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理气养血方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失眠伴抑郁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1
作者 徐明超 樊书领 +1 位作者 李尽义 任应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养血方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失眠伴抑郁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14例卒中后失眠伴抑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养血方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失眠伴抑郁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14例卒中后失眠伴抑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养血方。比较两组神经递质的水平[5-羟色胺(5-HT)、P物质(SP)、甘氨酸、γ-氨基丁酸],评估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5-HT、甘氨酸、γ-氨基丁酸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PSQI评分、HAMD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HAMD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23%)高于对照组(77.19%,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肝理气养血方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失眠伴抑郁老年患者的抑郁和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调节神经递质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理气养血方 氢溴酸西酞普兰 抑郁 卒中 失眠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覃靖燊 江水玉 +1 位作者 李清梅 李绅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70-174,共5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作为近年来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因其复杂且尚未明确的病因病机以及日渐上升的发病率而备受关注。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是IBS-D的关键发病病机,故临床上常以疏肝健脾法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作为近年来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因其复杂且尚未明确的病因病机以及日渐上升的发病率而备受关注。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是IBS-D的关键发病病机,故临床上常以疏肝健脾法为基本治法来拟定疏肝健脾方进行治疗。近年来,对疏肝健脾方治疗IBS-D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对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疏肝健脾法 疏肝健脾方
下载PDF
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袁加文 彭文波 +3 位作者 李馨蕊 闫丹丹 单静怡 何婧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微血管密度(MVD)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微血管密度(MVD)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以及超声指标(RI、PI、MVD)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其中医证候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T3和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TSH水平降低更多(P<0.05);治疗后2组患者RI、PI、MVD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RI、PI、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消瘿方联合穴位敷贴可以改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TSH表达水平,减少RI、PI、MVD值,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疏肝消瘿方 穴位敷贴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素 超声指标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疏肝补肾法对卵巢早衰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王敏 张斐 王洋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0-37,共8页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法对卵巢早衰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中剂量组、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高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法对卵巢早衰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中剂量组、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高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连续15 d建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同时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方式建立肝郁证模型,连续21 d。造模成功后,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混悬液3.39 g·kg^(-1)、6.77 g·kg^(-1)、13.55 g·kg^(-1),雌激素组灌胃戊酸雌二醇(补佳乐)0.105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灭菌水,连续干预3周。采集阴道脱落细胞监测大鼠动情周期变化,行为学检测肝郁证造模情况,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抗缪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含量,TUNEL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指数,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Bcl-2、Bax、活性氧(ROS)、SOD-2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组织结构不清晰,颗粒细胞层明显变薄,旷场实验移动总距离和蔗糖水消耗率降低(P<0.05,P<0.01),血清FSH水平升高,E_(2)、AMH、INHB水平显著降低(P<0.01),颗粒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Bcl-2、SOD-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ROS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和行为学实验结果有所改善,血清FSH水平降低,E_(2)、INHB水平升高(P<0.05,P<0.01),Bax、ROS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中、高剂量组和雌激素组颗粒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高剂量组和雌激素组Bax蛋白表达降低、SOD-2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INHB水平升高,高剂量组FSH降低、E_(2)升高、SOD-2的蛋白表达升高,中、高剂量组颗粒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P<0.01)。与柴胡疏肝散合左归饮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E_(2)水平升高、Bax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疏肝补肾法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而降低颗粒细胞凋亡率,进而改善卵巢功能,且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氧化应激 疏肝补肾法 颗粒细胞凋亡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神经调控作用及对免疫炎症反应、认知功能损害和HPG、HPT的影响
