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不同品种番茄主要病毒病的分子鉴定及抗性评价
1
作者 郜雅欣 高艳明 +1 位作者 李建设 王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5,共10页
为明确宁夏地区番茄上的病毒种类并分析复合侵染状况以及评价不同品种番茄的抗病性,于宁夏贺兰园艺产业园采集139份番茄疑似病毒样品(共22个品种),利用主要的8种番茄病毒特异性引物对病样进行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结果显示:在疑似病样... 为明确宁夏地区番茄上的病毒种类并分析复合侵染状况以及评价不同品种番茄的抗病性,于宁夏贺兰园艺产业园采集139份番茄疑似病毒样品(共22个品种),利用主要的8种番茄病毒特异性引物对病样进行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结果显示:在疑似病样中,病毒检出率为98.56%,其中,ToMMV首次在银川市检出,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病毒,达92.05%,为当地优势毒源;其次为TSWV和STV检出率分别为76.04%和73.35%;TYLCV、ToCV、ToMV、CMV和TMV检出率较低。通过对番茄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分析发现,复合侵染的样本占阳性样本数的94.89%,其中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率占复合侵染总比的53.08%,且3种和4种复合侵染类型繁多。此外,对22个品种感病情况分析,‘冠蔬106’感染的病毒种类最多,为6种,而‘黑小哥’未检测出以上8种番茄病毒。进而对番茄病毒病抗性品种进行初步评估,‘黑小哥’‘千禧’‘香妃9号’‘152’‘冠疏103’‘193’和‘赛硒柿2号’这7个品种为抗病毒品种。综上,面对外来病毒的侵入,复合侵染的暴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病毒病 南方番茄病毒 番茄斑萎病毒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复合侵染
下载PDF
番茄秸秆堆肥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杨冬艳 王丹 +2 位作者 桑婷 冯海萍 赵云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番茄秸秆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急需无害化处理和利用。试验将番茄秸秆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在番茄种植底肥中添加不同用量番茄秸秆堆肥(TS),通过分析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优... 【目的】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番茄秸秆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急需无害化处理和利用。试验将番茄秸秆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在番茄种植底肥中添加不同用量番茄秸秆堆肥(TS),通过分析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优化番茄堆肥施用方案,旨在探索番茄秸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按照堆肥与干土质量比,设置1%、2%、3%、4%添加量处理,分析定植30 d的番茄幼苗植株生长指标、根系形态指标和根际养分含量以及相关关系。【结果】相比不添加对照CK,1%添加量番茄秸秆堆肥(TS)处理的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全株干物质量和壮苗指数均显著低于CK,其根系在>5 mm径级范围内的根表面积、投影面积和根体积也低于CK。TS 2%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降低根系平均直径,但对地上部生长和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3%TS和4%TS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植株株高、茎粗和全株干物质量的积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3%TS处理在提高番茄幼苗根体积和根表面积上显著高于4%TS处理。径级范围在0~0.5 mm和0.5~2.0 mm的根系对番茄根系长度的贡献率最大,添加番茄秸秆堆肥处理能够增加<0.5 cm和0.5~2.0 mm径级范围的根系长度,增加0.5~2.0 mm径级范围的根表面积和投影面积,其中3%TS处理增加幅度最高。3%TS和4%TS处理能够提高番茄幼苗根际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其中土壤速效磷养分含量增幅最高,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速效磷是影响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建成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论】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在底肥中添加干质量比3%的番茄秸秆堆肥可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环境,增加番茄幼苗根系生物量,促进地上部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秸秆堆肥 番茄幼苗 根系形态
下载PDF
云南怒江番茄种植新区番茄病毒检测及病毒种传特性
3
作者 刘玉莹 熊志琦 +4 位作者 苏晓霞 王田田 吴阔 郑宽瑜 张仲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2-279,共8页
病毒病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在番茄种植新区发生严重,疑似为种子带毒传播。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番茄种植新区的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RT-PCR验证的方法检测病毒种类;对番茄病果种子进行超薄切片制样透射... 病毒病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在番茄种植新区发生严重,疑似为种子带毒传播。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番茄种植新区的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RT-PCR验证的方法检测病毒种类;对番茄病果种子进行超薄切片制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将病果种子播种后对种苗进行RT-PCR带毒检测。结果表明,RNA-seq高通量测序及RT-PCR检测到的病毒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 TZSV)、番茄黄斑驳相关病毒(tomato yellow mottle-associated virus, TYMaV)、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i veinal mottle virus, ChiVMV)、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透射电镜观察到种胚细胞及胚乳细胞中分布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体。病果种子播种28 d后的种苗具有病毒病症状,通过RT-PCR检出TZSV、ChiVMV、STV,检出率分别为60%、100%、80%。上述研究结果为TZSV通过种子传播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并为源头防控番茄病毒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病毒 病毒检测 RNA-SEQ 种传病毒
