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血和溶血标本对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血小板的影响
1
作者 张克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0-0113,共4页
分析脂血和溶血标本对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在2023年1月~6月老年体检的血常规检查患者36例,其中正常标本、脂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各12例。规范采集三组受检者的静脉血样2mL×2份,编号分别为A和B,其中A样本采用... 分析脂血和溶血标本对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在2023年1月~6月老年体检的血常规检查患者36例,其中正常标本、脂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各12例。规范采集三组受检者的静脉血样2mL×2份,编号分别为A和B,其中A样本采用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数值,B样本采用显微镜法测定血小板数值,对比测定结果。结果 1)正常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的结果接近,而脂血和溶血标本采用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的结果均高于显微镜法。2)中度脂血标本经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的结果差值大于轻度脂血标本,重度脂血标本的测定结果差值大于中度脂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级溶血标本经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的结果差值大于1级溶血标本,3级溶血标本的测定结果差值大于2级溶血标本(P<0.05)。结论 采用电阻抗法测定脂血和溶血标本的结果会明显增高,且增高情况与脂血、溶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检验人员采用显微镜法予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血 溶血 电阻抗法 显微镜 血小板
下载PDF
电阻抗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广全 张惠媛 +1 位作者 饶红 袁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70,共5页
介绍电阻抗法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方法,通过对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培养基(TTB)的改进,加入氧化三甲氨以增加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灵敏度,连续检测沙门氏菌代谢所引起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值,通过培养机电阻抗降低的百... 介绍电阻抗法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方法,通过对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培养基(TTB)的改进,加入氧化三甲氨以增加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灵敏度,连续检测沙门氏菌代谢所引起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值,通过培养机电阻抗降低的百分比判定沙门氏菌的存在。经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对加入食品中的21种已知沙门氏菌属的检测,电阻抗法19个为阳性,检出率在90%以上,常规法检出18个,检测结果与常规培养法相一致,对于阴性结果能在48h内出具结果。结果表明电阻抗法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检测 沙门氏菌 食品 卫生检验
下载PDF
电阻抗法测定杨树无性系抗寒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军生 张军 +3 位作者 周素锐 张昕欣 刘从霞 田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以7个杨树无性系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应用电阻抗法对其抗寒性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弛豫时间(τ)、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电阻率(r)、电阻率(r1)、胞外电阻率(re)、胞内电阻率(ri)拟合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电导率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 以7个杨树无性系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应用电阻抗法对其抗寒性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弛豫时间(τ)、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电阻率(r)、电阻率(r1)、胞外电阻率(re)、胞内电阻率(ri)拟合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电导率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re是相对适用的一个参数,可较好反映出不同无性系的抗寒能力;采用电阻抗法测定不同无性系抗寒性结果与传统的电导率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具操作更简单、快捷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杨树无性系 抗寒性 胞外阻率(re)
下载PDF
电阻抗法快速测定巴氏杀菌牛乳中菌落总数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寒春 叶开富 +2 位作者 刘绍刚 黄岛平 谭学才 《中国乳品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8,61,共4页