5
作者 王珊珊 薛秀娟 +5 位作者 王文刚 相希 赵鑫 王亚静 陈爱霞 董文静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神经调控作用及对免疫炎症反应、认知功能损害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脑卒中...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神经调控作用及对免疫炎症反应、认知功能损害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五行针灸组51例(脱落2例,最终纳入49例),方剂联合组51例(脱落2例,最终纳入49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五行针灸组患者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行针灸治疗,方剂联合组患者在五行针灸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7a(IL-17a)、促甲状腺激素(TSH)、5-羟色胺(5-H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方剂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6%(48/49),高于五行针灸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方剂联合组患者精神焦虑抑郁、脘痞、胸胁作胀、善太息和嗳气频作等中医证候评分较五行针灸组降低,HAMD、GAD-7评分较五行针灸组降低,MMSE、Q-LES-Q-SF评分较五行针灸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方剂联合组患者的IL-1β、IL-17a和GFAP水平较五行针灸组降低,NGF水平较五行针灸组升高,5-HT、E2和TSH水平较五行针灸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联合五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可减少免疫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及认知功能损害,调节HPG、HPT,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 五行针灸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 免疫炎症反应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载PDF
汪龙德运用疏肝健脾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6
作者 杜晓娟 汪龙德 +2 位作者 靳三省 李正菊 毛兰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介绍汪龙德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关键病机是肝郁脾虚,发病部位在肝脾,属虚实夹杂证,临证强调运用疏肝健脾法为基本治法,使肝气畅达,疏泄正常,气行血行,则瘀血渐除,气机布... 介绍汪龙德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关键病机是肝郁脾虚,发病部位在肝脾,属虚实夹杂证,临证强调运用疏肝健脾法为基本治法,使肝气畅达,疏泄正常,气行血行,则瘀血渐除,气机布散津液于全身;脾胃健运,气血津液化生有源,痰饮水湿自化,则清窍腠理得以濡润。辅以清热润燥、养血生津、活血祛瘀,标本同治,可获良效。并结合案例,介绍了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应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疏肝健脾法 肝郁脾虚 名医经验 汪龙德
原文传递
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观察
7
作者 赵茜 陈杰东 李伟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2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2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疏肝健脾汤联合刮痧治疗可有效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的失眠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失眠 亚健康 疏肝健脾汤 刮痧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疏肝益肾汤用于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的价值
8
作者 许娟秀 李丽 +2 位作者 缪玲玲 叶路 吴海根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5期339-342,369,共5页
目的:分析疏肝益肾汤用于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1月收治的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益肾... 目的:分析疏肝益肾汤用于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1月收治的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益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及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自然杀伤细胞(NK)、分化决定族抗原4^(+)(CD4^(+))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情况。结论:疏肝益肾汤用于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根治术 疏肝益肾汤 细胞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戴丽华 张赟 +1 位作者 顾芹 赵永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4期93-98,共6页
目的探究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 目的探究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生活质量、疗效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并增强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 疏肝健脾汤 穴位贴敷
下载PDF
利胆疏肝汤治疗胆石症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10
作者 孙胜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3-0036,共4页
本研究深入探究了利胆疏肝汤在胆石症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共招募了30位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利胆疏肝汤。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术后恢复、并发症... 本研究深入探究了利胆疏肝汤在胆石症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共招募了30位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利胆疏肝汤。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以及半年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利胆疏肝汤在胆石症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和复发风险,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为临床治疗胆石症围手术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利胆疏肝 临床随机对照
下载PDF
疏肝补肾毓麟汤通过PINK1/Parkin通路调控自噬流提高精子活力的研究
