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电生理学技术的临床应用(续)
1
作者 陈兴时 张明岛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四、脑电阻图 1.历史:脑电阻图也称脑电流图、脑血容图、脑搏动图、脑流量图,更确切的应称为阻抗式脑血流图,是一种能够客观反映脑部搏动性血液供应状况和判断脑血管紧张度、弹性与周围阻力的生物物理学检查方法。 血液在体内是仅次于... 四、脑电阻图 1.历史:脑电阻图也称脑电流图、脑血容图、脑搏动图、脑流量图,更确切的应称为阻抗式脑血流图,是一种能够客观反映脑部搏动性血液供应状况和判断脑血管紧张度、弹性与周围阻力的生物物理学检查方法。 血液在体内是仅次于脑脊液的良好导电体。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时间 阻图 电生理学技术 临床应用 测谎器 神经衰弱 神经症患者 三叉神经 惠斯顿 分裂症
下载PDF
现代电生理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陈兴时 张明岛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9年第2期77-82,共6页
脑诱发电位及脑地形图已有大量报道。本文简略介绍一下其他一些现代电生理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生理学技术 脑磁图 视网膜 抑郁症 脑诱发 心理物理学 听觉诱发 临床应用 动作 视觉诱发
下载PDF
脑电生理学技术在中国精神卫生临床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载福 陈兴时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1期2-4,共3页
脑电生理学技术是神经精神科临床诊断实践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一门较年青的学科。其检测技术自90年代以来已在欧洲及美国的各大医院普遍使用。下面概述近年来脑电生理学技术在国内精神卫生临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生理学技术 临床诊断 精神卫生 应用 中国 神经精神科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脑电生理学技术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现状、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兴时 徐一峰 唐云翔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2017-2019,共3页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脑电生理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29年德国精神病医生Berger第一次发表了关于人的脑电波研究,标志着脑电生理学的创立。1947年国际脑电图学和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成立,1949年出版了《EEG Clin Neurophysiol》杂志...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脑电生理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29年德国精神病医生Berger第一次发表了关于人的脑电波研究,标志着脑电生理学的创立。1947年国际脑电图学和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成立,1949年出版了《EEG Clin Neurophysiol》杂志,这是脑电生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国自20世纪40年代末引入脑电图(EEG)技术,1965年公布《关于统一临床EEG学技术工作常规和常用术语译名的方案》,198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脑电图学组成立。目前有2本脑电生理学专业刊物——《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和《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称之为“临床神经电生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技术 精神分裂症 临床实践经验 神经生理学 生理学 神经精神科 应用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股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脏电生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吕游 蒋瑞辉 +2 位作者 种甲 施海峰 相仕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股静脉穿刺在心脏电生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患者194例。其中94例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方法,定义为超声组;100例应用解剖定位股静脉穿刺...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股静脉穿刺在心脏电生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患者194例。其中94例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方法,定义为超声组;100例应用解剖定位股静脉穿刺法,定义为对照组。结果超声组较对照组的每次穿刺时间[(8.1±2.6)min比(4.6±1.4)min,P<0.05]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组误穿动脉总次数3次,对照组误穿刺动脉总数11次(P<0.05)。2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97.9%比9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组无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发生,对照组发生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各1例,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术可以为心脏电生理手术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减少组织血肿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股静脉
下载PDF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兔心室肌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龙娟 高鸿 +3 位作者 李惠 张凯强 刘艳秋 钟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min;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L组)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min;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L组)灌注含25ng/ml右美托咪定的K-H液60min;高浓度右美托咪定组(H组)灌注含50ng/ml右美托咪定的K-H液60min,每组6只。观察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T1)、30min(T2)、60min(T3)时的HR、左心室前壁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MAPD50和MAPD90)。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H组HR明显减慢(P〈0.01),MAPD50、MAPD90明显延长(P〈0.05)。C组和L组HR明显快于H组,MAPD50、MAPD90明显短于H组(P〈0.05)。结论 50ng/ml右美托咪定可延长MAPD50和MAPD90,其对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影响可能是减慢心率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相动作 电生理学技术
下载PDF
