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文化的解释 被引量:4
1
作者 倪钢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2-66,共5页
自从美国学者S.约汉森的学术专著《界面文化》发表以来,许多学者对界面概念以及界面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界面与界面文化在不同的学术语境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从哲学角度看,界面就是辩证法研究的中介系统,是理解世界的发展图景... 自从美国学者S.约汉森的学术专著《界面文化》发表以来,许多学者对界面概念以及界面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界面与界面文化在不同的学术语境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从哲学角度看,界面就是辩证法研究的中介系统,是理解世界的发展图景和联系图景的基础。界面文化实际上是基于界面和信息技术的一种集成性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当代以电子界面和网络世界的方式存在。界面文化集成了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它提供了多视角解释文化的可能性。界面文化以信息技术为中介,在经历了文字符号的界面体现、机械复制、比特信息传播、因特网的虚拟交互等阶段之后,实现了真实的物质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对接。界面文化演变为文化体现与交互的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文化 界面文化 信息技术 解释
下载PDF
身体与界面的交互:具身阅读的界面文化传播 被引量:8
2
作者 崔英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27,共6页
新技术的推进激活了阅读主体的身体感知,改变了阅读界面的呈现方式,重现并凸显了阅读中被遮蔽的身体交流和身体实践。文章以媒介技术与身体的关系为理论视角,身体与阅读界面的交互作用为内容框架,对人类阅读活动中阅读界面的变化进行历... 新技术的推进激活了阅读主体的身体感知,改变了阅读界面的呈现方式,重现并凸显了阅读中被遮蔽的身体交流和身体实践。文章以媒介技术与身体的关系为理论视角,身体与阅读界面的交互作用为内容框架,对人类阅读活动中阅读界面的变化进行历时性考察,从肉身界面—书写界面—机械复制界面—数码网络界面的界面变迁中,审视阅读界面从冰冷隔离到开放沉浸、阅读主体从缺席退隐到在场回归、阅读社交从单一闭塞到社群互动、阅读体验从视觉优先到人机互融的现实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阅读 界面文化 身体在场 沉浸传播
下载PDF
城市文化创新的界面、廊道与维度 被引量:4
3
作者 秦德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60,共8页
城市文化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现阶段中国城市文化创新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有技术,没文化",城市表面的华丽,掩饰了内在文化的缺失。推进城市文化创新的界面有三种:一是人文界面,它是城市的"知识世... 城市文化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现阶段中国城市文化创新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有技术,没文化",城市表面的华丽,掩饰了内在文化的缺失。推进城市文化创新的界面有三种:一是人文界面,它是城市的"知识世界",是城市的灵魂;二是物理界面,它是城市内外的"自然界";三是相交界面,它是人文与物理界面的相交地带。城市文化创新要超越形式美的追求而重于城市内涵的开发。其廊道一是城市故事;二是城市传奇;三是城市性格,这是开展城市文化创新的现实抓手。整体上,城市文化创新面临五个方面的突破:体制结构维度、政治哲学维度、民间主体维度、文化个性维度、审美趣味维度。在这五个维度上推进城市文化创新更能医治当下中国城市文化的贫乏、枯燥和困顿,实现城市文化的优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新 文化界面 城市文化构成 文化创新维度
下载PDF
论平板设备作为与现实交互界面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健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24,共6页
平板设备不但从媒介形态上还区别于传统电脑和手机,它的文化意义也与二者不同。本文从美国学者里维·曼诺维奇“文化界面”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其“物化”形态基础,并以此区分出平板设备与媒介信息交互的“硬界面”和与文化交互的... 平板设备不但从媒介形态上还区别于传统电脑和手机,它的文化意义也与二者不同。本文从美国学者里维·曼诺维奇“文化界面”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其“物化”形态基础,并以此区分出平板设备与媒介信息交互的“硬界面”和与文化交互的“软界面”两种生存形态。以此我们发现,不同于电脑连接人与虚拟世界或手机连接人与他人,平板设备作为界面试图贯通我们和现实的联系。这不仅是技术的发展面相,它直接影响我们的“数字化生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设备 文化界面 物化 具身化
下载PDF
ICQ界面中文化——LingoWare
5
作者 黄政伟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00年第8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ICQ 界面文化 LingoWare INTERNET
下载PDF
界面理论的人文研究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约翰娜·德鲁克 祁林 《文化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23-241,共19页
