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疱疹病毒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江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4期41-41,48,共2页
疱疹病毒是一类大型双链DNA病毒.至今已发现9种疱疹病毒可感染人类,分别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HSV-1、2)、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以及人疱疹病毒(HHV)-6A、HHV-6B、HHV-7、卡波济肉瘤相关病毒(HHV-8)等... 疱疹病毒是一类大型双链DNA病毒.至今已发现9种疱疹病毒可感染人类,分别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HSV-1、2)、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以及人疱疹病毒(HHV)-6A、HHV-6B、HHV-7、卡波济肉瘤相关病毒(HHV-8)等,它们是已知感染人类的病毒种类数最多的一个病毒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科 大型双链DNA病毒 免疫功能 病毒基因 HCMV DNA复制 HSV-1 CD40配体 EBV
下载PDF
进展性脑卒中与疱疹病毒感染及抗病毒药物对神经功能缺损的阻止作用(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明林 李震中 +2 位作者 李世平 何俊瑛 王永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8-161,共4页
背景:进展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脑梗死的26%~43%。目前尚无有效遏制病情进展的理想措施,致残率增高。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在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已经被重视,但是感染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临床上抗病毒... 背景:进展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脑梗死的26%~43%。目前尚无有效遏制病情进展的理想措施,致残率增高。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在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已经被重视,但是感染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临床上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应用刚刚起步。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及与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治和早期康复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的微生物学教研室。对象:47例进展性脑卒中为2001-04/2002-0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21例,女26例。年龄15~78岁。临床表现:肢体瘫痪43例(92%),失语7例,意识障碍4例,癫痫发作1例,偏盲1例,共济失调5例,头晕24例。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发病后病情进行性加重超过72h以上,常规治疗不能阻止病情恶化者。排除脑栓塞和可逆性脑卒中,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以及伴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冠心病、心房纤维颤动、重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患者。193例非脑血管病对照者,包括头痛、失眠、颈肩痛患者。其中男100例,女93例。年龄25~60岁。方法:①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程度:按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药物 疱疹病毒科感染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毅 赵友云 王业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疱疹病毒是一类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病毒,它们是典型的双链DNA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中人类疱疹病毒(HHV)6、7、8型是近年来发现与幼儿急疹、移植性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等相关的疱疹病毒。目前国内外对此3种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是一类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病毒,它们是典型的双链DNA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中人类疱疹病毒(HHV)6、7、8型是近年来发现与幼儿急疹、移植性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等相关的疱疹病毒。目前国内外对此3种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比较活跃。疱疹病毒大约有100种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科感染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诊断 综述
下载PDF
巢式PCR方法检测长春地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海滨 陈世义 +1 位作者 徐斌 郑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探讨巢式PCR方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HSV-1、HSV-2在生殖器疱疹(GH)、梅毒(syphilis)、念珠菌病(candidiasis)、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gonorrhea)、尖锐湿疣(CA)6种性病患者(STD)及其性伴和健康人群... 目的:探讨巢式PCR方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HSV-1、HSV-2在生殖器疱疹(GH)、梅毒(syphilis)、念珠菌病(candidiasis)、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gonorrhea)、尖锐湿疣(CA)6种性病患者(STD)及其性伴和健康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HSV-1糖蛋白D(gpD)基因序列和HSV-2糖蛋白G(gpG)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了普通PCR和巢氏PCR方法,检测6种STD患者及其性伴和健康人群中HSV的感染情况。结果:6种STD患者共1223人,HSV-1阳性率15.70%(192/1223),HSV-2阳性率28.29%(346/1223),HSV总阳性率43.41%(538/1223);检测性伴153例,HSV-1阳性率12.42%(19/153),HSV-2阳性率21.57%(33/153),HSV总阳性率34.0%(52/153);检测健康人群263例,HSV-1阳性率3.42%(9/263),HSV-2阳性率6.08%(16/263),HSV总阳性率9.51%(25/263)。结论:STD患者中HSV-2感染率高于HSV-1感染率;STD患者及其性伴中HSV-1、HSV-2感染率均高于健康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型 单纯疱疹病毒2型 聚合酶链反应 疱疹病毒科感染
