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3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结构表征研究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的组装方式
1
作者 赵文红 何颖 +1 位作者 宫兆海 关二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s中淀粉对番茄红素的复合指数为(17.10±0.01)%,说明番茄红素可进入淀粉螺旋空腔形成复合物;ALCs为球形V-型亚微晶的II型复合结构,其T0为(106.72±0.63)℃,结晶度达(65.32±0.22)%;红外光谱中未见960 cm-1处特征吸收,表明主客体间存在复合作用;ALCs的结构组成排序为:双螺旋>无定形态>V-型单螺旋;其中,双螺旋和V-型单螺旋结构占比分别达(55.95±3.25)%和(17.84±0.96)%。结果表明:直链淀粉通过包合和缠绕番茄红素,组装形成热稳定的复合结构。研究阐明了ALCs的组装方式,揭示了其改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机制,为拓展番茄红素作为功能性色素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 结构表征 晶体结构 包合 组装方式
下载PDF
高顺式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
2
作者 黎晨晨 马调梅 +2 位作者 张莹 隋佳琦 韩春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678,共13页
为了解决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番茄红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降解和异构化的问题,以高顺式番茄红素为包埋对象,筛选天然表面活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高顺式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简称纳米乳液,下同)。采用HPLC、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TEM和... 为了解决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番茄红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降解和异构化的问题,以高顺式番茄红素为包埋对象,筛选天然表面活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高顺式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简称纳米乳液,下同)。采用HPLC、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探究了合理贮藏纳米乳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油水比[V(油相)∶V(水相),将全反式番茄红素溶解于体积比1∶1的亚油酸/辛癸酸甘油酯混合溶剂形成油相;酪蛋白酸钠水溶液为水相]为1∶3、酪蛋白酸钠水溶液质量分数6.0%、剪切时间15 min、剪切转速12000 r/min的最佳制备条件下,纳米乳液中高顺式番茄红素包埋率最高,为88.09%±0.92%。低温(4℃)、避光、充氮、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贮藏,添加Al^(3+)、NaCl、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或2,6-二叔丁基对甲酚)、蔗糖,可减少和抑制纳米乳液中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的氧化降解和异构体恢复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顺式番茄红素 纳米乳液 制备工艺 恢复转化 稳定性 食品化学品
原文传递
番茄红素光异构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马永强 隋佳琦 +3 位作者 黎晨晨 张莹 马调梅 刘润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优化全反式番茄红素光异构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光照协同光敏剂的方法对全反式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以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选择最优条件。结果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0.16 mg/mL、荧... 目的优化全反式番茄红素光异构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光照协同光敏剂的方法对全反式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以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选择最优条件。结果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0.16 mg/mL、荧光素质量浓度为0.14 mg/mL、时间为56 min,此条件下得到番茄红素顺式占比最高为33.7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番茄红素结构的测定,最终得到5种番茄红素异构体,包括(5,9)-顺式番茄红素、13-顺式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异构体1、番茄红素异构体2和全反式番茄红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异构体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番茄红素各异构体在37℃条件下的变化最为显著,而在4℃条件下降解最慢。此外,全反式番茄红素在几种主要番茄红素同分异构体中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其次是(5,9)-顺式番茄红素,而13-顺式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最低。结论本研究通过光异构化提高了番茄红素的顺式占比,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番茄红素系列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光异构化 顺式占比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番茄红素工艺
4
作者 丁长河 樊俊敏 +3 位作者 尹萌 李亚丽 魏书音 高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与纯度。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玉米粉20 g/L、黄豆粉25 g/L、磷酸二氢钾0.6 g/L、硫酸镁0.9 g/L、玉米油12 g/L、发酵液初始pH 6.5、接种量6%、装液量40 mL/250 mL、正菌和负菌接种比例1∶15、培养温度26℃、转速180 r/min、振荡培养144 h,在42 h时加入0.4 g/L的2-氨基-6-甲基吡啶作为环化酶阻断剂,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产量为626.25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5.6%,该研究结果可为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肉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氏霉菌 番茄红素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硼诱导下番茄红素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缪迪季 徐龙水 徐卫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6,共16页