伴随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码世界中的文学、媒介和视觉研究的不断积累,人机互动的界面文化逐渐形成。界面环境在其形式表达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和易感知性。美学维度和想象视野使界面成为一个存在和栖居的空间,而非控制面... 伴随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码世界中的文学、媒介和视觉研究的不断积累,人机互动的界面文化逐渐形成。界面环境在其形式表达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和易感知性。美学维度和想象视野使界面成为一个存在和栖居的空间,而非控制面板和装置。为了更好地理解界面文化,阐释电子空间的体验,我们需要引入人文研究的方法,把图像学的形式分析与建构主义者的主体模型结合起来,提出一种界面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界面文化 人文研究 理论
下载PDF
收编与抵抗:作为文化交互界面的电视
7
作者 高云 《当代电视》 CSSCI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作为呈现“界面”的电视在新媒体时代是否逐渐丧失其自身最为核心的媒介特质,沦为“空壳化”的多媒体内容的显示器,是关乎电视媒介价值的重要命题。文化交互界面视阈下的当代电视以强“呈现”、弱“操作”功能为核心的媒介特质,对于多... 作为呈现“界面”的电视在新媒体时代是否逐渐丧失其自身最为核心的媒介特质,沦为“空壳化”的多媒体内容的显示器,是关乎电视媒介价值的重要命题。文化交互界面视阈下的当代电视以强“呈现”、弱“操作”功能为核心的媒介特质,对于多媒体内容具有强大收编与改写能力,具有不同于通用人机交互界面的中心化分发逻辑及数字抵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文化交互界面 中心化分发 收编与抵抗 媒介价值
原文传递
新传播时代的设计文化与发展趋势
8
作者 石建航 《包装世界》 2012年第6期88-89,91,共3页
在新传播时代全面成型的社会文化阶段,构成现代设计体系的核心、基础、原理、方法,以及应用形态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论文揭示了新传播时代的双重意义: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与以传播为导向的设计时代。在一种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发... 在新传播时代全面成型的社会文化阶段,构成现代设计体系的核心、基础、原理、方法,以及应用形态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论文揭示了新传播时代的双重意义: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与以传播为导向的设计时代。在一种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发布、多媒体表现、交互式传播为主要媒体特征的信息环境中,在一种以实时性、体验性、交互性和个体性为核心的设计文化形态日趋成熟的发展背景下,对设计文化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审美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寻找这种趋势对当代设计实践、设计理论所具有的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播 设计文化 文化界面 体验设计
下载PDF
数字媒体时代电影叙事的经验转向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婧婷 范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8-25,共8页
在机械复制时代,基德勒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技艺的实践,而进入数字媒体时代,随着“媒介终结”,马诺维奇提出,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界面。相应地,电影叙事也随之进入“后叙事”状态,后叙事是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转向自然叙事学,叙事性从... 在机械复制时代,基德勒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技艺的实践,而进入数字媒体时代,随着“媒介终结”,马诺维奇提出,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界面。相应地,电影叙事也随之进入“后叙事”状态,后叙事是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转向自然叙事学,叙事性从创作者的叙事话语转向观众的经验,理论根基从结构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后叙事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当代影像的观看之道应运而生,为新兴电影类型与叙事形式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叙事 经验转向 文化技艺 文化界面 自然叙事学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戏剧批评的再发展
10
作者 张晓欧 高崇天 《南大戏剧论丛》 2022年第1期65-75,共11页
新媒体戏剧批评是利用网络平台的诸多传播载体对戏剧作品进行评价、鉴赏、分析、研讨的线上认知活动,其快捷、互动、基于普通观众视角的碎片思维,扩大了传统剧评的内涵与外延,具有评点式,碎片化;即时性,情绪化;互动性,数据化等特征。自... 新媒体戏剧批评是利用网络平台的诸多传播载体对戏剧作品进行评价、鉴赏、分析、研讨的线上认知活动,其快捷、互动、基于普通观众视角的碎片思维,扩大了传统剧评的内涵与外延,具有评点式,碎片化;即时性,情绪化;互动性,数据化等特征。自媒体用户对于戏剧的认识程度不甚相同,当人人都拥有发言权的评论生态取代了传统剧评重学理性、重审美价值取向的批评准则后,戏剧批评所承担的阐释、欣赏、评价功能日渐衰退。作为数字化场景下独创的戏剧批评样态,新媒体戏剧批评仍在不断演进,它对戏剧生产与欣赏、消费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一“文化交互界面”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值得引起戏剧从业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社交媒体 戏剧批评 戏剧生产 文化交互界面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tone as a Roofing i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11
