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性胰母细胞瘤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刘宁 孟肖振 +4 位作者 阎金龙 项灯 李匡凡 罗鸣 张守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2585-2589,共5页
目的研究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胰母细胞瘤(PBL)的化疗药物筛选及新药评估。方法将手术切除的PBL肿瘤组织碎块移植到免疫缺陷的小鼠皮下组织,待移植瘤生长至1500 mm^(3)时进行瘤体传代及保存。使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法对成功... 目的研究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胰母细胞瘤(PBL)的化疗药物筛选及新药评估。方法将手术切除的PBL肿瘤组织碎块移植到免疫缺陷的小鼠皮下组织,待移植瘤生长至1500 mm^(3)时进行瘤体传代及保存。使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法对成功建立的PBL患儿起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进行人源性鉴定。结果HE染色显示小鼠PDX中的肿瘤组织及细胞和患儿肿瘤细胞形态基本相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角蛋白7(CK7)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在PDX模型组织与人属源性肿瘤组织中有相同的免疫学特征。PCR分析显示PDX组织和原发肿瘤组织具有相同的个体来源。结论所建立胰母细胞瘤来源PDX高度保留了原发胰母细胞瘤的生长模式及蛋白表达特性,为胰母细胞瘤患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工具,给推动疾病机制探索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母细胞 异种移植 模型构建 组织病理学 药物筛选
下载PDF
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有效提高人源性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原位成瘤率的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夏添松 王珏 +4 位作者 肇毅 殷虹 傅卫 杜青 王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索解决部分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中成瘤率过低问题,以稳定提高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成瘤效率。方法:在雌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的一侧胁腹皮下移植人源性正常乳腺组织,向移植组织内... 目的:探索解决部分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中成瘤率过低问题,以稳定提高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成瘤效率。方法:在雌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的一侧胁腹皮下移植人源性正常乳腺组织,向移植组织内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同时以传统的小鼠乳腺脂肪垫(MFP)注射模型作为对照,即在雌性SCID小鼠一侧腹股沟MFP内注射同等数量GFP标记的MCF-7。从活体动物荧光成像仪和病理检测两个水平评估移植模型和MFP注射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结果:人源性乳腺移植小鼠模型的原位成瘤率在大体荧光观察下为95%(19/20例),在病理检测中为100%(20/20例);MFP注射模型的原位成瘤率在大体荧光观察下为0(0/20例),在病理检测中为15%(3/20例)。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在大体(P<0.05)和镜下(P<0.05)两个水平的成瘤率都远高于传统的MFP注射模型。结论: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可显著提高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上的原位成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小鼠模型
下载PDF
转化医学视角下头颈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瘤模型队列的研究愿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愿 孙树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623,共7页
头颈癌位居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现存多种治疗策略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需求。同时,缺乏分子分型指导的头颈癌治疗策略也严重阻碍个性化疗法的发展。近年来,以临床前模型为纽带,加快临床问题与基础成果双向转化的新思路逐渐成为... 头颈癌位居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现存多种治疗策略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需求。同时,缺乏分子分型指导的头颈癌治疗策略也严重阻碍个性化疗法的发展。近年来,以临床前模型为纽带,加快临床问题与基础成果双向转化的新思路逐渐成为业界共识。PDX模型作为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的桥梁,能够精准复制肿瘤遗传特征和肿瘤进化,在阐析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借助PDX模型组成的治疗队列,彰显出小鼠为患者进行药物筛选和生物标志物分析的独特优势,这种理想的临床前模型能够在符合伦理范畴内最大可能的为患者寻找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模型 头颈癌 异质 药物筛选
下载PDF
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在骨髓瘤异体移植动物模型中的抗肿瘤效应(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雅丹 胡豫 +2 位作者 黄靖 张璐 孙春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69-1072,共4页
为探索BDNF/TrkB途径是否可能成为治疗MM的潜在靶点、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能否阻碍疾病的发展,用骨髓瘤异体移植的动物模型评估在体内BDNF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活性。选择糖尿病抵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皮... 为探索BDNF/TrkB途径是否可能成为治疗MM的潜在靶点、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能否阻碍疾病的发展,用骨髓瘤异体移植的动物模型评估在体内BDNF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活性。选择糖尿病抵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建立异体移植动物模型。抗体以20μg/只的剂量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2、3天腹腔内注射或者以100μg/只的剂量于检测到瘤体后每周1次腹腔内注射。采用组织学方法检测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应用3H-TdR掺入法和Matrigel网状结构形成实验分别检测BDNF单克隆抗体对RPMI8226细胞体外增殖和PRMI8226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建立的骨髓瘤细胞异体移植动物模型内,多次注射BDNF单克隆抗体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延长无病生存期和生存时间,而且BDNF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抑制体外RPMI8226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而相应的对照抗体却无此效应。结论:BDNF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动物模型中皮下浆细胞瘤的生长和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 异体移植动物模型 皮下浆细胞
下载PDF
