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生物分子的电荷交换效应 被引量:36
1
作者 邵春林 许安 余增亮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酪氨酸(Tyr)分子晶体和腺嘌呤核苷(AR)分子晶体为对象,用毛细管电泳法研究荷能离子注入对其表面电荷的影响。实验发现,分子的泳动情况与注入离子的剂量有关。当30keVN+以15×1019ions/m2剂量注入... 以酪氨酸(Tyr)分子晶体和腺嘌呤核苷(AR)分子晶体为对象,用毛细管电泳法研究荷能离子注入对其表面电荷的影响。实验发现,分子的泳动情况与注入离子的剂量有关。当30keVN+以15×1019ions/m2剂量注入后,Tyr和AR分子晶体的电泳图象出现三种情况向正极运动;静止悬浮;向负极泳动,这说明注入N+与靶分子之间发生了电荷交换作用,并对电荷交换量进行了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物分子 电荷交换
下载PDF
固体中氢、氘负离子的形成和电荷交换截面的测量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百方 蒋增学 +3 位作者 师勉恭 郝士琢 雷晓兰 缪竞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17-324,共8页
用电荷交换的观点,分析在束箔离子相互作用中的负离子形成过程.导出了负离子产额与电荷交换截面的关系为:φ^-=σ_(?)~2/(3σ_i^2).证明φ^-与入射核子速度有关,与停留时间无关.报告了在不同入射速度下,H^+,D^+,H_2^+,D_2^+和H_e^+等种... 用电荷交换的观点,分析在束箔离子相互作用中的负离子形成过程.导出了负离子产额与电荷交换截面的关系为:φ^-=σ_(?)~2/(3σ_i^2).证明φ^-与入射核子速度有关,与停留时间无关.报告了在不同入射速度下,H^+,D^+,H_2^+,D_2^+和H_e^+等种离子在碳膜中产生的H^-,D^-或H_e^-的测量结果.由此得到电子损失截面σ_l和电子浮获截面σ_c的观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 电荷交换截面
下载PDF
高电荷态Ar^(q+)与Ne碰撞中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新文 陈熙萌 +5 位作者 刘惠萍 杨治虎 申自勇 王友德 于得洋 刘兆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报道Arq + +Ne(q =8,9,11,12 )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 ,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 ,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 ,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 + +Ar碰撞体系进... 报道Arq + +Ne(q =8,9,11,12 )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 ,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 ,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 ,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 + +Ar碰撞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修正分子库仑过垒模型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电荷交换 截面 多电子激发态
下载PDF
HT-6M托卡马克电荷交换复合辐射的测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伟 万宝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5-228,共4页
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和单道近紫外系统分别测量了HT-6M托卡马克CⅥ(207.1nm)谱线线形分布和时间行为。
关键词 线形分布 电荷交换复合 托卡马克 辐射谱线
下载PDF
集团模型与π-^(13)C单电荷交换反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永健 左淑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Glauber理论框架下,对13C(π+,π0)13N单电荷交换反应(Tx=150MeV和165MeV)进行分析,核波函数假定由价核子和12C核心组成,核心部分以独立a集团模型描述。计算表明,理论与实际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GLAUBER理论 电荷交换反应 集团模型 核反应
下载PDF
H_3^+团簇通过碳膜的透射率和电荷交换的研究
6
作者 刘晓东 杨百方 +3 位作者 师勉恭 唐阿友 杨朝文 缪竞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79-884,共6页
报道了H+3 团簇通过碳膜的透射率的测量结果 ,讨论了三原子离子团簇通过碳膜的透射机制 ,对H+3
关键词 H^+3团簇 透射率 电荷交换 碳膜 三原子离子团簇 透射机制 电子俘获截面 电子损失截面
下载PDF
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与核子关联(英文)
7
作者 任永健 曾国模 +1 位作者 刘玉鑫 赵恩广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假定14C和18O的核波函数由12C和16O核心与两个价核子的波函数描写,在Glauber理论的框架下,计算了50MeVπ介子在14C和18O上的双电荷交换反应。
关键词 π-核相互作用 电荷交换反应 核子关联
下载PDF
电荷交换反应在双电荷离子质谱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邱丰和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33-43,共11页
本文综述电荷交换反应的类型、电荷交换反应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双电荷离子质谱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电荷离子 电荷交换反应 质谱
下载PDF
^(18)O(π^+,π^-)^(18)Ne双电荷交换反应分析
9
作者 任永健 曾国模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3-46,共4页
