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型构建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展昭 马永红 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19,共7页
在对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提炼其中重要反馈回路并对其极性进行分析。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流图,应用Vensim PLE软件对流图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结构灵敏... 在对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提炼其中重要反馈回路并对其极性进行分析。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流图,应用Vensim PLE软件对流图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结构灵敏度和参数灵敏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阶段扩散模型相对于传统的两阶段扩散模型,具有一定延迟特征,这种延迟特征降低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平均速率。此外,各参数对技术创新扩散结果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具有反直观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并为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扩散 系统动力学 因果关系模型 流图模型
下载PDF
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国忠 刘聪敏 柴茂 《经济数学》 2012年第2期92-98,共7页
本文力图放宽模型的假设,考虑创新技术市场间的非独立性、扩散过程中潜在采用—等待采用—已采用三阶段中时间延迟性,建立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Vensim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可为多元技术... 本文力图放宽模型的假设,考虑创新技术市场间的非独立性、扩散过程中潜在采用—等待采用—已采用三阶段中时间延迟性,建立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Vensim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可为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多元技术创新扩散 系统动力学 BASS模型
下载PDF
基于SEIR模型的新冠肺炎疫情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美含 葛洪磊 +3 位作者 蒋薇 江通 高飞龙 吴静 《中国市场》 2022年第3期5-7,共3页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对疫情进行仿真分析有利于加强疫情防控。文章考虑社区管制、交通管制、防护用具紧缺等因素,将感染者分为轻症感染者、重症感染者两类,移出者分为死亡者、痊愈者两类,对传统的SEIR传染病模型进行...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对疫情进行仿真分析有利于加强疫情防控。文章考虑社区管制、交通管制、防护用具紧缺等因素,将感染者分为轻症感染者、重症感染者两类,移出者分为死亡者、痊愈者两类,对传统的SEIR传染病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一个新冠肺炎疫情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演化和防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系统动力学 SEIR模型
下载PDF
基于巴斯扩散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的微信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卫红 王文伟 《新闻知识》 2018年第3期57-61,共5页
探究微信传播机制可以为微信营销、微信环境下的舆情引导等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中综合运用了巴斯扩散模型、AIDA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系统动力学仿真工具Vensim分析了微信环境下潜在传播者向传播者转化的内在机制,并使用大连海事... 探究微信传播机制可以为微信营销、微信环境下的舆情引导等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中综合运用了巴斯扩散模型、AIDA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系统动力学仿真工具Vensim分析了微信环境下潜在传播者向传播者转化的内在机制,并使用大连海事大学官方微信后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平台的吸粉率、掉粉率、阅读率、一次传播率、朋友圈的好友接触系数、二次转发系数都是影响微信传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传播 巴斯扩散模型 因果反馈图 系统动力学流图
下载PDF
MOA框架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扩散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丹 冀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5,共7页
为探索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扩散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机理,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基于MOA理论“动机-机会-能力”影响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更贴合实际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各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扩散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 为探索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扩散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机理,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基于MOA理论“动机-机会-能力”影响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更贴合实际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各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扩散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机、机会水平的降低、能力水平的提高对不安全行为扩散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受控动机、环境压力、工作尽责对不安全行为扩散的影响分别相较于自主动机、联结强度、安全素质更为显著;综合控制动机、机会、能力三维度因素相较于单独控制上述3个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扩散的抑制更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境,综合把控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扩散因素,进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人 不安全行为 行为扩散 MOA模型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二元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国忠 刘聪敏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10,共6页
力图放宽模型的假设,考虑创新技术市场间的非独立性、扩散过程中潜在采用—等待采用—已采用三阶段中时间延迟性,建立三阶段的二元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可为多元技术创新... 力图放宽模型的假设,考虑创新技术市场间的非独立性、扩散过程中潜在采用—等待采用—已采用三阶段中时间延迟性,建立三阶段的二元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可为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S模型 二元技术创新扩散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全扩散透皮吸收药物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定远 李建国 王浴生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1-38,共8页