人源性肝母细胞瘤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守华 雷俊 +5 位作者 项灯 万梦琪 邓庆强 何远桥 陈梦洁 曾俊权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建立肝母细胞瘤患者人源移植(PDX)模型,获得与患者肿瘤相似的并可传代的活体替代模型。方法获取肝母细胞瘤患者的新鲜肿瘤活性组织,无菌条件下4h内低温转运,台盼蓝染色法选取活性组织并剪切约3×3×3 mm3的组织块。将原代... 目的建立肝母细胞瘤患者人源移植(PDX)模型,获得与患者肿瘤相似的并可传代的活体替代模型。方法获取肝母细胞瘤患者的新鲜肿瘤活性组织,无菌条件下4h内低温转运,台盼蓝染色法选取活性组织并剪切约3×3×3 mm3的组织块。将原代肿瘤细胞植入BALB/c裸鼠的肩胛骨前区和后肢的背面,当肿瘤的体积达到约800~1500mm^3时,取出一代肿瘤组织,将其中部分冻存,其余组织再次植入BALB/c裸鼠皮下传代。结果所获得PDX模型肿瘤组织与患者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及结构均相似。结论采用患者肝母细胞瘤组织BALB/c裸鼠肿瘤移植等方法,可建立患者来源的肝母细胞瘤PDX模型,为进一步肿瘤药物筛以及精准治疗选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 异种移植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人源性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文杰 韩永 +5 位作者 周榕 石超吉 洪多 李江 孙树洋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建立和鉴定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OMM)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方法:将4例原发性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裸鼠皮下,观察并记录裸鼠成瘤情况,待移植瘤稳定生长后进行传代;... 目的:建立和鉴定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OMM)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方法:将4例原发性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裸鼠皮下,观察并记录裸鼠成瘤情况,待移植瘤稳定生长后进行传代;利用H-E染色观察原发瘤和移植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色素瘤标志物HMB-45、Melan-A、S-100及Ki-67在两者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4例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组织皮下移植成功并序列传代;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瘤在组织病理形态和4个标志物表达情况上与原发瘤保持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4例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人源性移植瘤模型,传代移植瘤保留了原发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特征,可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研究提供理想的临床前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黑色素 移植模型 裸鼠
原文传递
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评价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欧阳可栋 刘继斌 +9 位作者 王科 胡刚 顾莹 谢付波 赵强 张亚华 杨伟敏 闻丹忆 张一心 秦宵然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90-98,共9页
目的用,晦床新鲜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以建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并初步评估其应用性。方法将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分别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长成后对其进行裸鼠间连续传代。当每例模型的移植瘤体积生长至500-1000... 目的用,晦床新鲜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以建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并初步评估其应用性。方法将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分别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长成后对其进行裸鼠间连续传代。当每例模型的移植瘤体积生长至500-1000mm3时,收集肿瘤组织作4种处理,一部分继续用于鼠间传代,一部分组织冻存于液氮中用于将来肿瘤组织复苏模型重建,一部分组织作速冻处理用于DNA/RNA提取,一部分组织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作石蜡包埋和HE染色用于病理学研究。选用其中4例模型ESX00l、Esx002、ESX003和ESX004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和体内药效实验以评价4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对常用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接种和传代,成功23例,成功率为63.89%。异种移植瘤生长稳定并能连续传代,各代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与患者肿瘤组织一致。23例液氮保存的人源食管癌移植瘤组织复苏后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21例成功生长肿瘤,复苏成功率为91.30%。体外药敏实验表明4例人食管癌模型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Doxorubicin)、特罗凯(Tarceva)、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敏感;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敏感性存在病例差异,其中ESX003和ESX004对多西紫杉醇无反应。体内药效实验表明Irinotecan在100mg/kg剂量下对4例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22.02%、39.63%、21.69%和39.70%。结论成功建立了人源性食管癌小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留了,临床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冻存的肿瘤组织,经复苏后仍可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提示本研究建立的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具有可持续应用性。4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的体外药敏实验和体内药效实验均表明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转化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移植模型 手术切除组织 免疫缺陷小鼠 抗肿药物
下载PDF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健文 袁晴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5-697,共3页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为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肿瘤药物的筛选和癌症治疗方案的评估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前试验模型。近年来,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在肿瘤领域的发展不断进步,在对癌症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人...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为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肿瘤药物的筛选和癌症治疗方案的评估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前试验模型。