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6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海茸 王巍巍 +1 位作者 罗鹏飞 洪忻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并采用Gupta分解法定量估算人口增长、老龄化...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并采用Gupta分解法定量估算人口增长、老龄化、年龄别患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改变对疾病负担变化的贡献。结果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DALY rates)呈上升趋势,2019年DALY值较1990年增长了191.12%,其中34.54%可归因于人口增长、111.36%可归因于人口老龄化、77.56%可归因于年龄别患病率的增加、-32.34%归因于疾病严重程度。牛奶摄入不足位列2019年结直肠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谷物摄入不足和钙摄入不足;11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高BMI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增幅最大(225.15%),年均增长4.14%,纤维素摄入不足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降幅最大(-44.23%),年均减少2.00%。结论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疾病负担 人口老龄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与发病预测分析
2
作者 苏未 张颖 马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75-2381,2387,共8页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公认死亡率最高且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使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是医疗卫生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目的比较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与风险因...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公认死亡率最高且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使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是医疗卫生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目的比较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与风险因素,预测其变化趋势,为开展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 2019)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趋势检验,借助R 4.3.0进行2020—203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测。结果1990—2019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均低于全球水平,但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而全球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及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DALY率多发于老年人群。2020—203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计整体呈下降态势[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的年均增长率(AAPC)分别为-0.400、-1.167、-1.318,P<0.001],中国和全球男性人群各指标的降幅均较女性更大。结论我国缺血性心脏病防治形势严峻,男性和老年人群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由伤残所致的疾病负担较重;高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是重要风险因素。未来应当关注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增长趋势,重点加强男性及老年人群的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负担报告 风险因素 预测分析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及未来10年发病预测
3
作者 王文星 王璐 +3 位作者 邬超 戴江红 蒋红 高发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研究分析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患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等情况。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结果相对于1990年,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患病率增长35.44%,标化患病率减少27.16%,粗发病率增长38.31%,标化发病率减少28.52%,粗死亡率减少30.59%,标化死亡率减少70.08%。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YLL率由3281.48/10万降至862.37/10万,YLD率由330.33/10万降至240.40/10万,DALY率由3611.81/10万降至1102.77/10万。2019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56%,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71.87%。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31.97%,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27.69%。结论1990-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人口造成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患病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在下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进行早筛查、早预防和早治疗,及广泛开展慢阻肺相关知识普及,对于做好COPD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负担 发病预测 伤残调整寿命年 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研究
4
作者 梁栋 杨成琳 +3 位作者 林晓茹 赵洋 欧阳江 林修全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0-1386,1394,共8页
背景在全球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多病共存现象愈加严重。在普遍认知中,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大多属于老年病,但随着居民生活节奏与饮食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很多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现也有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 背景在全球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多病共存现象愈加严重。在普遍认知中,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大多属于老年病,但随着居民生活节奏与饮食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很多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现也有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年轻时患糖尿病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死亡率会相对增加。目的探究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情况,为共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主要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和计算获取的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等指标评估我国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3类)归因于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情况,并对年龄段(25~49岁、50~69岁、≥70岁)及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最后对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数从1990年的29.805万例上升到2019年的70.034万例。