微量元素硼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糖的转化等多种生物代谢.糖和番茄红素是番茄果实的重要品质,但目前对于硼诱导下糖和番茄红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尚少.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硼水平(0、1、2、4和8 mg/L硼砂)对‘凯丰’和‘红... 微量元素硼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糖的转化等多种生物代谢.糖和番茄红素是番茄果实的重要品质,但目前对于硼诱导下糖和番茄红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尚少.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硼水平(0、1、2、4和8 mg/L硼砂)对‘凯丰’和‘红丽’两种番茄营养和风味品质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初步探究硼诱导的转录代谢信息,以及糖代谢关键基因和番茄红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随着供硼水平的增加,两个品种番茄的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7.3%~67.2%和22.2%~86.2%.转录组分析发现,硼处理下两个番茄品种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中,部分差异基因还富集在番茄红素合成代谢通路和糖分合成代谢通路上.随着供硼水平的增加,在绿熟期番茄的糖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整体上调,番茄红素合成关键基因PSY、PDS、ZDS、CrtISO表达量在绿熟期上调,Z-ISO基因表达量在成熟期上调.可溶性总糖与BA、NI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番茄红素含量与PSY、CrtISO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糖代谢 基因表达 转录组
原文传递
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粟叶萍 谢佩雅 +4 位作者 韦入菲 陈欣颖 韦宇杭 宗少晖 曾高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干预低剂量(L)、中剂量(M)、高剂量(H)组,戊酸雌二醇组(E2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持续12周。Micro-CT扫描分析小鼠股骨骨密度(BMD)和骨微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骨中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表达;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分析粪便中V3~V4区菌群基因。结果:HE结果显示,OVX组小鼠骨松质结构改变,骨小梁稀疏松散、粗细不匀,大量断裂,骨髓腔间距宽;M组、H组的骨结构改善,且H组接近于sham组;Micro-C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BMD、小梁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连接密度(Conn.Dn)显著降低,骨表面积/组织体积(BS/TV)、骨小梁空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M组和H组BMD、BV/TV、BS/TV、Tb.N、Conn.Dn显著增加,H组Tb.Sp、SMI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M组、H组的BGP显著升高,TRAP5b显著降低。16S r 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H组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在属水平上,H组艾克曼菌属、毛螺菌科_NK4A136菌属、双歧杆菌属、回肠杆菌属和毛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升高,杜氏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螺杆菌属和另枝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Ef Se)分析结果显示,H组中的放线菌门、放线菌门未确定菌纲、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科、Ileibacterium valens和回肠杆菌属丰度富集。结论: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OVX小鼠骨微结构,缓解骨丢失,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番茄红素 叶黄 植物甾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超临界体系热致番茄红素顺式异构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7
作者 王维松 陶莉 +2 位作者 孙菁茹 张迎莉 孙清瑞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强抗氧化活性、降低多种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功效的类胡萝卜素。为提高全反式番茄红素的脂溶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利用绿色化学技术,在超临界CO_(2)-乙醇体系中通过热致异构化法制得高顺式异构体占比的番茄...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强抗氧化活性、降低多种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功效的类胡萝卜素。为提高全反式番茄红素的脂溶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利用绿色化学技术,在超临界CO_(2)-乙醇体系中通过热致异构化法制得高顺式异构体占比的番茄红素。以总顺式番茄红素占比为评价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条件优化,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番茄红素含量2.0 mg/mL(基于乙醇体积)、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2 min、反应压力33 MPa,该条件下总顺式番茄红素异构体占比可达到61.6%。采用DPPH法和ABTS法,分别对原料和异构化产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顺式异构化反应后可提高原料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活性。该绿色工艺法可实现高顺式占比番茄红素异构体的高效制备,以期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借鉴,从而有望将其应用到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超临界CO_(2) 异构化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及抗炎活性分析
