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8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荞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其系谱分析
1
作者 李梅方 唐国文 +3 位作者 刘正杰 王一 李成云 董玉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目的】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方法】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 【目的】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方法】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苦荞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苦荞白粉病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经ITS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发现该白粉菌(607 bp,MW494930.1)与甜荞上的白粉菌(E.polygoni,KP076437.1)相似性为100.00%,与大黄、酸模、蓼、竹节蓼、珊瑚藤等蓼科植物上的16个菌株ITS扩增片段相似性均高于98.83%;基于LSU序列扩增获得1条长度为910 bp的片段(OK490143),与酸模上的白粉菌(E.polygoni,MT361769.1)序列相似性为99.89%。【结论】本研究将侵染苦荞的白粉菌鉴定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属(Erysiphe)蓼白粉菌(E.polygoni)。研究结果可为苦荞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白粉菌 病原鉴定 系谱分析
下载PDF
菜豆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研究
2
作者 王振磊 刘大军 +3 位作者 冯国军 杨晓旭 刘畅 闫志山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确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导致菜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分离培养得到了菌株WZL0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C.spaethianum)。利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法对该菌株进行了... 为了确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导致菜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分离培养得到了菌株WZL0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C.spaethianum)。利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法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该菌株适宜在25~30℃、pH=6~8及黑暗条件下生长,适宜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er,PDA)和菜豆叶培养基,适宜的碳源为麦芽糖,适宜的氮源为硫酸铵。在室内进行了杀菌剂毒力测定,多菌灵等8种杀菌剂对该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4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50)值较小,分别为0.0318和0.4813,抑制效果较好。本研究明确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菜豆种植区菜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适用化学药剂,为今后当地抗病品种筛选及田间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炭疽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卫青萝卜黑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3
作者 贲海燕 郝永娟 +8 位作者 霍建飞 姚玉荣 高苇 于金萍 王丽 王万立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近年来,天津地区青萝卜产区出现萝卜病害新症状,当地农民称之为“黑梗病”,其发病早、蔓延快,已成为天津地区青萝卜生产上棘手难防的病害之一。为准确地鉴定诱发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明确病害种类,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控药剂,调查... 近年来,天津地区青萝卜产区出现萝卜病害新症状,当地农民称之为“黑梗病”,其发病早、蔓延快,已成为天津地区青萝卜生产上棘手难防的病害之一。为准确地鉴定诱发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明确病害种类,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控药剂,调查了卫青萝卜“黑梗病”田间发生情况,通过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黑梗病”的致病菌属性;针对靶标病原菌,采用药剂抑菌圈法对19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当地卫青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Pam.)Dowson,是萝卜黑腐病的新症状表现;并且发现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筛选到强致病力菌株LB-B。采用强致病力菌株LB-B,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参试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系数,其中有10种药剂对萝卜黑腐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0.3%四霉素水剂和10%丙硫唑悬浮剂的综合表现最好,高质量浓度1000 mg·L^(-1)对致病菌的抑菌率达89.52%以上,EC50分别为174.04 mg·L^(-1)和156.69 mg·L^(-1),田间防治效果稳定、持效期长,为萝卜黑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青萝卜 黑腐病 病原鉴定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平谷区马坊镇番茄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4
作者 孙春辉 刘丽 +5 位作者 鲁书豪 梁宇卿 王昀轩 崔雯莉 高佳仪 李永强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为了给平谷区马坊镇设施番茄病毒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月在河北村、果各庄、早立庄、梨羊村、小屯村番茄种植区采集到表现有黄化、蕨叶、褪绿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番茄叶片,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混合叶片进行病毒... 【目的】为了给平谷区马坊镇设施番茄病毒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月在河北村、果各庄、早立庄、梨羊村、小屯村番茄种植区采集到表现有黄化、蕨叶、褪绿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番茄叶片,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混合叶片进行病毒筛查,并利用PCR/RT-PCR验证。【结果】侵染当地番茄的病毒种类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在12份样品中的病毒检出率依次为58.3%、16.7%、16.7%、100%,两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率为58.3%,并通过对5个TYLCV进行全序列扩增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其均与TYLCV北京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病毒病在马坊镇普遍发生且危害较为严重,检测结果表明,TYLCV是侵染当地番茄的主要病毒,且复合侵染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番茄 病毒病 病原鉴定 小RNA深度测序
