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质及曝气条件对酸性铁电絮凝成矿及其固载重金属的影响
1
作者 易苁利 黄子元 +1 位作者 马欢心 冯春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827,共12页
本文针对酸性重金属废水开展了一系列铁电絮凝实验,重点考察不同电解质种类以及曝气与否对形成铁矿物种类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酸性电絮凝过程可分为铁积累阶段和成矿阶段,积累阶段主要是Fe(Ⅱ)/Fe(Ⅲ)的生成与富集,矿物形成和重... 本文针对酸性重金属废水开展了一系列铁电絮凝实验,重点考察不同电解质种类以及曝气与否对形成铁矿物种类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酸性电絮凝过程可分为铁积累阶段和成矿阶段,积累阶段主要是Fe(Ⅱ)/Fe(Ⅲ)的生成与富集,矿物形成和重金属去除主要发生在成矿阶段.使用NaNO_(3)作为电解质易使铁阳极钝化,导致低成矿量和重金属去除率;在无曝气条件下NaCl、Na_(2)SO_(4)、NaH_(2)PO_(4)电解质体系产生的主要铁矿物分别为磁铁矿、绿锈和蓝铁矿;曝气条件下NaCl、Na_(2)SO_(4)体系产生氢氧化铁,NaH_(2)PO_(4)体系产生磷酸铁.重金属固载实验结果表明,磁铁矿和绿锈对Cd(Ⅱ)、Cu(Ⅱ)和Ni(Ⅱ)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效果,但磁铁矿对于Cd(Ⅱ)的吸附效率高于绿锈;蓝铁矿和磷酸铁对Cu(Ⅱ)和Cd(Ⅱ)吸附效果优异,对Ni(Ⅱ)较差;氢氧化铁絮体对4种重金属的固载效果均较差.浸出实验说明磁铁矿和绿锈对重金属固载稳定性优于其他铁矿物.研究结果为铁电絮凝技术应用于酸性重金属废水处理提供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支持解质 曝气 铁矿物 重金属固载
原文传递
电絮凝处理脱硫废水及其用于反渗透预处理的研究
2
作者 童欣 刘文杰 +1 位作者 龙一飞 胡将军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为了研究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技术的作用,利用铁铝阳极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工艺条件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然后用反渗透法进一步处理出水,对比研究有无电絮凝时反渗透的膜性能,对絮凝体和阴... 为了研究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技术的作用,利用铁铝阳极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工艺条件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然后用反渗透法进一步处理出水,对比研究有无电絮凝时反渗透的膜性能,对絮凝体和阴极沉积物进行表征实验以分析电絮凝预处理脱硫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使用铁铝阳极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好的去除效果,最佳条件:反应时间为60 min、初始pH为8、电流密度为8 mA/cm^(2),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和絮凝反应被去除,在反渗透前进行电絮凝预处理,膜通量稳定在36.4 L/(m^(2)·h),Zn^(2+)、Pb^(2+)、Mg^(2+)、Ca^(2+)、Cl^(-)总去除率分别为99.5%、99.3%、95.3%、91.0%、80.2%。电絮凝对脱硫废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步骤能有效减少膜污染,提高出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脱硫废水 预处理 反渗透
下载PDF
电絮凝处理模拟铬黑T染料废水
3
作者 孙策 任巧琳 +3 位作者 李青青 张蔚 李璇 王忠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纯Al板为电极,染料废水浓度为100 mg/L,极板间距为15 mm,NaCl浓度为0.75 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溶液初始pH为6的实验条件下,电解20 min,脱色率可达97.5%,COD去除率为61.3%。电絮凝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有较强吸附作用的絮体,还可以产生能够破坏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含量。因此,电絮凝技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铬黑T AL
原文传递
管式电絮凝技术去除化工膜浓水硅污染物的研究
4
作者 熊威 祝海涛 +1 位作者 吴雅琴 董鹏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5,137,共5页
在硅污染物对膜系统的干扰阻碍零排放工艺进一步推行背景下,构建管式电絮凝平台,对化工膜浓水中硅污染物去除进行研究,试图找到解决该问题的科学方法。本文对两种化工膜浓水进行研究,对电絮凝装置的电流、废水的初始pH,水力停留时间,阳... 在硅污染物对膜系统的干扰阻碍零排放工艺进一步推行背景下,构建管式电絮凝平台,对化工膜浓水中硅污染物去除进行研究,试图找到解决该问题的科学方法。本文对两种化工膜浓水进行研究,对电絮凝装置的电流、废水的初始pH,水力停留时间,阳极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从1 A增加至5 A时,硅的去除率从80.2%提升至90.9%;当pH从5提升到9时,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增加,在pH=9时,效果最优,硅的去除率为89.6%;当HRT从15 min降低到5 min时,处理量提升3倍的条件下,硅的去除率仍为86.5%,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阳极类型探究时,发现铁阳极和铝阳极除硅效果均达到92.2%,效果优良。两种废水的处理能耗分别1.7 kWh/m^(3)和1.26 kWh/m^(3),均低于苏伊士工程手册推荐的2~4 kWh/m^(3),具有良好的节能优势。从以上结论可得,管式电絮凝技术有可能为零排工艺中硅污堵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电絮凝技术 零排放工艺 化工膜浓水 硅污染物