近年来,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在肿瘤领域的发展不断进步,在对癌症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眼科肿瘤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模型 视网膜母细胞 葡萄膜黑色素 脉络膜黑色素 结膜黑色素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研究模型的演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安训 周万航 曹琮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9期653-663,共11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以及抗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均有赖于各种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的建立。近几十年间,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体内外研究模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因检测技术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进展促进了生物...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以及抗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均有赖于各种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的建立。近几十年间,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体内外研究模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因检测技术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进展促进了生物信息学飞速发展和恶性肿瘤概念的转变;体外细胞研究模型从单层的二维培养、原代培养向立体的三维构型发展,从而更好地重现肿瘤组织的细胞间交互作用与功能;体内动物研究模型由传统的致癌物诱导、细胞或组织形成移植瘤逐渐演变为基因编辑的动物模型或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从而可以针对性地研究相关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传统的临床研究也从简单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更多地向前瞻性研究转变,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为临床研究增添了活力。目前恶性肿瘤研究模型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模型的单一性、对肿瘤微环境的模拟不足、动物肿瘤模型与人类肿瘤差异性,以及缺乏对个性化医疗的考量。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研发和优化研究模型,并更有效地将不同模型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优化的整体实验模型系统。本文将系统回顾恶性肿瘤研究模型的演化并对相关模型进行阐述,为科研工作者进行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合理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模型 3D培养技术 类器官培养 动物模型 细胞系异种移植 异种移植模型 基因检测 生物信息学 数字肿 智能肿
下载PDF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成瘤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月霞 吴晓林 秦贤举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期8-10,共3页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是多学科研究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弥补了传统体内模型丧失肿瘤微环境及原始肿瘤异质性的缺陷,但该模型平均成瘤率较低,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肿瘤移植物的特性及质量、异种...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是多学科研究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弥补了传统体内模型丧失肿瘤微环境及原始肿瘤异质性的缺陷,但该模型平均成瘤率较低,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肿瘤移植物的特性及质量、异种移植宿主的品系及特点、移植的方法及部位这3个方面对影响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成瘤率的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模型
下载PDF
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冉宇靓 钟星 +3 位作者 胡海 遇珑 娄晋宁 杨治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23-132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肿瘤内皮细胞基因功能和靶向血管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仍缺乏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新的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方法:将人肝窦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umanliversinusoidendothelialcells,HLSEC)分别与人肝...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肿瘤内皮细胞基因功能和靶向血管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仍缺乏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新的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方法:将人肝窦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umanliversinusoidendothelialcells,HLSEC)分别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人食管癌细胞系NEC按不同比例混合共接种NOD/SCID小鼠或BALB/c裸小鼠,以单独接种肿瘤细胞的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小鼠人移植瘤生长的情况。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转染HLSEC,结合荧光显微镜检方法观察HLSEC在共接种移植瘤中的存活及血管形成的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用抗人肝癌内皮细胞单抗2B6处理人肝癌移植瘤共接种模型,观察2B6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HLSEC与BEL7402细胞共接种NOD/SCID小鼠时,共接种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平均瘤重可达肿瘤单独接种组的5.1倍。在GFP表达阳性的HLSEC与BEL7402共接种的移植瘤冰冻切片中可见HLSEC的存在,并已形成瘤内新生血管。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共接种组移植瘤中的总MVD较肿瘤细胞单独接种组增加85.7%,采用抗人vWF多抗检测结果显示共接种组人源微血管平均MVD可达10.28~29.28,约占总血管数量的41%~65%。进一步将HLSEC分别与NEC、BEL7402及LS174T细胞共接种于BALB/c裸小鼠时,共接种组的瘤重是单独接种组的3.3~6.0倍。2B6单抗能使共接种人肝癌移植瘤中人源肿瘤血管密度减少65.1%,抑制肿瘤瘤重达71.8%。结论:HLSEC与人肿瘤细胞共接种小鼠后,能在移植瘤中存活、增殖,形成大量人源化的肿瘤新生血管,并在促进肿瘤快速生长中起重要作用。该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可为肿瘤内皮细胞相关基因及靶向治疗剂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有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化肿血管 移植模型 微血管密度 小鼠
下载PDF
人源性肺癌组织移植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273,共1页
