路、线缆等)构建与系统组成结构一致的诊断模型,确保了模型的一致性和可校核性。通过对调距桨电液系统的诊断建模与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也为类似电液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距桨 电液系统 故障诊断 建模方法 T语言 交互式诊断
下载PDF
液压支架推溜油缸电液缓冲控制阀设计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姜苏龙 郭蒲 +2 位作者 赵继云 满家祥 曹超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工作面液压支架推溜油缸在进行推溜和拉架时,启动瞬间压力冲击剧烈,易造成推溜油缸鼓缸、涨缸、密封失效甚至连接销轴断裂。针对该问题,分析了推溜油缸启动瞬间的压力冲击成因,提出了一种用于缓冲液压支架推溜油缸压力的电液缓冲控制阀... 工作面液压支架推溜油缸在进行推溜和拉架时,启动瞬间压力冲击剧烈,易造成推溜油缸鼓缸、涨缸、密封失效甚至连接销轴断裂。针对该问题,分析了推溜油缸启动瞬间的压力冲击成因,提出了一种用于缓冲液压支架推溜油缸压力的电液缓冲控制阀。理论分析了电液缓冲控制阀的阀口开度、液阻、压力流量特性等参数,设计了电液缓冲控制阀的关键结构参数。在AMESim中构建了电液缓冲控制阀仿真模型,验证了电液缓冲控制阀缓冲推溜压力的可行性。基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试制了电液缓冲控制阀的样机,并搭建了电液缓冲控制阀模拟试验平台,通过模拟推溜油缸负载测试电液缓冲控制阀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使用电液缓冲控制阀后,推溜油缸的压力冲击从17 MPa降低到9.6 MPa,推溜油缸的推移速度小幅降低。通过井下工作面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电液缓冲控制阀对推溜油缸的缓冲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安装电液缓冲控制阀后,支架推溜油缸推溜冲击压力从22.3 MPa降低到16.2MPa,推溜油缸启动推溜瞬间的压力冲击降低了27.3%,验证了电液缓冲控制阀能有效降低推溜油缸在推溜时的压力冲击,为液压支架推溜油缸压力缓冲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直线度控制 液压支架 推溜油缸 电液缓冲控制阀 压力缓冲
下载PDF
基于摩擦补偿的多扰动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自适应反步-ESO控制
6
作者 张新星 饶俊森 +2 位作者 戴开宇 张兵 王雷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来自摩擦、匹配和不匹配的不确定性的多重干扰使电液伺服系统(EHS)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位置跟踪性能。现有的自适应反步控制器无法有效区分机械子系统和液压子系统之间的扰动差异,限制了多重扰动的补偿效果,特别是对于摩擦非线性。因此,... 来自摩擦、匹配和不匹配的不确定性的多重干扰使电液伺服系统(EHS)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位置跟踪性能。现有的自适应反步控制器无法有效区分机械子系统和液压子系统之间的扰动差异,限制了多重扰动的补偿效果,特别是对于摩擦非线性。因此,提出复合摩擦补偿的自适应反步-ESO(扩展状态观测器)位置跟踪控制器,实现机械子系统的快变摩擦扰动和液压子系统的慢变匹配扰动的快速补偿。ESO算法被集成到自适应反步控制器中抑制平均跟踪误差的零偏。复合摩擦补偿融合基于LuGre模型的补偿和高阶扰动观测器,显著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避免观测器增益过高。为了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在搭建的电液伺服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来验证所提出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系统伺服 位置控制 多重扰动 摩擦补偿
下载PDF
钢管旋扩机顶头位置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设计及仿真
7
作者 曹美忠 畅兴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由于机械调整孔型的旋扩机顶杆小车机构的组成特点,采用该旋扩机进行轧制时不能在线调整孔型,从而导致孔型值变化大。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液压在线动态调整轧制孔型的顶杆小车,并根据其结构设计了一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以补偿由于顶头... 由于机械调整孔型的旋扩机顶杆小车机构的组成特点,采用该旋扩机进行轧制时不能在线调整孔型,从而导致孔型值变化大。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液压在线动态调整轧制孔型的顶杆小车,并根据其结构设计了一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以补偿由于顶头和轧辊的温度变化导致的轧制孔型参数改变,从而提高钢管的壁厚精度。介绍了该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并利用ITI-SimulationX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对该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满足轧制孔型在线动态调整的要求。通过轧制后的荒管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扩机 孔型调整 电液伺服系统 仿真
下载PDF
电液伺服作动器静压支承的动态性能分析
8