8
作者 李文治 马诗经 +3 位作者 何文江 郭高辉 王珊珊 杜志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分别加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测定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包封率,分析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体外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BPH-1细胞与体内佛波酯(TPA)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探讨番...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分别加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测定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包封率,分析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体外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BPH-1细胞与体内佛波酯(TPA)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微胶囊的抗炎活性及其抗炎机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1的复合壁材制备得到的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包封率为85.43%,在45℃条件下,番茄红素微胶囊中番茄红素保留率超过50%;在0.5~10.0μg/mL范围内,番茄红素微胶囊对LPS诱导分泌NO的抑制率为8.83%~72.33%,其IC50为3.76μg/mL;10.0μg/mL番茄红素微胶囊对BPH-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达52.17%,其IC50为8.33μg/mL;番茄红素微胶囊对TPA诱导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为38.45%,显著抑制TNF-α、IL-6、MDA、ROS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抗炎作用优于番茄红素油树脂。可见,番茄红素微胶囊比番茄红素油树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及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NF-α、IL-6、MDA、ROS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微胶囊 抗炎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高番茄红素加工番茄新品种筛选及应用
9
作者 张录霞 魏强 +2 位作者 李倍金 薛艳 甘中祥 《西北园艺》 2024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筛选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番茄红素加工番茄品种,引进DR系列和IVF系列高番茄红素品种在新疆试种,检测番茄红素含量,观察品种适应性。结果表明:通过番茄红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筛选出DR1176和IVF5228两个品种,番茄红素含量高(分别... 为筛选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番茄红素加工番茄品种,引进DR系列和IVF系列高番茄红素品种在新疆试种,检测番茄红素含量,观察品种适应性。结果表明:通过番茄红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筛选出DR1176和IVF5228两个品种,番茄红素含量高(分别为20.7 mg/100 g和15.5 mg/100 g)、产量高(分别为11.89 t/亩和10.92 t/亩)。两个品种作为研发材料进行低代材料分离提纯,优选出6份高番茄红素材料;同时,安排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番茄红素含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番茄红素含量 选育试验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乳液制备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永强 黎晨晨 +1 位作者 王鑫 王艺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目的设计一种包埋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延缓番茄红素降解速率,从而扩大番茄红素的应用。方法以番茄红素晶体为目标芯材,利用伪三元相图获得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利用光降解和热降解动力学模型,探究番茄红素晶体... 目的设计一种包埋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延缓番茄红素降解速率,从而扩大番茄红素的应用。方法以番茄红素晶体为目标芯材,利用伪三元相图获得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利用光降解和热降解动力学模型,探究番茄红素晶体包埋前后的光、热稳定性。结果制备番茄红素微乳液的最佳配方:油相为乙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60,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比(K_(m))为2∶1,此时形成的微乳面积最大为53.05%。番茄红素微乳液中番茄红素的质量浓度为352.90μg/mL,平均粒径为13.22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0548,其构相为O/W型微乳液。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具有良好离心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在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处理下,其降解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规律,且微乳中番茄红素降解速率小于番茄红素晶体降解速率。结论番茄红素被微乳液包埋后提高了水溶性、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延缓番茄红素晶体的光降解和热降解速率,对番茄红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晶体 微乳液 伪三元相图 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番茄红素调节AMPK/SIRT1/NF-κB信号通路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英芬 金延强 +2 位作者 刘艳雪 倪丽丽 刘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番茄红素(LYC)减轻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AC小鼠模型。