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邦的“想象”:公众视域下近代留美中国学生形象之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睦楚 《山东高等教育》 2018年第5期46-53,共8页
作为中西文明之间的"报春鸟",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公众视域下一直被塑造、被想象出一种复杂的面相。由于对留美学生身份的偏见及角色定位的游离,近代留美学生在美国公众视域下的形象被想象成为以下三方面:一是被构造成为一种... 作为中西文明之间的"报春鸟",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公众视域下一直被塑造、被想象出一种复杂的面相。由于对留美学生身份的偏见及角色定位的游离,近代留美学生在美国公众视域下的形象被想象成为以下三方面:一是被构造成为一种弃中与崇西角色的嫁接;二是被想象成为一种享乐与功利的形象;三是由于留美学生与华人社区天然的"国族挂钩",造成了留学生群体的偏差形象,这些形象虽不能完全概括近代留美中国学生的全部形象,但却构成了留学生群体最具有特质的一种形象想象。当然,留美学生也并未沉浸在书斋当中,而是积极地寻求一系列实践的途径来建设团体以及改良留美学生群体在美国的形象地位,以便重塑自身存在的最本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美中国学生 近代 公众视域 形象
下载PDF
索我中华之尊严:留美中国学生域外救国活动的开展——以“山东问题”为视角
2
作者 张睦楚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3-53,共11页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谈判失败,一种激烈的民族意识迅速扩展到了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尤其是留美中国学生,他们虽然身处大洋彼岸,强烈的民族情绪却丝毫不减。在这一危急关头,留美学生通过演说宣讲、刊发评论或组建相关事务委员会并与其...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谈判失败,一种激烈的民族意识迅速扩展到了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尤其是留美中国学生,他们虽然身处大洋彼岸,强烈的民族情绪却丝毫不减。在这一危急关头,留美学生通过演说宣讲、刊发评论或组建相关事务委员会并与其他社团相互合作等一系列方式,表达对这一事态的密切关注,在对日态度方面力争国家尊严,体现出了留学生对于国家的使命担当。可以说留美学生在爱国精神驱动下的价值选择以及一系列历史活动,均折射出了近代留美学生与国家命运的双重互动面向,闪烁着彼岸留学生们纯真的爱国理想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教育 民族意识 留美中国学生 “域外救国” “山东问题”
下载PDF
由“私域”走向“公共”:近代留美中国学生的历史选择——以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睦楚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1-81,共11页
20世纪初,由在美中国学生集聚成立的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是近代中国留学生在异邦所组成的最具有影响力及号召力的社团。这一学生联合会是留美中国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一个域外学生社团,在这一社团中,年轻的留美学生得以初步构... 20世纪初,由在美中国学生集聚成立的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是近代中国留学生在异邦所组成的最具有影响力及号召力的社团。这一学生联合会是留美中国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一个域外学生社团,在这一社团中,年轻的留美学生得以初步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并在这一领域中进行相互沟通。从留美学生公共领域成立的推动力来看,主要是由两股力量构成:一是外部的推动力,由美国社团文化对中国留美学生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群体凝聚的内驱力,主要是留美中国学生结社的联合意识所驱动。在美留学生从"私域"逐渐走向"公共"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彼时留美中国学生群体中一种难得的公众精神的确立,也反映出近代留美学生通过学生活动空间组织实现对"求同进化,以竞生存"的追求,无疑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教育 公共领域 学生社团 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
下载PDF
留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学习适应研究对国内大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电建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97-101,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中美联合培养项目中国留学生在美大学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所遇到的主要学习问题,深入探讨造成中国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留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学习适应问题的调... 本研究通过对中美联合培养项目中国留学生在美大学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所遇到的主要学习问题,深入探讨造成中国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留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学习适应问题的调查结果,提出对国内大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适应性 留美中国学生 语言水平 学术写作
下载PDF
留美中国学生异文化紧张感研究
5
作者 李冰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8期23-24,共2页
本文主要根据美国近十年来针对留美中国学生异文化紧张感进行的学术研究成果,从群体层面分析了异文化紧张感的显著成因,并对如何积极利用美国高校资源应对异文化压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留美中国学生 异文化紧张感 显著成因
下载PDF
书生报国的另一种面相:留美中国学生的价值选择与意义转向
6
作者 张睦楚 《现代教育论丛》 2022年第5期93-105,112,共14页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谈判失败,一种激烈的民族意识迅速扩展到了整个知识群体,尤其是留美中国学生,他们虽然身处大洋彼岸,强烈的民族情绪却丝毫不减。在内外交困的时局刺激之下,救国呼声日益高涨,“书生”与“救国”之间的联系也变...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谈判失败,一种激烈的民族意识迅速扩展到了整个知识群体,尤其是留美中国学生,他们虽然身处大洋彼岸,强烈的民族情绪却丝毫不减。在内外交困的时局刺激之下,救国呼声日益高涨,“书生”与“救国”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起来,很多学生自觉地将救亡使命加诸己身。留美生通过演说宣讲、刊发评论、或组建相关事务委员会等一系列方式,表达对这一事态的密切关注。对于留美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旅居大洋彼岸,与国内轰轰烈烈的抗议群众相比数量并不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了这场救亡大潮之中,成为其中一股重要的救国力量。就留学生对“山东问题”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留学生萌发了基于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民族意识的情绪,少数留学生则对以上问题更倾向于采取一种趋于“民族自决”、更具有民族内在觉醒意识的自强方式。体现了书生报国的另一种面相。可以说留美学生在爱国精神驱动下的价值选择以及一系列历史活动,均折射出了近代留美学生与国家命运的双重互动面相,闪烁着彼岸留学生们纯真的爱国理想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教育 “民族自决” “民族自强” 留美中国学生 价值选择 意义转向