建立了电阻抗法快速测定巴氏杀菌牛乳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得到的阻抗检测时间与菌落总数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5923t+9.4172,相关系数r=-0.9907,可信度高;其可信检测限为10~107m L-1,完全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设立的样品评价标准... 建立了电阻抗法快速测定巴氏杀菌牛乳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得到的阻抗检测时间与菌落总数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5923t+9.4172,相关系数r=-0.9907,可信度高;其可信检测限为10~107m L-1,完全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设立的样品评价标准可以快速、直观的对巴氏牛乳样品进行评价,在7.46 h内即可快速的判定样品是否合格,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结果表明,与国标法相比,电阻抗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又准确可靠,且适用于不同时期、来源及酸度的产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巴氏杀菌牛乳 菌落总数
下载PDF
光学法与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差异及仪器报警信息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唐玉凤 尚晓泓 +3 位作者 花蕾 王凤梅 郭盼 魏永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2期3105-3106,3109,共3页
目的以手工显微镜计数法为参考,比较光学法与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的差异,并对仪器报警信息进行分析。方法应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同时采用光学法、电阻抗法检测468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O、PLT-I),并与手工显微镜计数法... 目的以手工显微镜计数法为参考,比较光学法与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的差异,并对仪器报警信息进行分析。方法应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同时采用光学法、电阻抗法检测468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O、PLT-I),并与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检测的血小板计数(PLT-M)进行比较,同时镜检观察红细胞与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并记录仪器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报警信息。结果非血液病组中,PLT-M、PLT-I、PLT-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血液病组中,PLT-I与PLT-M、PLT-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与PLT-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组仪器出现血小板报警信息者149例,出现红细胞报警信息者127例,与镜检结果较符合。结论当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内时,PLT-I计数误差较大,需PLT-M和PLT-O方法复检或校正;当出现血小板或红细胞报警信息时,均需涂片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电阻抗法 显微镜计数 血小板计数 报警信息
下载PDF
电阻抗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赖蔚苳 黄吉城 +3 位作者 戴昌芳 朱海明 宋曼丹 严纪文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为更好地提高现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的检测效率 ,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作出评估 ,将电阻抗法应用到 12 0份巴氏消毒奶和 114份瓶装饮用纯净水中的菌落总数的测定 ,并与现行国标法测定结果作比较。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 为更好地提高现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的检测效率 ,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作出评估 ,将电阻抗法应用到 12 0份巴氏消毒奶和 114份瓶装饮用纯净水中的菌落总数的测定 ,并与现行国标法测定结果作比较。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巴氏消毒奶和饮用纯净水的检测结果相符率分别为 95%和 94 7% ,电阻抗法巴氏消毒奶的假阳性率为 1 7% ,假阴性率 3 3% ,纯净水假阳性率为 1 8% ,假阴性率为 3 6 %。对检出时间的分析表明 ,巴氏消毒奶的细菌指标合格的时间为 4 2h ,不合格时间为 2 3h ,纯净水的细菌指标合格的时间为 14 5h ,不合格时间为 11 3h。以上结果表明 ,应用电阻抗技术测定巴氏消毒奶和纯净水的菌落总数 ,可以将检测时间从常规法的 4 8h缩短至 14 5h ,是一种省时、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菌落总数 乳制品 纯净水 食品 测定
下载PDF
电阻抗法快速测定饮用纯净水中细菌和真菌总数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吉城 赖蔚冬 +3 位作者 戴昌芳 朱海明 宋曼丹 严纪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应用电阻抗法快速测定瓶装饮用纯净水中细菌和真菌总数,测定结果与现行的国标法比较,细菌和真菌指标的相符率分别为94.7%和90.4%,检测时间从48hr和5d分别缩短至14.5br和44hr,而且样品污染越严重,检出时... 应用电阻抗法快速测定瓶装饮用纯净水中细菌和真菌总数,测定结果与现行的国标法比较,细菌和真菌指标的相符率分别为94.7%和90.4%,检测时间从48hr和5d分别缩短至14.5br和44hr,而且样品污染越严重,检出时间就越短,细菌指标不合格时间为11.3hr;真菌指标不合格时间为27.1hr。因此,电阻抗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饮用纯净水 细菌 真菌 数量 水质
下载PDF