下载PDF
灌溉量与灌溉频率对番茄根系生长、产量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4
作者 向凌潇 张俊威 李建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2,123,共14页
【目的】明确不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探究二者调节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方法】试验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以金棚14-8番茄为试材,用20 cm标准蒸发皿累积蒸发量(AE)作为灌... 【目的】明确不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探究二者调节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方法】试验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以金棚14-8番茄为试材,用20 cm标准蒸发皿累积蒸发量(AE)作为灌溉依据,设置低量(0.8AE)、中量(1.0AE)和高量(1.2AE)3种灌溉量,以蒸发皿累积蒸发量分别达到(10±2)mm时灌水(高频)和(20±2)mm时灌水(低频)2种灌溉频率,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灌溉前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番茄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植株不同器官干鲜质量,产量及植物营养元素累积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番茄根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营养元素吸收对灌溉量与灌溉频率的响应。【结果】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灌溉前后0~4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膨大期的根长、根体积以及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根系活力有显著影响。从开花坐果期到果实成熟期,番茄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G1根(根直径≤0.5 mm)、G2根(根直径>0.5 mm~≤2 mm)和G3根(根直径>2 mm)总长不断增加。在果实成熟期,高量高频处理的番茄根长(3522.16 cm)、根表面积(984.35 cm 2)、G1根总长(2458.53 cm)、G2根总长(1023.25 cm)最大,高量低频处理的番茄根体积(24.35 cm^(3))最大。从开花坐果期到果实成熟期,番茄根系活力不断降低,开花坐果期高量低频处理番茄的根系活力最强(根系活力为211.91 mg/(g·h)),果实成熟期不同处理的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降低灌溉量可以提高番茄果实鲜质量占比,果实成熟期低量低频处理的番茄果实鲜质量占比最大(64.74%),但不同处理间果实干质量占比差异不显著,随着生育期推进,根、茎、叶的干鲜质量占比逐渐下降。增加灌溉量可以提高番茄植株K、N、P 3种元素累积量,高量高频处理的番茄K(6687.22 mg/株)、N(7220.38 mg/株)、P(2006.84 mg/株)累积量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89%~26.57%,6.63%~35.40%,8.92%~33.97%。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番茄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所有处理中,高量高频处理的番茄果实产量最高(93.93 t/hm 2),较其他处理提高了8.68%~34.47%;低量高频处理的番茄水分利用效率(31.33 kg/m^(3))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了2.62%~23.54%。根系形态指标中的根长、根表面积、G1根总长、G2根总长与植株全K、全N、全P累积量和番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量高频灌溉可以提高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G1根总长和G2根总长,优化根系结构,提高番茄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的能力,最终获得了最大的番茄果实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灌溉频率 番茄栽培 番茄产量 营养元素
下载PDF
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转录因子的初步分析
5
作者 陆秀红 黄金玲 +2 位作者 覃丽萍 刘峥嵘 刘志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6、12、24和48 h分别有350、390、580、1154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别为11、11、19、50个。这些转录因子属于15个家族,其中数量最多的为MYB家族和bHLH家族(均为20个),其次是ERF家族19个、WRKY家族15个、bZIP家族9个。南方根结线虫侵染过程差异表达最明显的主要为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其中Solyc03g005520、Solyc02g094270和Solyc09g066350显著上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9.16、6.49和6.33;Solyc02g079280、Solyc12g100140和Solyc04g072460显著下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2.60、-1.72和-1.70。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随机选取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可能参与番茄与南方根结线虫互作,在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转录因子 南方根结线虫 线虫侵染 QRT-PCR