11
作者 陈曙辉 萧闵 +2 位作者 姜兴宇 蔚文垚 曹继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I0022-I0024,共9页
目的 明确疏肝补肾毓麟汤畅通自噬流,通过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提高精子活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补肾毓麟... 目的 明确疏肝补肾毓麟汤畅通自噬流,通过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提高精子活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补肾毓麟汤高剂量组、疏肝补肾毓麟汤低剂量组、五子衍宗丸对照组。采用腺嘌呤(0.05 g·kg^(-1))灌胃14 d,复制少弱精症大鼠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0.9%氯化钠溶液,疏肝补肾毓麟汤高、低剂量组给药32.4 g/(kg·d)、8.1 g/(kg·d),五子衍宗丸对照组给药2.6 g/(kg·d)。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子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的超微结构变化、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标记线粒体外膜易位酶20(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mitochondrion 20,TOMM20)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II,LC3II)的共定位、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PINK1、Parkin、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62(Selective autophagy adaptor protein 62,P62)、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I)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精子活动力下降(P<0.05),线粒体膜电位比例下降(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出现核周聚集,嵴受损或丢失,除了碎裂外,还有暗基质,以及外膜不规则,并且受损的线粒体与包括线粒体吞噬体在内的线粒体空泡相关,免疫双染中发现LC3II的存在量明显增多,LC3II与TOMM20的双重标记也增加,自噬相关指标PINK1、Parkin、LC3II/I、P6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疏肝补肾毓麟汤高剂量组、疏肝补肾毓麟汤低剂量组、对照组的精子活动力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比例增加(P<0.05),超微结构下正常形态的线粒体比例明显增多,且线粒体溶酶体的数量也减少,免疫双染中发现LC3II的存在量明显减少,LC3II与TOMM20的双重标记减少,自噬相关指标PINK1、Parkin、LC3II/I、P6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比例增加(P<0.05);疏肝补肾毓麟汤高剂量组、疏肝补肾毓麟汤低剂量组超微结构下正常形态的线粒体比例明显增多,且线粒体溶酶体的数量也减少,免疫双染中发现LC3II的存在量明显减少,LC3II与TOMM20的双重标记减少,自噬相关指标PINK1、Parkin、LC3II/I、P6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疏肝补肾毓麟汤能改善精子活力低下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动力,可能是通过提高模型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保护线粒体功能,下调PINK1、Parkin、LC3 II/I、P62的表达,并畅通自噬流,减轻线粒体的过度自噬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活力低下 线粒体自噬 自噬流 疏肝补肾毓麟汤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满山红疏肝颗粒中5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
12
作者 池锐 罗宇东 +4 位作者 阎莉 余鹏 孔文 谭安蔷 陈晓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满山红疏肝颗粒中夏佛塔苷、田基黄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原儿茶酸5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方法:研究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满山红疏肝颗粒中夏佛塔苷、田基黄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原儿茶酸5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方法:研究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5 nm。结果:夏佛塔苷、田基黄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原儿茶酸分别在浓度为0.0976~1.1712μg/mL、0.0833~0.9996μg/mL、0.0469~0.5628μg/mL、0.0374~0.4488μg/mL、0.0110~0.13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有效成分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100.8%,101.7%、101.3%、101.1%,RSD分别为1.1%、1.0%、0.7%、1.1%、1.3%。6批满山红疏肝颗粒中夏佛塔苷的含量在0.8869~0.9031 mg/g之间,田基黄苷的含量在0.1917~0.2034 mg/g之间,异槲皮苷的含量在0.0827~0.1052 mg/g之间,槲皮苷的含量在0.0098~0.0140 mg/g之间,原儿茶酸的含量在0.0655~0.0694 mg/g之间。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为满山红疏肝颗粒建立了有效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山红疏肝颗粒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作者 施晓军 侯秀娟 +4 位作者 李军祥 章妍 姚玉璞 谢春娥 王允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 评价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 目的 评价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20例,中药组予健脾疏肝方颗粒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模拟剂,西药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和健脾疏肝方颗粒模拟剂,治疗12周。入组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酶(GPT)、中医证候评分、肝脏B超、Fibro Scan受控衰减参数(CAP)、安全性指标及中药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改变。结果 受试者脱落3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36例(中药组19例,西药组17例)。治疗后,两组GP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AP值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B超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患者粪便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等比例相对有所提高,变形菌门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健脾疏肝方能降低肝郁脾虚型NALFD患者GPT水平,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研究 肠道菌群 健脾疏肝
下载PDF
