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史园园 何凯 吴文中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0-1146,共7页
探讨了页岩油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油水界面性质对非常规储层中碳氢化合物的回收和运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考察了页岩油的组分含量变化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包括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和蜡的变化。系统评价了不同组... 探讨了页岩油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油水界面性质对非常规储层中碳氢化合物的回收和运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考察了页岩油的组分含量变化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包括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和蜡的变化。系统评价了不同组分质量分数下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模量,建立了页岩油组成与界面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沥青质和胶质的存在显著影响油水界面性质,导致界面张力降低,质量分数为1%的沥青质和胶质组分分别可将平衡界面张力降低至22.48 mN/m和19.42 mN/m;沥青质对界面膜的稳定起到主要作用,不同胶质/沥青质(R/A)含量下对界面张力和界面模量大小改善程度不相同;蜡组分没有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但与胶质-沥青质存在协同作用,可提高界面膜的稳定性,降低高胶质/沥青质(R/A)比例下的竞争吸附,当R/A为10时,胶质/沥青质-蜡的平衡界面张力为17.06 mN/m、黏性模量为6.42 mN/m、弹性模量为36.98 mN/m、扩张模量为37.61 mN/m。这些发现为页岩油组成与油水界面性质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和更好地理解非常规储层中的多相流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界面张力 界面模量 油水界面性质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不同水煤浆分散剂与煤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Ⅺ分散剂改性煤粒的界面性质及其对CWS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邹立壮 朱书全 +2 位作者 王晓玲 郭相坤 崔广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测定了10种分散剂与14种煤所形成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研究了分散剂对改性煤粒界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低、溶出高价离子越多,分散剂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越低。阴离子分散剂亲水基团的数量和所带电荷越多,改性煤粒... 测定了10种分散剂与14种煤所形成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研究了分散剂对改性煤粒界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低、溶出高价离子越多,分散剂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越低。阴离子分散剂亲水基团的数量和所带电荷越多,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越高。非离子分散剂使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降低。阴离子分散剂改性的煤粒,Zeta电位大小能很大程度反映煤粒的亲水性强弱,很多阴离子分散剂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都与其吸水量成正相关。建立了包括煤自身亲水性(Mad)、分散剂亲水改性程度(△MHC),以及Zeta电位(ζ)和分散剂在单位煤表面积上的吸附量(Γs)在内的成浆性经验模型:CFV=76.62-1.896Mad-3.430△MHC+0.489Γs.ζ。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很相近,而且还能反应出各变量对煤的成浆性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分散剂 界面性质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颗粒对水泥水化性能和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孟涛 钱匡亮 +1 位作者 钱晓倩 詹树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667-669,共3页
研究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在不同的掺量下对普通水泥水化性能和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2%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水泥的早期水化强度,但是当掺量超过5%时,由于水泥含量的相对减少,其强度仍会逐渐下降。X... 研究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在不同的掺量下对普通水泥水化性能和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入2%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水泥的早期水化强度,但是当掺量超过5%时,由于水泥含量的相对减少,其强度仍会逐渐下降。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水化7d后内掺2%纳米碳酸钙颗粒的样品水泥矿物衍射峰强度略高于其他样品,表明纳米碳酸钙颗粒对早期水泥水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掺入少量的纳米碳酸钙颗粒后,可以明显降低氢氧化钙在界面处的密集分布和定向排列,有助于改善界面的综合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试验结果也验证了纳米碳酸钙颗粒对界面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水化性能 界面性质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两元驱界面性质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维 李明远 +2 位作者 林梅钦 董朝霞 郭继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112,118,共4页
应用电导率仪测定了聚丙烯酰胺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考查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应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油水界面性质,研究了界面性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 应用电导率仪测定了聚丙烯酰胺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考查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应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油水界面性质,研究了界面性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能够形成稳定的聚集体,较小的界面张力、较大的界面剪切粘度值以及较高的Zeta电位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电导率 界面性质 稳定性
下载PDF
大庆原油活性组分及相关界面性质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梅钦 杨红生 +2 位作者 乔爱军 李明远 吴肇亮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2-95,102,共5页