下载PDF
蟾蜍出血性疾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分析
5
作者 田祥 樊炎昌 +1 位作者 姜鹏 吕利群 《科学养鱼》 2024年第3期56-57,共2页
蟾蜍科动物在世界范围内有13属、约300种,我国主要存在12种;蟾蜍属动物有200多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分布的种类主要为大蟾蜍华西亚种、大蟾蜍中华亚种及黑眶蟾蜍。本研究拟以中华大蟾蜍(俗称“蟾蜍”)为研究对象,其在我国的分布比... 蟾蜍科动物在世界范围内有13属、约300种,我国主要存在12种;蟾蜍属动物有200多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分布的种类主要为大蟾蜍华西亚种、大蟾蜍中华亚种及黑眶蟾蜍。本研究拟以中华大蟾蜍(俗称“蟾蜍”)为研究对象,其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在我国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均有栖息地,国外则在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有分布。蟾蜍养殖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类似,诱发病害的原因大多数为高密度养殖模式,这同样也是阻碍蟾蜍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养殖 水产养殖动物 诱发病害 出血性疾病 病原鉴定 蟾蜍 抗生素 栖息地
下载PDF
铜陵白姜茎基腐的病原鉴定及其噬菌体的分离纯化
6
作者 花月 汪菁森 周成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目的:鉴定导致铜陵白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科贝肠杆菌(Enterobacter kobei)及其相应的噬菌体,为防治铜陵白姜茎基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发病的铜陵白姜姜块组织作为试验材料,使用TTC和LB培养基从铜陵白姜腐烂的姜块中分离出科贝肠杆菌... 目的:鉴定导致铜陵白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科贝肠杆菌(Enterobacter kobei)及其相应的噬菌体,为防治铜陵白姜茎基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发病的铜陵白姜姜块组织作为试验材料,使用TTC和LB培养基从铜陵白姜腐烂的姜块中分离出科贝肠杆菌SJ16菌株,同时通过半固体培养基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噬菌体KB-P2。使用2种感染方法(根茎接种法和姜切片接种法),评定该菌株对铜陵白姜的致病性;并利用注射法测定噬菌体的防控效果。结果:共分离出103株细菌分离株,经LB培养基筛选得到10株菌株,其中SJ16菌株经鉴定为科贝肠杆菌(E.kobei)。病原侵染试验表明,该菌株是导致铜陵白姜枯萎的致病菌,并会在后期引起铜陵白姜根茎腐烂。此外,分离纯化得到3种科贝肠杆菌噬菌体,通过双层平板培养方法筛选出裂解能力最强的KB-P2噬菌体。同时,噬菌体接种试验也进一步显示,KB-P2噬菌体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结论:科贝肠杆菌SJ16菌株是一种导致铜陵白姜茎基腐的新病原菌,而KB-P2噬菌体能够有效降低铜陵白姜茎基腐的发病率。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铜陵白姜茎基腐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白姜 病原鉴定 茎基腐 科贝肠杆菌 噬菌体
下载PDF
海南省东方市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
7
作者 李鹏声 黄清泰 +2 位作者 范咏梅 王萌 杨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田采集的所有甜瓜病果中均分离到培养性状一致的细菌,细菌分离率为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对甜瓜果实具有致病性,该病原菌革兰氏反应呈阴性,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已报道的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一致;BLAST比对与A. citrulli菌株的同源性可达100%,系统发育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病菌为A. citrulli。研究结果确定了甜瓜果斑病的致病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果斑病 病原鉴定 西瓜嗜酸菌 海南省东方市
下载PDF
不同地区枣树干腐病病原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孟颢光 魏晨星 +5 位作者 祁魏峥 文才艺 王留超 万鑫茹 臧睿 赵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有效防控枣树干腐病,以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斑分离物为材料,采用ITS和EF-1α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室内接种方法,对枣树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病原菌包括葡萄座... 为有效防控枣树干腐病,以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斑分离物为材料,采用ITS和EF-1α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室内接种方法,对枣树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病原菌包括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希氏座腔菌(Spencermartinsia viticola)、平截色二孢(Diplodia mutila)、色二孢菌(D. seriata)和火炬树暗葡腔菌(Phaeobotryon rhois)5个种,其中,S. viticola的分离频率最高,约65.96%,B. dothidea的分离频率次之,为17.02%;河南和河北的优势病原菌分别为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和色二孢菌(D. seriata),山西、甘肃和宁夏的优势病原菌均为希氏座腔菌(S. viticola);枣树干腐病的5种病原菌中B. dothidea的致病力最强,P. rhois的致病力最弱;病原菌S. viticola在山西和河北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强,在河南、宁夏和甘肃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弱。以上研究表明,枣树干腐病的病原主要由5种葡萄座腔科的真菌组成,不同地域的优势病原菌存在差异;此外,不同地区的同种病原菌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种病原菌株间的致病力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干腐病 病原真菌 病原鉴定 致病力 地域差异
下载PDF
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病原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
9
作者 王鹏 别赵薇 夏乐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115,共9页