人源性肺癌组织移植瘤模型(PDX)是指将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鼠进行增殖传代,传代的肺癌组织高度保存肿瘤生长所处的微环境,且保留原发肺癌组织的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是一种理想的模拟人体内环境的动... 人源性肺癌组织移植瘤模型(PDX)是指将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鼠进行增殖传代,传代的肺癌组织高度保存肿瘤生长所处的微环境,且保留原发肺癌组织的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是一种理想的模拟人体内环境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模型 动物模型 原发肺癌 标志物 免疫缺陷 临床前期 人体内环境 组织移植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小鼠移植瘤模型对SPIO增强MRI信号变化原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卫国 黄力 +1 位作者 陈汉芳 蒋光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建立小白鼠肝脏原位移植瘤模型,初步探讨临床上影响肝癌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信号变化的因素。资料与方法(1)对25例肝病患者行SPIO增强MRI扫描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相关资料进行分析;(2)给小白鼠注射H22肝癌细胞建立肝脏原... 目的建立小白鼠肝脏原位移植瘤模型,初步探讨临床上影响肝癌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信号变化的因素。资料与方法(1)对25例肝病患者行SPIO增强MRI扫描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相关资料进行分析;(2)给小白鼠注射H22肝癌细胞建立肝脏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3)成瘤后给小鼠进行MRI平扫及SPIO增强扫描;(4)所有的瘤鼠做HE及普鲁士蓝铁染色并进行相关病理学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及肝硬化结节1例,DSA及介入治疗有典型肝癌表现者2例。(2)肝脏移植瘤组在SPIO增强后的T2WI上有10个移植瘤的信号未见下降;普鲁士蓝铁染色3只瘤鼠的瘤灶呈阳性,内见枯否细胞;7个瘤灶与肝组织明显呈浸润生长。结论SPIO能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率,但存在SPIO增强MRI信号变化与病理机制不相符的现象;在少数纯瘤株移植瘤结节内及周边可见枯否细胞,成为影响肝癌的SPIO增强MRI信号变化的重要原因;移植瘤的生长方式成为影响肿瘤的SPIO增强后信号变化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变化 SPIO 小鼠 原位移植模型 步研究 超顺磁氧化铁 增强MRI扫描 肝脏占位病变 海绵状血管 普鲁士蓝 枯否细胞 MRI平扫 病理学分析 原发肝癌 肝硬化结节 肝脏移植 初步探讨 肝病患者 肝癌细胞 H-22 增强扫描
下载PDF
综述: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动物模型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17,共1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排位第三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的疾病负担仍在持续加剧。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成为第二大癌症。针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对于提...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排位第三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的疾病负担仍在持续加剧。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成为第二大癌症。针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能够模拟人类结直肠癌复杂性的动物疾病模型对于结直肠癌研究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已经掌握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构建方法有致癌物诱导模型、基因工程诱导模型、结直肠癌细胞株异种移植模型(CDX)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疾病模型 疾病负担 异种移植 结直肠癌 动物模型 小鼠模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阿西替尼对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洪多 顾子悦 +1 位作者 李江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阿西替尼用于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OMM)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取病理确诊的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标本,构建病人源性小鼠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将PDX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西替... 目的:探讨阿西替尼用于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OMM)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取病理确诊的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标本,构建病人源性小鼠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将PDX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西替尼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处理,用药周期28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过碘酸雪夫反应双染法,检测各组肿瘤的血管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EphA2、MMP-2及HIF-1a等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西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生长,VM数量、CD34^+血管数量、EphA2及M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IF-1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西替尼对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小鼠具有较好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主要机制可能为抗血管新生和VM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黑色素 病人源性小鼠移植瘤模型 血管拟态 阿西替尼
原文传递
儿童肝母细胞瘤人源性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胡慧敏 张伟令 +4 位作者 黄东生 李锐 顾华丽 李静 高亚楠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建立儿童肝母细胞瘤人源性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并对建模成功的PDX肿瘤与患儿的原代肿瘤生物学一致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影响PDX模型建模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对39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新鲜肿瘤组织样本进行PDX小鼠模型的构... 目的建立儿童肝母细胞瘤人源性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并对建模成功的PDX肿瘤与患儿的原代肿瘤生物学一致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影响PDX模型建模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对39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新鲜肿瘤组织样本进行PDX小鼠模型的构建,详细记录建模的肿瘤生长时间及体积大小,同时收集3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实验数据及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不同参数的成瘤率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分类变量),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比较应用t检验。结果经过传代及病理诊断确认成功构建21例肝母细胞瘤PDX模型,成功率53.8%(21/39)。