男性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升高,而女性标化死亡率有所降低,且男性标化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DALY为1358.585万人年,按年龄划分的死亡率和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标化DALY率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女性:EAPC=-0.32%,95%CI=-0.49%~-0.11%;男性:EAPC=-0.01%,95%CI=-0.26%~0.29%)。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3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DALY率较1990年大部分上升,而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3个年龄段的死亡率较1990年下降。1990—2019年心血管疾病中3类心血管疾病归因于糖尿病的标化DALY率占比呈波动性变化,但在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3类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占比均高于1990年。结论1990—2019年我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人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风险较大,应注重在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心血管疾病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的个体,重点关注男性、高龄人群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较多的年轻人,对其进行早期的健康干预,减少共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成年人 疾病负担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1990—2019年江苏省人群伤害疾病负担及其变化特征
5
作者 韩颖颖 蔡波 +3 位作者 徐红 林玲 李鑫林 周金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江苏省人群伤害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对1990—2019年江苏省人群伤害疾病负担进行分析,使用GBD 2019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对伤害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 目的了解1990—2019年江苏省人群伤害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对1990—2019年江苏省人群伤害疾病负担进行分析,使用GBD 2019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对伤害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进行标化,应用Joinpoint 4.9.1.0软件计算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应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PAF)估计归因于职业性风险、饮酒和低骨密度所致伤害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2019年,江苏省全人群伤害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分别为7688.1/10万(95%UI:7141.0/10万~8287.0/10万)、40.0/10万(95%UI:28.8/10万~49.8/10万)和2135.3/10万(95%UI:1788.2/10万~2502.5/10万),男性伤害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伤害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0.41%,t=7.82,P<0.05),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为-1.89%和-2.19%,t值为-20.23和-23.16,P值均<0.05),伤害归因于职业性危害的PAF呈下降趋势(AAPC=-1.28%,t=-8.91,P<0.05),归因于饮酒和低骨密度的PAF呈上升趋势(AAPC为1.88%和2.46%,t值为16.73和30.69,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人群伤害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男性伤害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减少酒精使用、预防职业性危害和低骨密度预防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江苏省
下载PDF
牙列缺失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黎 马飞 +1 位作者 杨梓艺 覃小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4-0149,共6页
牙列缺失可导致患者咀嚼能力下降、营养摄入受限及并发营养缺乏相关的疾病,还可能影响面容、发音及心理健康等。2015年牙列缺失影响着全球2.7亿人,相比 2005年患病人数增长了27.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牙列缺失的疾病负担也将增加,因... 牙列缺失可导致患者咀嚼能力下降、营养摄入受限及并发营养缺乏相关的疾病,还可能影响面容、发音及心理健康等。2015年牙列缺失影响着全球2.7亿人,相比 2005年患病人数增长了27.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牙列缺失的疾病负担也将增加,因此对牙列缺失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按此趋势可以预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牙列缺失的经济负担也将逐年攀升。因此我们对牙列缺失的流行现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失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疾病负担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继 张垚 +2 位作者 马腾 田昕彤 赵英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252,共13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使用基于GBD 2019数据库可公开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对应的年龄标准化(简称标化)率来量化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流行情况,使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量化疾病负担情况,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增长了93.75%、99.75%、57.39%。女性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低于男性(P<0.05)。从2019年数据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9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值。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趋势与总体趋势相似,但略有差异。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在45岁以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的死亡率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男性YLL率、YLD率、DALY率增长了36.99%、102.42%、40.78%,女性增长了2.79%、107.13%、11.50%。从2019年数据来看,中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尚无拐点出现。男性YLL率、DALY率随人口老龄化进展逐渐升高并远高过女性,女性YLD率在55~59岁年龄组后逐渐升高并远高过男性。1990—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中国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仍有所增加,标化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全球范围。从全球整体水平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标化YLL率、标化DALY率虽同全球一样呈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高于全球整体水平,且标化YLD率逐年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吸二手烟、饮酒、体力活动少、高空腹血糖、高收缩压、高BMI、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肾功能不全。从中国及全球相关数据来看,高收缩压(高血压)依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且死亡人数逐年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脂血症)是全球及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二因素。