为精准防控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开展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病原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研究。以路易斯安那鸢尾的感病植株为调查对象,感病叶片为病原鉴定试材,11种杀菌剂为抑菌药剂,采用机械抽样法进行不同品种抗病性... 为精准防控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开展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病原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研究。以路易斯安那鸢尾的感病植株为调查对象,感病叶片为病原鉴定试材,11种杀菌剂为抑菌药剂,采用机械抽样法进行不同品种抗病性评价,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观察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进行病原种类鉴定,扩散法进行抑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Noble Moment抗病能力最强,品种Colorific、Sea knight较为抗病,Heather Stream、Kristi G、News Brief、Pegaletta抗病性较差。造成鸢尾叶部病害的病原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粗糙枝孢菌(Cladosporium asperulatum)、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皮落青霉菌(Penicillium solitum)。室内抑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11种杀菌剂对4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毒力,其中综合抑菌效果较好的是47%王铜(WP),其次是43%戊唑醇(SC),平均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_(50))分别为0.999、2.395µ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安那鸢尾 叶部病害 病原鉴定 防治药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浙江地区非洲菊菌核病的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鉴定
10
作者 方丽 叶琪明 +4 位作者 郭方其 谢昀烨 吴超 武军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14-216,共3页
菌核病是非洲菊生产中发生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本研究鉴定了浙江非洲菊生产中菌核病菌的优势菌株,并对常规种植和新引进的21个非洲菊品种进行菌核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非洲菊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和抗菌... 菌核病是非洲菊生产中发生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本研究鉴定了浙江非洲菊生产中菌核病菌的优势菌株,并对常规种植和新引进的21个非洲菊品种进行菌核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非洲菊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和抗菌核病的品种为14个,占66.7%,中抗和感病品种为7个,占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病原鉴定 菌核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盖晓彤 卢灿华 +4 位作者 户艳霞 蔺忠龙 马骏洁 夏振远 姜宁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3,共10页
【背景和目的】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为明确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并进行单孢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与EF-1α序列鉴定病原;采用灌根接种法... 【背景和目的】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为明确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并进行单孢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与EF-1α序列鉴定病原;采用灌根接种法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获得的300个菌株在PDA平板上均呈絮状,菌丝白色、紫色或粉红色,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孢、多为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多无隔,呈椭圆形或纺锤形。经序列比对将300菌株鉴定为7个种,其中227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占比75.7%;43株为茄病镰刀菌(F. solani);16株为共享镰刀菌(F. commune);8株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2株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和1株轮枝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结论】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共享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芬芳镰刀菌和轮枝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病原鉴定 致病性 尖孢镰刀菌
下载PDF
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生防菌剂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启寒 何剑鹏 +4 位作者 张晓阳 李庚花 刘冰 熊桂红 蒋军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5-403,共9页
【目的】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害的生防菌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莴笋链格孢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选择代表性菌株WS1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孢子悬浮液刺伤接种,再对接种发病的病... 【目的】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害的生防菌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莴笋链格孢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选择代表性菌株WS1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孢子悬浮液刺伤接种,再对接种发病的病斑进行病原菌再分离,以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最后对分离所得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以及过敏原基因Alt a1分别对病原菌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BLAST软件,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种常见市售生防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共分离获得23个培养性状一致的链格孢菌株,其对莴笋叶片均具有致病性。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中间灰褐色,边缘白色,菌丝体茂密呈绒状,后期正面中央颜色加深成暗青褐色,背面呈黑褐色,菌落平均生长速度10.86 mm/d。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褐色,具0~6个横隔、0~3个纵隔和0~2个斜隔,孢身大小14.60~40.09μm×6.61~14.44μm。短喙柱状或锥形,淡褐色,大小1.84~8.29μm×2.60~4.35μm。分生孢子链生于分生孢子梗上,主链一般不超过10个孢子,支链不超过5个孢子。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与文献中对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描述相吻合。测定的rDNA-ITS和Alt a1基因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70 bp和472 bp,序列登录号分别为OP161641和OP185144,与GenBank中交链格孢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并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个分支且支持率为99%。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此病原菌鉴定为交链格孢(A.alternata)。在室内生防菌剂筛选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3%,其中地衣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效果突出,抑菌率分别高达75.42%和72.74%。【结论】确定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alternata),地衣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可作为下一步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田间防效试验的候选生防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链格孢叶斑病 病原鉴定 交链格孢 生防菌剂筛选