建模成功的PDX模型各代次肿瘤样本的病理结果与相应原代肿瘤一致。影响PDX成瘤率主要因素分析显示,原代肿瘤的转移瘤建模成功率高于肝脏原位肿瘤的成功率(7/8比14/31,P=0.049);而病理分型对成瘤率无显著性差异。按照原发肿瘤及转移肿瘤的PDX成瘤组比较,2组在成瘤时间及成瘤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母细胞瘤的PDX小鼠模型移植瘤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与原代肿瘤一致;肝细胞抗原(Hepatocyte)、磷脂酰肌醇聚糖3、β-连环蛋白和甲胎蛋白4种蛋白在原代肿瘤组织与PDX小鼠模型的免疫组化的阳性率分别为100%比100%、100%比95.24%、100%比100%、95.24%比85.71%。结论,成功建立了儿童肝母细胞瘤PDX小鼠模型,成瘤率较高,转移肿瘤成瘤率高于原发肿瘤,而且移植瘤保持了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 异种移植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建立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伟乾 陶然 +2 位作者 许育健 张聚磊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研究、药物检测、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皮肤鳞癌小鼠模型种类、建模方法、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研究、药物检测、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皮肤鳞癌小鼠模型种类、建模方法、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小鼠模型 细胞系移植模型 诱导成模型 基因工程成模型 移植模型
下载PDF
病人源性移植瘤模型的研究现况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阳 王洲 +1 位作者 王帅 Javed Akhtar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总结病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TX)模型的发展过程,比较不同PDTX模型的优缺点并介绍其在当前抗肿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病人源性移植瘤和模型&qu... 目的总结病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TX)模型的发展过程,比较不同PDTX模型的优缺点并介绍其在当前抗肿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病人源性移植瘤和模型"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5-03的相关文献及其引证文献。纳入标准:1)PDTX模型的发展过程;2)不同类型PDTX模型的建立及各自特点;3)肿瘤细胞微环境的重要作用;4)PDTX模型生物稳定性;5)PDTX模型在当前抗肿瘤研究中的价值。根据纳入标准分析文献45篇。结果 PDTX模型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和化疗耐药临床前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学载体,其大致可分为异位的PDTX模型、原位PDTX模型及人性化的体内模型等不同的生物学模型。在PDTX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基质成分共同参与了其生物稳定性的维持。结论PDTX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原始肿瘤组织的生物学特征,是当前抗癌研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移植 模型 微环境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肺癌人源性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库的建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足力 陈修远 +4 位作者 张鑫淼 宋畅 梁传宇 姜冠潮 王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目的建立肺癌人源性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并对形成的PDX肿瘤与原代患者肿瘤生物学一致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PDX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手术或活检取临床肺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NOD-Prkdcnull-Il2rgnull(NPITM... 目的建立肺癌人源性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并对形成的PDX肿瘤与原代患者肿瘤生物学一致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PDX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手术或活检取临床肺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NOD-Prkdcnull-Il2rgnull(NPITM)皮下以建立肺癌PDX模型。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传代肿瘤病理分型与肿瘤标志物表达与原代肿瘤的一致性,并结合临床患者相应肿瘤特征数据,综合分析影响PDX模型成瘤的关键因素。结果通过对195例肺癌患者样本进行PDX肿瘤模型的构建,经过传代及病理诊断确认成功构建59例肺癌PDX模型。综合肺癌PDX模型构建成瘤率为29.65%。已成瘤的肺癌PDX模型各代次肿瘤样本的病理结构与相应原代肿瘤一致。影响肿瘤成瘤率及成瘤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原代肿瘤的病理分型(P<0.05),腺癌的成瘤率为14.75%,鳞癌的成瘤率为56.60%。结论成功建立了肺癌PDX小鼠模型,其保持了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异种移植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秋珍 赵炜 +3 位作者 脱朝伟 王子红 吴秉铨 张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为探讨其发病机理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 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植入裸鼠脾实质内 ,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 (光镜、电镜、免疫...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为探讨其发病机理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 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植入裸鼠脾实质内 ,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 (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 )。结果 筛选出 1株人脾原发性 (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 )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BFNHL HMN 1) ,已传至 41代 ;1株人脾原发性 (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 )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 (LM BFNHL HMN 2 ) ,已传至 47代 ;1株人脾原发性 (非霍奇金T免疫母细胞 )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TINHL HMN 3) ,已传至 37代。共移植裸鼠 6 11只 ,其肿瘤移植生长率、肝转移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 0 %。BFNHL HMN 1和TINHL HMN 3肿瘤完全限于脾内 ,呈结节状生长 ,或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 ,无腹腔淋巴结和器官转移。LM BFNHL HMN 2肿瘤不仅限于脾脏 ,并有脾门淋巴结及肝转移。原位移植瘤组织经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 所建立的 3株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完整地模拟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淋巴 小鼠 原位移植 生物学特 脾肿 移植 转移 疾病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