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率流方法电磁反力混合型主动悬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昆山 戴建军 胡思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4,共4页
基于功率流方法,研究一种同时含有被动和主动结构的新型主动悬架。在这种结构中,主动控制力由电磁反力作动器产生,并且仅作用于汽车的非悬挂质量上。以某车型两自由度1/4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导纳理论,建立路面输给悬架系统的总功率... 基于功率流方法,研究一种同时含有被动和主动结构的新型主动悬架。在这种结构中,主动控制力由电磁反力作动器产生,并且仅作用于汽车的非悬挂质量上。以某车型两自由度1/4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导纳理论,建立路面输给悬架系统的总功率流、传递给车身的功率流及由电磁作动器耗散的功率流模型。设计以传递给车身的功率流为最小的最优控制策略,分析该电磁反力混合型主动悬架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悬架系统能较好地改善汽车在高频段的平顺性和轮胎的触地性,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电磁反力混合型主动悬架 电磁作动器 功率流 最优控制
下载PDF
基于作动力反馈控制的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昆山 胡思明 戴建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提出一种同时含有被动和主动结构的新型汽车主动悬架,与现有主动悬架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由电磁反力作动器产生的主动控制力仅作用于汽车非悬挂质量。首先,探讨电磁反力作动器的被动特性和以作动器作动力为PI反馈控制量的主动特性,作动器... 提出一种同时含有被动和主动结构的新型汽车主动悬架,与现有主动悬架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由电磁反力作动器产生的主动控制力仅作用于汽车非悬挂质量。首先,探讨电磁反力作动器的被动特性和以作动器作动力为PI反馈控制量的主动特性,作动器的主动特性显示较好的"天棚"阻尼特性。其次,建立对作动器作动力进行反馈控制的混合型主动悬架1/4车辆模型,并进行特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作动器作动力进行反馈控制的新型主动悬架效果较好,能够同时改善悬架系统车轮环节共振高频段的平顺性、车轮接地性和减少悬架弹簧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和波 汽车主动 PI控制 电磁反力 作动器
下载PDF
基于主动悬架的直线式电磁俘能器关键参数分析
3
作者 刘江铎 邵素娟 +1 位作者 袁诗鹏 孙忠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为研究应用在主动悬架上的直线式电磁俘能器参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主动悬架的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控制模型,并在其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依赖于悬架相对运动的直线式电磁俘能器效率。通过改变永磁体的直径、线圈匝数以及悬架之间的相对速... 为研究应用在主动悬架上的直线式电磁俘能器参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主动悬架的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控制模型,并在其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依赖于悬架相对运动的直线式电磁俘能器效率。通过改变永磁体的直径、线圈匝数以及悬架之间的相对速度,研究不同参数对电磁俘能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永磁体的直径、采用更多的线圈匝数以及更快的相对速度,均有利于提高电磁俘能器的效率。此外,通过对比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的俘获能量效果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主动悬架比被动悬架能够俘获更多的能量,这为进一步探索应用于主动悬架上的直线式电磁俘能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俘能 主动 LQR控制 俘能效率
下载PDF
双线圈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曹宗 陈昆山 居晨阳 《制造业自动化》 2015年第2期66-68,95,共4页
研究一种含双线圈结构的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在电磁反力作动器内部增设次线圈,用反馈次线圈电压作为内环优化作动器主动控制特性,从而改善悬架系统稳定性并使外环增益得以提高。利用MATLAB软件分析该混合型主动悬架的频率特性。... 研究一种含双线圈结构的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在电磁反力作动器内部增设次线圈,用反馈次线圈电压作为内环优化作动器主动控制特性,从而改善悬架系统稳定性并使外环增益得以提高。利用MATLAB软件分析该混合型主动悬架的频率特性。结果表明,双线圈结构加双反馈控制能使该新型悬架在较宽的频带内实现理想的天棚阻尼,汽车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圈 混合型主动 双反馈 振动控制
下载PDF
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卜祥风 庆鹏程 曹本龙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1,92,共4页
基于最优控制方法,研究一种同时含有被动和主动结构的新型主动悬架。在这种悬架中,电磁反力作动器产生主动控制力,而且只作用在非簧载质量上。以某车型1/4两自由度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路面随机输入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混合型... 基于最优控制方法,研究一种同时含有被动和主动结构的新型主动悬架。在这种悬架中,电磁反力作动器产生主动控制力,而且只作用在非簧载质量上。以某车型1/4两自由度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路面随机输入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混合型主动悬架的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器,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悬架模型进行仿真。与被动悬架的仿真对比表明该悬架系统能较好地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改善车辆在低频区的轮胎触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电磁反力混合型主动 电磁作动器 最优控制
