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3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李浩 王理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糖尿病目前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病程进展,糖尿病患者会逐渐出现影响眼部视力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疾病等。近年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研究已取得... 糖尿病目前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病程进展,糖尿病患者会逐渐出现影响眼部视力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疾病等。近年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将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利用新技术OCTA对该病的观察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 OCTA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与视盘病变 糖尿病性视盘新生血管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霍明新 王淑梅 +1 位作者 刘冲 张建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 前瞻性比较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与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P-DWI)对鼻腔鼻窦病变图像质量差异,探讨TSE-DWI及EP-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 目的 前瞻性比较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与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P-DWI)对鼻腔鼻窦病变图像质量差异,探讨TSE-DWI及EP-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诊治鼻腔鼻窦病变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所有患者行常规鼻腔鼻窦磁共振平扫后均行TSE-DWI及EP-DWI成像,通过2位医师对TSE-DWI与EP-DWI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来对比图像质量,评价2位医师间的一致性、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及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计算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TSE-DWI图像的各项主观评分值、信噪比均值和对比噪声比均值均高于EP-DWI(P<0.05),TSE-DWI图像的变形率较EP-DWI降低(P<0.05);对于图像主观评分,两医师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对于ADC值测量,两医师间的一致性极好(ICC>0.74);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极好(ICC>0.74)并且呈极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DWI序列的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相同,分别为90.1%、90.9%、97.0%、74.1%、90.3%。结论 磁共振TSE-DWI序列可有效提高鼻腔鼻窦部位图像质量,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ADC值在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中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病变 TSE-DWI EP-DWI 图像质量 良恶性病变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茴 吴年玮 陈倩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550-555,共6页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为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实时血糖波动情况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同时依据血糖浓度可有效预测或诊断老年DM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及早...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为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实时血糖波动情况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同时依据血糖浓度可有效预测或诊断老年DM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及早进行干预,防止病情恶化。DM慢性并发症主要以微血管患病变为主,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DM人群血糖管理指标已有突破性进展,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具有直观显示血糖水平的特点,俨然成为目前血糖监测的重点研究指标,由此本文对TIR、DM慢性并发症及二者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田丽娜 牛奔 +1 位作者 朱恩仙 谢亚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03例,以心血管反射试验(cardiovascul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03例,以心血管反射试验(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reflex tests,CARTs)结合评分判定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肾脏病变(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分为单纯CAN组、CAN合并DR组、CAN合并DKD组及CAN合并DR、DKD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3例T2DM患者中,CAN的患病率为58.62%,CAN合并DR、CAN合并DKD及CAN合并DR、DKD的患病率分别为10.08%、7.56%、10.92%。②在4组中年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72 h动态血糖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72 hours dynamic blood glucose within the target range of time,TIR)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bA1c(OR=2.948,95%CI=1.015~8.560,P=0.047)、LDH(OR=1.151,95%CI=1.035~1.280,P=0.010)为CAN合并DR、DKD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DBIL(OR=0.057,95%CI=0.005~0.658,P=0.022)、eGFR(OR=0.700,95%CI=0.513~0.955,P=0.025)、TIR(OR=0.877,95%CI=0.775~0.992,P=0.037)、年龄(OR=0.550,95%CI=0.349~0.868,P=0.010)的水平与CAN合并DR、DKD的发生发展相关。结论:较低的eGFR、TIR、DBIL、年龄与CAN合并DR、DKD的发生呈负相关,较高的HbA1c、LDH与CAN合并DR、DKD的发生呈正相关,故在eGFR、TIR、DBIL、年龄相对偏低和(或)HbA1c、LDH相对偏高的糖尿病人群中需更注重CAN合并DR、DKD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GTR联合根尖手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重度牙槽骨缺损上颌磨牙1例
5