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标化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663.618/10万。结论1990—2019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重,在未来50年尚无拐点出现,疾病流行及负担情况均高于全球范围。预计到2050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663.618/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趋势及未来十年预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方珈文 冯天元 +3 位作者 周志衡 李子悦 颜丹虹 林凯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背景痛风是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之一,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目前针对我国痛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与预测的相关研究有限。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10年痛风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标化... 背景痛风是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之一,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目前针对我国痛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与预测的相关研究有限。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10年痛风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方法提取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有关中国痛风DALYs、发病情况和患病情况等疾病负担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标化DALYs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对2020—2029年的标化DALYs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进行预测。结果1990—2019年,中国痛风DALYs从187436人年增至510485人年,增长了172.35%,发病人数从1181969例增至3041329例,增长了157.31%,患病人数从5864143例增至16161325例,增长了175.60%(对应的标化率分别增长了28.45%、25.92%和28.63%)。Joinpoint回归结果显示,1990—2019年,标化DALYs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9%、0.8%、0.9%,P<0.05)。痛风疾病负担具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标化DALYs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男女性别比范围分别为3.23~3.51、3.14~3.40和3.17~3.42。女性各指标年龄高峰总体比男性延后,女性在45岁之后疾病负担开始加重,男女性疾病负担均在90岁之后再次增加。ARIMA模型结果显示,预计到2029年,因痛风造成的标化DALYs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下降0.33%和0.45%,标化患病率上升0.71%。结论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增长趋势明显,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且出现年轻化趋势。预计到2029年,因痛风造成的标化患病率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发病率 患病率 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ARIMA模型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分析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子悦 方珈文 林凯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6-1133,1148,共9页
背景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随着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糖尿病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描述... 背景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随着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糖尿病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旨在为中国2型糖尿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5月,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中提取199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s率、标化DALYs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的数据,采用联结点回归模型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基于1990—2016年数据(训练集),构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DALYs率和死亡率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利用2017—2019年数据(测试集)进行模型评价。用预测值与实际值得到的相对误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误差(MASE)及均方根误差(RMSE)判断模型预测效果,选择最佳模型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结果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s率AAPC=2.85%,标化死亡率AAPC=2.32%,均P<0.05),标化DALYs率从80.21/10万增至181.54/10万,标化死亡率从1.25/10万增至2.39/10万;男性和女性的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9年男性标化DALYs率增长了173%,女性增长了89%,男性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46%,女性增长了58%;DALYs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明显增加,DALYs率在30岁后迅速增加,高峰基本维持在65~69岁(1990年337.47/10万,2019年711.09/10万)和70~74岁年龄组(1990年323.64/10万,2019年730.47/10万),人群死亡率在45岁后迅速增加,高峰维持在95岁以上(1990年12.78/10万,2019年33.29/10万);与全球相比,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整体增速均较高。在1990—2019年中均有4个时间拐点,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在2000—2004年和1996—2004年增速最快。经ARIMA模型预测得到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到2024年分别达到205.142/10万(95%CI=189.775/10万~220.508/10万)和2.621/10万(95%CI=2.343/10万~2.900/10万)。结论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与死亡人数升高,且增速高于全球。我国男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逐渐高于女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有年轻化趋势,ARIMA模型显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预计将持续上升。为减轻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应该对重点人群(男性、中老年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可以通过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疾病负担 联结点回归模型 ARIMA模型 预测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练佳韦 刘颖春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不容忽视。结直肠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且多阶段发生发展的疾病,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因素存在差异,通过掌握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不容忽视。结直肠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且多阶段发生发展的疾病,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因素存在差异,通过掌握结直肠癌的流行特点、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有助于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开展结直肠癌的精准防控。本文就全球及中国的结直肠癌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和归因疾病负担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流行情况 危险因素 归因疾病负担