应用Glauber理论,对(18)O(π~+,π^-)、(18)Ne双电荷交换反应进行分析,假定(18)O和(18)Ne由2价核子和4α核心组成,计算了共振区Tx=164MeV的微分截面。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电荷交换反应 GLAUBER理论 α粒子模型
下载PDF
A^(z+)—H(1s)碰撞中的电荷交换和电离
10
作者 邱玉波 袁建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03-3013,共11页
本文采用与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方法(CTMC)不同的方法,利用精确的量子力学氢原子的波函数,抽样氢原子中电子的位置及动量分布,而不是用经典轨道抽样的办法。仔细计算了H^+、He^(2+)、Li(3+)、C^(6+)、O^(8+)、Ne^(10+)、Si^(14+)等全裸离... 本文采用与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方法(CTMC)不同的方法,利用精确的量子力学氢原子的波函数,抽样氢原子中电子的位置及动量分布,而不是用经典轨道抽样的办法。仔细计算了H^+、He^(2+)、Li(3+)、C^(6+)、O^(8+)、Ne^(10+)、Si^(14+)等全裸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中的电子俘获及电离截面,并给出被俘获后的电子在入射裸离子中的壳层分布图象,实际计算表明,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俘获截面,与ORNL(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评价数据符合得很好。这种抽样方法很容易推广到靶原子为类氢的情况,本文给出了He^(2+)与He^+碰撞的俘获截面结果,并与其它理论计算值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交换 碰撞电离 氢原子
下载PDF
用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来寻找原子核中的夸克自由度
11
作者 马维兴 王思问 张高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利用50MeV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DCX),研究了原子核内夸克自由度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六夸克集团模型,虚π散射以及双核子电荷交换散射的常规机制等理论结果与^(14)C(π^+,π^-)^(14)O(g.s.)和^(18)O(π^+,π^-)^(18)Ne(g.s.)的实验数... 本文利用50MeV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DCX),研究了原子核内夸克自由度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六夸克集团模型,虚π散射以及双核子电荷交换散射的常规机制等理论结果与^(14)C(π^+,π^-)^(14)O(g.s.)和^(18)O(π^+,π^-)^(18)Ne(g.s.)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六夸克集团的机制成功地解释了角分布的朝前峰以及0°角的大的截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交换反应 集团模型 角分布 前峰 实验数据 微分截面 中间态 谐振子 结构效应 矩阵元
下载PDF
电荷交换截面计算的理论模型与有效区域
12
作者 王能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61-1171,共11页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氢—原子全剥离离子系统和氢—原子部分剥离离子系统中电荷交换截面计算的理论模型及有效区域和准确度。
关键词 电荷交换截面 有效区域 原子
下载PDF
低能区π-^(14)C和π-^(18)O双电荷交换反应分析
13
作者 任永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21,共5页
应用Glauber理论对14C(π+,π-)14O和18O(π+,π-)18NeDCX反应在Tπ=50MeV处的微分截面进行计算。核波函数假定由2价核子和3α核心(对于14C)或4α核心(对于18O)组成。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电荷交换反应 GLAUBER理论 α粒子模型
下载PDF
离子与H碰撞中的电荷交换和电离
14
作者 邱玉波 龙燕秋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320,共8页
用经典轨道Monte—Carlo方法计算完全电离的离子与H原子的碰撞,通过求解系统的Hamilton方程获得碰撞过程的电荷交换截面和电离截面,并与ORNL的推荐数据作了比较,在中间能范围内,计算结果很好地与ORNL的... 用经典轨道Monte—Carlo方法计算完全电离的离子与H原子的碰撞,通过求解系统的Hamilton方程获得碰撞过程的电荷交换截面和电离截面,并与ORNL的推荐数据作了比较,在中间能范围内,计算结果很好地与ORNL的推荐结果相符合,方法是可靠的,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交换 电离 离子原子碰撞
下载PDF
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
15
作者 李扬国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研究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A(p,n)B.用严格的分波法计算反质子能量为46.8MeV和179.7MeV的16O(p-,n-)16N到达1-,3-态和17F(p-,n-)17O到达O+,... 本文研究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A(p,n)B.用严格的分波法计算反质子能量为46.8MeV和179.7MeV的16O(p-,n-)16N到达1-,3-态和17F(p-,n-)17O到达O+,2+态的微分截面.讨论了同位旋相似态跃迁和非相似态跃迁微分截面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质子 电荷交换反应 原子核 碰撞 散射
下载PDF
考虑电荷交换的栅极区离子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洋 李娟 +1 位作者 楚豫川 曹勇 《真空与低温》 2011年第4期198-204,208,共8页
