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甲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1
作者 陈月华 颜小平 +1 位作者 江利沙 郝玉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素及控制院内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就诊患者尿液标本3802份,采用MicroS...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素及控制院内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就诊患者尿液标本3802份,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美国SIEMENS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39株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411株,占比76.25%;革兰阳性菌128株,占比23.75%;其中前5位的菌株416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4株(54.55%)、粪肠球菌46株(8.53%)、肺炎克雷伯菌38株(7.05%)、屎肠球菌23株(4.27%)、奇异变形杆菌15株(2.78%)。前5位3种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及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40.00%,庆大霉素为35.71%,其余均在30.00%以内;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为52.63%,其次是头孢唑林为42.11%、头孢噻肟为36.84%、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均为31.58%,其余均在30.00%以内;奇异变形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为60.00%,其次环丙沙星为53.33%、妥布霉素为46.67%,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和氨曲南均为33.33%,其余均在30.00%以内。前5位2种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性最高为86.96%,其次红霉素为76.09%、利福平为54.35%,环丙沙星为32.61%、左旋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均为30.43%,其余均在30.00%以内;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100%,其次青霉素G为95.65%、莫西沙星为91.30%、利福平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为82.61%、四环素为65.22%,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4.35%,其次为利奈唑胺为5.26%、呋喃妥因为8.70%。结论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与实验室合作,重视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在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结合实验室病原学报告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遏制细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病原菌 病原菌分布 药敏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采后常温储存红树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杨晓娜 徐玲 +1 位作者 张翼飞 陈自宏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红树莓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严重影响红树莓果实的品质。本研究以云南种植的西班牙品种Adilita红树莓果实为试材,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对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果实表面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筛选,采用传统真菌形... 红树莓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严重影响红树莓果实的品质。本研究以云南种植的西班牙品种Adilita红树莓果实为试材,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对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果实表面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筛选,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显微观察,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明确红树莓腐烂过程中的病原菌种类和病原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从自然发病腐烂的样本红树莓果实中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为1株木霉属(Trichoderma sp.),2株镰刀菌属(Fusarium sp.),2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1株曲霉属(Aspergillus sp.)。2株镰刀菌属(Fusarium sp.)和2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分别有两个不同种的病原菌。相关研究结果对红树莓采后病害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后期红树莓的保鲜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影响因素分析及病原菌分布特点
3
作者 毛雨河 肖丹 +1 位作者 邓声京 薛少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PD)治疗并规律复查的25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DAP将患者分为PDAP组(n=10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PD)治疗并规律复查的25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DAP将患者分为PDAP组(n=102)和非PDAP组(n=155)。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透出液5~10 mL,采用血培养法进行病原菌鉴定。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文化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豢养宠物或家禽、体质量指数(BMI)及透析龄等一般资料。于确诊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钾、血磷、血钙水平,并记录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及尿素清除指数(UC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PDAP患者共发生PDAP 217例次,病原菌培养阳性124例次,培养阳性率为57.14%;共分离出1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4株(66.14%),革兰阴性菌39株(30.71%),真菌4株(3.15%)。培养出的84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25株(29.76%),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20.24%),溶血葡萄球菌12株(14.29%),沃氏葡萄球菌8株(9.52%),唾液链球菌10株(11.90%),血链球菌5株(5.95%),其他7株(8.33%);39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20株(51.28%),铜绿假单胞菌6株(15.38%),鲍曼不动杆菌6株(15.38%),肺炎克雷伯菌5株(12.82%),阴沟肠杆菌2株(5.13%);4株真菌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株(75.00%),光滑念珠菌1株(25.00%)。PDAP组与非PDAP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文化程度、BMI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AP组豢养宠物或家禽患者占比高于非PDAP组,透析龄长于非PDAP组(P<0.05)。PDAP组与非PDAP组患者的血磷、血钙、eGFR、U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AP组患者的Hb、ALB、血钾水平显著低于非PD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豢养宠物或家禽、透析龄长是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P<0.05);高Hb、ALB水平是PD患者发生PDAP的保护因素(P<0.05);血钾与PD患者发生PDAP无相关性(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为PDAP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豢养宠物或家禽、透析龄长是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高Hb、ALB水平是PD患者发生PDAP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病原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及其病原菌分析
4
