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4 位作者 许奕 秦永文 赵文元 周晓平 黄清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52-1054,F003,共4页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 ,大小 8.9mm× 6 .8mm,瘤颈宽 8.9m m,瘤颈 /体比 >1。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 35 d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输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 GDC。 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GDC致密填塞 ,载瘤动脉及小脑后下、前下动脉均通畅 ,患者术后 7d痊愈出院。 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可能成为治疗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颅内梭形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 被引量:33
2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2 位作者 赵文元 洪波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总结 45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症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 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2 5例 ,90 %以上闭塞 14例 ,小于 90 %闭塞 6例 ;2次填塞 2... 目的 总结 45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症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 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2 5例 ,90 %以上闭塞 14例 ,小于 90 %闭塞 6例 ;2次填塞 2例 ,复发经手术治愈 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 7例 ,术后死于肺部并发症 1例 ,植物人状态生存 1例。随访 1~ 2 0个月 ,治疗结果稳定。颅内多动脉瘤 5例 ,4例 1次填塞成功。结论 GDC栓塞治疗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虽然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生率 ,但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动脉瘤 栓塞 治疗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93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建民 许奕 +5 位作者 赵文元 洪波 黄清海 周晓平 王文仲 王永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 :93例颅内动脉瘤 (共 118个 )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 Hunt- Hess分级 : 级 18例 , 级 2 9例 , 级 2 5例 , 级 10例 , 级 2例。80例行急诊栓塞 ,术后腰椎蛛...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 :93例颅内动脉瘤 (共 118个 )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 ,按 Hunt- Hess分级 : 级 18例 , 级 2 9例 , 级 2 5例 , 级 10例 , 级 2例。80例行急诊栓塞 ,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并予以 3H治疗。 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10 4个 (88.14% ) ,闭塞达 90 %以上 11个 (9.32 % ) ,闭塞在90 %以下 3个 (2 .5 4% )。全组手术死亡 3例 (3.2 3% )。随访 2~ 2 2个月 ,1例术后 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 ;1例术后 1.5个月复发出血 ,经手术夹闭痊愈 ;2例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扩大 ,经再次填塞后痊愈 ;1例 (1.0 7% )重残 ,7例 (7.5 3% )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其余恢复良好。 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 ,以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 ;破裂动脉瘤应急诊栓塞治疗 ;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栓塞治疗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周晓平 倪宝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76-778,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 GDC栓塞治疗 1 2 3例 1 57枚动脉瘤 ,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 GDC栓塞治疗 1 2 3例 1 57枚动脉瘤 ,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 :Hunt-Hess分级 ~ 级患者中 ,预后良好者 ( GOS>3分 )为 1 0 0 % , 、 ~ 级患者中分别为 95.0 %、76.0 % ;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大部栓塞率及部分栓塞率分别为 92 .4 %、5.7%、1 .9% ,宽颈动脉瘤中分别为 80 .8%、1 3 .5%、5.8% ,大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小动脉瘤。结论 :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大小有关 ,还受瘤体大小的影响。而临床预后与 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介入治疗 栓塞治疗 GDC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出血的原因和防治 被引量:14
5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王文仲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2-4,共3页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1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GDC栓塞治疗。 6例GDC栓塞过程中出血 ,立即中和肝素 ,并继续栓塞止血。 1例为术后CT证实的出血。术后对症治疗。...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1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GDC栓塞治疗。 6例GDC栓塞过程中出血 ,立即中和肝素 ,并继续栓塞止血。 1例为术后CT证实的出血。术后对症治疗。结果  7例术中破裂者中 5例致密栓塞 ,<90 %栓塞 2例。 4例恢复好 ,1例轻残 ,2例术后 1周死于颅内高压。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发生术中出血与术中操作、动脉瘤以及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术中出血 防治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急性破裂动脉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其治疗 被引量:9
6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3 位作者 许奕 赵文元 周晓平 王文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 :分析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 方法 :研究分析 Hunt-Hess ~ 级并在发病后 72 h内进行 GDC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 ,共 6 1例 ,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并有 ... 目的 :分析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 方法 :研究分析 Hunt-Hess ~ 级并在发病后 72 h内进行 GDC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 ,共 6 1例 ,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并有 TCD和 (或 )脑血管造影的证据。 结果 :6 1例中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 13例 (2 1.3% ) ,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 Hunt-Hess分级及 Fisher分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随访 1~ 2 0个月 ,13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恢复良好 9例 ,中度致残 3例 ,重度致残 1例。结论 :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病情轻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超早期 GDC栓塞治疗动脉瘤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栓塞治疗动脉瘤后进行抗凝、3H治疗 ,放置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措施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治疗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时机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周晓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6-207,共2页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 ,根据破裂出血后至栓塞时间分组 ,分析栓塞程度、并发症及临床预后与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结果  130例 16 1枚动...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 ,根据破裂出血后至栓塞时间分组 ,分析栓塞程度、并发症及临床预后与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结果  130例 16 1枚动脉瘤均得到栓塞 ,超早期治疗致密栓塞率为 89 11% ,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 (72h以上 )分别为 80 5 6 %、75 % ,7 6 9%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89 2 3%患者恢复满意。结论 尽早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栓塞满意 ,并发症少 ,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GDC 治疗时机 栓塞治疗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鑫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张珑 赵文元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 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对其指征、操作要点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2 4例宽颈后交通动脉瘤 ,植入球囊膨胀型网孔冠脉支架覆盖动脉瘤颈 ...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 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对其指征、操作要点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2 4例宽颈后交通动脉瘤 ,植入球囊膨胀型网孔冠脉支架覆盖动脉瘤颈 ,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内行 GDC填塞。 