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在全血血小板计数中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焦瑞宝 李娜 +1 位作者 刘娜 唐吉斌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887-1889,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在全血血小板(PLT)计数的准确性。方法运用SYSTEM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检测电阻抗法血小板和激光散射法血小板,按电阻抗法将检测结果分为PLT<50×109·L-1、(50~100)×109·... 目的探讨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在全血血小板(PLT)计数的准确性。方法运用SYSTEM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检测电阻抗法血小板和激光散射法血小板,按电阻抗法将检测结果分为PLT<50×109·L-1、(50~100)×109·L-1、(100~300)×109·L-1、>300×109·L-1共4组,将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按误差分为:误差在10%以内标本212例,误差在10%以上标本150例,采用10 g·L-1草酸铵溶液稀释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评价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的准确性,以手工计数为准。结果电阻抗法和激光散射法计数血小板,在误差10%以内,两种方法在四组标本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误差10%以上时,当PLT<100×109·L-1和>300×109·L-1时,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激光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所有组别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激光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仍然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低值和高值血小板检测,激光散射法比电阻法准确性高,人工显微镜复检是最客观准确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电阻抗法 血小板计数 草酸铵
下载PDF
CELL-DYN Sapphire血液分析仪的CD61免疫学法、光学法、电阻抗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驰 张洪波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CELL-DYN Sapphire血液分析仪的3种检测方法在低值血小板(PLT)检测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选择基础血液病或肿瘤化疗后引起的PLT低于50×10^9/L 100例,分别使用电阻抗法、光学法和CD61免疫学法3种方法进行PLT计数,并与... 目的评价和比较CELL-DYN Sapphire血液分析仪的3种检测方法在低值血小板(PLT)检测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选择基础血液病或肿瘤化疗后引起的PLT低于50×10^9/L 100例,分别使用电阻抗法、光学法和CD61免疫学法3种方法进行PLT计数,并与显微镜手工法(MPLT)作比较。运用SPSS 19.0和Med Calc V12.7.2.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偏倚分析。结果 ANOVA分析显示,电阻抗法、光学法PLT计数与M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P=0.002),CD61免疫学法与M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OPLT和CD61免疫学法与MPLT的相关性较好(分别为slope1.0,95%CI为0.95-1.06,r=0.946和slope 1.0,95%CI为0.99-1.01,r=0.998),电阻抗法与MPLT的相关性较差(slope 1.27,95%CI为1.10-1.44,r=0.845)。通过偏差分析,电阻抗法、光学法PLT计数比MPLT检测的数值更高(差异均值分别为6.3、1.3),CD61免疫学法与MPLT检测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均值=-0.02)。结论在低值PLT的检测中,电阻抗法与MPLT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差,且结果有明显偏差(偏高);光学法与MPLT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仍存在少量偏差(偏高),但相关性较好;而CD61免疫学法与MPLT均值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结果无明显偏差。所以,当临床出现低值病例时,推荐使用CD61免疫学法PLT进行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值PLT CD61免疫学 光学 电阻抗法 CD-SAPPHIRE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下载PDF
基于容积补偿法和电阻抗法的小型循环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义林 高树枚 +1 位作者 五十岚朗 山越宪一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7-17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容积补偿法和电阻抗法的小型循环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系统中,采用指动脉局部加压技术及相应的检测装置,改善了全周加压袖套所存在的严重的淤血问题;运用新型检测方法,提高了信号检测的稳定性;应用移动线圈式电空变换器,... 介绍了一种基于容积补偿法和电阻抗法的小型循环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系统中,采用指动脉局部加压技术及相应的检测装置,改善了全周加压袖套所存在的严重的淤血问题;运用新型检测方法,提高了信号检测的稳定性;应用移动线圈式电空变换器,大幅降低了系统使用的噪声。研究还探讨了心拍出量连续检测时胸部两重圆筒模型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用点状电极替代带状电极时的最佳配置。试验表明,开发的监测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在自由行动下每一心拍循环动态变化的检测,携带舒适性有了明显提高,可实现了循环动态信息的无约束无创性长时间连续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补偿 电阻抗法 无创性检测 循环动态机能
下载PDF
用电阻抗法研究红细胞的松弛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跃平 宋孝先 +5 位作者 施岩 孙大公 宋立川 马维原 吕智红 文宗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0-333,共4页
提出用“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义”(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在中粘悬浮介质中的松弛过程.并从Fricke-Velick悬浮液电导理论出发,对该方法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探讨,证明所测得的△R/R0-t曲线确能间接反映红细胞群体的变形性及变形后的... 提出用“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义”(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在中粘悬浮介质中的松弛过程.并从Fricke-Velick悬浮液电导理论出发,对该方法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探讨,证明所测得的△R/R0-t曲线确能间接反映红细胞群体的变形性及变形后的粘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红细胞 松弛过程