昼夜节律紊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聂鹂庆 刘旨浩 +3 位作者 矫鹂莹 张嵩 王宇虹 江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紊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昼夜紊乱组(缺血再灌注+昼夜节律紊乱),每组5只。所有大鼠饲养于12 h:12 h光照黑暗循环的环境中,其中...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紊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昼夜紊乱组(缺血再灌注+昼夜节律紊乱),每组5只。所有大鼠饲养于12 h:12 h光照黑暗循环的环境中,其中昼夜紊乱组于术前给予24 h持续光照干预1周。缺血再灌注组和昼夜紊乱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比值]、PR间期、QRS波群时限和QT间期,测量左心室有效不应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昼夜紊乱组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明显延长[(55.69±2.11)ms vs(48.73±2.55)ms,(40.45±3.89)ms vs(31.38±5.14)ms,(70.49±4.58)ms vs(60.72±4.87)ms,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左心室心尖部、左心室心中部和左心室心底部的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昼夜紊乱组左心室心尖部、左心室心中部和左心室心底部的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LF、LF/HF比值明显升高,H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昼夜紊乱组LF、LF/HF比值明显升高,H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昼夜节律紊乱可加重缺血再灌注后心电生理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损伤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常规电生理标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起栋 廖凯 +2 位作者 方石虎 周继光 倪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9-711,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电生理标测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右心房房速患者行RFCA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房速发作时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结果房速消融成功率为87.5%(14/16)... 目的观察常规电生理标测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右心房房速患者行RFCA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房速发作时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结果房速消融成功率为87.5%(14/16),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5±2.1)年,仅1例复发。结论常规电生理标测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速安全、可行,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异位房性 导管消融术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炙甘草汤对缺血缺氧心室乳头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建伟 胥爱文 +5 位作者 温晓竞 张晓云 张淑萍 陈彦静 王雪芳 陈立锋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豚鼠缺血缺氧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缺氧组和缺血缺氧+炙甘草汤组。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描记正常灌流液、缺血缺氧灌流液和缺血缺氧+炙甘草汤(4...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豚鼠缺血缺氧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缺氧组和缺血缺氧+炙甘草汤组。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描记正常灌流液、缺血缺氧灌流液和缺血缺氧+炙甘草汤(40mg/ml)灌流液灌流时的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测量其RP、APA、Vmax、APD50、APD90和APD。分别描记5min、10min、15min和20min四个时间点的动作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缺血缺氧条件下豚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相最大除极速率、复极50%和90%时间及动作电位时程均明显减小(p<0.05或0.001);而在缺血缺氧灌流液中加入炙甘草汤可明显减小APD50、APD90和APD的缩短速度(P<0.05或0.01)。结论:炙甘草汤可减慢缺血缺氧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缩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中医药疗法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炙甘草汤/药理学 豚鼠 @心室肌细胞动作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心脏电生理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锦军 石少波 +7 位作者 谌晶晶 王芳 谌莹莹 袁晓冉 曲川 黄鹤 杨波 黄从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49-654,F0004,共7页
目的:运用稳心颗粒干预心肌梗死后合并抑郁大鼠,探讨其对心梗后抑郁大鼠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50只,均分为正常组,心梗组,抑郁组,心梗后抑郁组(模型组)和稳心颗粒干预组(以2g/d的稳心颗粒给模型组大鼠灌胃28d)。先后急性结... 目的:运用稳心颗粒干预心肌梗死后合并抑郁大鼠,探讨其对心梗后抑郁大鼠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50只,均分为正常组,心梗组,抑郁组,心梗后抑郁组(模型组)和稳心颗粒干预组(以2g/d的稳心颗粒给模型组大鼠灌胃28d)。先后急性结扎左冠脉和予以慢性不可控的温和应激,制作心肌梗死后抑郁模型大鼠,予稳心颗粒干预,评价其对模型大鼠在体单向动作电位(MAP90)、左室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值(VFT)等电生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行为学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经过4周稳心颗粒治疗后,其行为学评分显著上升(P<0.01);(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APD90和ERP明显延长,VFT明显降低(P<0.05);稳心颗粒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稳心颗粒组MAPD90[(89.33±7.12)ms比(72.29±8.37)ms]、ERP[(84.00±6.57)ms比(68.00±7.43)ms]明显缩短,VFT[(7±3.11)V比(29±5.60)V]明显升高(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改善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心脏电重构,包括缩短单向动作电位和左室有效不应期,增加室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抑郁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炙甘草汤对低镁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艳明 王雪芳 张晓云 《陕西中医》 2009年第6期734-735,共2页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低镁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方法:应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炙甘草汤对低镁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的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D90)最大舒...