作者 王宗岭 路金明 +1 位作者 郭辉 王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对培养结果为酵母菌属的真菌采用科马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对于无法直接鉴定的菌落采用VITEK ATB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鉴定。取镜检阳性或培养为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病种前三位为甲真菌病244例(24.21%)、花斑糠疹184例(18.25%)、足癣182例(18.06%);致病菌种前三位为红色毛癣菌307株(30.46%)、马拉色菌255株(25.30%)、须癣毛癣菌187株(18.55%);甲真菌病女性多于男性(χ^(2)=8.02,P<0.001),股癣男性多于女性(χ^(2)=29.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种在性别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本地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主要病种为甲真菌病、花斑糠疹和足癣,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和癣毛癣菌。临床治疗时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真菌感染 病原菌 甲真菌病 花斑糠疹 足癣
下载PDF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与预后分析
5
作者 许鹏飞 武海博 +2 位作者 张丽 王海洋 包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治疗难度大、花费高、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研究显示总体感染率在2%~7%之间,颅脑外伤和脑出血多为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过长.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急诊手术 颅内感染 预后差 预后分析 颅脑手术后 分布及耐药性 病原菌
下载PDF
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郭燕红 张勤 +1 位作者 钟庆 宋凤莲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CRBSI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对CRBSI组患者行病原菌种类分析,同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信息,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构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93例,其中CRBSI组38例、非CRBSI组255例。38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2珠,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50.00%(26/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23%(10/52)、表皮葡萄球菌7.69%(4/52)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比44.23%(23/52),以大肠埃希菌17.31%(9/52)、肺炎克雷伯杆菌13.46%(7/52)为主;真菌占比5.77%(3/52),均为白色念珠菌。CRBSI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静脉营养液输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者占比显著高于非CRBSI组;CRBSI组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CRBSI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非CRBSI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BMI、合并糖尿病、入院时高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长、输液类型为静脉营养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置管时间均能用于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919、0.975(P<0.05)。结论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CRBSI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较为多见,同时CRBSI的发生与年龄、BMI、置管天数、置管部位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CU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曾凤 李强 杨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ICU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ICU院内感染患者耐药情况。结果:120例...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ICU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ICU院内感染患者耐药情况。结果:120例ICU患者共有30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5.00%。120例ICU院内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35株,其中20株为革兰阴性菌,占病原菌总株数的57.14%,12株为革兰阳性菌,占病原菌总株数的34.29%,3株为真菌,占病原菌总株数的8.57%。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两种主要革兰阴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5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为20.00%,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为10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5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75.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两种主要革兰阳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均>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0;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0。结论:ICU患者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数病原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下载PDF
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对4种蔬菜病原菌的室内联合毒力
8
作者 杜晓静 梁浩 钱玺丞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为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以期为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单剂及其混剂对上述4种病... 为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以期为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单剂及其混剂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EC_(50)、毒力比率以及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29.3、89.0、24.8、29.6μg/mL;茶皂素对4种病原菌的EC_(50)值分别为90.0、90.3、55.2、83.0μg/mL。毒力比率筛选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EC_(50)剂量百分比为90∶10、80∶20、70∶30、60∶40、50∶50和40∶60时,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30、1.38、1.45、1.33、1.29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_(50)剂量百分比为40∶60和10∶90时,对瓜果腐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26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_(50)剂量百分比为80∶20和50∶50时,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27和1.25,表现为增效作用;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0∶3.1和1.0∶4.6的混剂对辣椒疫霉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2.30和1.54;质量比为1.0∶1.5和1.0∶9.1的混剂对瓜果腐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7和2.12;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8∶1.0的混剂对番茄晚疫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2。综上,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生物碱 茶皂素 病原菌 生长速率法 联合毒力
下载PDF
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复配对4种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9
作者 杜晓静 梁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25-127,170,共4页
为了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柑橘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博落回生物碱、茶皂素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4种病菌的毒力,通过交互测定法测定了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的毒... 为了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柑橘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博落回生物碱、茶皂素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4种病菌的毒力,通过交互测定法测定了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的毒性比例和增效系数。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棉花枯萎病的联合毒力主要为拮抗或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苹果轮纹病的联合毒力主要为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48.7的混剂对棉花立枯病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36;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20.2的混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生物碱 茶皂素 植物病原菌 联合毒力