原文传递
基于电絮凝-电氧化工艺的油田采出水达标处理及节能评价
5
作者 高越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为实现油田采出水的高效、环保处理,符合现阶段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文中结合电絮凝和电氧化工艺特点,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两种工艺采出水中油、悬浮物和COD值的影响,通过组合工艺实现水质深度处理,并利用现场装置进行... 为实现油田采出水的高效、环保处理,符合现阶段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文中结合电絮凝和电氧化工艺特点,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两种工艺采出水中油、悬浮物和COD值的影响,通过组合工艺实现水质深度处理,并利用现场装置进行连续长周期监测,完成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工艺中油的去除率始终高于COD,电氧化工艺中COD值的去除率高于油和悬浮物,电絮凝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运行时间60 min、电流0.8 A,此时油、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5.41%、92.67%和85.42%;电氧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运行时间40 min、催化剂添加量300 g/L;现场采出水组合处理工艺改造后,每天平均节约清水量500 m^(3),每年可减少泄漏量1000 m^(3),由此核算的节水及环保效益合计254.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65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氧化 采出水 COD 达标 悬浮物
下载PDF
电絮凝技术深度除低浓度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亚红 朱立帆 +2 位作者 杨兴峰 李阳滢 马鹏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去污水、除废水的需求只增不减。磷元素因其在低浓度下仍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受到广泛关注。去除低浓度磷的传统方法不多且存有一定缺陷,电絮凝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电化学方法可弥补之前处理工艺的不足。因此,... 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去污水、除废水的需求只增不减。磷元素因其在低浓度下仍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受到广泛关注。去除低浓度磷的传统方法不多且存有一定缺陷,电絮凝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电化学方法可弥补之前处理工艺的不足。因此,从电絮凝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历程入手,论述了该技术不同操作参数,包括阳极材料、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初始磷酸盐浓度及流速等对电絮凝除磷的影响,举例说明了该技术在实际去除水中低浓度磷中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去除低浓度磷酸盐的电絮凝优化工艺及发展状况,最后指出电絮凝去除低浓度磷技术的局限性,这将有助于电絮凝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为减少我国污水中磷排放,维护水生环境的绿色健康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低浓度磷酸盐 影响因素 优化工艺
原文传递
电絮凝-微纳米气泡臭氧氧化工艺处理高盐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亮 周姝岑 +1 位作者 李攀 陈文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9-647,共9页
高盐印染废水具有色度大、可生化性差、水质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以致难以通过传统生化方法得到高效处理。将微纳米气泡臭氧(O_(3))高级氧化工艺与电絮凝(EC)工艺组合处理高盐印染废水,探究2种工艺的耦合作用,并研究电流密度、盐浓度、pH... 高盐印染废水具有色度大、可生化性差、水质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以致难以通过传统生化方法得到高效处理。将微纳米气泡臭氧(O_(3))高级氧化工艺与电絮凝(EC)工艺组合处理高盐印染废水,探究2种工艺的耦合作用,并研究电流密度、盐浓度、pH等因素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EC法处理印染废水在一定程度有脱色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但效率低。在相同条件下,EC和O_(3)同时处理(EC+O_(3))150 min与EC处理30 min后再经O_(3)处理120 min (EC→O_(3))过程相比,EC+O_(3)处理印染废水的效率更高,去除1 mg COD消耗的O_(3)仅为0.46~1.39 mg。随着电流密度和pH的升高,EC+O_(3)工艺的色度、UV254、COD和TOC去除率增加;盐浓度的增加对色度、UV_(254)、COD和TOC去除率影响不大。比较了O_(3)微纳米气泡工艺、高级氧化法H_2O_(2)/O_(3)、EC+O_(3) 3种方法对新疆和浙江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3种微纳米气泡处理工艺的单位污染物电能消耗量(EE/O)由低到高为EC+O_(3)<H_(2)O_(2)/O_(3)<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臭氧氧化 电絮凝 印染废水