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番茄红素(LYC)减轻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AC小鼠模型。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AC组)、LYC低组(5 mg/kg)、LYC中组(10 mg/kg)、LYC高组(20 mg/kg),LYC高+AMPK抑制剂(CC)组(0.2 mg/kg)。观察小鼠眼周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Th17、Treg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Ig)E、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膜组织AMPK/SIRT1/NF-κB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AC组小鼠眼部出现结膜充血、红肿、溢泪等现象,结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较多,Th17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IL)-17、IL-6、IgE、TSLP、磷酸化AMPK(p-AMPK)、核NF-κB p65水平升高,Treg细胞比例、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SIRT1水平降低(P<0.05)。与AC组比较,LYC中、高组小鼠眼部结膜充血、水肿、溢泪等明显减轻,结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较少,脾脏中Th17/Treg细胞比例趋向平衡,IL-17、IL-6、IgE、TSLP、核NF-κB p65水平降低,IL-10、TGF-β、p-AMPK、SIRT1水平升高(P<0.05)。CC可抵消LYC对AC小鼠的上述保护作用。结论LYC可减轻AC小鼠的过敏和炎症反应,维护机体免疫平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AMPK/SIRT1通路活化,抑制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过敏性结膜炎 炎症反应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环化酶阻断剂对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长河 白璐佳 尹萌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3,83,共8页
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清除自由基、抗癌、抗炎和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功效。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选择三孢布拉氏霉菌作为发酵菌株,加入环化酶阻断剂来提高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产量。以番... 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清除自由基、抗癌、抗炎和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功效。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选择三孢布拉氏霉菌作为发酵菌株,加入环化酶阻断剂来提高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产量。以番茄红素产量作为筛选指标,对比4种环化酶阻断剂(2-氨基-6-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2-甲基咪唑和2-异丙基咪唑)对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选出最优环化酶阻断剂,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环化酶阻断剂相比,添加环化酶阻断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红素的产量,同时以2-氨基-6-甲基吡啶作为阻断剂,添加量0.5 g/L时番茄红素产量最高,故选择2-氨基-6-甲基吡啶进行正交试验;三孢布拉氏霉菌最优发酵条件为2-氨基-6-甲基吡啶的添加量0.4 g/L,发酵42 h时添加,发酵时间144 h,在此条件下,菌体生物量由39.88 g/L变为38.85 g/L,番茄红素产量由7.18 mg/L提高至498.59 mg/L。环化酶阻断剂对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产生积极影响,可显著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氏霉菌 番茄红素 环化酶阻断剂
下载PDF
大白菜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 BrLCYB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13
作者 李必元 岳智臣 +3 位作者 赵彦婷 雷娟利 胡齐赞 陶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90-2096,共7页
本研究从大白菜中克隆了唯一的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BrLCYB),编码序列长度为1482 bp,BrLCYB只在5′UTR所对应的基因序列中存在一个内含子,导致其转录后形成2种类型的转录本(BrLCYB-1和BrLCYB-2),其中BrLCYB-1类型占98.26%。BrLCYB广... 本研究从大白菜中克隆了唯一的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BrLCYB),编码序列长度为1482 bp,BrLCYB只在5′UTR所对应的基因序列中存在一个内含子,导致其转录后形成2种类型的转录本(BrLCYB-1和BrLCYB-2),其中BrLCYB-1类型占98.26%。BrLCYB广泛表达在多种器官中和整个胚胎发育阶段,其中在花和成熟胚胎中有着较高的表达。系统进化树显示,高等植物的LCYB起源于蓝藻,LCYB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内含子获得和内含子丢失事件,最终在高等植物的编码序列中丢失全部内含子。BrLCYB蛋白包含番茄红素β-环化酶结构域,为了进一步验证BrLCYB的功能,构建了pET-BrLCYB原核表达载体。pACCRT-EIB和pET-BrLCYB共转化到大肠埃希菌中,可使得大肠埃希菌富集橙黄色的β-胡萝卜素,证明大白菜BrLCYB具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的催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基因 功能分析
下载PDF
番茄红素缓解动物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郝振芳 蔡子慧 +5 位作者 杜娟娟 陈云贺 陈凤娟 姜义宝 杨旭 张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36-743,共8页