电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MAO水平及CaMK信号蛋白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梁燕 武海博 +4 位作者 张肖 孙军 傅国惠 张保朝 周国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单胺氧化酶(MAO)水平及钙调蛋白激酶(CaMK)信号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只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抑郁组、健康组、电针组、柴胡疏肝散组、联合组各3只。采用实时荧光... 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单胺氧化酶(MAO)水平及钙调蛋白激酶(CaMK)信号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只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抑郁组、健康组、电针组、柴胡疏肝散组、联合组各3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中CaMKⅡ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中MAO表达水平,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情况,水迷宫行为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aMKⅡ蛋白含量。结果 与抑郁组相比较,电针组、柴胡疏肝散组、联合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更优(均P<0.05),联合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优于电针组、柴胡疏肝散组(均P<0.05)。电针组、柴胡疏肝散组、联合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MAO表达显著低于抑郁组(均P<0.05),与电针组、柴胡疏肝散组相比较,联合组细胞凋亡细胞率、MAO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电针组、柴胡疏肝散组、联合组海马神经元细胞CaMKⅡ蛋白表达、CaMKⅡ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抑郁组(均P<0.05)。结论 电针与柴胡疏肝散对抑郁大鼠均有改善作用,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佳,电针与柴胡疏肝散对抑郁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CaMK信号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柴胡疏肝 抑郁 海马神经元活性 钙调蛋白激酶(CaMK)信号
下载PDF
疏肝解郁法诊治斑秃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屿萍 张慧敏 +2 位作者 黄清瑞 张彦峰 何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38-740,F0003,F0004,共5页
斑秃是皮肤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斑秃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心、肝、脾、肾亏虚为本,内风、痰湿、血瘀等实邪为标。近年来发现精神情志因素导致斑秃的比重越来越高,疏肝解郁法治疗斑秃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药理研究发现... 斑秃是皮肤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斑秃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心、肝、脾、肾亏虚为本,内风、痰湿、血瘀等实邪为标。近年来发现精神情志因素导致斑秃的比重越来越高,疏肝解郁法治疗斑秃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药理研究发现疏肝解郁法治疗斑秃可能涉及中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免疫改善炎症、减少氧化应激、改善血流等机制。因此,本文基于疏肝解郁法诊治斑秃,从疏肝气、养肝血角度,并结合现代机制研究进行论述,为斑秃的进一步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疏肝解郁 机制研究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16
作者 苏陈颖 朱尉东 +3 位作者 郑琳 江睿轩 郑海音 林凡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8,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 Cards获取NAFLD相关靶标,随后利用Omicshare数据库获取药物及疾病的交集靶标并进行富集分析。借用S...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 Cards获取NAFLD相关靶标,随后利用Omicshare数据库获取药物及疾病的交集靶标并进行富集分析。借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标构建PPI。利用cytoscape软件分析所得网络图,得到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的关键化合物及关键靶标。结果筛得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关键化合物4个,关键靶标包括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涉及AGE-RAGE、NAFLD、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柴胡疏肝散通过多成分激活AGE-RAGE和NAFLD等信号通路治疗NAFLD,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柴胡疏肝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疏肝和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17
作者 高慧霞 郑晓娜 +2 位作者 郭金依 邵智愚 苏秀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5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55例)和疏肝和胃组(60例),西药组予口服雷贝拉唑...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5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55例)和疏肝和胃组(60例),西药组予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疏肝和胃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反酸、胃胀、胸骨后灼痛、倦怠乏力、大便黏腻),胃镜下观察患者的胃液反流情况(24 h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胃液反流分级),采集粪便检测肠道菌群种属和数量,并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疏肝和胃组患者在胃胀、胸骨后灼痛、倦怠乏力、大便黏腻方面较西药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酸方面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液反流情况:治疗后两组24 h食管内胃液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及胃镜下食管内胃液反流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疏肝和胃组优于西药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疗效:疏肝和胃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西药组的78.18%(43/55)(Z=2.542,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肠道菌群:治疗后疏肝和胃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西药组治疗后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疏肝和胃组治疗后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升高(P<0.05),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口干、头痛,西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82%(12/55),疏肝和胃组为16.67%(10/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9,P=0.066)。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能够改善患者反酸、胃胀等症状,抑制胃液反流,调节肠道菌群,效果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 疏肝和胃汤 肠道菌群 胃液反流