作者 Nenad Sekularac Jelena Ivanovic Sekularac Jasna Cikic Tovarovic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7期919-924,共6页
In architecture, in the past, different materials were used for covering of the buildings. The selection of the type of roofing depended on the purpose and size of the building; thus all the churches, administrative b... In architecture, in the past, different materials were used for covering of the buildings. The selection of the type of roofing depended on the purpose and size of the building; thus all the churches, administrative buildings and important medieval buildings were originally covered with stone or lead slabs as the final roofing material. The tendency of return of stone as an authentic roofing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medieval buildings and churches,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of stone as a roofing on the new buildings in protected historic cores, is possible only if fulfilled modem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hysics of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m principles of double ventilated roofs and the use of stone as a roofing enables the resto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medieval buildings, as well as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xisting frescoes that have been present for centuries in these facilities. It also enables a successful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medieval buildings. In this way it has been given a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old medieval buildings as the improvemen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ne slabs double ventilation of roofs reconstruction of medieval buildings.
下载PDF
Michel Houellebecq: The Era of Emptiness
12
作者 Ruth Ama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6年第3期158-165,共8页
Michel Houellebecq is perhaps the most successful, the most famous and controversial of all current novelists writing in French. He has become a global publishing phenomenon: His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worldwide,... Michel Houellebecq is perhaps the most successful, the most famous and controversial of all current novelists writing in French. He has become a global publishing phenomenon: His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worldwide, film adaptations of his novels have been produced, and the author is the subject of a million-euro publishing deals and successive media scandals in France. The novels depict surprising forms of imaginary resources, a radiating end of the world, a post-nuclear anxiety, and depressive characters. Houellebecq shocks us leaving us in a world where the feelings of love, tenderness and goodwill have disappeared. The purpose of Houellebecq's novels is to alert about the real problems of the human socie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deed, in the books we can easily recognize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fact that the individual assumes a dehumanization process in which one has to cope with his solitude in a world of emptiness. This socio-cultural dimension is indeed the background of Houellebecq's novels, novels in which the protagonists seem to be wedged in a mechanism from which it is difficult to escape: reification and dehumanization on the one hand, "robotization" of love on the other.