从线粒体结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及生物发生等分子机制角度,综述了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动物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总结了现阶段LYC保护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今后应在提高LYC生物利用度、丰度... 从线粒体结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及生物发生等分子机制角度,综述了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动物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总结了现阶段LYC保护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今后应在提高LYC生物利用度、丰度及探究LYC缓解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推进LYC在动物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线粒体 番茄红素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生物发生
下载PDF
番茄红素肝靶向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及肝靶向性评价
15
作者 马永强 王姿淇 +2 位作者 黎晨晨 张莹 徐京育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功能性类胡萝卜素,因化学稳定性及水溶性较差降低了生物利用率,将其制备成靶向脂质体可改善其水溶性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实验采用探头式超声-逆向蒸发法制备以硬脂醇半乳糖苷为配体修饰的番茄红素肝靶向脂质体,单因素...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功能性类胡萝卜素,因化学稳定性及水溶性较差降低了生物利用率,将其制备成靶向脂质体可改善其水溶性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实验采用探头式超声-逆向蒸发法制备以硬脂醇半乳糖苷为配体修饰的番茄红素肝靶向脂质体,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后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7∶1、配体与固体脂质比1∶40、药脂比1∶48、旋蒸时间35 min、旋蒸温度5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91.13±0.20)%,载药量为(2.39±0.37)%,粒径为(252.63±5.87)nm,在不同光照条件、贮藏温度以及有无氧气条件下稳定性均良好。动物实验显示番茄红素肝靶向脂质体组小鼠肝脏部位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证明了经硬脂醇半乳糖苷修饰后,番茄红素脂质体肝靶向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醇半乳糖苷 番茄红素 肝靶向脂质体 探头式超声-逆向蒸发法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番茄红素β-环化酶和新黄质合酶功能差异关键氨基酸的发掘
16
作者 王丽 赵子龙 +1 位作者 刘振 毛相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1-48,共8页
酶是天然存在的高效催化剂,长期的进化过程产生了诸多的同源酶,同源酶的序列相似高却有不同的功能,而导致功能差异的原因也倍受关注。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 β-cyclase,LCYB)和新黄质合酶(neoxanthin syntha... 酶是天然存在的高效催化剂,长期的进化过程产生了诸多的同源酶,同源酶的序列相似高却有不同的功能,而导致功能差异的原因也倍受关注。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 β-cyclase,LCYB)和新黄质合酶(neoxanthin synthase,NSY)序列高度相似但对番茄红素的环化功能不同,且并未有研究报道导致环化差异的原因。因此该研究选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8.2%的枸杞来源LyLCYB和番茄来源SoNSY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基因soNSY的片段替换为lyLCYB对应位置的片段构建不同的嵌合体基因,并且利用定点突变策略构建差异位点的点突变蛋白,将改造后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测定其番茄红素环化活性。最终发现了219位点是导致LyLCYB和SoNSY番茄红素β-环化功能差异的关键氨基酸,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其他来源的LCYB和NSY功能差异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新黄质合酶 嵌合体 差异氨基酸 大肠杆菌异源表达
下载PDF
番茄红素通过SIRT1/NF-κB轴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且促进其凋亡
17
作者 刘伟 杨树芹 赵序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9-796,共8页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轴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正常肾细胞HK-2和人肾癌细胞786-O,实验分为对照组(0.1%DMSO)、顺铂组(40μg/mL)、番茄红素低质量浓度(2.5μg/...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轴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正常肾细胞HK-2和人肾癌细胞786-O,实验分为对照组(0.1%DMSO)、顺铂组(40μg/mL)、番茄红素低质量浓度(2.5μg/mL)组、番茄红素高质量浓度(5μg/mL)组、番茄红素(5μg/mL)+EX527(SIRT1抑制剂)(3μmol/L)组。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K-2、786-O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786-O细胞的凋亡,RH123、DCFH-DA染色分别检测各组786-O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水平,WB法检测各组786-O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casp3和SIRT1/NF-κB轴相关蛋白SIRT1、p-NF-κB蛋白的表达。786-O细胞移植瘤实验检测番茄红素低(5 mg/kg)、高质量浓度(20 mg/Kg)、顺铂(2 mg/kg)、番茄红素(20 mg/kg)+EX527(10 mg/kg)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结果:番茄红素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786-O细胞的增殖活性,番茄红素、顺铂均明显抑制786-O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且促进其凋亡,细胞中MMP损伤率升高而ROS水平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AX、C-casp3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Bcl-2表达下调(P<0.05),SIRT1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NF-κB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述作用均可被EX527逆转;番茄红素、顺铂抑制786-O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且促进其细胞凋亡,其作用也能被EX527逆转。结论:番茄红素通过上调SIRT1、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786-O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786-O细胞 番茄红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核因子-κB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红酸汤自然发酵中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周艳 李会 宋小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177,共5页
