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4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糖苷和醇醚糖苷对辽河稠油的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俊鹏 吴玉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利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在增加环氧乙烷基团(EO)的情况下,烷基糖苷与醇醚糖苷单独使用对正构烷烃及辽河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影响、在复合体系下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一价与二价离子浓度和EO基团对体系动... 利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在增加环氧乙烷基团(EO)的情况下,烷基糖苷与醇醚糖苷单独使用对正构烷烃及辽河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影响、在复合体系下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一价与二价离子浓度和EO基团对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糖苷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产生较强的协同作用,同时EO链可以调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使得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排列更紧密;矿化度的增加可以压缩双电子层,使得界面处分子紧密排布,降低界面张力。在适当的矿化度条件下,复配表面活性剂系统可以与辽河稠油间产生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稠油 矿化度 表面活性剂 正构烷烃
下载PDF
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练燕菲 李玉秀 +2 位作者 陈颖 郑佳杰 郑丹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了研究油-水界面上纳米颗粒的动态吸附过程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纳米颗粒在油-水界面物理模型,研究单颗粒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及多颗粒相互作用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颗粒在油-水界面的吸... 为了研究油-水界面上纳米颗粒的动态吸附过程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纳米颗粒在油-水界面物理模型,研究单颗粒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及多颗粒相互作用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颗粒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分为自由扩散、界面吸附、动态平衡3个阶段;单颗粒吸附过程自由能变化远大于颗粒的动能,颗粒吸附可自发、快速进行,且吸附后能稳定在界面上;多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随颗粒间距离的增大而振荡衰减,这是由颗粒间的溶剂粒子所产生的溶剂化效应所致;当颗粒间相互作用为引力时,界面张力增大,当颗粒间相互作用为斥力时,界面张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界面 纳米颗粒 界面张力 吸附 自由能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电气绝缘油界面张力的影响
3
作者 张绮 张昱 +4 位作者 周东 孙延德 王会娟 于会民 马书杰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文章对比了国内外变压器油界面张力的检测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方法界面保持时间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从试验结果看,无论是新油还是老化油,界面张力值均随着界面保持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且老化油受时间影响更为敏感。在实验室实际工作中... 文章对比了国内外变压器油界面张力的检测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方法界面保持时间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从试验结果看,无论是新油还是老化油,界面张力值均随着界面保持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且老化油受时间影响更为敏感。在实验室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小因测试时间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得到较为有效的数据,同时又能快速进行检测,建议采用接近平衡状态条件下的IEC 62961方法进行变压器油界面张力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绝缘油 界面张力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效果评价及微观驱油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沅武 王睿 +3 位作者 王思瑶 孟文玉 唐善法 陈龙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7-1023,共7页
特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研究。采用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效果,并利用... 特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研究。采用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效果,并利用微观可视模拟技术研究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岩心单管和双管驱油实验水驱结束,转注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后,采收率分别提高了7.47%、23.14%;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的注入可对驱油剖面进行有效调整,增加原油动用程度;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簇状、孤岛状、膜状、盲端状以及柱状5种形式存在,簇状剩余油所在比例最大;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可通过增黏、屏蔽暂堵、乳化以及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变等多种作用机制协同,将水驱后剩余油以“塞流式”或乳化分散形成小油滴被夹带渗流运移产出,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洗油能力,在特低渗油藏开发中具有优异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界面张力黏弹流体 微观驱油 剩余油 采收率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彤 郭春萍 +3 位作者 袁圆 郭雨新 潘兴双 李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180-182,203,共4页