下载PDF
电絮凝处理压裂返排液工艺中H_(2)产生量的SVM优化及模拟试验
8
作者 李伟 胡小园 +4 位作者 夏林 王越 张琦 洪振华 蒋军强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为了实现对华北油田某井场电絮凝处理压裂返排液中产气量的控制和优化,对不同电极材料的产气类型和产气量进行了对比,研究不同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电解时间对产气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及交互作用,并利用SVM模... 为了实现对华北油田某井场电絮凝处理压裂返排液中产气量的控制和优化,对不同电极材料的产气类型和产气量进行了对比,研究不同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电解时间对产气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及交互作用,并利用SVM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训练和回归。通过隐含层节点数和核函数敏感性分析,得到最优模型,用于预测最小产气量的工艺参数,并对比处理前后的水样特性。结果表明:实验中的产气类型以H_(2)为主,CO_(2)和H_(2)S的产量较少;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电解时间对H_(2)产量有显著性影响,而三因素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通过SVM模型对全局最优点进行搜索,得到最小H_(2)产量为38.46 mL,对应的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53 mA/cm^(2)、极板间距5.8 cm和电解时间31 min,结果相对误差为1.46%;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各项指标参数符合胍胶压裂液体系回用配水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电絮凝处理技术的安全推广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电絮凝 正交实验 SVM 产气量
下载PDF
电絮凝法和传统混凝法深度除磷费用和效益比较
9
作者 陈明如 张泽瀚 +6 位作者 郭旭 于占成 马可可 白昱 冯健恒 周斌龙 周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70,共8页
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污水总磷排放要求不断提高。电絮凝法和传统混凝法是常用的化学除磷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费用,对比了在不同出水磷浓度时,采用铝电极的电絮凝法和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的传统... 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污水总磷排放要求不断提高。电絮凝法和传统混凝法是常用的化学除磷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费用,对比了在不同出水磷浓度时,采用铝电极的电絮凝法和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的传统混凝法的环境影响、费用和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在出水磷浓度相同时,电絮凝法和传统混凝法除磷的生命周期影响相近,电絮凝法生命周期费用低、生态效率高。两种方法对环境影响贡献最大的分别是电絮凝法运行过程中消耗的铝电极和传统混凝法运行过程中消耗的PAC,对费用贡献最大的是污泥处理处置过程。出水要求的磷浓度越低,电絮凝法和传统混凝法的环境影响、费用升高,生态效率下降。电絮凝法费用低、生态效率高、占地小、池体构造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且除磷效果优于传统混凝法,具有替代传统混凝法用于深度除磷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传统混凝法 除磷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费用 生态效率
下载PDF
电絮凝处理含油污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极板结构优化
10
作者 韩东兴 李军 +5 位作者 谢勰 刘慧瑾 王杭 刘洁莹 王金玺 毕智高 《化工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对配制的含油污水电絮凝净化,使用浊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净化后的含油污水进行测量,研究极板材料、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因素对电絮凝净化含油污水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工况后对极板开孔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况为极板材料Al(... 对配制的含油污水电絮凝净化,使用浊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净化后的含油污水进行测量,研究极板材料、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因素对电絮凝净化含油污水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工况后对极板开孔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况为极板材料Al(阳)-Al(阴)、电流密度5 mA/cm^(2)、极板间距4 cm;该工况下,浊度去除率为99.76%,除油率为86.26%;浊度去除率与极板开孔形状及大小的关系不确定;除油率为极板开圆孔优于开三角孔,孔径越大除油效果越好,6 mm圆孔除油率达到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含油污水 影响因素 极板结构