作者 黄文哲 陈新元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提升电液伺服作动器中恒压式静压支承的抗偏载动态性能,构建支承抗偏载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阻尼孔、环形间隙及支承腔尺寸对支承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承腔初始压力为供应压力的50%时,支承能力最大,得到固定阻尼孔与可变间隙阻... 为提升电液伺服作动器中恒压式静压支承的抗偏载动态性能,构建支承抗偏载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阻尼孔、环形间隙及支承腔尺寸对支承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承腔初始压力为供应压力的50%时,支承能力最大,得到固定阻尼孔与可变间隙阻尼的匹配关系。在活塞杆直径40 mm、径向偏载力2000 N条件下,采用直径0.3 mm、长度10 mm的阻尼孔和43μm单边间隙的封油面,可将15 L/min的作动器静压系统流量损耗控制在12%。活塞杆偏心超调量与支承腔体积和无偏心流量的比值呈正相关。当该比值超过11%时,活塞杆与缸壁接触,带来密封失效及运动卡滞的风险。研究结果为电液伺服作动器静压支承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支承 电液伺服 作动器 抗偏载
下载PDF
考虑二次射流速度分布的偏转板电液伺服阀前置级压力特性研究
9
作者 程文豪 葛声宏 +2 位作者 杨瀚浩 林文 朱玉川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4-729,共6页
针对偏转板电液伺服阀前置级传统数学建模认为二次射流出口速度服从均匀分布的不足,提出二次射流出口速度满足高斯分布。基于平面自由紊动射流理论与液体活塞模型,建立了偏转板电液伺服阀前置级压力特性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断载... 针对偏转板电液伺服阀前置级传统数学建模认为二次射流出口速度服从均匀分布的不足,提出二次射流出口速度满足高斯分布。基于平面自由紊动射流理论与液体活塞模型,建立了偏转板电液伺服阀前置级压力特性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断载压力特性试验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偏转板位移越大,该模型求解精度越高;当偏转板位移0.05 mm,求解精度相较传统模型提高了约17%,为偏转板电液伺服阀精确建模与性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板电液伺服阀 前置级 二次射流 压力特性
下载PDF
高水基数字比例阀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建模与控制
10
作者 张阳 刘英豪 +3 位作者 高强 刘骅毅 周如林 乔子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针对我国煤矿液压装备底层执行机构存在控制精度差与数字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水基数字比例阀和换向阀组合控制液压缸的方案。首先,对高水基数字比例阀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伺服系统... 针对我国煤矿液压装备底层执行机构存在控制精度差与数字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水基数字比例阀和换向阀组合控制液压缸的方案。首先,对高水基数字比例阀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伺服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并对步进电机子模型、高水基数字比例阀子模型进行验证。其次,提出了液压缸位移/速度双闭环、液压缸位移/主阀位移双闭环两种控制方法,并基于Simulink和AMESim搭建了系统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搭建了高水基数字比例阀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试验平台,试验表明,液压缸位移/速度双闭环控制方法存在抖动现象,且液压缸位置的最大误差达到了1.5 mm,液压缸位移/主阀位移双闭环控制下的液压缸跟踪误差在0.4 mm内,超调量为0,满足控制精度需求。研究结果对提升我国煤矿液压装备的控制精度和数字化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基数字比例阀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步进电机 动态特性 双闭环控制
下载PDF
农用机械液压缸电液比例位置同步自抗扰控制方法
11
作者 赵莹莹 杨铨 李叶伟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5年第3期69-75,共7页
农用机械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负载会随作业条件、农作物种类和生长状态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常呈现非线性特性,对液压缸的工作压力、流量、活塞行程等参数造成干扰,难以保证液压缸运行的稳定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度,为此,提出... 农用机械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负载会随作业条件、农作物种类和生长状态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常呈现非线性特性,对液压缸的工作压力、流量、活塞行程等参数造成干扰,难以保证液压缸运行的稳定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度,为此,提出研究农用机械液压缸电液比例位置同步自抗扰控制方法。通过有向图形式表征节点与支路,构建农用机械液压缸系统向量关联矩阵;基于液压缸动态推进特性,以流量变化为基准,考虑向量关联矩阵下非线性损失特性,确定液压缸电液比例位置平衡方程;应用自抗扰控制原理中估算函数,统一补偿非线性干扰因素造成的位移差,在符合电液比例位置平衡条件下实现液压缸电液比例位置同步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以双液压缸结构为测试对象,可以在多个参量扰动下,完成两组结构的电液比例位置同步跟踪,实现对两者的位移控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机械化 液压缸 电液比例位置 位置同步 自抗扰控制
下载PDF
一种电液控制换向系统在拖拉机上的应用
12