为了探究红酸汤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番茄红素构型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不同时间红酸汤的番茄红素顺反式异构体种类及其含量,分析pH值、滴定酸度、有机酸与总番茄红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自然发酵... 为了探究红酸汤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番茄红素构型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不同时间红酸汤的番茄红素顺反式异构体种类及其含量,分析pH值、滴定酸度、有机酸与总番茄红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会引起番茄红素的异构化,且苹果酸对顺式番茄红素总量、(13Z)-番茄红素含量、(5Z)-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番茄红素 异构体 有机酸
下载PDF
玉米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19
作者 王凡予 何伟伟 +5 位作者 李大婧 郭庆启 罗浩 陆义珠 包怡红 张钟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84,共8页
从玉米中克隆获得β-环化酶(lycopene β-cyclase,LCYb)和ε-环化酶(lycopene ε-cyclase,LCYe)基因,对编码产物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通过体外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借助于颜色互补及产物分析实验,探究了玉米LCYb和LCYe的催化功能特性。序列... 从玉米中克隆获得β-环化酶(lycopene β-cyclase,LCYb)和ε-环化酶(lycopene ε-cyclase,LCYe)基因,对编码产物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通过体外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借助于颜色互补及产物分析实验,探究了玉米LCYb和LCYe的催化功能特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玉米LCYb和LCYe的cDNA全长分别1 470 bp和1 611 bp,与高粱和小米物种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通过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标签融合表达,成功纯化出LCYe和LCYb蛋白。颜色互补实验及高效液相产物分析结果表明,玉米LCYb具有β-环催化活性,可将番茄红素两端环化形成β-胡萝卜素,同时也具有微量的ε-环活性,可以通过中间体γ-胡萝卜素生成α-胡萝卜素;而玉米LCYe具有双ε-环活性可以同时催化番茄红素两端形成ε-胡萝卜素。本研究揭示了玉米番茄红素环化酶的催化特性,为探究玉米类胡萝卜素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番茄红素环化酶 基因克隆 颜色互补 功能验证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洪玲 李才辉 +2 位作者 黄鸣恋 廖艳军 林天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Lyc)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成年雄性BALB/c小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与TBI+Lyc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压缩损伤模型的方法制备TB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Lyc)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成年雄性BALB/c小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与TBI+Lyc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压缩损伤模型的方法制备TB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不给予打击。各组按建模后1 d、2 d、3 d、7 d及14 d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3只。假手术组及TBI组给予葵花油,TBI+Lyc组给予葵花油溶解的Lyc(浓度为1 mg/ml),剂量均为10 mg/(kg·d),每日固定时间灌胃,持续14 d。取各亚组小鼠下腔静脉血及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D-乳酸(D-LA)水平,终点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炎性因子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回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结果TBI组、TBI+Lyc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FABP、D-LA、DAO、内毒素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01);TBI+Lyc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FABP、D-LA、DAO、内毒素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TBI组(P<0.01或P<0.001)。血清TNF-α、IL-1β分别与I-FABP、D-LA、DAO、内毒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假手术组回肠绒毛基本正常,TBI组回肠绒毛结构明显破坏,TBI+Lyc组回肠绒毛结构基本整齐。TBI组小鼠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TBI+Lyc组小鼠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BI组(P<0.05)。结论Lyc可降低TBI小鼠各个时期炎性因子水平,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创伤性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