下载PDF
基于周期换向技术的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处理
11
作者 谷明奇 张悦 张维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3,共6页
为降低极板腐蚀和电能消耗,实现对悬浮污染物的有效分离,以铁、铝金属为电极,探究周期换向技术条件下施加电压、时间、电解初始pH值等参数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检测极板腐蚀情况和溶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周期换向电源下,施加电压25V时,... 为降低极板腐蚀和电能消耗,实现对悬浮污染物的有效分离,以铁、铝金属为电极,探究周期换向技术条件下施加电压、时间、电解初始pH值等参数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检测极板腐蚀情况和溶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周期换向电源下,施加电压25V时,设定铁-铝电极极板间距为2cm,废水初始pH值为5.00,经过25min电絮凝后,废水上清液COD值为180.7mg/L,脱色率达99.00%,絮凝率为86.10%,显示出优异的电絮凝效果。与直流电源相比,周期换向电化学体系中,电极腐蚀及钝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铁、铝电极的损失率仅为0.6%,溶解效率高于80.0%;COD去除比能耗为0.39,相当于直流电源的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电絮凝 铁-铝 靛蓝染色废水 溶解效率 比能耗
原文传递
C@Co_(3)O_(4)的制备及电催化耦合电絮凝法除氯研究
12
作者 王子锐 郝晓琼 +3 位作者 安小伟 杜晓 郝晓刚 马旭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0,72,共6页
目前广泛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高氯废水,使得设备和管道被严重腐蚀。因此,脱硫废水除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电催化法除氯时,生成的氯气返溶会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从而腐蚀电催化剂,... 目前广泛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高氯废水,使得设备和管道被严重腐蚀。因此,脱硫废水除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电催化法除氯时,生成的氯气返溶会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从而腐蚀电催化剂,导致析氯性能下降。因此,开发一种耐腐蚀的新型析氯电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了一种碳层包覆四氧化三钴的新型析氯电催化剂(C@Co_(3)O_(4))用于电催化耦合电絮凝法进行除氯。实验结果表明,C@Co_(3)O_(4)不仅除氯性能优于形稳性阳极(DSA),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电压为5 V时,氯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o_(3)O_(4) 催化耦合电絮凝 脱硫废水 除氯
原文传递
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压裂废水
13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2 位作者 袁建梅 王益平 阚涛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3,187,共6页
采用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工艺、初始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对页岩气压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 采用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工艺、初始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对页岩气压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初始pH为9.5、电流密度为15 mA/cm^(2)、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和反应时间为60 min最优反应条件下,压裂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85.96%。电絮凝与微气泡臭氧氧化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碱性环境更有助于页岩气压裂废水的电絮凝耦合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过高的电流密度将出现显著的浓差极化现象和导致絮凝体与悬浮颗粒失稳脱附,适当增加臭氧投加量将有利于加快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体系中·OH的生成速率和产生量,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废水 电絮凝 臭氧氧化 耦合工艺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电絮凝-气浮法处理高浓度硝基苯废水
14
作者 张洋 王宝山 +5 位作者 许亚兵 汪光宗 李鹏程 张继成 陈晓杰 赵培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9-87,共9页