下载PDF
电磁直线悬架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晨 雷嘉豪 +1 位作者 程吉鹏 刘波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为了提高以直线电机为作动器的电磁直线悬架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由主环与内环构成的主动控制策略。其中,主环采用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的LQG控制计算出理想主动控制力,内环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直接推力控制策略跟踪... 为了提高以直线电机为作动器的电磁直线悬架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由主环与内环构成的主动控制策略。其中,主环采用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的LQG控制计算出理想主动控制力,内环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直接推力控制策略跟踪理想主动控制力。建立了电磁悬架动力学模型及直线电机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直线电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为了降低传统直接推力控制中的磁链、电磁推力波动,采用磁链、电磁推力双闭环控制器替换滞环比较器,利用SVPWM模块代替开关选择模块。在此基础上,针对PI控制器鲁棒性差、精度低的缺点,设计了速度环滑模控制器以提高电机系统控制特性。最后对电机控制性能及悬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无控制策略,所设计的主动控制策略使电磁直线悬架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轮胎动载荷分别降低了21.8%、9.8%及17.6%,有效改善了悬架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 直线电机 主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天棚控制的混合电磁主动悬架节能机理与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祥鹏 孙泽宇 +2 位作者 丁仁凯 汪若尘 陈龙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7-633,共7页
为协调线性电磁主动悬架在提高系统动力学性能与降低系统能耗间的矛盾关系,以混合电磁主动悬架为潜在解决方案.基于改进天棚控制策略,得到了混合电磁主动悬架相较于线性电磁主动悬架能够实现节能的一般性机理.以被动悬架和线性电磁主动... 为协调线性电磁主动悬架在提高系统动力学性能与降低系统能耗间的矛盾关系,以混合电磁主动悬架为潜在解决方案.基于改进天棚控制策略,得到了混合电磁主动悬架相较于线性电磁主动悬架能够实现节能的一般性机理.以被动悬架和线性电磁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力学性能与节能性能的对比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悬架,混合电磁主动悬架在确保车轮与地面具有良好接触的前提下,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23.35%和14.97%;相较于线性电磁主动悬架,在获得相同动力学控制效果的前提下,混合电磁主动悬架消耗的电功率降低了70.60%,验证了混合电磁主动悬架在兼顾系统动力学性能与系统能耗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磁主动 动力学性能 节能机理 改进天棚控制 对比台试验
下载PDF
电磁阀半主动悬架线性变参数μ综合鲁棒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寇发荣 李盛霖 +1 位作者 杨旭东 邢龙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231,286,共12页
针对电磁阀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多个性能目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一种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μ综合鲁棒控制器。建立电磁阀非线性阻尼力力学模型并开展台架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构建了七自由... 针对电磁阀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多个性能目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一种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μ综合鲁棒控制器。建立电磁阀非线性阻尼力力学模型并开展台架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构建了七自由度悬架系统的非线性LPV模型;对悬架参数不确定性和系统建模误差进行分析,并考虑传感器测量噪声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和混合不确定性的LPV-μ综合鲁棒控制器;最后进行整车电磁阀悬架系统仿真和实车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随机扰动下该控制器使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46.47%,俯仰角加速度降低46.47%,侧倾角加速度降低50.68%,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可控性。试验结果表明:LPV-μ综合控制下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36.6%、30.14%和39.47%,并且保证悬架动挠度小于0.06 m,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半主动 非线性和不确定性 线性变参数系统 多目标控制 线性变参数(LPV)-μ综合
下载PDF
基于被囊群优化模糊PID算法的电磁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9
作者 李思原 张凝 +3 位作者 邓羽棋 彭搏 王文迪 肖馨 《汽车电器》 2024年第12期36-39,共4页