下载PDF
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跃平 马维原 +4 位作者 孙大公 宋立川 施岩 吕智红 文宗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8,57,共6页
本文在FRICKE悬浮液电导理论基础上,利用北医设计研制的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仪(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松弛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该仪器所测值确实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其稳定性和重复性也较好。变异系数均小于5... 本文在FRICKE悬浮液电导理论基础上,利用北医设计研制的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仪(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松弛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该仪器所测值确实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其稳定性和重复性也较好。变异系数均小于5%,并且与激光法测量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该测量方法虽受红细胞压积和悬浮介质电导率的影响和限制,但只要在仪器测量范围内,严格控制压积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红细胞 流变特性 FRICKE悬浮液
下载PDF
空气置换法、电阻抗法与双能射线法检测中国运动员体脂百分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贝 王晨 +5 位作者 侯彬 任雪 王永梅 叶晶龙 王道 钱风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2-548,共7页
目的:探讨空气置换法和电阻抗法估测中国运动员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体脂含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分别使用BOD POD和Inbody720(BIA)身体成分分析仪,并以双能射线骨密度仪(DXA)为对照,测量上海地区111名运动员受试者空腹状态... 目的:探讨空气置换法和电阻抗法估测中国运动员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体脂含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分别使用BOD POD和Inbody720(BIA)身体成分分析仪,并以双能射线骨密度仪(DXA)为对照,测量上海地区111名运动员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身体成分。对低BMI组(BMI<18.5)、正常BMI组(18.5≤BMI≤24.99)和高BMI组(BMI≥25)测得的体脂百分比(%BF)进行统计比较。另选8名非运动员受试者参与仪器的重复性检验实验。结果:重复测试结果显示,3种仪器均可可靠估测%BF。运动员使用BOD POD/BIA测得的%BF在3组间均与DXA显著相关。在所有组间,BOD POD所测得%BF显著低于DXA(P<0.001)。BIA与DXA所测得%BF在低BMI组和正常BMI组无显著差异。在高BMI组,BIA所测得%BF均显著低于DXA(P<0.001)。Bland-Altman差值法分析图结果显示,在所有不同BMI组,BOD POD均倾向于低估受试者的%BF;而BIA倾向于低估高BMI人群的%BF。结论:1. BOD POD测量%BF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DXA相比,BOD POD显著低估了体脂。2. BIA测量%BF重复一致性较高。与DXA相比,BIA可有效检测低BMI和正常BMI运动员的%BF,但会低估高BMI人群的%BF。BODPOD和BIA仪器内设的%BF推算方程应针对中国运动员受试者的样本进行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置换 电阻抗法 体脂百分比 运动员
原文传递
电阻抗法、二维激光法及镜检法计数血小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强 杜娟 李文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1期4006-4007,共2页
目的比较电阻抗法、二维激光法及镜检法计数血小板(Plt)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选取Plt<50×109 L-1、(50~300)×109 L-1、>300×109 L-1共3组130例患者,分别用CD-3700、ADVIA-2120和镜检法计数Plt,以镜检法Plt计数... 目的比较电阻抗法、二维激光法及镜检法计数血小板(Plt)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选取Plt<50×109 L-1、(50~300)×109 L-1、>300×109 L-1共3组130例患者,分别用CD-3700、ADVIA-2120和镜检法计数Plt,以镜检法Plt计数为参考,比较各方法计数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当Plt<50×109 L-1,CD-3700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DVIA-2120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Plt为(50~300)×109 L-1及>300×109 L-1时,三者计数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二维激光法对异常血小板的识别能力较电阻抗法强,可用于临床上血小板的准确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法 二维激光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电阻抗法测定大输液微粒的电化学观念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宜 汤韧 夏众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364-366,共3页