用沉淀法和色谱分离法将大庆原油分离成沥青质、极性物和抽余油 3部分。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沥青质组分和极性物中存在羧酸类或酚类以及含氮化合物 ,抽余油主要为烃类物质 ,可能还存在很少量的非极性基团较大的酯类物质。测定结果... 用沉淀法和色谱分离法将大庆原油分离成沥青质、极性物和抽余油 3部分。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沥青质组分和极性物中存在羧酸类或酚类以及含氮化合物 ,抽余油主要为烃类物质 ,可能还存在很少量的非极性基团较大的酯类物质。测定结果表明 ,在大庆原油中 ,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其次为极性物 ,抽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沥青质、极性物和抽余油都具有一定的界面活性。原油乳化实验表明 ,沥青质具有较弱的W /O乳化能力 ,抽余油具有较强的W /O乳化能力 ,是造成大庆原油W /O乳化的主要组分 ,极性物是造成大庆原油O/W乳化的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原油 活性组分 界面性质 沥青质 极性物 抽余油 乳状液
下载PDF
破乳剂浓度对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破乳及界面性质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春玲 林梅钦 +3 位作者 宗华 李明远 方洪波 郭继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研究了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对孤岛原油乳状液破乳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三嵌段聚醚类破乳剂来说,破乳剂浓度在0~100mg/L时,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孤岛原油所形成的乳状液分水率增加,乳状液稳定性降低,破乳剂浓... 研究了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对孤岛原油乳状液破乳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三嵌段聚醚类破乳剂来说,破乳剂浓度在0~100mg/L时,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孤岛原油所形成的乳状液分水率增加,乳状液稳定性降低,破乳剂浓度继续增加,原油乳状液的分水率有所降低。而原油与含聚合物的水溶液问的界面张力随破乳剂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界面剪切粘度有一最小值。界面张力及界面剪切粘度降低是乳状液稳定性降低与分水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破乳剂 破乳 界面性质
下载PDF
原油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性质——Ⅱ.大庆减渣馏分与伊朗轻质减渣馏分油-水界面张力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勃 李明远 +2 位作者 赵锁奇 吴肇亮 Harald Hoiland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2-97,共6页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方法,将大庆减压渣油及伊朗轻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分割为两个系列共33个馏分,考察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界面张力,比较了两个系列减渣馏分在不同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较伊朗轻质...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方法,将大庆减压渣油及伊朗轻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分割为两个系列共33个馏分,考察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界面张力,比较了两个系列减渣馏分在不同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较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芳香共轭结构和极性基团含量少,界面活性低。油相芳烃含量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同,对大庆中间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伊朗轻质减渣中间馏分的影响小。水相因素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相似,水相中可溶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小,沉淀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对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影响更明显。pH值对中间馏分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轻、重馏分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减压渣油馏分 油-水界面性质 界面张力 乳状液 化学组成 质量分数
下载PDF
CTAB与SDS对膨润土改性的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潘慧 蓝咏 +3 位作者 吴锐钊 陈庞英 何广平 吴宏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88-92,共5页
选择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膨润土进行XRD、IR、TG以及体系电动电位、粒径分布的测定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AB、SDS与膨润土的作用方式不同,CTAB带正电荷的亲油基与膨润土层... 选择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膨润土进行XRD、IR、TG以及体系电动电位、粒径分布的测定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AB、SDS与膨润土的作用方式不同,CTAB带正电荷的亲油基与膨润土层间可交换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可进入膨润土的层间域;SDS没有插进膨润土的层间域中,但对膨润土颗粒的表面电荷产生屏蔽效应,使SDS改性膨润土的负电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膨润土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界面性质
下载PDF
原油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性质 Ⅲ.伊朗轻质减渣馏分油水界面粘度 被引量:9
9
作者 彭勃 李鸿雁 +2 位作者 李明远 赵锁奇 Harald Hoiland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80,共6页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超临界分离馏分的油 水界面粘度。结果表明 ,随着馏分的增重 ,油 水界面粘度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 ,界面膜结构被破坏 ,油 水界面粘度减小。油相中馏分质量分数以及水相中盐的增加 ,使...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超临界分离馏分的油 水界面粘度。结果表明 ,随着馏分的增重 ,油 水界面粘度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 ,界面膜结构被破坏 ,油 水界面粘度减小。油相中馏分质量分数以及水相中盐的增加 ,使得馏分的油 水界面吸附量增大 ,油 水界面粘度增大 ;油相中芳烃含量以及水相pH值的增大 ,改变了馏分在油 水界面的吸附状态 ,油 水界面粘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减压渣油 馏分 油-水界面性质 减渣馏分 原油乳状液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界面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阮科 肖进新 +2 位作者 张翎 赵振国 张禹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1-963,共3页