下载PDF
20世纪初留美中国学生会研究(1901—1935)
7
作者 郭晶萍 杨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8-75,共8页
1911年留美中国学生会是统一全美的中国留学生社团,它的前身是1902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的美洲中国留学生会。本文梳理留美中国学生会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考证其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分会历年举办年会的具体大学和情况。留美中国学生会坚持... 1911年留美中国学生会是统一全美的中国留学生社团,它的前身是1902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的美洲中国留学生会。本文梳理留美中国学生会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考证其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分会历年举办年会的具体大学和情况。留美中国学生会坚持创办刊物,积极构建中国形象,联系各类留美社团,成为团结留美生的精神家园;留美中国学生会是接受西方文明、创办现代社团的尝试,是远在异邦、关注祖国的爱国留学生团体,是培养交流能力和素质的摇篮,也是链接中美交流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美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 年会地址 学报告
下载PDF
学业之困:中国留学生面临的普遍境况
8
作者 杨敏 《留学》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对中国留学生来说,顺利完成学业并拿到学位,是他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家庭对他们的期望,而这往往也是他们的压力之源。国外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语言、文化适应、社交等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留学体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他们... 对中国留学生来说,顺利完成学业并拿到学位,是他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家庭对他们的期望,而这往往也是他们的压力之源。国外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语言、文化适应、社交等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留学体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学业压力。美国WholeRen教育机构于2023年5月发布《2023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劝退学生群体状况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生 群体状况 学业压力 留美中国学生 白皮书 学位 学体验 完成学业
下载PDF
“奢望幻灭”:一战期间留美中国学生对威尔逊主义的反应
9
作者 张睦楚 《思想理论战线》 CSSCI 2023年第4期88-99,共12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强烈的民族意识迅速扩展到中国整个知识群体,尤其是留美中国学生,他们虽然身处大洋彼岸,民族情绪却丝毫不减。在内外交困的时局刺激之下,救国呼声日益高涨,“书生”与“救国”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起来,很多学生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强烈的民族意识迅速扩展到中国整个知识群体,尤其是留美中国学生,他们虽然身处大洋彼岸,民族情绪却丝毫不减。在内外交困的时局刺激之下,救国呼声日益高涨,“书生”与“救国”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起来,很多学生自觉地将救亡使命加诸己身。在美留学生竭尽所能传播“威尔逊主义”,希望为国家挽回国际尊严。但是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以及威尔逊主义在多派利益关系之间的“共谋与游离主义”,对中国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动摇了留学生对美国的信任。他们开始对美方所提出的外交道路产生了怀疑,更是对威尔逊总统反复提出的“国家主义”产生怀疑,进而纷纷开始在现实行动中反对此种过于虚幻、过于理想化的国际主张,其中体现出了留美中国学生国家观念从具体现实的转变,避免了仅“游移于概念游戏”的天真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教育 “威尔逊主义” “民族自决” 留美中国学生 价值选择
原文传递
学做世界公民:留美中国学生与世界会运动(1903-1914)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伟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3,共7页
自1903年起,美国大学校园里掀起了旨在联合各国学生、宣扬世界主义与和平主义的世界会运动,清末民初的留美中国学生始终参与其间,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留学生对世界会精神的接受秉持了兼容并包、融通中西的原则,尤其是将中国传统思... 自1903年起,美国大学校园里掀起了旨在联合各国学生、宣扬世界主义与和平主义的世界会运动,清末民初的留美中国学生始终参与其间,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留学生对世界会精神的接受秉持了兼容并包、融通中西的原则,尤其是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理想投射其中。在参与世界会运动的过程中,许多留美学生形成了一种"超而不越"的国族认同,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同时又无法彻底摆脱贫弱国家民族地位的焦虑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会运动 留美中国学生 世界主义 和平主义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互联网使用对留美中国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楚雪 张国良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86,119,共14页
本文以普渡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留美中国学生互联网使用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发现,英文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美国文化认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国文化认同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使用动机、互联网自我效能以及通... 本文以普渡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留美中国学生互联网使用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发现,英文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美国文化认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国文化认同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使用动机、互联网自我效能以及通过互联网与家人联系频率对文化认同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国文化认同 中国文化认同 互联网使用 留美中国学生