下载PDF
外源绿原酸对番茄幼苗低温耐性的生理调控效应
6
作者 李艳梅 姜丽娜 +4 位作者 孙向阳 李常保 周明 孙焱鑫 索琳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番茄(Solunum lycopersacum)强耐低温品种京番401(JF401)和弱耐低温品种京番101(JF101)为试验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基于前期试验获得的参数,设置6个绿原酸(CGA)根施浓度处理:0、0.005、0.025、0.05、0.1和0.25 g/L。根施CGA后,番茄幼苗在正常温度下生长5周,然后在低温(昼夜温15℃/5℃)胁迫下生长6天。在低温胁迫结束后2天,用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完全展开叶片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及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调查番茄幼苗地上部鲜重(SFW)、根系鲜重(RFW)和总鲜重(TFW);测定完全展开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绿体色素含量(Chl.a、Chl.b、Car)、自由水含量(LFW)和束缚水含量(LBW);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供试CGA浓度范围内,JF401和JF101番茄幼苗的耐冷性均随CGA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高耐冷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分别出现在0.1和0.05 g/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Fv/Fm、Qp、ФPSII、Chl.a、Chl.(a+b)、SFW、RFW、TFW、SOD、POD、CAT和LBW显著正相关(R=0.72~0.98),与H_(2)O_(2)、NPQ、REC、MDA和LFW显著负相关(R=0.63~0.98)。PCA主成分分析表明,SFW、Chl.b、Chl.(a+b)、Qp、ФPSII和LBW是影响两品种番茄苗期低温耐性的共性关键指标。在CGA最佳浓度下,京番101幼苗的ФPSII、Chl.(a+b)、LBW和SFW较CK的增幅分别为157.7%、35.5%、8.4%和24%,京番401幼苗的增幅分别为223.5%、64.9%、31.2%和62%。【结论】低温胁迫下,根施适量绿原酸可通过改善光能吸收及利用、降低水分生理代谢、增强酶促抗氧化防御和清除活性氧等多途径调控机制,显著提升番茄幼苗低温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绿原酸(CGA) 低温胁迫 番茄 叶绿素 束缚水
下载PDF
青蒿中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相关序列分析
7
作者 钟静 李婷婷 +5 位作者 韩天华 李学卫 尹跃艳 陈越 马文广 丁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4-255,共12页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2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病毒,对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2022年,在云南省丽江市烟草种植区不同烟区采集叶片黄化、皱缩...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2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病毒,对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2022年,在云南省丽江市烟草种植区不同烟区采集叶片黄化、皱缩以及无症状的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样品共计14份,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和RT-PCR对其病原病毒进行检测。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检样品中有9份样品检测出TSWV,检出率为64.28%,有3份样品检测出TMV,检出率为21.43%,2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同样为21.43%;利用RT-PCR对复合侵染的3份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3份复合侵染青蒿样品中获得3条TSWV N基因序列、3条TMV cp基因序列和2条TMV RdRp部分序列。TSW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云南的TSWV-2分离物相似性最高,为99.6%;TM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辽宁的TMV-Shenyang分离物和分离自云南的TMV-Yongren-1相似性最高,均大于99.4%。这是首次发现TSWV和TMV 2种不同属病毒复合侵染青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青蒿 复合侵染
下载PDF
哈茨木霉菌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8
作者 韩冰 高文瑞 +4 位作者 孙艳军 郑子松 张晓青 韩琪 张洪永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以番茄品种千禧为试验材料,研究6种哈茨木霉菌接种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哈茨木霉菌会使番茄种子发芽时间延长,早期发芽率降低,幼苗发芽指数降低,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不大;接种400、600倍液... 以番茄品种千禧为试验材料,研究6种哈茨木霉菌接种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哈茨木霉菌会使番茄种子发芽时间延长,早期发芽率降低,幼苗发芽指数降低,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不大;接种400、600倍液和0.05、0.10 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茎粗和叶长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株高与CK相比显著降低(P<0.05);接种0.05、0.10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及壮苗指数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接种0.05、0.10、0.20 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接种200、600倍液和0.10 g/株哈茨木霉菌的番茄幼苗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而叶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其中播种时施用哈茨木霉菌0.05 g/株的番茄幼苗叶柄长、地下部鲜重及叶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其他5种接种方法(P<0.05),株高显著低于其他5种接种方法(P<0.05)。表明6种哈茨木霉菌接种方法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播种时施用哈茨木霉菌0.05 g/株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 番茄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9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3 位作者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0,共8页