原文传递
滋肾疏肝方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邓艳华 陈璐佳 +2 位作者 刘宏飞 袁拯忠 周建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I0018,共8页
目的探讨滋肾疏肝方对围绝经期抑郁(PDD)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PDD小鼠模型。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肾疏肝方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 目的探讨滋肾疏肝方对围绝经期抑郁(PDD)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PDD小鼠模型。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肾疏肝方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38、0.76、1.52 g/mL滋肾疏肝方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1 g/mL盐酸氟西汀合戊酸雌二醇混悬液灌胃。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PDD小鼠行为学变化;Nissl染色观察PDD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组织学变化;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CREB调节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基因及蛋白表达;ELISA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PDD模型小鼠增加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悬尾实验(TST)的不动时间,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抑制BDNF、Calcineurin、CREB和CRTC1的表达,增强盐诱导激酶2(SIK2)和p-TRTC1的表达,降低5-HT、DA和NE的水平;而滋肾疏肝方可逆转PDD建模的影响,尤其以中、高浓度组效果显著。结论滋肾疏肝方可通过CRTC1/CREB/BDNF信号通路,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表达,从而修复PDD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为滋肾疏肝方在PD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医药治疗PD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滋肾疏肝 神经元损伤 CRTC1/CREB/BDN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姜慧 李军祥 +4 位作者 谭祥 张阳 万雯 施晓军 韩海啸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和已发表的文献筛选健脾疏肝方的活性化合物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和药物靶标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筛选NAFLD的相关靶点,预测健脾疏肝方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同靶标的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及微生信云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对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117个活性化合物和279个潜在靶标,其中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豆甾醇(Stigmasterol)、山柰酚(kaempferol)为健脾疏肝方主要活性化合物。PPI网络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转换器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是关键靶蛋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癌症、TNF、乙型病毒性肝炎、MAPK、PI3K-Akt及NAFLD信号通路可能是健脾疏肝方干预NAFLD的潜在机制。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健脾疏肝方主要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健脾疏肝方可以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及多通路起到干预NAFL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 健脾疏肝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疏肝和胃方通过抑制NF-κB通路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
20
作者 杜梦蝶 王玮 +1 位作者 付文尚 孙永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方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通路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造模组(32只)。假手术组暴露食管下段及幽门,造模组予下食管括约肌切开...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方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通路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造模组(32只)。假手术组暴露食管下段及幽门,造模组予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术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和胃方低剂量组、疏肝和胃方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10.49 g·kg^(-1)·d^(-1)、20.98 g·kg^(-1)·d^(-1)疏肝和胃方灌胃,雷贝拉唑组予雷贝拉唑(2.06 mg·kg^(-1)·d^(-1))灌胃,灌胃持续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情况,以及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甘露糖受体(CD206)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鳞状上皮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组织结构正常,基底层血管湖少且小,无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CD86、磷酸化IκBα(pIκBα)/IκBα、核因子-κB磷酸化p65(NF-κB pp65)/p65蛋白,以及TNF-α、IL^(-1β)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CD86蛋白以及TNF-α、IL^(-1β)mRNA表达下降(P<0.05),疏肝和胃方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下降(P<0.05),但疏肝和胃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pIκBα/IκBα、pp65/p65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D206表达减少(P<0.05),TGF-β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CD206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方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TGF-β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可通过抑制RE大鼠的M1巨噬细胞极化来改善食管黏膜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疏肝和胃方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大鼠模型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