结果 :完全填塞 19例 ,90 %以上填塞 3例 ,6 0 %~ 70 %填塞 2例 ,载瘤动脉通畅 ,平均随访 6 .8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是治疗宽颈后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宽颈后交通动脉瘤 手术指征 并发症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破裂动脉瘤患者3H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丹玲 赵丽萍 +2 位作者 杨晓艳 张宇琼 吴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破裂动脉瘤后3H(hypertensiv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triple,3H)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Hunt-Hess I^III级并在发病后72 h...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破裂动脉瘤后3H(hypertensiv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triple,3H)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Hunt-Hess I^III级并在发病后72 h内进行GDC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63例。其中,13例(20.6%)发生血管痉挛。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有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TCD)和(或)脑血管造影的证据。对13例患者实施系统的3H治疗及护理。结果13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致残3例,重度致残1例。结论3H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生命指标监测及加强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3H治疗 护理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弘盈 陆伟水 +4 位作者 覃重桥 余松祚 谭适 张文佳 周铭臻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99-1601,1609,共4页
目的对比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接受GDC栓塞治疗(栓塞组)14例,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夹闭组)1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瘤闭塞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 目的对比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接受GDC栓塞治疗(栓塞组)14例,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夹闭组)1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瘤闭塞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栓塞组预后良好9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而夹闭组分别为10例、4例、2例、2例、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64.3%(9/14),明显低于夹闭组的94.7%(18/19)(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明显低于夹闭组的36.8%(7/19)(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夹闭组(P<0.05)。结论 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相似,但GD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显微手术夹闭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附47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奕 范东 +4 位作者 刘建民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32-732,735,共2页
关键词 脑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栓塞治疗 GDC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3例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秋寒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4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附14例报告)
13
作者 姜桂生 郭春杰 +2 位作者 曲怀谦 贾秀华 梁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0期32-33,共2页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达到手术夹闭的效果.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14例16个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栓塞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GDC栓塞 手术夹闭 术后恢复 发展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宽颈动脉瘤(英文)
14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方法 :通过股动脉途径 ,采用将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其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后填塞 GDC的技术治疗 6例椎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结果 :1...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方法 :通过股动脉途径 ,采用将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其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后填塞 GDC的技术治疗 6例椎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结果 :1例支架置入术失败 ,其余 5例支架均准确到位。4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 ,1例大部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1例采用弹簧圈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无手术并发症 ,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 :血管内支架联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椎动脉宽颈动脉瘤 脑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介入疗法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附14例报告)
15
作者 姜桂生 曲怀谦 +3 位作者 郭栋 任鸿雁 刘红 狄玉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DC栓塞治疗14例16个颅内动脉瘤,并复习其临床特点及影像。Hunt 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1例。14例均在栓塞术后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7例术后6个...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DC栓塞治疗14例16个颅内动脉瘤,并复习其临床特点及影像。Hunt 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1例。14例均在栓塞术后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7例术后6个月内造影复查。结果:14例16个动脉瘤中,位于后交通动脉5例,前交通动脉3例,基底动脉3例,椎动脉3例。16个动脉瘤完全闭塞15个,部分闭塞(>于95 % ) 1个。3例神经系统症状彻底恢复,4例睑下垂改善明显,7例眼外肌麻痹恢复较慢。无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对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值得信赖的治疗方法。尽管此报告的病例数目较少,脑血管造影证实其良好效果与相关报道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介入 栓塞 治疗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体会
16
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3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周晓平 王永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83-783,789,共2页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栓塞治疗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17
作者 文春玉 薛娟 +2 位作者 李伟 张小珊 刘祚燕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560-560,共1页
目的 :着重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2年 11月~2 0 0 3年 3月对 19例颅内动脉瘤经电解可脱卸弹簧圈的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结果 :19例病人均成功置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症状体... 目的 :着重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2年 11月~2 0 0 3年 3月对 19例颅内动脉瘤经电解可脱卸弹簧圈的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结果 :19例病人均成功置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治疗 颅内动脉瘤 护理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1例
18
作者 熊宁 周逸均 +4 位作者 蒋亚达 刘建民 侯新民 曾海珍 倪建毛 《东南国防医药》 2003年第1期43-43,共1页
1病案摘要 患者男,52岁.于2001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神志恍惚1小时急送我院就诊.体检:BP 20/12kPa,嗜睡,瞳孔等大等圆,右眼外斜明显,对光反射灵敏,颈部有抵抗.CT报告: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额叶脑出血、大脑前动脉瘤.给予... 1病案摘要 患者男,52岁.于2001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神志恍惚1小时急送我院就诊.体检:BP 20/12kPa,嗜睡,瞳孔等大等圆,右眼外斜明显,对光反射灵敏,颈部有抵抗.CT报告: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额叶脑出血、大脑前动脉瘤.给予止血、降颅压、营养支持等治疗,症状逐渐缓解,3周后出院.出院后仅1天再次出现以上症状,复查CT提示:右额叶同样部位再次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动脉瘤 GDC 头端 微导管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下载PDF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41例颅内动脉瘤
19
作者 张冰 郑少俊 +4 位作者 诸金水 王亚仙 王庄 刘泉坤 许贻白 《浙江实用医学》 2006年第5期316-317,324,共3页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体会。方法Seldinger技术穿刺动脉,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结果34个致密栓塞,3个>90%栓塞,4个>80%栓塞;1例重残,2例死亡,余38例无明显...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体会。方法Seldinger技术穿刺动脉,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结果34个致密栓塞,3个>90%栓塞,4个>80%栓塞;1例重残,2例死亡,余38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中、术后处理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椎基底交界区梭形动脉瘤1例
20
作者 张宪 刘建民 +4 位作者 王立富 许奕 闻金坤 施学强 孙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98-399,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栓塞 血管内支架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椎基底交界区 梭形动脉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