2022年,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 2022年,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 430 bp, GenBank登录号为ON102780)。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植原体菌株的相似性较高,为96.82%~100%,其中与隶属于16SrⅡ-V亚组的6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并与16SrⅡ-V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基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TBB-GD-2022与16SrⅡ-V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 clematidea’ ph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KY568717)的相似系数为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隶属16SrⅡ-V亚组成员。本文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番茄巨芽病,通过其16S rR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巨芽病 植原体 16S rR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与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研究
10
作者 张桂芬 万坤 +9 位作者 潘梦妮 王龙 黄聪 王玉生 张毅波 冼晓青 杨念婉 桂富荣 刘万学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4,共11页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虫为对象在室内笼罩条件下,研究明确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定殖、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方法】每笼接入不同数量(2、4、6、8、10头)的番茄潜叶蛾成虫(性比1:1),通过评价其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研究繁殖体数量对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能力的影响;以1对成虫(2头,性比1:1)为起始繁殖体数量,通过种群数量动态监测、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及丰富度指数R评价,研究番茄潜叶蛾的种群重建和延续能力。【结果】以5个繁殖体数量(2、4、6、8、10头,性比1:1)接入番茄潜叶蛾成虫,各繁殖体数量的总计产卵量分别为93.1、194.9、271.3、311.5和400.2粒,差异显著;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93.1、97.4、90.4、77.9和80.0粒,差异显著,且繁殖体数量为1♀:1♂、2♀:2♂和3♀:3♂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明显高于4♀:4♂和5♀:5♂;此外,在5个繁殖体起始数量处理中,卵孵化为幼虫的比率均比较高,为91.3%—92.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定殖能力大小依次为5♀:5♂>3♀:3♂>4♀:4♂>2♀:2♂>1♀:1♂。1对(2头,性比1:1)番茄潜叶蛾成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约90 d(3个世代)后种群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在168 d(约5个世代)的种群重建和种群延续过程中,仅在最初的0—91 d范围观察到3个较为明显的种群发生高峰(世代),高峰日总计虫量(蛹未予计入)较起始繁殖体数量分别增加77.8、60.5和60.1倍,其中,成虫数量分别增加6.4、4.1和7.7倍;之后,各虫态(卵、1—4龄幼虫、成虫)同时发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并波动增长,总计种群数量持续稳定在96.6—140.6头,不同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在16.67%上下波动,丰富度指数R稳定在1.011—1.094。【结论】番茄潜叶蛾1对成虫即具有较高的生殖与存活能力,传入的起始繁殖体数量越大,番茄潜叶蛾成功定殖的可能性越大;1头雌虫和1头雄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并使种群得以稳定延续。1对成虫的传入即具有较大的入侵风险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以满足种群延续和扩张,因此,在番茄潜叶蛾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该虫的监测预警,并力争在其点片发生期予以灭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繁殖体数量 种群定殖 种群重建 种群延续 虫态(龄期)丰富度
下载PDF