下载PDF
2011-2021年重庆市主城某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11
作者 贺明 汤成 +4 位作者 陈婷 梁艳 骆致 马周俊 陶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40-944,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发病及死亡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ASRIC)、死亡率、标化死亡率(ASRMC)、伤残调整寿命年(DA...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发病及死亡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ASRIC)、死亡率、标化死亡率(ASRMC)、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YLD)等指标。不同性别、年份及年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粗发病率、ASRIC、粗死亡率、ASRMC分别为81.94/10万、55.40/10万、62.69/10万和41.21/10万,不同年份间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粗发病率=60.89,P<0.05;χ^(2)粗死亡率=99.25,P<0.05);同性别不同年份的肺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男性粗发病=32.41,P<0.05;χ^(2)女性粗发病率=132.49,P<0.05;χ^(2)男性粗死亡率=89.37,P<0.05;χ^(2)女性粗死亡率=35.39,P<0.05)。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为1.01‰、19.59‰和20.60‰,男性居民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为1.50‰、28.02‰和29.53‰,女性居民分别为0.52‰、11.30‰和11.81‰。肺癌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粗发病率=16334.71,P<0.05;χ^(2)粗死亡率=15509.72,P<0.05)。结论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的疾病负担仍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重庆
下载PDF
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分析
12
作者 周子寒 李秋林 +5 位作者 余家华 容敏华 曹骥 葛莲英 唐卫中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目的分析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与疾病负担特征,为广西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广西56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计算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简称中标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 目的分析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与疾病负担特征,为广西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广西56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计算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简称中标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简称中标死亡率),分析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计算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等指标,评价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结果2019年广西56个肿瘤登记地区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71430例,粗发病率为219.87/10万,中标发病率为172.17/10万;报告恶性肿瘤死亡数为45485例,粗死亡率为140.01/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5.25/10万。2019年广西全部恶性肿瘤合计损失的DALYs为660930.15人年,YLLs占DALYs的97.4%,DALYs率为2034.40/10万。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的特点。此外,在广西5个地理区域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率最高的地区分别是桂北地区、桂南地区和桂西地区。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癌种分别是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胃癌、鼻咽癌、子宫体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发病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3%;恶性肿瘤死亡前10位癌种分别是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白血病和脑癌,死亡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2.1%。结论2019年广西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及地区差异。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以及鼻咽癌等仍是广西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此外,甲状腺癌发病顺位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10位,应重点关注并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DALYS 疾病负担
下载PDF
2011—2018年广西胃癌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
13
作者 覃黎明 周子寒 +8 位作者 曹骥 李秋林 余家华 容敏华 赵利彬 麦月姣 葛莲英 覃宇周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广西胃癌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1—2018年广西胃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死亡率(简称中标发病率/死亡...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广西胃癌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1—2018年广西胃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死亡率(简称中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死亡率(简称世标发病率/死亡率),分析2011—2018年广西胃癌流行特征;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DALYs)、早死导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评价2011—2018年广西胃癌疾病负担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上述指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分析胃癌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8年广西胃癌中标发病率由2011年的13.33/10万下降至2018年的10.14/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AAPC=-4.06%,P=0.002);中标死亡率由2011年的9.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7.90/10万(AAPC=-2.58%,P=0.006);DALYs率由2011年的161.10/10万下降至2018年的138.50/10万,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APC=-0.79%,P=0.366)。2011—2018各年份男性胃癌的中标发病率、中标死亡率和DALYs率均高于女性。男性胃癌的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分别以年均2.56%(AAPC=-2.56%,P=0.181)和1.79%(AAPC=-1.79%,P=0.190)的速度下降,但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胃癌的中标发病率以年均4.40%的速度变化(AAPC=-4.40%,P=0.002),呈明显下降趋势,中标死亡率以年均3.17%的速度下降(AAPC=-3.17%,P=0.065),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1—2018年广西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胃癌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需持续加强胃癌的防治工作,重点对胃癌高危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以期降低胃癌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14-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分析