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低镁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方法:应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炙甘草汤对低镁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的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D90)最大舒张电位(MDP),4相自动去极速度(Vmax),自发放电频率(RPF)的影响。结果:20mg/ml炙甘草汤灌流APA明显减小(P<0.05);用40mg/ml炙甘草汤灌流时MDP绝对值、APA明显减小(MDP,P<0.05;APA,P<0.05),RPF明显减慢(P<0.05);用80mg/ml炙甘草汤灌流时MDP绝对值、APA明显减小(MDP,P<0.05;APA,P<0.01),APD50、APD90明显延长(APD50,P<0.05;APD90,P<0.05),RPF和VDD在灌流1min时开始减慢,5min时达最慢(RPF,P<0.01;VDD,P<0.05)。结论:炙甘草汤能缩短动作电位时程、50%、90%复极化时间,降低自发放电频率,并能防治低镁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药理学 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现场心肺复苏中电除颤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新颜 于学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49-1351,共3页
早期除颤对心搏骤停的复苏极为重要,而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问世使在现场除颤成为可能。本文针对现场心肺复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电除颤技术进行阐述,介绍了除颤器的工作原理、发展史、操作程序、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心肺复苏中除颤理... 早期除颤对心搏骤停的复苏极为重要,而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问世使在现场除颤成为可能。本文针对现场心肺复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电除颤技术进行阐述,介绍了除颤器的工作原理、发展史、操作程序、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心肺复苏中除颤理论的发展以及电除颤技术的革新。重点阐述了电除颤波形由单相波发展为双相波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除颤器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伊布利特对人心脏正常传导系统及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亮 廖德宁 +4 位作者 张家友 赵学 顾兴建 赵伟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对人心脏正常传导系统及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评价其应用于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21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mg,比较用药前、用药后即刻...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对人心脏正常传导系统及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评价其应用于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21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mg,比较用药前、用药后即刻、15min、30min时P-A间期、A-H间期、H-V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右室起搏下QT间期、右心房不应期、右心室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房室结文氏点、旁道前传及逆传不应期。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P-A间期、A-H间期、H V间期、QRS时限均无明显变化(P>0.05),QTc间期、右室起搏下QT间期、右房不应期、右室不应期、房室结文氏点均明显延长(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旁道前传及逆传不应期明显延长(P<0.05),无1例出现前传或逆传功能丧失;无尖端扭转性室速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布利特对心脏正常传导系统的传导性无明显影响;常规剂量伊布利特能够延长旁道不应期但不阻断旁道传导功能,不影响对房室旁道的标测和消融;将其用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心脏传导系统 房室旁道 导管消融术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心脏电生理检查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出现异常反应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三娣 韩宏伟 +2 位作者 李振 蒋萍 张劲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应用异丙肾上腺素作为激发药物引起的异常反应,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31例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激发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检查过程出现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结果 4例... 目的探讨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应用异丙肾上腺素作为激发药物引起的异常反应,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31例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激发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检查过程出现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结果 4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占0.13%,男2例,女2例,年龄42~72岁;76例出现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占2.5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无性别差异;21例出现窦房结内或心房内游走心律,占0.69%,均发生于青少年。结论异丙肾上腺素用于心脏电生理检查时会有异常反应发生,应予正确处理,避免发生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异丙肾上腺素 迷走神经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食道心房调搏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冰 葛智平 +1 位作者 李永东 陈晓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89-590,共2页