针对传统被动悬架系统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减振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被囊群优化算法的电磁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算法。首先构建电磁主动悬架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利用被囊群算法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最后通过MATLAB/Simul... 针对传统被动悬架系统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减振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被囊群优化算法的电磁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算法。首先构建电磁主动悬架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利用被囊群算法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在B级路面条件下对电磁主动悬架进行仿真测试,并与传统被动悬架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电磁主动悬架的汽车在B级路面上的车身加速度较传统被动悬架减少39%,同时操控性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主动 被囊群优化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带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混合电磁悬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季云华 汪若尘 +1 位作者 丁仁凯 杨霖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9-223,228,共6页
为了提高半主动混合电磁悬架抗侧倾性能,将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其进行集成。在Adams/Car中建立了带主动横向稳定杆及混合电磁悬架的整车底盘模型,并在Simulink中建立了混合电磁悬架的改进天棚控制策略以及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模糊比例控制策略... 为了提高半主动混合电磁悬架抗侧倾性能,将主动横向稳定杆与其进行集成。在Adams/Car中建立了带主动横向稳定杆及混合电磁悬架的整车底盘模型,并在Simulink中建立了混合电磁悬架的改进天棚控制策略以及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模糊比例控制策略,通过所设计的模糊规则可以使得主动横向稳定杆的刚度在不同工况下与混合电磁悬架性能要求相匹配。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带有主动横向稳定杆的半主动混合电磁悬架在匀速直线行驶时,能够更好地提高乘坐舒适性以及振动能量回收性能,在转向或侧倾角过大时,能够更快地调整车身姿态以提高操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磁 主动横向稳定杆 侧倾控制 能量回馈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作动器非线性特性的电磁主动悬架混合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一明 李以农 郑玲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2,共9页
针对电磁主动悬架直线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问题,基于磁场谐波理论建立了输入电流与电磁作动力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作动力输出模型与悬架系统,建立了电磁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作动器非线性特性对主动悬... 针对电磁主动悬架直线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问题,基于磁场谐波理论建立了输入电流与电磁作动力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作动力输出模型与悬架系统,建立了电磁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作动器非线性特性对主动悬架性能的影响。为了消除影响,设计了基于滤波递归最小二乘法(FxRLS)自适应滤波补偿的多目标粒子群H_(2)/H_(∞)鲁棒混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混合控制器能将控制力约束在非饱和区间内并能对控制力的波动进行有效的补偿,提高了车辆动力学性能及主动悬架的控制效率,显著地消除了作动器非线性特性对主动悬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主动 非线性特性 自适应滤波器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H_(2)/H_(∞)控制
下载PDF
车辆混合型主动悬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卜祥风 谢友浩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2018年第2期17-20,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混合型主动悬架的控制减振效果,混合型主动悬架是在被动悬架的车轮环节加装电磁反力作动器形成的,兼有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的特征,具有良好得失效稳定性。设计搭建了1/4车混合型主动悬架的试验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混合型... 通过试验研究混合型主动悬架的控制减振效果,混合型主动悬架是在被动悬架的车轮环节加装电磁反力作动器形成的,兼有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的特征,具有良好得失效稳定性。设计搭建了1/4车混合型主动悬架的试验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混合型主动悬架的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试验数据表明,所设计的混合型主动悬架试验模型正确,控制系统有效可行,具有良好得控制减振效果,还具有一定的被动吸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主动 试验研究 电磁反力作动器
下载PDF