本文以Fick第一、第二扩散定律为工具,在TTS、角质层边界上以质量平衡关系确定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双层透皮吸收扩散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以往扩散模型中药物从TTS一级或零级释放假设的片面性,讨论了Guy等提出的室模型和Kubota等... 本文以Fick第一、第二扩散定律为工具,在TTS、角质层边界上以质量平衡关系确定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双层透皮吸收扩散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以往扩散模型中药物从TTS一级或零级释放假设的片面性,讨论了Guy等提出的室模型和Kubota等提出的扩散模型的应用条件,同时还证明了中心室存在拟稳态药物水平以及TTS、角质层交界面分配系数、TTS中初始药物浓度、TTS使用面积和药物半衰期长短是设计TTS必须考虑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透皮治疗系统 扩散模型
下载PDF
一类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继承 徐玖平 《经济数学》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问题 ,运用微分动力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建立了一类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并就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区域经济发展 模型 空间动力学 扩散过程 人口流动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2019冠状病毒病早期防控机制研究
9
作者 董是 崔秩玮 +2 位作者 潘潇雄 王建伟 高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其参数进行最优化求解。然后,根据基本传染数表达式中的参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敏感性分析,定量分析各国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对疫情暴发早期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COVID-19暴发早期的防控对策。结果:广义SEIR模型对六国COVID-19暴发早期的预测和评估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实际数据与拟合数据高度重合。COVID-19扩散主要受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影响:从保护率来看,前10 d的保护率提高最为重要,保护率越大,确诊人数越少;从感染率来看,前5 d的感染率最为关键,感染率越小,确诊人数越少;从平均检疫时间来看,前5 d的平均检疫时间至关重要,平均检疫时间越短,确诊人数越少。通过对六国关键参数对比发现,澳大利亚和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保护率较高,平均检疫时间较短,因而防疫效果较好。结论:在COVID-19暴发早期,需要实行提高保护率、缩短平均检疫时间的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政策,抑制COVID-19传播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 敏感性分析 疫情防控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英国风力发电技术扩散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道全 潘巧波 张乐平 《黑龙江电力》 CAS 2022年第5期395-401,共7页
全面剖析风电技术发展特性,结合技术、经济和政策的激励和限制,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风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预测模型。综合经验学习曲线与规模效应,建立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量化台均装机容量、能效利用率和上网电价之间的关系,结合土地... 全面剖析风电技术发展特性,结合技术、经济和政策的激励和限制,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风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预测模型。综合经验学习曲线与规模效应,建立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量化台均装机容量、能效利用率和上网电价之间的关系,结合土地资源限制及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确定限制风电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英国历史数据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高置信度和合理性,定量地模拟不同能源激励政策对风电技术扩散的影响,并预测未来风电技术发展趋势,为中国能源政策提出启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电力 技术扩散 清洁能源 风力发电 系统动力学 能源政策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混合药膜包膜体系缓释动力学模型的近似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亮 石巍 +1 位作者 张凤宝 熊晖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分析了混合药膜包膜体系中药物的缓释机理 ,建立了 Cd<Cs(Cd、Cs分别为药物初始装填浓度和饱和浓度 )情况下的简化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热平衡双重积分法获得了模型的近似解 .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比较表明 ,二者吻合较好 .
关键词 扩散模型 释放动力学 缓释 巯嘌呤 药物 控制释放系统
下载PDF
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徐玖平 廖志高 《管理学报》 2004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针对 Bass模型族的基本假设 ,运用微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 4个微分动力学模型 ,并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彩电产品和旱育秧推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揭示了一些技术创新扩... 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针对 Bass模型族的基本假设 ,运用微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 4个微分动力学模型 ,并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彩电产品和旱育秧推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揭示了一些技术创新扩散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 速度模型 微分动力学系统
下载PDF
一类具时滞和扩散的传染病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桦 甘文珍 林支桂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研究了具时滞和扩散的SIR传染病模型,利用上下解及其迭代序列方法探讨在有界区域的半线性耦合抛物型方程组的渐近行为.结果表明,接触率小时问题的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关键词 反应扩散系统 传染病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一类具扩散的两种群相互作用的传染病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群英 张来 朱石花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具扩散的两种群相互作用的传染病模型,利用线性化方法及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探讨在有界区域上的一类半线性耦合抛物型方程组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只要易感食饵的内部竞争率足够小、染病率足够大,且染病食饵的死亡率足够小,捕... 针对具扩散的两种群相互作用的传染病模型,利用线性化方法及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探讨在有界区域上的一类半线性耦合抛物型方程组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只要易感食饵的内部竞争率足够小、染病率足够大,且染病食饵的死亡率足够小,捕食者对易感食饵的捕获率足够小,则正平衡点E*全局渐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扩散系统 相互作用 传染病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一类三种群混合扩散模型的持续生存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芳 原存德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对一类三种群混合扩散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了扩散对系统持续生存影响的充分条件,表明即使食饵种群在某些孤立斑块中可能绝灭,也可以通过适当选取扩散率来保证系统持续生存.