下载PDF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吉星 居丽雯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疫苗 α-疱疹病毒 自然宿主 疱疹病毒科 感觉神经节 初次感染 世界范围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中LAT基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举峰 杨慧兰 樊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290-3291,共2页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α疱疹病毒科,原发感染生殖器及口面部黏膜上皮组织,引起眼角膜炎、致死性脑炎、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有Ⅰ型(HSV-1)和Ⅱ型(HSV-2)两个血清型。HS...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α疱疹病毒科,原发感染生殖器及口面部黏膜上皮组织,引起眼角膜炎、致死性脑炎、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有Ⅰ型(HSV-1)和Ⅱ型(HSV-2)两个血清型。HSV易传播.嗜神经潜伏,可因多种非特异应激激活,导致症状复发。HSV的潜伏性是有效治疗和彻底清除该病毒的最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潜伏感染 LAT 生殖器疱疹 基因 疱疹病毒科 上皮组织 原发感染
下载PDF
潜伏相关转录体对单纯疱疹病毒的再激活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举峰 杨慧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99-1701,共3页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激活作用 潜伏 转录体 HSV-2 HSV-1 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科
下载PDF
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疱疹病毒囊膜糖蛋白gC对病毒感染复制的影响
8
作者 丰鑫 汪铭书 程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67-2876,共10页
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疱疹病毒宿主广泛,能感染哺乳类、两栖类和禽类,主要侵害宿主的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病毒还会在宿主神经组织潜伏感染,一经感染,难以清除。gC是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病毒囊膜糖蛋白之一,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发挥了重... 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疱疹病毒宿主广泛,能感染哺乳类、两栖类和禽类,主要侵害宿主的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病毒还会在宿主神经组织潜伏感染,一经感染,难以清除。gC是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病毒囊膜糖蛋白之一,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C与细胞上受体结合帮助病毒吸附至宿主细胞表面、介导低pH条件下病毒入侵上皮细胞、影响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此外,gC帮助病毒逃避补体和抗体的中和,促进病毒的吸附入侵。本文就gC影响病毒感染复制的相关功能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gC和深入了解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的生命周期,以及gC亚单位疫苗和mRNA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疱疹病毒 GC 吸附 水平传播 免疫逃避
下载PDF
疱疹病毒与人兽共患病
9
作者 刘晔 张守峰 +3 位作者 张菲 张锦霞 王颖 扈荣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6-778,共3页
关键词 疱疹病毒科 人兽共患病 双链DNA病毒 无脊椎动物 病毒分类 疱疹病毒 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下载PDF
肺癌与多瘤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赵巍 胡秦 +2 位作者 路通 程渊 李劲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见多瘤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检测26例肺癌样本和10例非瘤肺部样本中的BK多瘤病毒、JC多瘤病毒、疱疹病毒HHV-6、HHV-7、HHV-8和EB病毒的存在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HHV-6、HHV-7和EB病毒DNA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常见多瘤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检测26例肺癌样本和10例非瘤肺部样本中的BK多瘤病毒、JC多瘤病毒、疱疹病毒HHV-6、HHV-7、HHV-8和EB病毒的存在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HHV-6、HHV-7和EB病毒DNA阳性率分别为17.4%、13.0%和60.9%,非瘤肺部样本中HHV-6、HHV-7和EB病毒DNA阳性率分别为0、12.5%和12.5%。在肺癌组织的EB病毒感染与非瘤组织EB病毒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BK多瘤病毒、JC多瘤病毒和HHV-8 DNA。结论 EB病毒在肺癌和非瘤肺组织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肺癌组织的EB病毒的感染在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可能对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瘤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科 感染
下载PDF
IL-6在疱疹病毒潜伏与再激活感染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平 谢鹏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5期455-457,共3页