混合型主动悬架H_2/H_∞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卜祥风 谢友浩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2018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把电磁反力作动器仅安装在传统被动悬架的车轮环节,而不与车身接触,形成一种混合型主动悬架,它兼有主动控制和被动吸振的功能。为使混合型主动悬架获得更好的控制减振效果,把车身竖向振动加速度定义为H2指标,而悬架动行程、轮胎动载荷... 把电磁反力作动器仅安装在传统被动悬架的车轮环节,而不与车身接触,形成一种混合型主动悬架,它兼有主动控制和被动吸振的功能。为使混合型主动悬架获得更好的控制减振效果,把车身竖向振动加速度定义为H2指标,而悬架动行程、轮胎动载荷和主动控制力定义为H∞指标,为混合型主动悬架设计H2/H∞输出反馈控制器,对混合型主动悬架实行多目标控制,H2/H∞输出反馈控制器的求解使用了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合型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与传动被动悬架相比,在人体最敏感的低频带内减振效果明显,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工程 混合型主动 H2/H∞混合控制 电磁反力作动器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基于电磁阀减振器的1/4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控制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杨柳青 陈无畏 +1 位作者 高振刚 陈一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6,共8页
在电磁阀减振器力-速度特性试验基础上,针对电磁阀减振器1/4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特性和电磁阀减振器可调阻尼力输出饱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饱和的滑模控制策略。建立半主动悬架1/4车辆非线性模型和输入简化的悬架参考模型。设计半... 在电磁阀减振器力-速度特性试验基础上,针对电磁阀减振器1/4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特性和电磁阀减振器可调阻尼力输出饱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饱和的滑模控制策略。建立半主动悬架1/4车辆非线性模型和输入简化的悬架参考模型。设计半主动悬架1/4车辆非线性模型滑模控制器,同时考虑电磁阀减振器阻尼力存在的输出饱和特性,设计辅助分析系统,以控制补偿信号对滑模控制器进行饱和补偿。Matlab/Simulink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输入饱和滑模控制器能有效消除电磁阀减振器输出饱和特性影响,使电磁阀减振器半主动悬架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等性能指标很好地跟踪或接近悬架参考模型理想输出,优化电磁阀减振器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控制与设计,有效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 电磁阀减振器 非线性 饱和滑模控制 试验 仿真
下载PDF
基于能量流动分析的电磁式馈能型主动悬架控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昆 喻凡 张勇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8-1073,共6页
针对已开发的电磁式悬架作动器样机进行数学建模,并采用主环/内环分层式结构对其进行主动控制.通过对内环系统的简化分析得到控制电流可实现范围以及不同条件下作动器能量流动状态,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了全主动和半主动2种模式... 针对已开发的电磁式悬架作动器样机进行数学建模,并采用主环/内环分层式结构对其进行主动控制.通过对内环系统的简化分析得到控制电流可实现范围以及不同条件下作动器能量流动状态,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了全主动和半主动2种模式的主环控制器,分别侧重于车辆悬架系统振动抑制和不平路面振动能量回收.在不同路面输入条件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被动悬架,电磁式悬架作动器在全主动模式下消耗蓄电池能量,但可以将车辆乘适性提高30%,而在半主动模式下可以回收路面振动能量并将车辆乘适性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 电磁 能量回收 模型预测控制 混合逻辑动态系统
下载PDF
电磁式主动悬架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黄昆 喻凡 张勇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9-1624,共6页
针对已开发的电磁作动器样机,通过对电机控制电路模型进行简化分析,得到电磁作动器往复运动时控制电流可实现范围.考虑作动器约束和悬架许用行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1/4车辆电磁主动悬架控制器,并分别针对瞬时垂向冲击和随机不平... 针对已开发的电磁作动器样机,通过对电机控制电路模型进行简化分析,得到电磁作动器往复运动时控制电流可实现范围.考虑作动器约束和悬架许用行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1/4车辆电磁主动悬架控制器,并分别针对瞬时垂向冲击和随机不平路面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线性最优控制主动悬架,模型预测控制可以使车辆获得更佳的行驶平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 电磁 电流滞环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直线作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邓兆祥 来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1-128,共8页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的使用要求,设计出一种具有行程大、推力大及响应快速特点的新型电磁直线作动器。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作动器的结构参数如气隙厚度、次级不锈钢管厚度、次级铜层厚度、绝缘挡圈导磁和导电性能及初级线圈的绕线方式...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的使用要求,设计出一种具有行程大、推力大及响应快速特点的新型电磁直线作动器。