采用贝雷岩心开展三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驱油效果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越低,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快,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时间越长,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越高。提出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S作为评价复... 采用贝雷岩心开展三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驱油效果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越低,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快,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时间越长,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越高。提出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S作为评价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性能的指标,建立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式,得出体系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均满足现场实际要求的复合体系的标准为S>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平衡界面张力 动态界面张力 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小分子驱油剂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文玉 唐善法 +4 位作者 王思瑶 董沅武 王睿 高洁 陈泽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0-696,共7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入性差、洗油效率低,水驱无法有效提高采收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界面张力小分子驱油剂(LST溶液)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新技术,评价了该驱油剂的界面活性、增黏性、乳化性、润湿性及其油藏环境适应性和驱油效果。结果表...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入性差、洗油效率低,水驱无法有效提高采收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界面张力小分子驱油剂(LST溶液)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新技术,评价了该驱油剂的界面活性、增黏性、乳化性、润湿性及其油藏环境适应性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增黏性。在6788.23 mg/L的矿化水中,质量分数为0.4%时的LST溶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为0.012 m N/m,且黏度与油藏原油黏度(3.4 m Pa·s)相近。LST溶液具有较好的油水乳化能力,可改善油藏水润湿性。在47.2℃、油水比为1∶1的条件下,LST乳状液的稳定时间为120 min。岩心经LST溶液处理后,水相接触角由57.0°降至12.5°,油相接触角由24.3°增至38.6°。LST溶液具有良好的静态抗吸附性能,经岩心3次吸附后,LST残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2)m N/m数量级,黏度达2.895 m Pa·s,乳状液静置10、120 min的析水率分别为38.6%、73.4%。LST溶液的耐盐性能较好。在矿化度为16570 mg/L的环境下,其油水界面张力低于7×10^(-2)m N/m、黏度为3.06 m Pa·s。LST溶液的驱油效果较好,可有效封堵高渗透孔道,启动低渗透孔道残余油。注入0.4 PV 0.4%LST溶液可使均质岩心(0.05μm^(2))的水驱驱油效率提高11.21百分点,非均质岩心(级差3~10)水驱后的综合采收率提高6.55百分点~19.41百分点。LST溶液可以实现低剂量或低成本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在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小分子驱油剂 界面张力 抗吸附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间动态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欧阳向南 唐善法 +2 位作者 胡小冬 邹玮 熊玉娟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2期71-73,11,共3页
通过进行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测试,系统地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水介质矿化度、聚合物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表面活性剂比12-4-12有较强界面活性,在低浓度下,能将界面张力降低到5×1... 通过进行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测试,系统地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水介质矿化度、聚合物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表面活性剂比12-4-12有较强界面活性,在低浓度下,能将界面张力降低到5×10-3 mN/m。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继续增加12-4-12浓度,会降低其界面活性。12-4-12最佳浓度为500 mg/L。12-4-12在不同矿化度都表现出良好界面活性,尤其在高矿化度下(25×104 mg/L)最佳。在高矿化度水介质中与常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NT复配,界面张力可降低到4×10-3 mN/m并稳定在10-3数量级,而与HPAM的复配性能较差,这可能与水介质矿化度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矿化度 动态界面张力 瞬时界面张力 平衡界面张力
下载PDF
基于KPCA-SSA-ENN的变压器油界面张力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姚远 贾路芬 +3 位作者 刘立 赵自威 李杨 周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7-305,共9页
针对目前变压器油界面张力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频超声检测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界面张力预测方法。对选取的175组变压器油样进行圆环法界面张力检测和多频超声波检测,分析了多频超声波信号的幅频响应... 针对目前变压器油界面张力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频超声检测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界面张力预测方法。对选取的175组变压器油样进行圆环法界面张力检测和多频超声波检测,分析了多频超声波信号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和界面张力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核主成分分析(KPCA)预处理多频超声波数据,划分样本集为140组的训练集和35组的测试集,并建立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Elman神经网络(ENN)的界面张力预测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6.53%,预测准确率达到9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界面张力 多频超声 KPCA-SSA-ENN