作者 赵鑫 史金钟 +3 位作者 宋国风 郑志昊 崔睛 华博男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解决拖拉机中机械式变速箱换向操纵沉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同时具备离合器液压助力和电液控制换向功能的换向系统。该系统中离合器液压助力和液压控制换向功能相互结合,当离合器未操纵时,换向无法动作,防止误操作,保证操纵的安全... 为解决拖拉机中机械式变速箱换向操纵沉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同时具备离合器液压助力和电液控制换向功能的换向系统。该系统中离合器液压助力和液压控制换向功能相互结合,当离合器未操纵时,换向无法动作,防止误操作,保证操纵的安全性;并且通过电液控制实现操纵力的减轻,改善操纵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操纵 换向系统 电液控制
下载PDF
电液执行器机械部件外表面油漆附着力提高方法
13
作者 袁吉胜 吕亚 《机电设备》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对电液执行器表面处理、底漆种类和涂层厚度等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提高电液执行器表面油漆附着力的方法和途径。选择阳极氧化后表面喷砂处理作为表面处理改进措施,以增加表面粗糙度以及涂层与钢件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附着力。
关键词 电液执行器 油漆 附着力 表面处理 底漆
下载PDF
电液四足机器人足端轨迹跟踪特性研究
14
作者 王栩 刘桓龙 +1 位作者 徐竞宇 刘宇骐 《机电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85-90,共6页
四足机器人对施工隧道等崎岖复杂地形具有更好的地形适应和通过能力。从提高功率密度和腿足健壮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3自由度的四足机器人电液复合驱动腿足,髋横摆和髋俯仰关节均采用电机驱动,膝关节采用电机-液压缸复合驱动。为给... 四足机器人对施工隧道等崎岖复杂地形具有更好的地形适应和通过能力。从提高功率密度和腿足健壮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3自由度的四足机器人电液复合驱动腿足,髋横摆和髋俯仰关节均采用电机驱动,膝关节采用电机-液压缸复合驱动。为给四足机器人隧道地形动力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合理依据与参考,测试了腿足的足端位置控制能力,使用D-H法构建了腿足足端运动学模型,规划了Trot步态正弦足端轨迹曲线。利用MATLAB机器人工具箱实现了规划轨迹的足端轨迹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推导的数学模型足端轨迹与仿真生成轨迹完全吻合。搭建了腿足运动控制试验平台,测试出各驱动方式下执行器实际发生的位移或角度数据,计算得到了足端轨迹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膝关节纯电机驱动足端轨迹跟踪效果最好,电液复合驱动较好,纯液压驱动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电液腿足 D-H法 足端轨迹
下载PDF
航空电液压力伺服阀前置级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刘欣 李祥阳 程冬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0,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机轮刹车系统中电液压力伺服阀内部流场的流动机制,获得不同结构参数变化对航空电液压力伺服阀压力增益的影响,运用CFD流体仿真技术对机轮刹车系统中双喷嘴挡板电液压力伺服阀的前置放大级进行三维流场仿真研究。分析其内... 为了深入了解机轮刹车系统中电液压力伺服阀内部流场的流动机制,获得不同结构参数变化对航空电液压力伺服阀压力增益的影响,运用CFD流体仿真技术对机轮刹车系统中双喷嘴挡板电液压力伺服阀的前置放大级进行三维流场仿真研究。分析其内部流场变化情况及压力、速度分布,探讨不同伺服阀喷嘴直径、节流口直径下的压力增益与压力特性变化规律,提出同工况下提高航空电液压力伺服阀压力增益与压力灵敏度的设计思路。结果表明:喷嘴直径越小,其压力特性曲线的线性度越好,平均压力增益越大,压力灵敏度越高,静态性能较好;随着节流口直径逐渐变大,其平均压力增益变小,但是过大的节流口直径对伺服阀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影响较大,综合来看节流口直径在设计范围内取值居中时伺服阀工作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液压力伺服阀 前置级 数值模拟 压力增益
下载PDF
电液伺服系统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研究
16
作者 王晓晶 王小龙 +1 位作者 高汶韬 冯亚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针对摩擦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因素对连续旋转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马达系统模型及其摩擦力矩模型。采用改进麻雀搜寻算法进行比例微分控制器参数调优,确定了一种基于摩擦前馈补偿的简化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策略... 针对摩擦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因素对连续旋转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马达系统模型及其摩擦力矩模型。采用改进麻雀搜寻算法进行比例微分控制器参数调优,确定了一种基于摩擦前馈补偿的简化动态柔性变结构比例微分复合控制策略。该控制器提高了超低速和高频响应性能,系统频率响应达到了11 Hz。在工业计算机系统上利用C++Builder编程的可视化界面对实验结果与仿真进行对比,验证了控制效果。尽管实验中的控制性能相较于仿真略有下降,尤其是在高频情况下,但系统仍表现出较好的控制精度。研究结果为连续旋转电液伺服马达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摩擦力矩模型 动态柔性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E-booster电液制动系统的主缸压力控制
17