关键词 三种群混合扩散模型 非自治系统 内禀增长率 一致持久 孤立斑块 扩散 种群动力学
下载PDF
用格子Boltzmann模型模拟Lotka-Volterra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广武 《非线性动力学学报》 2003年第1期74-79,共6页
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Lotka-Voltcrra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通过使用多尺度技术,我们得到了扩散反应系统。以及零扩散的反应系统。从而得到常微分方程系统,这个理论结果表明该格子Boltzmann模型包含了Lotka-Volterra系统的非线性行... 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Lotka-Voltcrra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通过使用多尺度技术,我们得到了扩散反应系统。以及零扩散的反应系统。从而得到常微分方程系统,这个理论结果表明该格子Boltzmann模型包含了Lotka-Volterra系统的非线性行为,数值结果表明附加的人为扰动可以改变某些初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模型 模拟 LOTKA-VOLTERRA系统 生态动力学 多尺度技术 扩散反应系统 常微分方程
下载PDF
恒星核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涨落(英文)
17
作者 杜九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8,共6页
研究了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影响下的恒星核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涨落,分析了在核反应进行过程中与粒子数密度相关的振荡现象.分析得出:恒星内部存在粒子数密度的振荡现象和一系列涨落波在空间传播,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是驱动振荡的主要原因,这... 研究了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影响下的恒星核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涨落,分析了在核反应进行过程中与粒子数密度相关的振荡现象.分析得出:恒星内部存在粒子数密度的振荡现象和一系列涨落波在空间传播,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是驱动振荡的主要原因,这类振荡可以引起恒星核能的产生出现周期性的时间变化.对p—p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具体分析表明,由于3He的振荡性质,8B和7Be中微子流的产生将随时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 核反应扩散系统 涨落 振荡 粒子数密度 重力-温度梯度效应 P-P反应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SARS传染扩散的动力学随机模型 被引量:19
18
作者 石耀霖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373-1377,共5页
基于对每个病人的感染、发病和传染随机过程主要特征的模拟,构建了SARS传播的系统动力学随机模型。以越南的数据为参考,进行了Monte Carlo实验,初步结果表明,感染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影响SARS传播的最重要因素。在感染历史已知及未来... 基于对每个病人的感染、发病和传染随机过程主要特征的模拟,构建了SARS传播的系统动力学随机模型。以越南的数据为参考,进行了Monte Carlo实验,初步结果表明,感染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影响SARS传播的最重要因素。在感染历史已知及未来感染率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模型可以预测疫病发展态势和随机起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传染病模型 系统动力学 点过程 扩散
原文传递
交通运输通道防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殿业 郭寒英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关键词 交通运输通道 非典型肺炎 SARS疫情 扩散过程 传播途径 疫情扩散系统动力学模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SARS疫情控制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龚建华 孙战利 +4 位作者 李小文 曹春香 李小英 钱贞国 周洁萍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0-265,共6页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 ,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 ,“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 ,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 ,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 ,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 ,“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 ,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 ,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院治疗 ,对于疫情的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动力学模型 ,对北京的SARS疫情进行分时间段的模拟与SARS实施控制因素影响分析 ,结果表明 ,2 0 0 3 0 4 2 0以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各种控制措施 ,以及 5月 1日— 5月 5日的长假对于北京SARS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而 4月 2 7日左右北京市社会上未得到有效控制的SARS病人数达到高峰 ,是最危险的时期。 5月 2 0日以后 ,北京的SARS疫情基本保持在低发的平台期 ,但是如出现较多的外来SARS病例输入 ,而内部隔离强度又减弱、社交活动增加等情况下 ,北京SARS疫情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与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疫情控制 模拟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