IL-6是一具有多效性的细胞因子,既参与免疫应答又在病毒潜伏及再激活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疱疹病毒为例,综述了这一细胞因子在病毒潜伏与再激活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疱疹病毒科感染
下载PDF
第二代测序技术在五例人类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或)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珂 王晓娟 +8 位作者 关鸿志 秦灵芝 贾亚珍 周珂珂 马海畅 王月 王芳 邢丽 李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评估脑脊液第二代测序技术在人类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或)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9月5例高度疑似人类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或)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脑脊液第二代测序结果综合分... 目的评估脑脊液第二代测序技术在人类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或)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9月5例高度疑似人类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或)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脑脊液第二代测序结果综合分析病原学来源。结果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以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为主要症状与体征,脑脊液白细胞计数(74~260)×106/L;第二代测序共分离与鉴定病毒1属3种,检出人类疱疹病毒Ⅰ型1例、Ⅲ型3例和Ⅳ型1例;人类疱疹病毒核酸序列数为4~5406条,将鉴定的读数映射到病毒基因组的覆盖度为0.08%~81.01%。结论脑脊液第二代测序技术可辅助人类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或)脑膜炎的诊断,并可对病毒进行准确分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 脑膜炎 病毒 疱疹病毒科感染 脑脊髓液 基因检测
下载PDF
疱疹病毒VP11/12蛋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路立婷 程安春 汪铭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9-581,586,共4页
关键词 疱疹病毒科 蛋白 急性感染 DNA病毒 生物学特性 颗粒大小 基因结构 反复发作
下载PDF
脓毒症病人合并人疱疹病毒血症的诊疗进展
14
作者 赵英珺 李培杰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50-252,共3页
脓毒症被定义为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中,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最为常见。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等新的临床检验方法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脓毒症病人血液中的人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然而,... 脓毒症被定义为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中,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最为常见。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等新的临床检验方法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脓毒症病人血液中的人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然而,脓毒症病人合并人疱疹病毒血症是否影响病人的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脓毒症病人合并人疱疹病毒血症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案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疱疹病毒科感染 并发症 分子诊断技术 综述
下载PDF
一例鸽疱疹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慧 程小果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0年第1期59-60,共2页
Ⅰ型鸽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 1, PHV-1)又称哥伦比亚疱疹病毒Ⅰ型(Columbid herpesvirus 1, CoHV-1),是禽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的一员^([1-2])。鸽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鸽感染Ⅰ型疱疹病毒后,主要表现为... Ⅰ型鸽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 1, PHV-1)又称哥伦比亚疱疹病毒Ⅰ型(Columbid herpesvirus 1, CoHV-1),是禽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的一员^([1-2])。鸽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鸽感染Ⅰ型疱疹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厌食、精神不振等,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国内养鸽业的快速发展,鸽存栏量持续增加,鸽病也越来越多,且临床表现越来越复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毒 自然宿主 疱疹病毒 养鸽业 死亡率高 疱疹病毒科 存栏量 Ⅰ型疱疹病毒
下载PDF
宿主调控禽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机制新发现:锁定宿主细胞脂肪酸代谢
16
作者 Wang Zhi-tao Sun Bang-yao Gao Qi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5-985,共1页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AILT)是由疱疹病毒科、α型疱疹病毒亚科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时有发生。该...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AILT)是由疱疹病毒科、α型疱疹病毒亚科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时有发生。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达95%~100%,感染后难以清除。虽然ILTV的致死率依据病毒毒力强弱以及鸡的个体免疫力差异从5%~70%不等,但该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年龄的蛋、肉、种用家禽,严重降低鸡的生产性能,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呼吸道传染病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病毒毒力 脂肪酸代谢 疱疹病毒 养禽业 疱疹病毒科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