下载PDF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机理研究
9
作者 姜向东 周朝辉 +1 位作者 张路 马贵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了研究新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构效关系和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机理,采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了在一定质量浓度的13-P系列(I-C_(13)(PO)_(x)S,x=5、10、15、20)与不同质量分数NaCl和正己烷(n-C6)到正十四烷(n-C14)条件下的等效烷烃... 为了研究新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构效关系和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机理,采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了在一定质量浓度的13-P系列(I-C_(13)(PO)_(x)S,x=5、10、15、20)与不同质量分数NaCl和正己烷(n-C6)到正十四烷(n-C14)条件下的等效烷烃数最小值(nmin)。结果表明,在高PO数(x=15、20)时,n_(min)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在低PO数(x=5、10)时,n_(min)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减小。由此可以看出,在亲水亲油平衡效应和亲水疏水基尺寸匹配效应中,二者共同作用;在低PO数时,亲水疏水基尺寸匹配效应起主导作用;在高PO数时,亲水亲油平衡效应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三次采油 亲水亲油平衡 尺寸匹配
下载PDF
纳米颗粒对原油-CO_(2)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魂 袁勇 +1 位作者 赖向东 董明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6,共8页
注CO_(2)开发含沥青质油藏会导致沥青质沉淀,造成储层堵塞,而注入纳米颗粒能够有效抑制沥青质沉淀。在明确原油注CO_(2)产生沥青质沉淀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地区4种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原油,分别测定了无机纳米颗粒SiO_(2)、金属氧化物纳... 注CO_(2)开发含沥青质油藏会导致沥青质沉淀,造成储层堵塞,而注入纳米颗粒能够有效抑制沥青质沉淀。在明确原油注CO_(2)产生沥青质沉淀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地区4种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原油,分别测定了无机纳米颗粒SiO_(2)、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Co_(3)O_(4)和Fe_(3)O_(4)作用下的CO_(2)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并评价了原油性质对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CO_(2)与原油间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后逐渐变缓的趋势,对应的一次接触最小混相压力也随沥青质沉淀量的增加而增大;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比表面积,能够吸附沥青质颗粒,抑制沥青质聚集,有效降低油气体系界面张力,其中纳米颗粒性能高低依次为无机纳米颗粒SiO_(2)、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Co_(3)O_(4)和Fe_(3)O_(4);纳米颗粒性能随原油黏度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好,随原油中硫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差。研究成果为改善CO_(2)驱替效果和抑制沥青质沉淀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_(2) 沥青质沉淀 纳米颗粒 界面张力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黏弹性液滴界面张力数值模拟及实验测量
11
作者 邱亚利 邓林 张鹏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30-535,共6页
两种不相容聚合物界面张力的测量多集中在理论和实验层面,缺少适用于工程应用系统设计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椭球液滴回缩法测量了聚苯乙烯(PS)与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稀共聚物(POE)之间的界面张力,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中的非牛顿流体模型... 两种不相容聚合物界面张力的测量多集中在理论和实验层面,缺少适用于工程应用系统设计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椭球液滴回缩法测量了聚苯乙烯(PS)与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稀共聚物(POE)之间的界面张力,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中的非牛顿流体模型对实验过程进行仿真,验证两种方法测量界面张力的吻合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同一聚合物体系下分散相与连续相的黏度比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测量界面张力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PS/POE体系在230℃下的界面张力值为0.397 mN/m,同时,聚合物系统的黏度比对界面张力有显著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黏弹液滴 黏度比 椭球液滴回缩法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起泡剂的泡沫性能、油水界面活性及堵水驱油性能
12
作者 张曲 周妮 +1 位作者 郑继龙 张勋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Teclis泡沫扫描仪以及TX-500C型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试了3种低界面张力起泡剂的泡沫性能和油水界面活性,并对优选的起泡剂进行了驱油试验。结果表明:AUDB型起泡剂的综合泡沫性能以及油水界面活性最优,其在质量分数为0.16%时的起泡体... 采用Teclis泡沫扫描仪以及TX-500C型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试了3种低界面张力起泡剂的泡沫性能和油水界面活性,并对优选的起泡剂进行了驱油试验。结果表明:AUDB型起泡剂的综合泡沫性能以及油水界面活性最优,其在质量分数为0.16%时的起泡体积达122 mL、半衰期达106 min、泡沫综合指数达9 762 mL·min、油水界面张力达0.013 7 mN/m;AUDB型起泡剂具有良好的封堵能力以及洗油能力,向岩心注入0.3 PV的AUDB型起泡剂后,其含水率下降了24.8%,采收率提高了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性能 油水界面活性 含水率 采收率 封堵性 界面张力起泡剂