对兰州新区某化工厂高浓度硝基苯(NB)废水进行双铝电极电絮凝-气浮工艺处理,探讨了该工艺处理高浓度硝基苯废水的技术参数及硝基苯类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9、电流密度为10 mA/cm~2、极板间距为3 cm、反应时间为100... 对兰州新区某化工厂高浓度硝基苯(NB)废水进行双铝电极电絮凝-气浮工艺处理,探讨了该工艺处理高浓度硝基苯废水的技术参数及硝基苯类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9、电流密度为10 mA/cm~2、极板间距为3 cm、反应时间为100 min时,硝基苯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34%和12.1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反应前后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降解情况,发现电絮凝-气浮工艺对原水中硝基苯类和苯酚类有机物有着显著的去除效果,主要产物为苯胺类和偶氮苯类。电絮凝-气浮工艺虽不能实现高浓度硝基苯废水COD的大幅降低,但可实现硝基苯类有机物向可生化性较好的苯胺类有机物的有效转化,改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为后续进一步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气浮工艺 硝基苯 苯胺 化工废水
下载PDF
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冬荣 陈迁 段铭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水中的砷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有毒物质之一,处理含砷污水,实现清洁排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工艺简单、适用性强、对水中的砷去除效率高,是一种高效除砷的先进技术。本文简述了电絮凝处理含砷污水的原理、... 水中的砷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有毒物质之一,处理含砷污水,实现清洁排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工艺简单、适用性强、对水中的砷去除效率高,是一种高效除砷的先进技术。本文简述了电絮凝处理含砷污水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综述了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常用的电极材料、电极连接方式、反应器类型的技术现状,并对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污水 砷污染 除砷 电絮凝
下载PDF
改良电絮凝法处理综合电镀废水重金属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琪玮 王文成 张元会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1期173-177,338,共6页
电镀废水是重金属污染物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某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的以Fenton为主体的组合工艺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质偶有超标现象,且运行过程中产泥量较高,处理成本也随之提高。文章采用改良电絮凝法对... 电镀废水是重金属污染物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某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的以Fenton为主体的组合工艺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质偶有超标现象,且运行过程中产泥量较高,处理成本也随之提高。文章采用改良电絮凝法对某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综合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经小试试验确定最优电絮凝工艺运行参数后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反应pH值为3、电流密度为75A/m^(2)、反应停留时间为2h、倒极时间为10min、30%H_(2)O_(2)投加量为0.3g/L条件下,中试试验出水能稳定达到后期生化进水的要求。进水总镍质量浓度为12.200~18.100mg/L,出水总镍质量浓度为0.043~0.096mg/L,进水总铜质量浓度为4.100~6.800mg/L,出水总铜质量浓度为0.059~0.120mg/L,进水总铬质量浓度为5.200~7.500mg/L,出水总铬质量浓度为0.022~0.081mg/L。同时,与原有工艺对比,该工艺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所得到的相关中试研究成果为后续改良电絮凝法工程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电镀废水处理提供其他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镀废水 重金属 中试研究 FENTON
下载PDF
电絮凝处理酸性矿山废水及响应面优化
17
作者 王铎 董佳甜 +1 位作者 吴权佳 李向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77,共9页
通过铁和铝电极材料的对比,选择铝极板作为电极材料,研究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反应时间及废水pH对电絮凝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Fe^(2)+、Cu^(2+)和Zn^(2+)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295.1、18.3、8.2 mg L时,极板间距1... 通过铁和铝电极材料的对比,选择铝极板作为电极材料,研究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反应时间及废水pH对电絮凝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Fe^(2)+、Cu^(2+)和Zn^(2+)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295.1、18.3、8.2 mg L时,极板间距10 mm、电流密度20 mA cm 2、废水pH=5.0的条件下,反应40 min后,Fe^(2)+、Cu^(2+)和Zn^(2+)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90.8%、96.5%和96.8%,反应后废水的pH可达到6.7。