下载PDF
白及锈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明玥 江健伟 +3 位作者 刘艮森 何小行 马东方 周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9-275,共7页
随着对白及需求的增加,其人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病害也逐年加重。白及锈病常年在种植区发生,传播能力强,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对采集自湖北恩施来凤县的白及锈病材料进行显微观察,发现了该病原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并进行了... 随着对白及需求的增加,其人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病害也逐年加重。白及锈病常年在种植区发生,传播能力强,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对采集自湖北恩施来凤县的白及锈病材料进行显微观察,发现了该病原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并进行了详尽的形态描述,同时基于夏孢子的ITS和LSU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病原为Coleosporium bletiae。此外,选择5种常见药剂对该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12%萎锈灵WP的防效最佳,第2次施药后14 d,其防效分别可达(90.01±0.64)%和(87.80±0.61)%。本研究结果为白及锈病病原学及其田间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锈病 Coleosporium bletiae 病原鉴定 药剂防治
下载PDF
江西都昌茶链格孢叶霉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阳 何剑鹏 +6 位作者 易健 黄纪刚 刘爽 刘冰 熊桂红 邱慧芳 蒋军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明确江西省都昌县“黄金叶”茶树链格孢叶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2021年4月从江西省都昌县朱恋春茶场采集链格孢叶霉病叶片,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结... 【目的】明确江西省都昌县“黄金叶”茶树链格孢叶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2021年4月从江西省都昌县朱恋春茶场采集链格孢叶霉病叶片,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的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从病叶中共分离到19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一致的链格孢属菌株,菌落圆形,中央墨绿色,边缘灰白色,菌丝浓密,背面深褐色,有不明显的轮纹,平均生长速率8 mm/d。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直立或弯曲,其上链状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或倒棍棒形,深褐色,有3~5个横隔膜,0~3个纵隔膜,分隔处不缢缩或略缢缩,大小(17.4~36.3)μm×(8.3~14.4)μm(n=50)。分生孢子顶端有喙或无喙,喙短柱状或锥状,有的喙可转变为分生孢子梗继续产孢,使分生孢子链出现分支,主链一般不超过10个孢子,支链一般有1~5个孢子。代表性菌株JXAA1、JXAA2、JXAA3具有完全相同的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序列,且与GenBank中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按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顺序拼接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与链格孢(A. alternata)聚类成一个分支而其他种类菌株各构成独立分支。将上述3个菌株分别接种健康叶片,7 d后接种处均出现圆形黑褐色病斑,引起的症状与田间症状相同,并从病斑中再次成功分离到原病菌,对照接种无发病。【结论】确定江西都昌县“黄金叶”茶链格孢叶霉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这是在江西首次发现链格孢引致茶叶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茶 叶霉病 病原鉴定 链格孢
下载PDF
陕西省西洋参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英杰 陈德经 商文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9-806,共8页
为明确陕西省西洋参根结线虫病病原,采用常规形态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在陕西省留坝县严重发生的西洋参根结线虫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二龄幼虫蠕虫形,口针基部球小而圆,尾部透明区明显,尾尖钝圆;雌虫虫体梨形或近椭圆形,口针... 为明确陕西省西洋参根结线虫病病原,采用常规形态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在陕西省留坝县严重发生的西洋参根结线虫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二龄幼虫蠕虫形,口针基部球小而圆,尾部透明区明显,尾尖钝圆;雌虫虫体梨形或近椭圆形,口针杆部后部稍宽,口针基部球近圆形较小有缢缩。雌虫会阴花纹呈近圆形,线纹平滑呈波浪状,尾端区有刻点,背弓较为低平。结合特异性PCR扩增及根结线虫属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该病原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北方根结线虫 病原鉴定
下载PDF
四川省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病原鉴定与抑菌药剂筛选
16
作者 邹欢 韩帅 +3 位作者 范中菡 陈庆华 胡容平 李洪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35-2740,共6页
【目的】明确危害四川省中江县丹参生长的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丹参叶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对引起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 【目的】明确危害四川省中江县丹参生长的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丹参叶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对引起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将分离纯化得到的叶斑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丹参健康叶片上,测定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并观察形态特征;利用真菌rDNA-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以及ACT(肌动蛋白)、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对叶斑病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常用杀菌剂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效的抑菌药剂。【结果】结合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明确引起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250 g/L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叶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80%乙蒜素乳油EC50值相对最低,为19.18μg/mL,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结论】明确引起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80%乙蒜素乳油对叶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控。本研究为丹参叶斑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叶斑病 病原鉴定 果生炭疽菌 杀菌剂
