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少,DSS预后模型也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MGCT DSS的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简便、有效、可对PMGCT患者DSS预后情况进行预测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提取的1975年-2019年共347例P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DSS。执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DS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4.6%、83.6%、8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及肿瘤分期6项因素可影响PMGCT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是PM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4,3年、5年、8年生存时间的校正曲线以及DCA曲线,三者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列线图评估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MGCT中组织学分型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更佳,年龄>40岁、肿瘤大小≥15 cm且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列线图模型可以对PMGCT患者的DSS进行准确直观的预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NLR与OSC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文献,纳入结局的指标包括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周围神经侵犯,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3篇文献,共计6180例患者。分析显示NLR与OS[HR=1.62,95%CI(1.38,1.91),P<0.001]、DFS[HR=1.48,95%CI(1.24,1.77),P<0.001]、DSS[HR=1.87,95%CI(1.60,2.20),P<0.001]呈负相关。此外,较高的NLR值与肿瘤大小[OR=2.68,95%CI(1.84,3.90),P<0.001]、颈淋巴结转移[OR=1.59,95%CI(1.35,1.88),P<0.001]、肿瘤分期[OR=2.85,95%CI(2.35,3.47),P<0.001]、淋巴结包膜外侵犯[OR=1.72,95%CI(1.23,2.40),P=0.001]、周围神经侵犯[OR=1.70,95%CI(1.29,2.24),P<0.001]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年龄[OR=0.96,95%CI(0.71,1.29),P=0.77)]、性别[OR=1.08,95%CI(0.88,1.33),P=0.55)]、分化程度[OR=1.15,95%CI(0.92,1.43),P=0.2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NLR升高与OSCC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或许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当前版本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定的筛选条件从2022年11月24日更新版DACCA中提取患者信息,分析项目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目的分析当前版本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定的筛选条件从2022年11月24日更新版DACCA中提取患者信息,分析项目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婚姻、经济条件、分化程度、新辅助治疗方案和pTNM分期。根据新辅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化疗组、化疗联合放疗组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3组,分析3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和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期,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和DSS的影响因素。结果按照筛选条件从DACCA数据库中获得有效数据1716条,其中化疗组954条(55.6%),化疗联合放疗组332条(19.3%),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430条(25.1%)。3组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患者OS和DSS的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42,P<0.001;χ^(2)=129.528,P<0.001);3组间的3年和5年OS率和DS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行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的3年OS略优于化疗组,而5年OS和DSS较化疗组略差,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的3年和5年OS和DSS均优于化疗联合放疗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经济条件、肿瘤分化程度、新辅助方案和pTNM分期是OS和DSS的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方案将影响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GCT)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偶尔会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纵隔肿瘤。目前对PMGCT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al survival,DS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大数据分析亦相对较少,DSS预后模型也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MGCT DSS的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简便、有效、可对PMGCT患者DSS预后情况进行预测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提取的1975年-2019年共347例P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DSS。执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DS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PMGCT患者的3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4.6%、83.6%、83.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及肿瘤分期6项因素可影响PMGCT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与否、年龄、肿瘤大小是PM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4,3年、5年、8年生存时间的校正曲线以及DCA曲线,三者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列线图评估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MGCT中组织学分型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更佳,年龄>40岁、肿瘤大小≥15 cm且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佳。列线图模型可以对PMGCT患者的DSS进行准确直观的预测。
文摘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NLR与OSC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文献,纳入结局的指标包括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周围神经侵犯,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3篇文献,共计6180例患者。分析显示NLR与OS[HR=1.62,95%CI(1.38,1.91),P<0.001]、DFS[HR=1.48,95%CI(1.24,1.77),P<0.001]、DSS[HR=1.87,95%CI(1.60,2.20),P<0.001]呈负相关。此外,较高的NLR值与肿瘤大小[OR=2.68,95%CI(1.84,3.90),P<0.001]、颈淋巴结转移[OR=1.59,95%CI(1.35,1.88),P<0.001]、肿瘤分期[OR=2.85,95%CI(2.35,3.47),P<0.001]、淋巴结包膜外侵犯[OR=1.72,95%CI(1.23,2.40),P=0.001]、周围神经侵犯[OR=1.70,95%CI(1.29,2.24),P<0.001]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年龄[OR=0.96,95%CI(0.71,1.29),P=0.77)]、性别[OR=1.08,95%CI(0.88,1.33),P=0.55)]、分化程度[OR=1.15,95%CI(0.92,1.43),P=0.2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NLR升高与OSCC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或许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文摘目的分析当前版本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定的筛选条件从2022年11月24日更新版DACCA中提取患者信息,分析项目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婚姻、经济条件、分化程度、新辅助治疗方案和pTNM分期。根据新辅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化疗组、化疗联合放疗组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3组,分析3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和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期,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和DSS的影响因素。结果按照筛选条件从DACCA数据库中获得有效数据1716条,其中化疗组954条(55.6%),化疗联合放疗组332条(19.3%),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430条(25.1%)。3组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患者OS和DSS的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42,P<0.001;χ^(2)=129.528,P<0.001);3组间的3年和5年OS率和DS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行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的3年OS略优于化疗组,而5年OS和DSS较化疗组略差,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的3年和5年OS和DSS均优于化疗联合放疗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经济条件、肿瘤分化程度、新辅助方案和pTNM分期是OS和DSS的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方案将影响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