粉碎粒径对番茄和辣椒秸秆堆肥木质纤维素降解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杨冬艳 王丹 +2 位作者 桑婷 冯海萍 赵云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探索茄果类蔬菜秸秆在菜田就近进行好氧堆肥粉碎条件,研究了2种粉碎粒径(碾压粉碎2~5 cm、切割粉碎1~2 cm)对3种蔬菜秸秆(番茄、辣椒及二者混合秸秆)堆肥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辣椒和混合秸秆在堆肥过程中木质... 为探索茄果类蔬菜秸秆在菜田就近进行好氧堆肥粉碎条件,研究了2种粉碎粒径(碾压粉碎2~5 cm、切割粉碎1~2 cm)对3种蔬菜秸秆(番茄、辣椒及二者混合秸秆)堆肥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辣椒和混合秸秆在堆肥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组分降解率由高到底依次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大粒径处理能够降低堆肥初始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同时加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堆肥后期的降解;小粒径处理则能够提高堆肥积温,促进木质素的降解。冗余分析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是促进全碳降解的关键因素。大粒径处理的3种秸秆初始全氮、全磷、全钾和腐植酸含量显著高于小粒径处理,且在堆肥结束时大粒径处理的氮、磷、钾总养分含量(8.03%)和腐植酸含量(12.15%)仍显著高于小粒径处理(6.88%、9.44%)。在生产中,蔬菜产地可选择秸秆还田机碾压粉碎至2~5 cm粒径或容重0.3 g/cm^(3)下的粉碎粒径对茄果类蔬菜秸秆进行堆肥,有助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堆肥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粒径 番茄和辣椒秸秆 堆肥 木质纤维素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结构表征研究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的组装方式
12
作者 赵文红 何颖 +1 位作者 宫兆海 关二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s中淀粉对番茄红素的复合指数为(17.10±0.01)%,说明番茄红素可进入淀粉螺旋空腔形成复合物;ALCs为球形V-型亚微晶的II型复合结构,其T0为(106.72±0.63)℃,结晶度达(65.32±0.22)%;红外光谱中未见960 cm-1处特征吸收,表明主客体间存在复合作用;ALCs的结构组成排序为:双螺旋>无定形态>V-型单螺旋;其中,双螺旋和V-型单螺旋结构占比分别达(55.95±3.25)%和(17.84±0.96)%。结果表明:直链淀粉通过包合和缠绕番茄红素,组装形成热稳定的复合结构。研究阐明了ALCs的组装方式,揭示了其改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机制,为拓展番茄红素作为功能性色素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 结构表征 晶体结构 包合 组装方式
下载PDF
南方番茄病毒在海南省的发生分布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3
作者 车海彦 林雅婷 +1 位作者 罗大全 龙海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病毒病是海南番茄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海南番茄病毒病病原时发现,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在海南省多个市(县)的样品中存在,而且发现1株STV单独侵染的样品。为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发... 病毒病是海南番茄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海南番茄病毒病病原时发现,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在海南省多个市(县)的样品中存在,而且发现1株STV单独侵染的样品。为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利用RT-PCR技术,对2015—2021年采自海南省的987份疑似病毒侵染的番茄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9个市(县)的142份样品中检测到STV,早在2015年STV就已经在海南番茄上存在,检出率从2015年(8.82%)到2021年(22.45%)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结合RACE和RT-PCR技术扩增到4个STV海南分离物的全长基因组,长度均为3446 nt,包含2个部分重叠的ORFs,ORF1(147~1280 nt)和ORF2(1048~3336 nt)分别编码p42蛋白(377 aa)和RdRp蛋白(762 aa),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146 nt和110 nt。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4个STV海南分离物间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99.86%~100.00%,与目前GenBank公布的所有STV分离物基因组间序列一致性为98.45%~99.94%。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80个STV分离物被明显分为2个组(组Ⅰ和组Ⅱ),组Ⅰ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分离物;组Ⅱ中除1个亚洲分离物外,其他均为欧洲分离物;4个海南分离物被分在组Ⅰ,STV分离物的分组与地域呈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寄主无相关性。4个海南分离物与组Ⅰ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变异度较高的区域位于881~1061 nt和1521~1721 nt,与组Ⅱ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变异度较高的区域位于2041~2241 nt和2761~2921 nt。STV分离物基因组间未发现重组事件。这是在海南省首次报道发现STV。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分布、发生趋势及遗传多样性,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番茄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RT-PCR检测 基因组
下载PDF
非结构化环境下番茄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与检测
14
作者 张永宏 李宇超 +3 位作者 董天天 秦夏洋 刘云平 曹景兴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3,共9页