作者 孟佑铭 张缓缓 +1 位作者 常笑宇 胡胜利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429,共9页
E-booster电液制动系统具有动力源可调性以及传递力矩稳定性的特点,但液压模型存在反应迟滞和非线性摩擦的问题影响了制动主缸的液压力控制,该文提出的一种RBF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压力-位移-转速三闭环PI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制动主缸液压力... E-booster电液制动系统具有动力源可调性以及传递力矩稳定性的特点,但液压模型存在反应迟滞和非线性摩擦的问题影响了制动主缸的液压力控制,该文提出的一种RBF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压力-位移-转速三闭环PI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制动主缸液压力跟随的精确控制。由期望的液压力作为系统输入得到理论推杆位移以控制电机转动的角度和扭矩,电机输出扭矩带动机械传动机构推动主缸推杆输出液压力,然后将实际压力值、推杆实际位移值和电机实际输出转速值反馈到期望值实现三闭环PI控制。为了提高压力控制精度,RBF神经网络作为前馈控制器根据液压缸逆模型给压力控制添加一个补偿增益。该文提出的带有前馈RBF神经网络的PI控制算法比传统串联PI控制法的主缸压力误差缩小约50%,响应时间缩短100 ms,有效解决了液压模型非线性摩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ooster电液制动系统 制动主缸压力控制 三闭环PI控制 RBF神经网络前馈控制
下载PDF
应用DMAIC方法解决电液伺服阀低温密封性问题
18
作者 钱占松 王烨波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以两级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为研究对象,使用六西格玛的DMAIC方法,按照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善(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逐步开展工作,解决阀底面四个密封口低温漏油问题。并且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密... 以两级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为研究对象,使用六西格玛的DMAIC方法,按照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善(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逐步开展工作,解决阀底面四个密封口低温漏油问题。并且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密封部位进行仿真,结论与分析结果一致。通过本次团队协同工作,完成了每百万次采样数的缺陷数DPMO由858000降低到160000目标,实际改善88.3%,为企业迎接后续大批量订单奠定了技术基础,另外本次协同工作提升了各环节人员对过程控制的认识,提升了人员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引入解决批产产品技术问题的新方法,可为企业经营质量提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阀 低温 漏油 DMAIC方法
下载PDF
基于矿鸿的液压支架物联网电液控系统架构设计
19
作者 槐利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为应对煤矿行业终端和装备间协同性差、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的问题,提出将矿鸿操作系统应用于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中,设计了相应的系统架构,以实现所有设备之间的直接互联互通。同时,考虑到深度学习算法在矿鸿系统中的受到模型体积限制,... 为应对煤矿行业终端和装备间协同性差、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的问题,提出将矿鸿操作系统应用于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中,设计了相应的系统架构,以实现所有设备之间的直接互联互通。同时,考虑到深度学习算法在矿鸿系统中的受到模型体积限制,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利用加权动态进行通道剪枝的方法进行模型压缩,进一步改善终端部署过程。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后,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率超过了88%,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实现了煤炭作业多场景的万物互联,提升了智能化水平,为矿鸿系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鸿 液压支架 物联网 电液控制 系统架构
下载PDF
电液转辙机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技术研究
20
作者 许翰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12-015,共4页
铁路运输发展下,传统电液转辙机维护方式已难满足需求,为保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相关研究应运而生,其内容包括剖析结构原理、多源数据采集及特征提取,借传感器、智能算法等构建智能系统与决策模型。经实验验证,提升了故障诊断精准度与维护... 铁路运输发展下,传统电液转辙机维护方式已难满足需求,为保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相关研究应运而生,其内容包括剖析结构原理、多源数据采集及特征提取,借传感器、智能算法等构建智能系统与决策模型。经实验验证,提升了故障诊断精准度与维护效率,研究成果利增强电液转辙机可靠性,推动铁路智能化运维,为铁路运输筑牢技术支撑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转辙机 故障诊断 智能维护 铁路运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