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食道心房调搏(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索(EPS)的相关性。方法:78例PSVT患者于射频消融术(RFCA)前接受以DF-4A型电生理刺激仪进行的TEAP(行程序刺激,刺激PSVT发作,记录心房、房室结不应期及PSVT诱发窗... 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食道心房调搏(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索(EPS)的相关性。方法:78例PSVT患者于射频消融术(RFCA)前接受以DF-4A型电生理刺激仪进行的TEAP(行程序刺激,刺激PSVT发作,记录心房、房室结不应期及PSVT诱发窗口),并于RFCA中接受EPS检查。分析判断PSVT机制的相关性。结果:78例PSVT患者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符合率在房室结双径路、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分别为90.9%、92.3%、89.5%(P分别<0.01,<0.01,<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道射频消融术前的心房调搏检查能初步判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于心内电生理检查和选择手术方法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心动过速.室上性 诊断
下载PDF
静脉注射地尔硫对人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集会 刘兵 +1 位作者 王海昌 程何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成功后的自愿者,静脉给予地尔硫(艹卓),首剂0.2mg/kg静脉推注(稀释至10~15ml,5min内推完),继续以1~5μg(kg·min)维持...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成功后的自愿者,静脉给予地尔硫(艹卓),首剂0.2mg/kg静脉推注(稀释至10~15ml,5min内推完),继续以1~5μg(kg·min)维持滴注,30min后开始测量相关数值。结果:心率减慢,房室结传导时间及有效不应期延长,心房及心室的有效不应期缩短均有统计学差异,心房内的传导时间(高右房起搏至希氏束A波的时间)及HV的传导时间不受影响,心房内的离散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静脉滴注地尔硫(艹卓)对心率、房室结的影响是有限的,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正常者应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病理生理学 地尔硫(艹卓)/药理学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输注 静脉内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起源的心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浩 郭继鸿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标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房颤的起源部位,探讨房颤起源部位的电生理特点,观察肺静脉起源的房颤所占的比例。方法选择9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拟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的患者。其中6例为... 目的标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房颤的起源部位,探讨房颤起源部位的电生理特点,观察肺静脉起源的房颤所占的比例。方法选择9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拟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的患者。其中6例为持续性房颤,3例为阵发性房颤;男1例,女8例;年龄(42±13)岁。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2~3周予抗凝治疗,术前7天予胺碘酮药物转复,1例转复成功,另5例经同步直流电转复治疗成功。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行电生理检查:四极电极导管分别置入冠状静脉窦、高位右心房,大头电极导管或Lasso电极导管置于左心房、肺静脉。分别于右心房、左心房、冠状静脉窦、各个肺静脉行S1S2及S1S2S3程序刺激,诱发房颤。上述方法不能诱发房颤时,行相应部位的猝发(burst)刺激。结果9例患者可诱发出12个房颤的起源点,源于右心房者4个,左心房1个,冠状静脉窦2个,肺静脉5个。肺静脉5个起源中,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分别为3例、1例、1例。结论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存在肺静脉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心脏电生理学技术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生理研究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 肺静脉起源 持续性房颤 冠状静脉窦
下载PDF
无冠窦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五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益锋 王勇 +4 位作者 曾玉杰 李宪伦 赵霞 赵桂茹 王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无冠窦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7—68岁。观察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心内标测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的周长平均为(... 目的研究无冠窦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7—68岁。观察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心内标测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的周长平均为(363±44)ms。P波形态主要表现为在Ⅱ、Ⅲ和aVF导联上直立和双向,aVR导联倒置,在aVL导联上全为正向。胸前导联中,V1-V2为负正双向,V3~V5为负正双向或正向,V6为正向。5例患者均于无冠窦内成功消融,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无冠窦起源房速P波形态的特征可能为右胸导联先负后正,下壁导联直立或双向。此类房速的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性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苦参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雪芳 刘艳明 温晓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苦参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的影响作用。结果:(1)用20... 目的:探讨苦参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苦参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的影响作用。结果:(1)用20mg/mL的苦参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下降(P<0.05),(2)用40mg/mL的苦参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5),50%复极化时间(APD50)下降(P<0.05),(3)用80mg/mL的苦参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1),50%复极化时间(APD50)下降(P<0.01),90%复极化时间(APD90)下降(P<0.05),10min左右达到最大效应。结论:苦参汤能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幅值,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肌细胞/心脏 电生理学技术/心脏
下载PDF
迷走神经介导性停搏的心电生理分析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曾春芳 李巍景 何喜民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4期2163-216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停搏 迷走神经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