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s revealing the poignant characteristics of"L'Ere du vide" ("The Era of Emptiness") as described by Gilles Lipovetsky: Loneliness, the lack of love and its replacement by sexu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FICATION DEHUMANIZATION "robotization" "L'Ere du vide" LONELINESS lack of love sexual relations
下载PDF
界面动画:数字媒介性的极限表达
13
作者 蔡雨明 《动漫研究》 2022年第1期89-95,共7页
界面是数字生活的入口,也是数字艺术的基本美学形式。以界面作为语境、叙事、表现材料的当代动画作品,是对电影、动画、新媒体艺术本体特性的极限测试。从界面动画中我们悄然窥见数字化对影像艺术在叙事、表现和审美的全面替换,以及技... 界面是数字生活的入口,也是数字艺术的基本美学形式。以界面作为语境、叙事、表现材料的当代动画作品,是对电影、动画、新媒体艺术本体特性的极限测试。从界面动画中我们悄然窥见数字化对影像艺术在叙事、表现和审美的全面替换,以及技术逻辑如何规训创作方式及叙事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动画 界面文化 数字媒介 数据库艺术
原文传递
电影与现实的叠映:元电影中的界面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虹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6,共8页
《吉祥如意》是一部精巧、另类的元电影作品,以往围绕"电影语言"与"电影历史"建构起来的元电影理论,并不能解释电影中出现的现实越界现象,元电影理论本身还存在着未尽之言与含混之处。基于此,需要重新理解元电影,... 《吉祥如意》是一部精巧、另类的元电影作品,以往围绕"电影语言"与"电影历史"建构起来的元电影理论,并不能解释电影中出现的现实越界现象,元电影理论本身还存在着未尽之言与含混之处。基于此,需要重新理解元电影,引入一种包含摄影机(拍摄)、胶片(剪辑)、银幕(放映)等不同界面层级的界面理论,将"暴露电影界面"作为元电影的本质性特征,这种界面效应是在媒介的中介作用下叠映电影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电影 现实越界 电影界面 文化界面 界面效应
原文传递
再媒介化的“看”:监控作为战争的新闻“语言”——以俄乌冲突中的监控直播为个案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晓敏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79,共12页
本文基于对追踪观察所获520余项视频、网页截图的分析,将俄乌冲突中的监控之“看”阐述为经由文化交互界面中介的再媒介化的“看”,它涉及电影、监控、人机交互界面等多种媒介“语言”及其再媒介化。文化交互界面既是理解监控与其潜能... 本文基于对追踪观察所获520余项视频、网页截图的分析,将俄乌冲突中的监控之“看”阐述为经由文化交互界面中介的再媒介化的“看”,它涉及电影、监控、人机交互界面等多种媒介“语言”及其再媒介化。文化交互界面既是理解监控与其潜能的钥匙,又在再媒介化监控等多种媒介的过程中持续丰富自身。俄乌冲突中,监控被新闻媒体、网络用户发掘为战争新闻“语言”,突破了其常规逻辑,显示了数码技术的多样化潜能,但是这种被视为通往真实的新闻“语言”有其悖论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媒介化 数码 监控 文化交互界面
原文传递
书写传统与影像言说:媒介考古学视野下无声电影字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之波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101,共7页
无声电影的字幕是构成电影本体的重要媒介之一,它关乎影像的运动、声音、结构、语言和风格。无声电影对字幕的运用,是以运动影像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介赓续手抄书写、印刷技术与图像复制所构成的媒介历史的有力证明。因此,对无声电影字幕... 无声电影的字幕是构成电影本体的重要媒介之一,它关乎影像的运动、声音、结构、语言和风格。无声电影对字幕的运用,是以运动影像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介赓续手抄书写、印刷技术与图像复制所构成的媒介历史的有力证明。因此,对无声电影字幕的考察有必要回到早期电影创作和展映的历史现场,深入观察电影的初级形态,回溯技术演化的基本过程,思考作为艺术主体的早期电影如何吸收并转化媒介元素的历史过程。对无声电影字幕的媒介考古学考察,是将电影的媒介元素进行历史重溯,并在文化与技术的互动关系中进行多维度思辨的重要尝试。本文借助中国早期影人对无声电影字幕的理论探索和观念辨析,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文化运动和思想变革的历史语境中,尝试理解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影响下中国早期电影的理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电影字幕 书写传统 技术媒介 文化界面
原文传递
让网管重获自由——方正网略在空调行业的应用
17
《计算机网络世界》 2003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 INTRANET 文化图形界面 空调行业 方正集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