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作动器的结构参数如气隙厚度、次级不锈钢管厚度、次级铜层厚度、绝缘挡圈导磁和导电性能及初级线圈的绕线方式等的变化对作动器电磁力大小和响应速度的影响规律,以及电源参数如电源电压、电源频率及电源加载方式的变化对作动器电磁力大小和响应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磁力除与绝缘挡圈的导电性能无关外,而与气隙厚度等众多结构参数密切相关,电磁力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且随电源频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20 Hz左右存在电磁力响应峰值。在此基础上选取合理的参数,试制一款电磁直线作动器样机,并对样机模型进行稳态电磁力和相电流的相关试验测试,通过与有限元仿真结果比较,表明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测试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有关设计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 电磁直线作动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采用电磁作动器的车辆主动悬架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来飞 黄超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长的车辆主动悬架用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集总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同时对制作的样机进行了斜坡电压输入和方波电压输入的电磁力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很好吻合,验证...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长的车辆主动悬架用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集总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同时对制作的样机进行了斜坡电压输入和方波电压输入的电磁力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和矢量控制方法,对包含作动器动力学模型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正弦路面激励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系统相比,主动悬架系统能明显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 电磁作动器 最优控制 矢量控制
下载PDF
摇臂推杆式电磁主动悬架的鲁棒控制与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谷成 殷珺 陈辛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在抑制车辆振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摇臂推杆式电磁主动悬架并试制样机,它具有结构新颖、加工容易和模块化设计等特点。对该悬架系统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得到等效刚度和等效簧下质量等参数的摄动区间。在... 针对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在抑制车辆振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摇臂推杆式电磁主动悬架并试制样机,它具有结构新颖、加工容易和模块化设计等特点。对该悬架系统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得到等效刚度和等效簧下质量等参数的摄动区间。在保证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前提下,以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位移和主动力最小作为优化目标,设计鲁棒H∞控制器。为降低控制器保守性,将车身质量参数摄动范围分段,优化设计自适应鲁棒H∞控制器,通过静态查表方式离线控制,保证实时性,且无需切换控制器,避免对乘员产生的冲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主动 摇臂推杆 自适应鲁棒H∞控制 优化
下载PDF
基于鱼群算法的永磁体-电磁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红生 肖平 +1 位作者 江明 欧阳青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526-2533,共8页
为了提高汽车悬架系统工作性能,对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将永磁体与电磁阀引入其中,设计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并建立了仿真模型,示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阻尼器可以满足汽车... 为了提高汽车悬架系统工作性能,对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将永磁体与电磁阀引入其中,设计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并建立了仿真模型,示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阻尼器可以满足汽车悬架的使用要求,同时,速度特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阻尼器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次,基于牛顿定律建立了7自由度整车悬架模型;为了提高悬架控制效果,在对常规鱼群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汽车悬架系统最优控制器的鱼群算法,实现了两者的集成控制;最后,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基于鱼群最优控制算法控制的汽车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分别减小了38.95%、35.12%、35.98%,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永磁体 电磁 主动 鱼群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