使用基于嵌入式有限元质点网格与蒙特卡洛(IFE-PIC-MCC)的三维等离子体离子模拟程序,模拟离子在离子光学系统中的运动。计算了离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加速栅极上的冲击电流,加速栅极下游表面及孔壁的腐蚀。计算结果表明:加速栅极的腐蚀主... 使用基于嵌入式有限元质点网格与蒙特卡洛(IFE-PIC-MCC)的三维等离子体离子模拟程序,模拟离子在离子光学系统中的运动。计算了离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加速栅极上的冲击电流,加速栅极下游表面及孔壁的腐蚀。计算结果表明:加速栅极的腐蚀主要来源于交换电荷离子;由于交换电荷离子对加速栅极的冲击作用,加速栅极下游表面会形成"坑"形腐蚀,加速栅极孔壁会形成"凹槽"形腐蚀。数值仿真为离子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离子光学系统 冲击电流 电荷交换 栅极腐蚀
下载PDF
氢分子离子与氮分子碰撞电荷交换率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端伟 钱卉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23-223,共1页
利用实验室最近建立起来的离子存储器进行了慢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实验研究,测定了电荷交换过程的率常数。离子存储器由两个端电极和一个环电极组成,置于真空室内。端电极与环电极间加有约12V电压,沿轴线方向加有约0.5T的磁场。电极间的... 利用实验室最近建立起来的离子存储器进行了慢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实验研究,测定了电荷交换过程的率常数。离子存储器由两个端电极和一个环电极组成,置于真空室内。端电极与环电极间加有约12V电压,沿轴线方向加有约0.5T的磁场。电极间的一些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做沿轴线方向的振动和绕轴的转动,可以不与电极碰撞而长时间的存在。真空室内置入另一种气体后,气体原子和离子碰撞有电荷过程使离子数目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交换 离子数 原子碰撞 分子碰撞 轴线方向 真空室 分子离子 极间 碰撞截面 慢速
下载PDF
HL-2A装置上用电荷交换复合光谱测量等离子体温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文章 姚列明 《真空电子技术》 2011年第2期21-23,共3页
在大、中型托卡马克中,注入中性粒子到托卡马克后,电荷交换复合谱(CXRS)诊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手段,可用于测量等离子体旋转速度、离子温度等重要的参数。通过对西南核工业物理研究院实验结果的有效数据分析,得到shot10419-track 4... 在大、中型托卡马克中,注入中性粒子到托卡马克后,电荷交换复合谱(CXRS)诊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手段,可用于测量等离子体旋转速度、离子温度等重要的参数。通过对西南核工业物理研究院实验结果的有效数据分析,得到shot10419-track 4的接近芯部离子温度初步结果约为400 eV;shot10419-track 6的芯部离子温度约为700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交换复合光谱 实验装置 数据处理 离子温度
下载PDF
态选择电荷交换实验测量以及对天体物理软X射线发射模型的检验
19
作者 徐佳伟 许传喜 +9 位作者 张瑞田 朱小龙 冯文天 赵冬梅 梁贵云 郭大龙 高永 张少锋 苏茂根 马新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7,共8页
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 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据主要来自于经典或者半经典的原子碰撞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系统测量了炮弹能量为1.6—20.0 keV/u Ne~(8+)与He的单电子俘获n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将测得的相对态选择截面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以及分子库仑过垒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在弱反应通道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天体物理中常用的l分布模型,计算了1.6和2.4 keV/u Ne~(8+)与He之间电荷交换中的软X射线发射谱,通过与近期实验测量的X射线谱比较,发现计算的软X射线谱强度明显偏离已有的测量值.这些研究表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分子库仑过垒模型以及l分布模型在定量描述电荷交换态选择截面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将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天体物理的X射线背景研究中,可能导致对天体等离子体参数的描述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电荷交换 态选择俘获 软X射线
下载PDF
相对标定电荷交换复合谱及束发射谱测量杂质浓度的方法研究
20
作者 何小斐 余德良 +5 位作者 刘亮 魏彦玲 陈文锦 钟武律 何小雪 吴豪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HL-2A装置上电荷交换复合谱和束发射谱的强度,并根据两种光谱的比值得到碳和氦杂质的浓度,与初始假设对比后验证了该方法理论上的可靠性。实验上采用一台三光栅光谱仪系统,利用同一视线、同时测量了碳(CⅥ)、氦(H...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HL-2A装置上电荷交换复合谱和束发射谱的强度,并根据两种光谱的比值得到碳和氦杂质的浓度,与初始假设对比后验证了该方法理论上的可靠性。实验上采用一台三光栅光谱仪系统,利用同一视线、同时测量了碳(CⅥ)、氦(HeⅡ)的电荷交换复合谱及中性束发射谱,首次在HL-2A装置上同步获得了C6+、He2+离子的绝对浓度剖面。该方法采用了相对强度标定而非复杂的绝对强度标定,并且避免了中性束衰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交换复合谱 束发射谱 杂质浓度 相对标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