针对采摘机器人收获技术中的识别技术受限于非结构化环境中复杂背景干扰的问题,采用改进模型后处理的研究路线,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算法。首先将果实目标的中心点距离、预测框宽高实际差值与面积交并比三者共同考虑为损失项,提升预测框... 针对采摘机器人收获技术中的识别技术受限于非结构化环境中复杂背景干扰的问题,采用改进模型后处理的研究路线,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算法。首先将果实目标的中心点距离、预测框宽高实际差值与面积交并比三者共同考虑为损失项,提升预测框实际尺寸精度,再利用中心点距离作为惩罚项加权面积交并比得分,提升密集目标的识别能力,最后通过设置辅助训练头,提供更多的梯度信息以防止过拟合现象。通过多种损失函数损失值对比与模型改进精度对比试验证明改进有效性,部署至机器人验证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模型识别平均精度95.6%,召回率达到90.1%,相较于改进前全类精度提升0.4个百分点,召回率提升0.4个百分点,满足采摘机器人识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化 番茄果实 目标识别 损失函数优化 YOLOv5算法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樊建霞 吴琼 +1 位作者 游龙 覃贵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4,共8页
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连作土常规施肥(CK1),连作土化肥减施30%(CK2),连作土化肥减施基础下分别施用细菌型芽孢杆菌(XJ)、真菌型木霉菌(ZJ)、放线菌型链霉菌肥(FJ)及其组合性处理(XZ、XF、ZF、XZF),探索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 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连作土常规施肥(CK1),连作土化肥减施30%(CK2),连作土化肥减施基础下分别施用细菌型芽孢杆菌(XJ)、真菌型木霉菌(ZJ)、放线菌型链霉菌肥(FJ)及其组合性处理(XZ、XF、ZF、XZF),探索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应用于连作番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化肥减施30%处理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pH值、SOC、HU、NH_(4)^(+)-N、NO_(3)^(-)-N、AP、AK)、酶活性(SUE、CAT、SUC、CEL)、微生物量(MBC、MBN、MBP)、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果实品质(维生素C、LYC、TSSC、TOA、TSS),产量降低。与CK2相比,化肥减施基础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酶活性,增加亚硝化螺菌和亚硝化单胞菌为主的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提高番茄品质;但不同种群菌肥间存在竞争作用,整体以ZX、FJ处理存在较优值,与CK1相比,二者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2%、13.98%。综上,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促进番茄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及提高微生物活性,然而不同微生物菌肥组合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链霉菌不宜与其他菌肥组合使用;因此,建议在连作番茄土壤中单施链霉菌肥或木霉菌配施芽孢杆菌菌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番茄 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氨氧化菌
下载PDF
番茄钵苗移栽探出式取钵机构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辛亮 王明成 +3 位作者 孙国玉 张浩 孙铭翼 王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为了降低番茄钵苗移栽过程取钵机构对秧苗钵土根系的损伤,同时避免机械式钵苗移栽机构设计特殊取苗轨迹与姿态的优化难题,提出了一种可与系列移栽机构配合使用的番茄钵苗探出式取钵机构,实现取苗各关键位置机构秧针以固定角度完成探出... 为了降低番茄钵苗移栽过程取钵机构对秧苗钵土根系的损伤,同时避免机械式钵苗移栽机构设计特殊取苗轨迹与姿态的优化难题,提出了一种可与系列移栽机构配合使用的番茄钵苗探出式取钵机构,实现取苗各关键位置机构秧针以固定角度完成探出入钵、移动送苗及收回推秧工序。根据钵苗移栽取钵过程分析与设计要求,建立了探出式取钵机构力学分析模型,并获得影响秧针扎入钵土时驱动杆受最小驱动力的因素。基于Matlab App Designer平台开发了取钵机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软件,获得满足番茄钵苗移栽要求的取钵机构设计参数集。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驱动杆斜杆夹角、钵体含水率、入钵深度为试验因素,以钵体完整率和取苗成功率为评价指标,试制样机并搭建台架实施参数组合优化及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探出式取钵机构可有效地配合取苗机构完成各项性能工作要求,在参数组合为驱动斜杆间夹角112°、钵体含水率57.5%、入钵深度28.4 mm时作业效果最佳,钵体完整率为96.44%,取苗成功率为97.06%,满足钵苗移栽作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钵苗移栽 探出式 取钵机构 力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ShuffleNet v2的轻量化番茄叶片病害识别
17
作者 李大华 仲婷 +1 位作者 王笋 于晓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8,共9页
番茄大面积种植导致叶片部位被病虫害侵蚀面积不一、侵蚀种类多样化等问题,为了满足在资源有限的硬件设备上实现对番茄叶片病害准确识别,提出改进ShuffleNet v2模型。首先对基本单元进行改进,提出SA-stage模块,使模型密切关注叶片相关... 番茄大面积种植导致叶片部位被病虫害侵蚀面积不一、侵蚀种类多样化等问题,为了满足在资源有限的硬件设备上实现对番茄叶片病害准确识别,提出改进ShuffleNet v2模型。首先对基本单元进行改进,提出SA-stage模块,使模型密切关注叶片相关特征信息的同时减小了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提出LFN轻量化特征融合模块,实现浅层和深层网络的上下文信息交互;接着引入RFB-s轻量化特征增强模块,增强小目标病害的特征提取;最后将SPD-Conv代替普通卷积和最大池化层,降低图像分辨率的同时保留了番茄叶片病害小目标的细粒度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改进ShuffleNet v2模型在10种番茄叶片病害图像上进行测试,准确率和平均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6.55%、96.40%,较原模型分别提高了4.44、3.70百分点;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为348154、38.75 MB,较原模型分别减少3888、3.88 MB。相比于其他分类模型AlexNet、ResNet50、MobileNet v3等,改进ShuffleNet v2模型不仅准确率最高、参数量和计算量最小,而且权重最小,仅为1.51 MB。