17
作者 于显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的诊断方法,了解对HSVE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DNA阳性11例;...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的诊断方法,了解对HSVE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DNA阳性11例;HSV-IgM阳性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DNA与IgM同时阳性3例。将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抗体阳性者12例诊断为HSVE,占44%。对HSVE患儿予以静脉滴注无环鸟苷,连续用药一周,结果治愈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与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SVE病原学早期诊断,并指导HSVE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 疱疹病毒科感染
下载PDF
利用PCR技术检测BoHV-1病毒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宁晰 顾文源 +3 位作者 倪俊卿 马亚宾 朱礼倩 丁秀艳 《北方牧业》 2023年第23期30-30,共1页
1牛疱疹病毒1型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 virus 1,BoHV-1)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牛是BoHV-1感染的自然宿主,在全球广泛流行和分布,对世界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美国养牛业因该病毒每年损失约30亿美元。通常BoHV-1病... 1牛疱疹病毒1型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 virus 1,BoHV-1)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牛是BoHV-1感染的自然宿主,在全球广泛流行和分布,对世界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美国养牛业因该病毒每年损失约30亿美元。通常BoHV-1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其潜伏期通常为2~7天。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炎症、高烧、结膜炎、鼻孔发炎、呼吸困难、生殖器官病变溃疡以及子宫炎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宿主 呼吸困难 生殖器官 病毒感染 子宫炎症 养牛业 疱疹病毒科 生殖系统
下载PDF
猿猴疱疹B病毒感染
19
作者 本藤良 谷仁烨 《日本医学介绍》 2006年第9期398-398,共1页
“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系指传染源和/或传播媒介为野生或圈养动物(包括兽类、畜类及鸟类等)的感染性疾病,多名以“人兽共患病”。其实,家畜和宠物不是野兽,鸟类更不属兽,故冠名欠实。“动物源性疾病”一词易误解为仅指传染源为动物的疾... “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系指传染源和/或传播媒介为野生或圈养动物(包括兽类、畜类及鸟类等)的感染性疾病,多名以“人兽共患病”。其实,家畜和宠物不是野兽,鸟类更不属兽,故冠名欠实。“动物源性疾病”一词易误解为仅指传染源为动物的疾病,涵盖不全。“自然疫源性疾病”系以“自然疫源地学说”为依据的术语,广义适用,但依本义则对包括家畜家禽仍嫌费解。人和其它动物以及微生物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在相互依存的生活与进化过程中,关系不断演变,敌友不时转化,有时转益为害,有时变害为利;有的致病微生物毒力由强变弱,有的则由弱变强,还有的可能从无变有。研究如何将这种转化诱导变为有益于人,或于易感生物与寄生微生物彼此互利,必然是人类现实迫切而又长远艰巨的任务。候鸟飞禽扩大了疫区的范围,现代交通工具缩短了人员和物产的流动时间。这一局面,无疑增加了我们对此类疾病进行监测控制的困难。因此,加深对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其监控策略措施的贯彻力度,是当前紧迫的课题。本专辑选译自《日本臨》杂志2005年第63卷第12期,“動物由ウイルス感染症”专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姚桢教授审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科 病毒感染 猿猴 脑膜脑炎 感染性疾病 人兽共患 B病毒 进行性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G基因缺失通用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方六荣 陈焕春 +2 位作者 肖少波 王革非 马相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对克隆有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DNASphI 15kb片段的质粒pBSA用SphI和KpnI消化 ,将含gG全基因及其上游PK基因、下游gD基因部分编码区约 2 .6kb的片段亚克隆到消除了EcoRI位点的载体pUC19中 ,获得重组质粒pUSK(E)。以pEGFP N1为模板 ,通... 对克隆有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DNASphI 15kb片段的质粒pBSA用SphI和KpnI消化 ,将含gG全基因及其上游PK基因、下游gD基因部分编码区约 2 .6kb的片段亚克隆到消除了EcoRI位点的载体pUC19中 ,获得重组质粒pUSK(E)。以pEGFP N1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约 0 .3kb的SV40Poly(A)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1的NotI和PstI位点 ,利用pFastBac1的BamHI和PstI将含有 9个酶切位点以及SV40Poly(A)的片段亚克隆到pUSK(E)的相应位点 ,在插入的同时导致gG基因 5’端编码区约 40 0bp的缺失 ,构建了由gG启动子驱动gG部分编码区缺失的通用转移载体pgG Uni。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 :有 7个单一酶切位点可供外源基因直接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G基因 gG启动子 通用转移载体 克隆 序列分析 真核表达系统 多价基因工程疫苗 疱疹病毒科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