下载PDF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MDRO感染危险因素
10
作者 李超 张燕 焦何卿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以患者有无MDRO感染为依据将其分为MDRO组(n=33)与非MDRO...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以患者有无MDRO感染为依据将其分为MDRO组(n=33)与非MDRO组(n=28),对VAP患者感染MDRO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例ICU VAP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25株,占比最多为革兰阴性菌81.60%,其中占比前三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3.60%、肺炎克雷伯杆菌17.60%、铜绿假单胞菌12.00%。MDRO组合并感染性休克、ICU入住时间>7d、呼吸机通气时间>7d、VAP晚发型、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比非MDRO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感染性休克、ICU入住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VAP类型及意识障碍为影响ICU VAP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 VAP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MDRO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鱼腥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
11
作者 张丽 孙建鹏 巴其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其结...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5,6-环氧-3-羟基-β-紫罗兰酮(2)、黑麦草内酯(3)、pubinernoid A(4)、槲皮苷(5)、槲皮素(6)、阿福豆苷(7)、4-甲氧基苯-1,2-二醇(8)、4-羟基苯甲醛(9)、苯甲酸(10)。化合物1~4为首次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的降碳倍半萜。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40 mg/mL浓度下,化合物5~7对禾谷镰刀菌、褐枝孢菌、番茄灰霉病菌、瓜类球腔菌和棉花枯萎病菌抑菌率介于38%~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分离鉴定 降碳倍半萜 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圆叶葡萄污果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12
作者 程雅芳 黄秋凤 +3 位作者 陈国品 曹慕明 黄羽 李玮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采用五点采样法连续3年调查广西南宁圆叶葡萄的污果病发病情况,并随机选择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病斑,刮取病斑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污果病致病力,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参... 采用五点采样法连续3年调查广西南宁圆叶葡萄的污果病发病情况,并随机选择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病斑,刮取病斑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污果病致病力,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植园中,2019—2021三年中圆叶葡萄‘Noble’的果穗污果病发病率分别达到92.00%、96.67%和97.33%,病情指数分别为62.13、67.46和66.40。从病斑组织中分离得到多株形态特征相近、具有污果病致病力的优势菌,选取其中代表性菌株GX-2216,经鉴定为蚜虫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 aphidis,其与前期在附近地块‘巨峰’葡萄污果病病果上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亲缘较近,表明M.aphidis可能是当地污果病的优势病原菌,其能够在不同葡萄品种上引发污果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果病 圆叶葡萄 病原菌鉴定 果实附生微生物 溢糖性霉斑
下载PDF
某院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13
作者 曾晓华 熊叶 +1 位作者 聂艳良 钟富军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介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颅内动脉瘤... 目的:分析医院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介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标本性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15例并发肺部感染的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50.50%,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3株(占42.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7株(占6.93%);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米诺环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20.00%)。结论: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病原菌呈多重耐药,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以避免多重耐药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原文传递
2021年到2022年广州市某医院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李玉华 葛平 朱正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76-0079,共4页
调查分析2021年到2022年广州市某医院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广州市某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存档的病原学标本检测数据,分析其病原菌检出数量、分布情况及前五种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2021年到202... 调查分析2021年到2022年广州市某医院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广州市某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存档的病原学标本检测数据,分析其病原菌检出数量、分布情况及前五种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2021年到2022年医院共发现常见病原菌2572株,其中分布前五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次占据了总病原菌的16.02%、14.42%、14.27%、11.47%、10.89%;分析结果显示,分布前五名的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一半,仅对少数抗生素未产生耐药性。结论 分析医院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再以此为依据进行抗生素用药选择,掌握用药注意事项,能够明显减轻耐药性,进而保证感染控制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病原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太仓地区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和耐药性分析
15
作者 赵瑞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究太仓地区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和耐药情况。方法将70例糖尿病足部感染分泌物阳性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收取时间段在2013年8月至2022年3月,对患者病原菌分布、药敏、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6种... 目的探究太仓地区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和耐药情况。方法将70例糖尿病足部感染分泌物阳性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收取时间段在2013年8月至2022年3月,对患者病原菌分布、药敏、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6种类细菌,均为革兰阳性菌感染33例(共计41株),占比47.14%;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26例(共29株),占比37.14%;阳性菌与阴性菌混合感染11例(共计22株),占比15.71%。在均是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最常见,药敏提示它们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莫西沙星敏感性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耐药;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菌株较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较多见,药敏提示对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敏感性高,少部分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耐药。