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风 疏风解表,辛散温和的“感冒药”
1
作者 张兴 艾学荣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6期26-27,共2页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其形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表面为粗糙、灰棕色。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俗称“蚯蚓头”;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状叶基,俗称“帚把头”。风药之润剂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肺、肝...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其形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表面为粗糙、灰棕色。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俗称“蚯蚓头”;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状叶基,俗称“帚把头”。风药之润剂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肺、肝、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植物 疏风解表 风药 脾经 长圆柱形 长圆锥形 感冒药 灰棕色
下载PDF
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1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陶玉慧 李林 章征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2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古今医案外感热病的高频用药,基于对外感热病病因、证治和方药的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高频药物组成处方"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观察其对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古今医案外感热病的高频用药,基于对外感热病病因、证治和方药的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高频药物组成处方"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观察其对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口服中药自拟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对照组100例服用银黄颗粒比较,治疗3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8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4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古今医案外感热病的高频用药一致,"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中医药疗法 辛凉宣泄 疏风解表
下载PDF
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陶玉慧 李林 章征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3期60-60,64,共2页
目的:观察"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对照组服用银黄颗粒,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三天,发... 目的:观察"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对照组服用银黄颗粒,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三天,发热、恶寒、鼻塞、咽痛、流涕和头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与古今医案外感热病的高频用药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辛凉宣泄、疏风解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疏风解表凝胶的制备工艺
4
作者 牛晓静 姚宝杰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建立疏风解表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高分子凝胶辅料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工艺:2%CMC-Na为凝胶基质、10%丙二醇、1%月桂氮卓酮。研制出了具有良好黏附性能、临床疗效更好的疏风解表凝胶。结论该制备工艺可操作... 目的建立疏风解表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高分子凝胶辅料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工艺:2%CMC-Na为凝胶基质、10%丙二醇、1%月桂氮卓酮。研制出了具有良好黏附性能、临床疗效更好的疏风解表凝胶。结论该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制备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表 凝胶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疏风解表方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宝瑾 王宏 +4 位作者 方邦江 陈浩 郭全 陆娇娇 王蓓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 观察疏风解表方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大鼠发热,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导小鼠炎性渗出,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小鼠炎性渗出缓解作用;耳廓涂抹二甲苯诱导小鼠炎性肿... 目的 观察疏风解表方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大鼠发热,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导小鼠炎性渗出,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小鼠炎性渗出缓解作用;耳廓涂抹二甲苯诱导小鼠炎性肿胀,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小鼠炎性肿胀缓解作用。结果①模型对照组的基础体温、1h体温、2h体温、4h体温、6h体温、8h体温分别为(37.14±0.39、40.31±0.34、40.44±0.44、40.24±0.34、40.05±0.44、39.85±0.37)℃;阿司匹林组的基础体温、1h体温、2h体温、4h体温、6h体温、8h体温分别为(37.13±0.33、38.74±0.42、38.86±0.33、39.05±0.36、38.74±0.37、38.64±0.24)℃;疏风解表组的基础体温、1h体温、2h体温、4h体温、6h体温、8h体温分别为(37.03±0.46、39.02±0.49、38.82±0.49、38.63±0.46℃、38.62±0.52、38.42±0.44)℃。阿司匹林组、疏风解表组模型大鼠各时段体温均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各组伊文斯蓝OD值:模型对照组(0.221±0.045),阿司匹林组(0.162±0.053),疏风解表(0.176±0.049),阿司匹林、疏风解表方干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耳片重量:分别为模型对照组(1.94±0.55)mg、地塞米松组(1.18±0.40)mg、疏风解表组(1.04±0.41)mg。应用地塞米松、疏风解表方干预后,耳廓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疏风解表方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表 解热作用 抗炎作用耳片重量差
原文传递
疏风解表说荆芥
6
作者 胡献国 《养生月刊》 2017年第9期809-809,共1页
荆芥,又名荆芥穗、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带花序的全草或花穗。 中药学认为,荆芥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疏风解表,宣散疹毒,止血之功。本品味辛而散,温而不燥。性质平和,善祛风邪,为解表良药,无论风... 荆芥,又名荆芥穗、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带花序的全草或花穗。 中药学认为,荆芥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疏风解表,宣散疹毒,止血之功。本品味辛而散,温而不燥。性质平和,善祛风邪,为解表良药,无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可应用。《本草纲目》言其能散风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表 荆芥穗 《本草纲目》 唇形科植物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中药学 散风热
原文传递
川芎茶调散:疏风解表止头痛
7
作者 韩德承 《医食参考》 2018年第5期22-22,共1页
川芎茶调散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川芎、荆芥、薄荷、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8味药组成,具有解表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疏风解表 头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来源 风寒感冒
原文传递
荆芥:天然的“樟脑丸”
8
作者 刘海明 沈亮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8期30-31,共2页
熬煮中药时经常会用到荆芥这味药材;在路边菜市场也经常会看到荆芥,老板说它可以直接凉拌着吃,也可以切碎撒在汤碗里;荆芥在生活中可能还扮演着其他角色,比如用来制作驱虫香囊……那荆芥到底是什么,有何保健功效?疏风解表的荆芥从植物... 熬煮中药时经常会用到荆芥这味药材;在路边菜市场也经常会看到荆芥,老板说它可以直接凉拌着吃,也可以切碎撒在汤碗里;荆芥在生活中可能还扮演着其他角色,比如用来制作驱虫香囊……那荆芥到底是什么,有何保健功效?疏风解表的荆芥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草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表 荆芥 唇形科 菜市场 樟脑丸 保健功效 植物学