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电絮凝中Fe^(2)+、Cu^(2+)和Zn^(2+)的去除率的最大值,以及出水pH最大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模型分析拟合得出优化条件并重复3次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21 mA cm^(2)、反应时间35 min、极板间距10 mm时,对Fe^(2)+、Cu^(2+)和Zn^(2+)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02%、93.91%和94.63%,平均pH为6.13,该模型能够较好预测电絮凝对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效果。絮凝体SEM-EDS检测分析证明Fe、Cu、Zn等重金属可有效从废水中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酸性矿山废水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Ti电絮凝去除饮用水中砷的效能与机理
18
作者 曹玉敏 吕建波 +3 位作者 宋晓鹏 张鹏 张欣桐 王春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3年第4期494-504,共11页
针对传统电絮凝除砷系统采用的铝、铁极板所带来的残留铝浓度超标以及色度问题,采用无毒无害无色度残留的钛板作为电极材料,在单因素实验中,考察了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初始pH、阴离子类型以及Cl-浓度对电絮凝除砷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 针对传统电絮凝除砷系统采用的铝、铁极板所带来的残留铝浓度超标以及色度问题,采用无毒无害无色度残留的钛板作为电极材料,在单因素实验中,考察了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初始pH、阴离子类型以及Cl-浓度对电絮凝除砷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和初始pH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总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优化获得钛电絮凝除砷技术的参数取值范围:极板间距7~10 mm、初始pH 4~7以及电流密度15~16 A·m-2。基于饮用水处理多级屏障理念,采用电絮凝-吸附过滤工艺进行为期5 h的连续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保证整个过程的出水总砷质量浓度、浊度以及pH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的相关要求,是一种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除砷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去除 连续流
下载PDF
电絮凝椰壳活性炭吸附耦合技术处理亚甲基蓝废水的研究
19
作者 文曼 李鹏 +3 位作者 孙晨阳 黄艺甜 侯晓燕 朱米家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74-76,共3页
染料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加工的各道工序,具有水量大、浓度高、色度深的特点。针对染料废水难以自然降解的问题,采用电絮凝与活性炭吸附耦合技术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先后探讨了电极板组合、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椰壳活性炭投加量... 染料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加工的各道工序,具有水量大、浓度高、色度深的特点。针对染料废水难以自然降解的问题,采用电絮凝与活性炭吸附耦合技术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先后探讨了电极板组合、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椰壳活性炭投加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60 min,电流密度350 mA/cm^(2),极板间距3.0 cm,活性炭投加量2 g/L时,亚甲基蓝废水去除率可达9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电絮凝 活性炭 亚甲基蓝 去除率
下载PDF
电絮凝法处理酸化返排液技术研究
20
作者 刘显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174-176,共3页
针对传统的中和、絮凝化学方法处理河南油田返排液产生絮体多且松散,处理成本高等难题,通过对河南油田返排液的电化学特性进行分析,从电絮凝技术的工艺原理、发展趋势以及模拟试验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絮凝机的... 针对传统的中和、絮凝化学方法处理河南油田返排液产生絮体多且松散,处理成本高等难题,通过对河南油田返排液的电化学特性进行分析,从电絮凝技术的工艺原理、发展趋势以及模拟试验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絮凝机的研制、工艺设备的优化和操作参数优化,可以较好的处理油田返排液,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电絮凝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油田污水回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酸化返排液 污水处理 极板钝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