阳性菌与阴性菌混合感染中,药敏提示它们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利福平、莫西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耐药,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太仓地区糖尿病足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广泛,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利于控制感染,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实验可为抗感染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孙艳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为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连续三年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资料,共发...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为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连续三年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资料,共发生107例次感染、感染病原菌122株,分析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种类、病原菌耐药性等。结果:老年住院患者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率为0.99‰,高于全院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共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52.46%,革兰阳性菌33株,占27.05%,真菌25株,占20.4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次之;革兰阳性菌中以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次之;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高,未见替加环素和厄他培南耐药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最高,未见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未见氨苄西林、呋喃妥应、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100%,未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高浓度链霉素耐药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比例较高,通过药敏试验可见各类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做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7
作者 程冬艳 程领 薄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1,105,共5页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7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根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未感染组(n=54)。分析感染组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对比...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7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根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未感染组(n=54)。分析感染组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筛选出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列线图的预测性和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72例患者出现了18例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5.00%。18例感染总共分离出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62.85%),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9株(25.71%),以金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11.4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与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术前FEV1≤80%、手术时间≥150 min、多叶切除以及术中出血量≥200 mL等占比更高(P<0.05);年龄、吸烟史、术前FEV1、手术时间、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均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结果提示,年龄≥60岁为52分、有吸烟史为65分、术前FEV1≤80%为68分、手术时间≥150 min为49分、多叶切除为78分、术中出血量≥200 mL为70分,经验证,其模型预测风险的精准性及区分度较高。结论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吸烟史、术前FEV1、手术时间、切除范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创建的预测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调查研究
18
作者 王菲 李肇蕤 +2 位作者 崔岭峰 薛飒 孙彦威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与研究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96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创面、静脉血、脓液、痰液等分泌物,另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分析。结果96例危重烧伤... 目的分析与研究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96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创面、静脉血、脓液、痰液等分泌物,另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分析。结果96例危重烧伤患者,其中76例感染病原菌,感染率是79.17%,检出病原菌株215株,主要来源于创面分泌物,占37.67%,其次是静脉血、脓液、痰液、其他、尿液,分别占26.98%、12.56%、8.84%、7.44%、6.51%,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检出率由23.26%上升到45.12%;革兰氏阳性菌1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占16.2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40.00%;共91株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14.42%,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是8.84%,真菌共13株,占6.05%;MRSA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并未出现耐药菌株,而对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庆大霉素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达85.71%;在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最高,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在大肠埃希菌中,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并呈逐年升高趋势,对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无耐性。结论危重烧伤患者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出现多重用药,因此,通过定期监测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迁移能有效控制耐药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创面 烧伤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妇幼医院新生儿医院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卢李群 姜慧萍 麻晓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65-267,共3页
新生儿由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是医院感染易感对象[1]。近年来各种医疗器械和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防控难度。医院感染延长了患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国内针对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由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是医院感染易感对象[1]。近年来各种医疗器械和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防控难度。医院感染延长了患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国内针对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由于不同研究的地区、对象、纳入因素的差异,结果不尽相同。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主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分布 妇幼医院 病原菌感染 医院感染 感染危险因素 医疗器械 危险因素分析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