Interfacial tensions of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formed by mixtures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were measured by the spinning drop method. The effect of the molar ratio of cationic surfactants to anionic surf... Interfacial tensions of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formed by mixtures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were measured by the spinning drop method. The effect of the molar ratio of cationic surfactants to anionic surfactants (C +/C -) and the alkyl chain symmetry 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showed that values of the interfacial tensions of the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were in the scale of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s. Two types of γ~C +/C - curves were observed, in which DoTEAB/SDS and OTEAB/SDS systems wer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DoTEAB, OTEAB and SDS are the abbreviations for dodecyltriethylammonium bromide, octyltriethylammonium bromide and sodium dodecylsulfate, respectively). The two types of curves we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 of the mixed micelles composition and symmetry of hydrophobic chains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with molar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性质 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双水相 界面张力 正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对胜利油田原油、胶质、沥青质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慧云 方洪波 +3 位作者 吴肇亮 李明远 董朝霞 林梅钦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对胜利油田孤四水驱原油及由该原油提取的胶质、沥青质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能显著降低各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并可使其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范围;而对各模型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影响却不同。在... 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对胜利油田孤四水驱原油及由该原油提取的胶质、沥青质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能显著降低各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并可使其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范围;而对各模型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影响却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原油和沥青质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均随石油磺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石油磺酸盐浓度足够高时,二者的界面剪切粘度却有所下降,只是下降的幅度不同;胶质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随着石油磺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石油磺酸盐浓度的改变各模拟油的ζ电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界面性质 沥青质 油田原油 胶质 界面剪切粘度 油水界面张力 超低界面张力 盐浓度 胜利油田 浓度范围 模拟 ξ电位 下降 水驱
下载PDF
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界面性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杜西刚 路遥 +2 位作者 李玲 孟君 杨正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8-331,362,共5页
以烷基酰氯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格林反应、催化氢化还原及磺化、中和等步骤,合成了10-4-10、12-4-12和10-6-10(10和12代表疏水基碳数,4和6代表连接基团碳数)3种不同结构的双烷基双苯双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和... 以烷基酰氯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格林反应、催化氢化还原及磺化、中和等步骤,合成了10-4-10、12-4-12和10-6-10(10和12代表疏水基碳数,4和6代表连接基团碳数)3种不同结构的双烷基双苯双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喷雾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用旋滴法测定了其水溶液与正庚烷的界面张力,发现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比对应的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的CMC低两个数量级,并且随着疏水基碳数或连接基团碳数的增加而降低。10-4-10、12-4-12和10-6-10的饱和吸附面积(Amin)分别为0.23、0.35和0.97 nm2,饱和吸附量(Γmax)分别为7.37×10-10、4.65×10-10和1.72×10-10mol/cm2,临界胶束浓度下的界面张力(γCMC)分别为3.60、3.06和1.89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 界面性质
下载PDF
界面性质对流动滑移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凌智勇 刘勇 +2 位作者 庄志文 丁建宁 杨继昌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4-105,119,共3页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微圆管道内壁生成一层单分子Octadecyltrichlorosilane(OTS)膜来改变其界面性质,使亲水性管道表面变成疏水性表面。利用亲水性和疏水性表面内径50μm的微管道,通过测量其流量的方法观察了去离子水在不同界面性质表...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微圆管道内壁生成一层单分子Octadecyltrichlorosilane(OTS)膜来改变其界面性质,使亲水性管道表面变成疏水性表面。利用亲水性和疏水性表面内径50μm的微管道,通过测量其流量的方法观察了去离子水在不同界面性质表面的管道中的流动滑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亲水性表面管道中,去离子水流动的压力-流量关系符合经典的Navier-Stokes方程;去离子水在自组装一层单分子OTS膜管道流动时,由于去离子水在斥水性微管道中的流动出现了表面滑移,其流量增大约8%,去离子水流动的压力-流量关系不再符合经典的Navier-Stokes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 滑移特性 界面性质 斥水性 亲水性
下载PDF
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叶仲斌 刘向君 +1 位作者 杨建军 罗平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9,15,共4页