下载PDF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9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1期86-86,共1页
成人治疗方案1.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 成人治疗方案1.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风胶囊(片、颗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羌活丸 疏风解毒胶囊 鼻塞流涕 疏风解表 恶风寒 咳嗽者 四季感冒片 咽干
下载PDF
HPLC测定退热颗粒中连翘酯苷含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健 李锦 +1 位作者 郭俊华 马志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0-861,872,共3页
关键词 连翘酯苷 HPLC测定 退热 活性成分含量 质量标准 苯乙醇苷类 中药组成 疏风解表
下载PDF
银花汤治疗急性“感染性”荨麻疹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玉峰 陈宝清 +3 位作者 赖旻 王丽娜 黄晶 王一鑫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年第4期21-21,共1页
感染性荨麻疹一般认为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索所至,由生物体产生抗原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病较急、全身泛发性红斑、风团,并伴有高热、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等症状。我科在临床中使用自拟银花汤结合抗过敏西医治疗取得了很好... 感染性荨麻疹一般认为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索所至,由生物体产生抗原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病较急、全身泛发性红斑、风团,并伴有高热、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等症状。我科在临床中使用自拟银花汤结合抗过敏西医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并对本病命名有不同的看法而商榷。现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荨麻诊31例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花汤 感染性荨麻诊 疏风解表解毒 抗过敏
下载PDF
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的平喘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乃玉 顾振纶 +2 位作者 谢梅林 周文轩 郭次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9-1061,共3页
关键词 加味止嗽散 有效部位群 平喘作用 《医学心悟》 现代分离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组成 止咳化痰 黄酮类物质 疏风解表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艳 张怀亮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主要是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其作用往往快且短暂,但如果中断治疗,荨麻疹容易复发。中医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采用疏风解表、益气固卫、养血祛风等法从根本上治疗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主要是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其作用往往快且短暂,但如果中断治疗,荨麻疹容易复发。中医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采用疏风解表、益气固卫、养血祛风等法从根本上治疗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荨麻疹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中医药疗法 抗过敏 疏风解表 益气固卫
下载PDF
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举隅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少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笔者自2006年5月开始以消风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至今已有30余例停药后未见复发,收效满意。兹不避浅陋,阐述如下。
关键词 疏风解表 瘙痒性皮肤病 消风散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下载PDF
肾炎外感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景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7-18,共2页
在长期从事肾炎中医药诊治的实践基础上 ,分析外感与肾炎的关系 ,认为外感是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导致肾炎病情反复的重要因素 ;对肾炎外感的辨证 ,强调须分清标本、缓急与虚实 ,治疗侧重考虑如何应用祛风药 ,或祛风以解表 。
关键词 肾炎 外感 标本缓急 正邪兼顾 疏风解表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荣标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口服赛庚啶片及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50例除口服与对照组相同药物外,力服疏风解表、凉血养血中药。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及...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口服赛庚啶片及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50例除口服与对照组相同药物外,力服疏风解表、凉血养血中药。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0.0%、30.6%(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5.5%(P<0.01);停药2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2.0%、18.4%(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0%、63.3%(P<0.01);停药3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6.0%、14.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1%、63.3%(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不论近、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西药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中西医结合治疗 赛庚啶片 雷尼替丁胶囊 疏风解表中药 凉血养血中药
下载PDF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35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凤琴 昌晓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3年第2期205-205,共1页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引起的高热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有效地控制上感高热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上感的药物很多,但缺乏迅速起效的药品,热毒宁注射液是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类新的...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引起的高热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有效地控制上感高热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上感的药物很多,但缺乏迅速起效的药品,热毒宁注射液是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类新的中药制剂,由栀子、金银花、青蒿提取精制而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自去年4月份以来,笔者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伴发热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热毒宁注射液 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高热 身体健康 中药制剂 疏风解表
下载PDF
金绍文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符虹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6,共2页
从疏风解表、清灵透达 ,清气透热、通腑泄热 ,芳香宣化、分消利湿 ,清热平肝、镇惊熄风等方面 ,总结了金老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并强调在治疗的同时需结合消食导滞。
关键词 发热 疏风解表 中医药疗法 儿童 金绍文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况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广媛 张葆青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3-75,共3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本病90%以上由病毒引起[1],
关键词 中成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疏风解表 里双解
下载PDF
自拟清解利咽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8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平 何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0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疏风解表 儿童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