该研究提出的改进ShuffleNet v2模型具备在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上部署的条件,满足实时、准确地识别番茄叶片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片病害 病害识别 轻量化 参数量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AM真菌配施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陈军 郑青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基于种植番茄6年的连作土,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不施化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下增施AM真菌(AM)、普通生物有机肥(CF)、新型生物有机肥(NF)及AM真菌分别配施普通生物有机肥(ACF)、新型生物有机肥(ANF),探索生物有机肥与AM真... 基于种植番茄6年的连作土,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不施化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下增施AM真菌(AM)、普通生物有机肥(CF)、新型生物有机肥(NF)及AM真菌分别配施普通生物有机肥(ACF)、新型生物有机肥(ANF),探索生物有机肥与AM真菌配施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在连作土中常规施肥处理(CK2)的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小。与CK2相比,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AM、CF、NF、ACF、ANF)均略增加了pH值,提高了有机质(OM)、微生物量碳、速效养分(AN、AP、AK)、交换性镁(EMg)及交换性钙(ECa)含量,提升了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等品质参数,各指标均以AM真菌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ACF、ANF)的效果较佳。Illumina HiSeq测序结果表明,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均降低了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CK1、CK2相比,轮枝菌属(Gibellulopsis)、镰刀菌属(Fusarium)、腐质霉属(Humicol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整体以ANF存在极值。相关分析及RDA结果表明,除pH值外,其他土壤因子与果实品质参数均存在密切关系,且OM、MBC含量是影响斗管囊霉属的主要土壤因子,而ECa是决定轮枝菌属、镰刀菌属、腐质霉属丰度的主要土壤因子。综上,AM真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连作番茄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及调控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AM真菌配施以新型生物有机肥更适合番茄连作土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物有机肥 AM真菌 品质 土壤性质 真菌群落
下载PDF
番茄红素光异构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马永强 隋佳琦 +3 位作者 黎晨晨 张莹 马调梅 刘润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优化全反式番茄红素光异构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光照协同光敏剂的方法对全反式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以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选择最优条件。结果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0.16 mg/mL、荧... 目的优化全反式番茄红素光异构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光照协同光敏剂的方法对全反式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以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选择最优条件。结果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0.16 mg/mL、荧光素质量浓度为0.14 mg/mL、时间为56 min,此条件下得到番茄红素顺式占比最高为33.7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番茄红素结构的测定,最终得到5种番茄红素异构体,包括(5,9)-顺式番茄红素、13-顺式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异构体1、番茄红素异构体2和全反式番茄红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异构体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番茄红素各异构体在37℃条件下的变化最为显著,而在4℃条件下降解最慢。此外,全反式番茄红素在几种主要番茄红素同分异构体中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其次是(5,9)-顺式番茄红素,而13-顺式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最低。结论本研究通过光异构化提高了番茄红素的顺式占比,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番茄红素系列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光异构化 顺式占比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番茄新品种辽研1618的选育
20
作者 吕书文 吴媛媛 +11 位作者 王国政 邹庆道 王涛 王晓峰 张子君 张逸鸣 刘念 山春 刘健 杨国栋 张馨宇 李海涛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辽研1618是以自交系226为母本、自交系368为父本配制选育的番茄杂交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果实呈粉红色,扁圆形,果肩绿色,单果重250 g左右,风味偏甜,属硬肉口感型。抗黄化曲叶病毒病... 辽研1618是以自交系226为母本、自交系368为父本配制选育的番茄杂交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果实呈粉红色,扁圆形,果肩绿色,单果重250 g左右,风味偏甜,属硬肉口感型。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根结线虫,适于辽宁地区春季和秋季保护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辽研1618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