将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及其改进测定方法用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质研究 ,应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实验方案 ,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测得的界面参数进行回归分析 ,... 将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及其改进测定方法用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质研究 ,应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实验方案 ,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测得的界面参数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了聚合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二元驱油体系 界面性质 研究 均匀设计 复合驱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胶囊壁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卫红 许时婴 江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84,共6页
本文使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并研究了这两种壁材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I-CAP100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而且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且界面... 本文使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并研究了这两种壁材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I-CAP100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而且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且界面粘度较高的界面膜,由其制备的乳状液具有很高的乳化稳定性。由HI-CAP100为壁材制备的高载量(40%,W/W)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效率均超过95%,经30℃贮存6个月,其保留率仍高达95.3%,显示出微胶囊化薄荷油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界面性质 乳化稳定性 薄荷油 微胶囊
下载PDF
萃取剂HDEHP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国新 杨永会 +1 位作者 孙思修 沈静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677-1679,共3页
萃取剂HDEHP界面性质研究孙国新,杨永会,孙思修,沈静兰(山东大学化学系,济南,250100)关键词界面性质,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是应用十分广泛的萃取剂,其萃取金属... 萃取剂HDEHP界面性质研究孙国新,杨永会,孙思修,沈静兰(山东大学化学系,济南,250100)关键词界面性质,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是应用十分广泛的萃取剂,其萃取金属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均有大量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性质 萃取剂 乙基己基磷酸
下载PDF
不同稀释剂中HDEHP的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永会 宋其圣 +3 位作者 杨延钊 崔玉 孙国新 孙思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8,共5页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0.05mol·dm^(-3)(H_2,Na_2)SO_4(pH=2.40)体系中的界面性质,认为吸附于液-液界面的是单体HDEHP分子,得到了各体系中HDEHP的C_(min),Г_(max),A_i以及ΔG_(ad)等界面吸附参数.HDEHP在不同稀释剂...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0.05mol·dm^(-3)(H_2,Na_2)SO_4(pH=2.40)体系中的界面性质,认为吸附于液-液界面的是单体HDEHP分子,得到了各体系中HDEHP的C_(min),Г_(max),A_i以及ΔG_(ad)等界面吸附参数.HDEHP在不同稀释剂体系中的界面活性顺序为:脂肪烃>芳香烃>氯仿>甲基异丁基酮,这种变化主要是在体相中和界面上稀释剂与萃取剂、界面上的萃取剂及稀释剂与界面层水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讨论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中的萃取动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EHP 稀释剂 界面性质 萃取动力学 萃取剂
下载PDF
米糠酸败诱导的蛋白质氧化对米糠清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晓娟 吴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5,共8页
研究米糠酸败诱导的氧化修饰对米糠清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米糠酸败会诱导米糠清蛋白发生羰基化和巯基氧化反应。米糠清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与其羰基含量、α-螺旋/β-折叠呈极显著(P<0.01)负相... 研究米糠酸败诱导的氧化修饰对米糠清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米糠酸败会诱导米糠清蛋白发生羰基化和巯基氧化反应。米糠清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与其羰基含量、α-螺旋/β-折叠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Zeta电位绝对值、溶解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果表明,米糠氧化酸败产物诱导米糠清蛋白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疏水作用力等)形成可溶性和不可溶的聚集体,导致蛋白质分子柔性和表面疏水性下降,分子间静电斥力减弱,进而对米糠清蛋白的界面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清蛋白 米糠酸败 氧化修饰 结构 界面性质
下载PDF
钛渣与焦炭界面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施月循 王文忠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19,79,共5页
为揭示钛渣粘结焦炭的实质,用测定接触角的方法研究了炉渣与石墨和TiN的润湿性,结果表明,钛渣(不论还原与否)和普通渣都能强烈润湿TiN,但都不润湿焦炭,钛渣润湿焦炭在于渣-焦界面处沉积有反应生成的Ti(CN)的作用。
关键词 钛渣 焦炭 界面性质 炼铁
下载PDF
聚合物3530S对坨一原油各组分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云 林梅钦 方洪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61-765,770,共6页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为沥青质和胶质。聚合物加入模拟水后,含有聚合物的模拟水与沥青质、胶质及蜡组分模型油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与界面张力均上升,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降低。沥青质和胶质模型油与含聚合物3530S的模拟水所形成的W/O乳状液较蜡组分模型油所形成的W/O乳状液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界面性质 组分 ZETA电位 乳状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