原文传递
顾维钧与中国留美学生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60,共9页
1904—1912年顾维钧留学美国期间,积极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担任过东美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及其他多项职务,并主编过《中国留美学生月报》,对中国留美学生会的组织发展和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中国留学生会及其他各种社... 1904—1912年顾维钧留学美国期间,积极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担任过东美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及其他多项职务,并主编过《中国留美学生月报》,对中国留美学生会的组织发展和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中国留学生会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他的从政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维钧 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月报》
下载PDF
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文琴 李若涵 杨雨锜 《对外传播》 2022年第8期38-42,共5页
留美中国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续人才资源,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问卷”,对159名留美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留美... 留美中国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续人才资源,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问卷”,对159名留美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留美学生有较强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并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针对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进一步提升留学生国家认同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生 国家认同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与留美中国大学生民族精神之调查
14
作者 范蕾 樊葳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200名国内大学生及留美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及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数据间的比较发现,两组受试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状况趋同,均热爱中华民族,崇尚中华传统美德,但常常缺乏民族使命感。而在当...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200名国内大学生及留美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及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数据间的比较发现,两组受试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状况趋同,均热爱中华民族,崇尚中华传统美德,但常常缺乏民族使命感。而在当代民族精神新元素的理解和实践上,留美大学生较国内大学生表现出对他人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是在生活工作中显示出实用主义态度。本调查对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建议是:科学引导,理清价值观念;创新教育内容,继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新时代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文琴 杨雨锜 李若涵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认同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海外留学生最大的群体,留美中国大学生身处东西文明交汇和中美博弈最前沿,是国家认同教育需求最紧迫的群体,加强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十分...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认同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海外留学生最大的群体,留美中国大学生身处东西文明交汇和中美博弈最前沿,是国家认同教育需求最紧迫的群体,加强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十分必要。针对当前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需要从宏观上对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全面规划,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教育目标及内容,发挥各类教育主体积极性,把握教育时机,优化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以增强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既具有全球化视野、又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学生 国家认同教育
原文传递
公共领域、文化形象与跨国视野:“近代留学教育史”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分析(2010-2019)
16
作者 张睦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126,共11页
回顾以往30多年关于近代留学教育和留学生的研究,多从教育、文化、科学、中外交流等角度加以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大大推动了人们对近代教育、近代科学文化艰辛曲折发展历程的认识,也给人们提供了多面相的近代历史图像。自2010年... 回顾以往30多年关于近代留学教育和留学生的研究,多从教育、文化、科学、中外交流等角度加以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大大推动了人们对近代教育、近代科学文化艰辛曲折发展历程的认识,也给人们提供了多面相的近代历史图像。自2010年起,随着公共空间视角、文化形象学、全球史视角的引入,留学教育史尤其是近代留美教育史研究有了创新性的突破,在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写法”方面也有所突破。总的来说,这部分研究为传统留学教育研究注入了活力,从留学生精神文化、留学生知识人社团与学术权力、全球视域下深入勾勒了“留学教育史”的具体面相,呈现出了一种多维立体化的研究模式。在研究方法方面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态势,进一步深刻挖掘史料以阐述呈现更多的人文性,将会是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教育史 留美中国学生 公共领域 群体形象 全球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