下载PDF
甘肃省黄芩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蒋晶晶 陈爱昌 +3 位作者 杜蕙 李继平 李雪萍 漆永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5-1673,共9页
为探讨黄芩白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种类及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集黄芩白粉病病叶,通过病原菌无性和有性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黄芩白粉病的... 为探讨黄芩白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种类及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集黄芩白粉病病叶,通过病原菌无性和有性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黄芩白粉病的病原菌为琉璃草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cynoglossi),该病菌能引起室内黄芩白粉病,发病黄芩叶片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发病黄芩植株叶片总灰分、Zn、Mn、Cu、Fe、Ca、Mg、全P和全B的含量升高,而蛋白质、总糖、可溶性糖、全N、全K的含量降低。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琉璃草高氏白粉菌(G.cynoglossi)引起黄芩白粉病,明确了白粉病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白粉病 琉璃草高氏白粉菌 病原鉴定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黄芪冠腐病病原鉴定
18
作者 胡耀龙 高龙 +4 位作者 申昊 乔凯 贾龙 李文强 任斌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发现一种新的黄芪根部病害,症状表现为根冠部表皮褐色至黑色、呈龟裂状,定名为黄芪冠腐病。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患有冠腐病的黄芪典型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结合病原形态... 目的:发现一种新的黄芪根部病害,症状表现为根冠部表皮褐色至黑色、呈龟裂状,定名为黄芪冠腐病。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患有冠腐病的黄芪典型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结合病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基于形态学鉴定共分离得到52株菌株,分为3类病原菌;选取代表性菌株,对rDNA-ITS序列、TEF1-α、β-TUB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后,进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其中菌株HJ108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聚为一支;菌株HJ201与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聚为一支;菌株HJ305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聚为一支。结论:将引起黄芪冠腐病发生的致病菌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中木贼镰刀菌分离频率为57.7%,是该病害的优势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冠腐病 病原鉴定 致病性测定
原文传递
云南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研究
19
作者 吴峰婧琳 陈健鑫 +2 位作者 王芳 张东华 伍建榕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油茶炭疽病的大量发生与流行对云南省油茶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鉴定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以及探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以期为油茶炭...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油茶炭疽病的大量发生与流行对云南省油茶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鉴定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以及探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文中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云南主要油茶产区的炭疽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验证其致病性,同时对油茶炭疽病的传播途径、侵入途径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三地区油茶炭疽病菌主要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gloeosporioides和C.karstii;越冬试验表明,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越冬,病果和病叶残留的分生孢子每果达115100个,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14个月;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0℃或高于35℃均不能萌发;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于75%则不能萌发;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在22~29℃并保湿的条件下,潜育期为88~99 h.分析各试验结果发现,引起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并不是单一的,并且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病果和病叶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鉴定 越冬 孢子萌发 发病规律 油茶 炭疽菌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原鉴定及毒性差异分析
20
作者 宋璐璐 田娇娇 +2 位作者 李娜 张娜 杨文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及其特点。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毒类型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类型,其中78株菌株产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1株菌株产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F.graminearum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病原菌的扩展速度与毒素产生量之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有效筛选抗病品种、选择防控药剂、生防菌株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病原鉴定 致病性分析 毒素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