下载PDF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
13
作者 石端胜 王宏申 +4 位作者 华科良 梅苑 丛越男 张志军 陈增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目的为改善渤海X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对该油田进行了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方法在分析油田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碳原子数分布基础上,结合“相似相溶”原理和疏水端空间位置互补效应,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和复配。结果从5种表... 目的为改善渤海X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对该油田进行了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方法在分析油田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碳原子数分布基础上,结合“相似相溶”原理和疏水端空间位置互补效应,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和复配。结果从5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了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烷基糖苷APG1214两种表面活性剂,二者按最佳质量比1∶2复配后可获得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滞留损失率小,仅为11.2%;在质量分数为0.1%~0.3%时,原油的乳化和破乳率均高于90%;当质量分数为0.20%时,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9.4%。结论复配表面活性剂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可用于实现油田水驱后“挖潜提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原子数分布 超低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采收率
下载PDF
浮选调浆过程金属阳离子对煤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14
作者 杨娟利 刘朝 贺海波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2期46-52,共7页
为了探究金属阳离子在煤油/水界面扩散机制及其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界面静力学平衡分析和高速摄像动态采集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和离子价态的Na^(+)、Mg^(2+)和Al^(3+)在煤油/水界面迁移规律与对煤油... 为了探究金属阳离子在煤油/水界面扩散机制及其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界面静力学平衡分析和高速摄像动态采集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和离子价态的Na^(+)、Mg^(2+)和Al^(3+)在煤油/水界面迁移规律与对煤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机制。界面张力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溶液与煤油间的界面张力随离子价态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静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煤油在油/水界面表现出两亲性,其中羟基朝向水分子,而烷基链朝向煤油分子。进入煤油分子空隙的水分子数量随水中离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油滴等效直径随离子价态的增加而增加,油滴需要更多的内能突破油/水界面的表面能,导致油滴体积增大,即d_(Al^(3+))>d_(Mg^(2+))>d_(Na^(+))。试验研究结果为浮选过程中及时调整金属阳离子种类及浓度,消除不利于浮选性能的金属离子,提高浮选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调浆 金属阳离子 煤油 界面张力 离子水化
下载PDF
油水界面张力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贾忠伟 杨清彦 +2 位作者 侯战捷 袁敏 周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1,共3页
用组分、结构相近的同系列表面活性剂配制三元复合体系,进行不同平衡界面张力和瞬间界面张力条件下的岩心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通过岩心驱油实验结果分析油水间平衡、瞬间界面张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微观驱油实验结果分析低... 用组分、结构相近的同系列表面活性剂配制三元复合体系,进行不同平衡界面张力和瞬间界面张力条件下的岩心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通过岩心驱油实验结果分析油水间平衡、瞬间界面张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微观驱油实验结果分析低界面张力体系能够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结果表明,较低的平衡和瞬间界面张力有利于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其机理是:三元复合体系的低界面张力有利于水驱后剩余油的启动和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界面张力 瞬间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驱油机理
下载PDF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方文超 唐善法 +3 位作者 胡小冬 陈婷婷 单海丹 闫双喜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89,共4页
为探究GA系列新型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活性及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以模拟地层水和东河塘稀油,在45℃条件下,利用旋转液滴法测试了不同分子结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稀油间的界面张力,并以GA12-4-12为对象,测试了其... 为探究GA系列新型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活性及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以模拟地层水和东河塘稀油,在45℃条件下,利用旋转液滴法测试了不同分子结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稀油间的界面张力,并以GA12-4-12为对象,测试了其在不同浓度时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了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NT的复配性能。结果表明:连接基长度及碳链长度越长,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随GA12-4-12浓度增加,界面张力先降后升,0.3%时油水界面张力仅0.00885mN/m,但时间稳定性变差;GA12-4-12与ANT复配协同效果明显,复配比为4∶1时0.1%(GA12-4-12+ANT)加量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达超低(0.00884mN/m),明显降低了GA12-4-12用量。可见GA12-4-12与ANT复配体系具有低剂量下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性能,建议用该配方进行提高原油水驱采收率试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油水界面张力 分子结构 超低界面张力 复配
