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利胆颗粒提取工艺优选及药效学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玉春 靳永文 +3 位作者 王利军 张国强 张帆 魏玉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89-494,共6页
目的 优选疏肝利胆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肝保护作用进行评价,为该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 采取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率、大黄素和大黄酚的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筛选疏肝利胆颗粒最优水提... 目的 优选疏肝利胆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肝保护作用进行评价,为该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 采取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率、大黄素和大黄酚的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筛选疏肝利胆颗粒最优水提工艺;同时考察不同剂量水提物对α-异硫氰酸萘酚(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明确水提物药效。结果 疏肝利胆颗粒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与模型组比较,小鼠给予水提物7 d后,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炎症因子mRNA水平明显降低,水提物可明显缓解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消炎利胆方水提物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型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疏肝利胆颗粒 药效学
下载PDF
疏肝利胆颗粒对胆管结石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朋飞 宿广峰 +3 位作者 韩娜娜 张广业 徐贵星 庄会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给予胆汁... 目的 :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给予胆汁回输,疏肝利胆颗粒每日1剂口服。总疗程28 d。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分别于术中及服中药后7 d、14 d、28 d留取新鲜胆汁,检测胆汁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胆汁酸(TBA)、胆固醇(CHO)、磷脂(PL)、钙离子(Ca^(2+))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TBIL、UCB、CHO、Ca^(2+)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TBA、PL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增加胆汁排出量,增加胆汁中总胆红素的排出,提高胆汁酸和磷脂的浓度,使胆汁趋向正常,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对防治术后结石复发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颗粒 总管结石 汁成分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壳聚糖絮凝沉淀法在疏肝利胆颗粒纯化工艺中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艺君 郭涛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9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水提液的壳聚糖絮凝沉淀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壳聚糖加入量、药液浓度、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含量、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对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疏肝利胆颗粒壳聚糖絮凝沉淀法最佳工...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水提液的壳聚糖絮凝沉淀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壳聚糖加入量、药液浓度、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含量、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对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疏肝利胆颗粒壳聚糖絮凝沉淀法最佳工艺参数为:药液浓缩至每3 ml含1 g生药,加8%的壳聚糖溶液,以100 r·min-1的转速搅拌。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为疏肝利胆颗粒的大生产纯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疏肝利胆颗粒 芍药苷 纯化 絮凝
原文传递
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术后胆汁IL-6、IL-8及血清CRP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娜娜 王振波 张朋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0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术后胆汁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血清C型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探讨疏肝利胆颗粒对术后胆汁炎性因子的改善机制。方法将72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疏肝利...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术后胆汁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血清C型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探讨疏肝利胆颗粒对术后胆汁炎性因子的改善机制。方法将72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疏肝利胆颗粒治疗组(简称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颗粒治疗,每日1剂,共28 d。于术中(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分别取2组胆汁上清液及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ILSA)检测IL-6、IL-8表达水平及检验科检测CRP血清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胆汁中IL-6及IL-8表达水平在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血清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干预组CRP表达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以显著降低胆汁中IL-6及IL-8的表达水平,减少血清中CRP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胆汁的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成石的炎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颗粒 总管结石 白介素-6 白介素-8 C型反应性蛋白 黄疸
下载PDF
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5
作者 胡雪群 于庆生 +6 位作者 张琦 齐伟 郑州 丁三 姜鹏 张万宗 彭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护肝、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 目的观察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护肝、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手术后第1天予以口服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肝功能相应指标,以及手术后胆汁颜色、胆汁细菌培养结果、T管引流量和结石累计复发率。结果手术后3、7 d,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7 d,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胆汁颜色复常率、T管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5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组结石累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2%vs 21.21%,P<0.05)。结论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有利于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残余结石排出,防止结石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结石 中西医结合疗法 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
下载PDF
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岩岩 张雅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5期96-97,119,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符合诊断为慢性胆囊炎,且辨证属于肝胆湿热型的患者78例。患者口服疏肝利胆颗粒2个月后,观察患...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符合诊断为慢性胆囊炎,且辨证属于肝胆湿热型的患者78例。患者口服疏肝利胆颗粒2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胆囊和胆囊管壁厚、毛糙、透声等积分情况;观察上腹痛,上腹胀满,恶心等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血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痊愈占35.9%;显效占44.9%;有效占12.8%;无效占6.4%,总有效率93.6%;患者胆囊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血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未出现异常,无明显不适症状发生。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缓解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彩超下胆囊和胆囊管壁厚、毛糙、透声差等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颗粒 慢性囊炎 湿热证
下载PDF
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张岩岩 张雅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0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48例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口服疏肝利胆颗粒2个月后临床疗效、血中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89.9%患者临...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48例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口服疏肝利胆颗粒2个月后临床疗效、血中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89.9%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胆结石变小或者消失;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颗粒 结石 湿热
下载PDF
疏肝利胆颗粒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燕 姜辉 汪永忠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利胆颗粒低剂量(3g/kg)组、中剂量(6g/kg)组、高剂量(12g/kg)组。灌胃给予相对应剂量的药物,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10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利胆颗粒低剂量(3g/kg)组、中剂量(6g/kg)组、高剂量(12g/kg)组。灌胃给予相对应剂量的药物,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10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末次灌胃给药后1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次按1.5g/kg腹腔注射6%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共3次,每次间隔1h,诱导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模型。末次腹腔注射给药后12h处置动物,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诱生性NO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淀粉酶(amylase,AMS)的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和IL-6的含量;HE染色法检查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疏肝利胆颗粒中、高剂量(6g/kg、12g/kg)组血清中NO、NOS、iNOS、AMS、IL-1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颗粒 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