14
作者 贺明 陶然 +4 位作者 汤成 梁艳 马周俊 骆致 李小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特征,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4-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标化发病率(ASRIC)、死亡率、标化死亡率(ASRMC)、伤残调整...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特征,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4-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标化发病率(ASRIC)、死亡率、标化死亡率(ASRMC)、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YLD)等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2014-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年均粗发病率、ASRIC分别为287.25/10万、206.24/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年均粗发病率、ASRIC分别为337.34/10万、228.71/10万,女性分别为238.41/10万、182.66/10万,历年恶性肿瘤年均粗发病率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ASRMC分别为180.41/10万、118.72/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ASRMC分别为247.70/10万、158.86/10万,女性分别为114.81/10万、78.68/10万,历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年均YLL率、YLD率、DALY率分别为47.02‰、1.78‰、48.79‰;DALY率构成中,YLL率构成占比(96.37%)明显大于YLD率占比(3.63%)。结论2014-202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较重,尤其是男性人群,YLL率是疾病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管理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九龙坡区 恶性肿瘤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1981—2020年昆山市肺癌疾病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分析
15
作者 沈毅钧 胡文斌 倪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昆山市1981—2020年肺癌所致的疾病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方法1981—2020年肺癌发病和死亡病例来源于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疾病负担评价指标,以人力资本法计算因肺癌所致的间接经济负担。结果1981—2020... 目的分析昆山市1981—2020年肺癌所致的疾病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方法1981—2020年肺癌发病和死亡病例来源于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疾病负担评价指标,以人力资本法计算因肺癌所致的间接经济负担。结果1981—2020年昆山户籍居民因肺癌死亡9272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106例、2166例。全人群中肺癌所致的DALY在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2011—2020年四个时期分别为3.81人年/千人、4.14人年/千人、4.38人年/千人、9.46人年/千人;与之相对应肺癌所致的间接经济负担为1051.5万元、14165.7万元、81379.4万元和665914.9万元。2011—2020年,男性、女性及总人群中寿命损失年(YLL)占DALY的比例分别为92.42%、95.15%和93.60%。结论昆山市肺癌所致的DALY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与之对应的间接经济负担重。肺癌所致的疾病负担与间接经济负担在年龄间并不对称,提示在人群中有效预防肺癌,降低肺癌负担十分紧迫,特别是45~59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伤残调整生命年 疾病负担 间接经济负担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哮喘患病、疾病负担趋势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16
作者 屈媛媛 曹淼 +2 位作者 王静 程丽 何小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94-1600,共7页
背景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了解其流行现状、趋势及危险因素,对采取有针对性的哮喘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分析1990—2019年我国哮喘患病、疾病负担情况及其趋势,并进行哮喘危险因素的顺位分析,为我国哮喘的有效... 背景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了解其流行现状、趋势及危险因素,对采取有针对性的哮喘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分析1990—2019年我国哮喘患病、疾病负担情况及其趋势,并进行哮喘危险因素的顺位分析,为我国哮喘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基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2019,通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患病率分析我国1990—2019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通过标化DALY率和死亡率的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哮喘危险因素的顺位变化情况。结果2019年我国哮喘年龄标化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102.81人年/10万、24.50人年/10万和78.31人年/10万,标化患病率为1974.16人年/10万,男性的哮喘年龄标化DALY率、YLL率、YLD率均高于女性,1~9岁和≥65岁组的哮喘年龄标化DALY率、YLL率、YLD率高于其他人群。1990—2019年,≥40岁人群的YLL粗率在逐渐下降,DALY粗率、YLD粗率和患病率在<65岁人群中都有所交叉,但之后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哮喘二级危险因素的顺位为烟草使用、高BMI和职业性危害。吸烟始终居于造成哮喘疾病负担危险因素的首位,2019年高BMI上升至造成哮喘疾病负担的第二危险因素,且高BMI死亡率的PAF上升至第一位。结论1990—2019年,我国哮喘人群的人均健康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1~9岁和≥65岁人群的哮喘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男性哮喘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哮喘相关危险因素的PAF发生了变化,职业性危害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烟草使用、高BMI的影响日益突出。哮喘防治重点可侧重于高危人群(1~9岁、≥65岁、男性、烟草使用、有职业暴露)筛查、戒烟教育、体质量控制以及职业场所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发病率 患病率 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危险因素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基于Joinpoint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
17