本文提出了电阻抗法测定大输液微粒的电化学观念,指出采用电阻抗法应进行电解质或还原剂调整。并将电阻抗法和滤过—显微镜法进行了对照实验,认为两者检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电阻抗法 不溶性微粒 化学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检测法与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欣 高晓丽 +1 位作者 张丽萍 刘伯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检测法与电阻抗法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参数的结果。方法:先用电阻抗法对标本进行测定然后随机选择血小板数值在正常范围的标本30例(正常组),血小板数值低于30×109/L的标本30例(低值组)再进行半导体... 目的:对比观察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检测法与电阻抗法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参数的结果。方法:先用电阻抗法对标本进行测定然后随机选择血小板数值在正常范围的标本30例(正常组),血小板数值低于30×109/L的标本30例(低值组)再进行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检测法(光学法)测定,同时对低值组血小板进行手工测定。结果:正常组血小板各参数电阻法与光学法所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低值组电阻抗法与光学法所测得结果有差别(P<0.05),且血小板数值越低相对差别越大,光学法所测数值大部分情况下高于电阻法。光学法所测结果与手工法相近。结论:对于低值血小板标本的检测,光学法的准确性要高于电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电阻抗法 血小板
下载PDF
电阻抗法、光学法和荧光法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庆勇 余良芳 +5 位作者 向贵洲 易小芳 郑家芬 何莉 刘绍伟 李苑博 《巴楚医学》 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以血小板显微镜法(PLT-M)为参照,比较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及荧光法(PLT-F)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收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经血常规检测后,低值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和小红细胞组各收集50例标本,分别采用PL... 目的:以血小板显微镜法(PLT-M)为参照,比较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及荧光法(PLT-F)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收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经血常规检测后,低值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和小红细胞组各收集50例标本,分别采用PLT-I、PLT-O、PLT-F和PLT-M计数血小板,且以PLT-M作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PLT-I、PLT-O、PLT-M方法相比,PLT-F法的重复性最好、精确度最高;在低值血小板和大血小板组,PLT-I、PLT-O、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小,各种方法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均P<0.05);而在小红细胞组中,PLT-I、PLT-O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大,R值均小于0.98(均P>0.05),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较小,R值大于0.99(P<0.05)。结论:临床常规标本血小板计数可以采用PLT-I和PLT-O方法检测,但当出现小红细胞时,有必要采用PLT-F方法进行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电阻抗法 光学 荧光 显微镜
下载PDF
电阻抗法研究红细胞在切变流场中动态流变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跃平 邵雪辉 +4 位作者 王晓燕 高建武 孙大公 张文霞 文宗曜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7-28,共2页
本文提出用“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仪”(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并从Fricke-Velick悬浮液电导理论出发,对该方法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探讨,证明所测得的(△R/R_0)-t曲线确实能间接反映红细胞群体的变形性及变形后的粘弹性。
关键词 电阻抗法 红细胞 切变流场
下载PDF
电阻抗法和光学法检测血小板数的比较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光 《广州医药》 2012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通过电阻抗法、光学法测定血小板与参考方法比较,寻求一种理想的测定血液标本血小板数方法。方法血小板降低组(PLT<100×109/L)20例,血小板正常组(100×109/L≤PLT≤300×109/L)20例,血小板增高组(PLT>300×1... 目的通过电阻抗法、光学法测定血小板与参考方法比较,寻求一种理想的测定血液标本血小板数方法。方法血小板降低组(PLT<100×109/L)20例,血小板正常组(100×109/L≤PLT≤300×109/L)20例,血小板增高组(PLT>300×109/L)20例,使用参考方法和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电阻抗通道、光学通道同时测定同一标本血小板数并以参考方法为准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电阻抗法和光学法的重复性试验CV值分别为2.84%和2.58%,两种方法重复性良好。血小板增高组(手工法:421.60±49.29﹔阻抗法:416.40±53.44;光学法:426.40±56.62)、血小板正常组(手工法:211.65±43.51;阻抗法:202.65±41.20;光学法:206.25±40.31)中3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降低组中阻抗法(61.80±23.63)与光学法(53.35±22.07)所测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法所测结果与手工法(52.95±20.48)相近。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光学法测定结果比电阻抗法更接近参考方法。结论对于异常血液标本血小板数的检测,光学法比电阻法的准确性高,光学法为临床检测低值血小板标本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法 光学 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