下载PDF
弱碱三元体系乳化及界面张力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王超群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49-52,共4页
本文以弱碱三元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矿化度、温度以及pH值变化对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及乳化性能的影响。从水解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观点出发,推导了矿化度对体系pH值影响的理论计算过程,分析了导致弱碱三元体系pH值变化的影响因... 本文以弱碱三元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矿化度、温度以及pH值变化对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及乳化性能的影响。从水解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观点出发,推导了矿化度对体系pH值影响的理论计算过程,分析了导致弱碱三元体系pH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到结果如下:随着矿化度的增加,体系界面张力值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体系乳化析水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当体系的总矿化度超过20000 mg/L时,表面活性剂会出现盐析现象;80℃以内,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随着温度升高乳状液的稳定性不断下降;弱碱三元体系的pH值随着水中的总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 界面张力 PH值 矿化度 乳化
下载PDF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小冬 熊玉娟 +1 位作者 刘霜 曹洁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测定了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8-4—8和12-4-12与不同油相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不同油相和矿化度变化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双予表面活性剂与不同油相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的时间都比较短.界面张力稳定性较好;8—4—... 测定了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8-4—8和12-4-12与不同油相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不同油相和矿化度变化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双予表面活性剂与不同油相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的时间都比较短.界面张力稳定性较好;8—4—8在煤油的油水界面活性最好,而12—4—12在稀油的油水界面活性比混合油的好。矿化度增加(0~180g/L)能有效降低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说明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8-4—8和12—4—12具有较好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油水界面张力 界面张力稳定性 油相 矿化度
下载PDF
界面张力特征对三元复合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1
19
作者 李华斌 陈中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98,共3页
分别采用了油水平衡界面张力和瞬时动态界面张力为1mN/m、0.1mN/m、0.01mN/m和0.001mN/m的4种体系进行了岩心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中,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平衡界面张力。动态界... 分别采用了油水平衡界面张力和瞬时动态界面张力为1mN/m、0.1mN/m、0.01mN/m和0.001mN/m的4种体系进行了岩心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中,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平衡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达到0.01mN/m时,体系的驱油效果与界面张力平衡值达到0.001mN/m时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三元复合体系中碱的用量,甚至可以不用碱。此外,还可以降低对表面活性剂的苛刻要求,扩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平衡界面张力 动态界面张力 岩心驱油实验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旋转液滴法界面张力仪的建立以及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有庭 梅乐和 +1 位作者 朱自强 余忠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0-514,共5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low interfacial tension,a spinning drop interfacial tensiometer was constructed.The apparatus was calibrated by measurin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of some low molecular weight systems and pol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low interfacial tension,a spinning drop interfacial tensiometer was constructed.The apparatus was calibrated by measurin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of some low molecular weight systems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dextran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with the determination error of 3.The interfacial tensions of PEG1000/Na2SO4,PEG/MgSO4 and PEG1000/(NH4)2SO4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Were determined.It is found that the salt type has strong effect 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液滴法 双水相 液液界面张力 界面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