作者 魏俏俏 胡樱 +2 位作者 胡迪 张嫣然 宇传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 在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性别、年龄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因高BMI造成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并利用Jo... 目的 在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性别、年龄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因高BMI造成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并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后的归因死亡率和归因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从2928.78/10万增至6328.79/10万,归因高BMI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从1.05万增至4.75万,标化死亡率从1.25/10万增至2.39/10万;归因DALY从77.18万人年增至373.76万人年,标化后的归因DALY率从80.21/10万增至181.54/10万,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及其标化率也呈大幅增长。1990-2019年间,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8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均高于女性。男性标化后的归因DALY率和归因死亡率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超过女性。年龄分层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高BMI导致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更加严重,15~49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YLD率增幅最大,达到323.99%。结论 1990-2019年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显著增加。需加大防控力度,有效管理人群体重指数,并对高危人群采取重点干预,以减轻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疾病负担 高体重指数 Joinpoint回归
下载PDF
院感防控处方制度对中央血管导管置管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
18
作者 周贵 晏殊 +3 位作者 王吉丽 罗德军 罗江磋 刘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了解院感防控处方制度对中央血管导管置管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优化其管理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599例中央血管导管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 目的了解院感防控处方制度对中央血管导管置管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优化其管理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599例中央血管导管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在病区不同分为试验组(实施院感防控处方制度管理,n=256)与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管理,n=343)。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自制问卷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类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院内感染等;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医务人员按比例抽样观察手卫生时机400次,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医疗总费用、实验室诊断费、抗菌药物费、带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白天高于夜晚(P<0.05),而试验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白天与夜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隔离医嘱10 min执行率、多耐防控集束化措施全部落实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感防控处方制度实施可减少中央血管导管患者治疗成本,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措施落实成效,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感防控 处方 中央血管导管 疾病负担
下载PDF
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
19
作者 王晓东 杨文文 李球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DB)研究数据,通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绝对数及其年龄标化率、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来分析1990~2019年全...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DB)研究数据,通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绝对数及其年龄标化率、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来分析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全球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DR)(EAPC=-3.65,95%CI:-3.86~-3.44)和年龄标化DALY率(EAPC=-3.60,95%CI:-3.78~-3.41)及中国相应的ASDR(EAPC=-5.78,95%CI:-6.17~-5.38)和年龄标化DALY率(EAPC=-5.97,95%CI:-6.32~-5.62)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略高于女性,75~89岁时达到峰值。菲律宾相应的ASDR和年龄标化DALY率增幅最大[EAPC(95%CI)分别为0.87(0.21~1.54)和1.32(0.60~2.03)],沙特阿拉伯降幅最大[EAPC(95%CI)分别为-18.48(-18.63~-18.32)和-18.25(-18.38~-18.12)]。2019年,低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每10万人中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ASDR[56.67,95%不确定性区间(UI):42.08~73.07]和年龄标化DALY率(1318.63,95%UI:997.40~1672.29)显著高于其他SDI地区。2019年,全球范围内每10万人中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最高的地区和国家分别为大洋洲和所罗门群岛,中国相应的ASDR为12.52(95%UI:6.35~21.29),年龄标化DALY率为262.65(95%UI:133.90~447.50)。结论: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呈一致下降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75~89岁时达到高峰。中国的相关疾病负担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较高,仍需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调整寿命年 年度变化百分比 全球疾病负担 家庭空气污染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1990—2020年中国贫血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20
作者 董丹 孙艳秋 燕燕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2-259,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20年中国贫血疾病负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GBD 2021)中我国贫血的患病数/率、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YLD率,采用Pearson... 目的分析1990—2020年中国贫血疾病负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GBD 2021)中我国贫血的患病数/率、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YLD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我国1990—2020年贫血的流行趋势及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1990—2020年中国居民的贫血疾病负担呈持续下降趋势。连续30年男性、女性与居民总体的患病率和YLD率均与年份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较于1990年,2020年总体患病数下降36.59%[95%不确定区间(uncertain interval,UI):36.40%~36.66%],患病率下降47.45%(95%UI:47.29%~47.50%),YLD数下降43.83%(95%UI:43.71%~44.60%),YLD率下降53.45%(95%UI:53.34%~54.08%)。结论1990—2020年中国贫血疾病负担持续下降,但在不同性别与年龄的人群中仍存在差异,除儿童和育龄妇女外,高龄老人也应作为贫血的高危人群,在贫血预防与控制中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疾病负担 趋势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