作者 张敏轶 覃建 +4 位作者 李双江 卜晓霜 郭锦材 潘涛华 谢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涉及牙髓和牙周组织,其诊疗难度较大,预后一般不佳。本文报道1例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重度牙槽骨缺损的上颌第一磨牙,经根管治疗术、牙周基础治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和同期...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涉及牙髓和牙周组织,其诊疗难度较大,预后一般不佳。本文报道1例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重度牙槽骨缺损的上颌第一磨牙,经根管治疗术、牙周基础治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和同期根尖手术联合治疗,达到意向性保留患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根分叉病变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根尖手术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肾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6
作者 董利军 祁慧 +4 位作者 杨宇航 毛星星 张国明 张少冲 雷和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目的探讨高氧环境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肾脏代谢物的影响,了解病理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肾损伤之间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健康SPF级C57/B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O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自出生后标准饲... 目的探讨高氧环境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肾脏代谢物的影响,了解病理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肾损伤之间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健康SPF级C57/B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O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自出生后标准饲养至第7天(P7),OIR组小鼠和母鼠置于(75±2)%的高氧箱中饲养至P12,然后正常饲养;正常对照组一直在正常环境下饲养。各组小鼠在饲养P17时采用二氧化碳安乐死,取视网膜组织铺片并行血管异凝集素(IB4)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中央无灌注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另取小鼠肾组织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取其对应小鼠的全血进行抗凝处理,通过离心沉淀,获得不含细胞成分的血浆,对血浆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使用代谢组学数据处理软件Progenesis QI v2.3对质谱信息进行解析,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来区分各组间代谢轮廓的总体差异,比较2个组间代谢物的倍数变化。以变量权重值>1且P<0.05为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基于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视网膜铺片IB4染色结果显示,P17时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均匀;OIR组小鼠视网膜周边血管迂曲、紊乱,中央可见大面积无灌注区域形成,在视网膜无灌注区和血管区交界处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簇,呈强荧光染色。OIR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为(25.16±3.50)%,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的(0.6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7,P<0.001)。OPLS-DA模型参数R2X cum、解释率R2Y cum、和预测率Q2 cum分别为0.578、0.978和0.857,表明O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共筛选鉴定到26个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表达17个,下调表达9个,包括甘油磷脂类化合物[PC 20∶4(5Z,8Z,11Z,14Z)/0∶0、PC 22∶6(4Z,7Z,10Z,13Z,16Z,19Z)/0∶0、PC 14∶1(9Z)/20∶2(11Z,14Z)、PE P-18∶0/20∶4(6E,8Z,11Z,14Z)(5OH[S])]、氨基酸类代谢物(精氨酸、鸟氨酸、哌可酸和羟基赖氨酸)、嘌呤类(鸟嘌呤、次黄嘌呤、羟嘌醇)和脂肪酸类(15-棕榈酸甲酯、2,6,8,12-Tetramethyl-2,4-tridecadien-1-ol)等。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蛋白(L-精氨酸、牛磺酸、肌醇、腺苷、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L-谷氨酰胺)、氨酰-tRNA生物合成(L-异亮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谷氨酰胺)、精氨酸生物合成(L-精氨酸、L-鸟氨酸、L-谷氨酰胺)等代谢通路。血浆的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差异的氨基酸类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以及ABC转运蛋白等代谢通路。结论OIR小鼠的ABC转运蛋白、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可能参与了肾损伤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小鼠 肾脏 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产物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7
作者 陈娟 张韫琦 +7 位作者 谢素贞 任建兵 李静 聂川 梁志江 何其祯 黄学林 罗先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3,共7页
目的:比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与康柏西普(IVC)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2015-01/2023-06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眼1 100眼。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IVR组... 目的:比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与康柏西普(IVC)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2015-01/2023-06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眼1 100眼。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IVR组和IVC组。根据ROP的病变程度分为急进型ROP(A-ROP)、Ⅰ区1型ROP和Ⅱ区1型ROP。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PSM)匹配后对两组复活与再次治疗情况进行比较。随访时间至少至术后3 mo。结果:在Ⅱ区1型ROP中,IVR组和IVC组的病变复活率及再次治疗率均有差异(P<0.05);A-ROP和Ⅰ区1型ROP中两组病变复活率及再次治疗率均无差异(P>0.05)。Ⅰ区1型ROP复活风险及再次治疗风险高于Ⅱ区1型ROP,药物的选择和首次治疗矫正胎龄是术后病变复活及再次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VR或IVC对Ⅱ区1型ROP的首次治愈效果有明显差异,且IVC组的复活率和再次治疗率远低于IVR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疗效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王佳宁 黄剑锋 喻晓兵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是目前用来评估角膜神经病变的有力工具,因其操作快速、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开始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角膜神经病变的算法日渐成熟,本文对利用...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是目前用来评估角膜神经病变的有力工具,因其操作快速、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开始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角膜神经病变的算法日渐成熟,本文对利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糖尿病性角膜神经病变的角膜神经改变及多种人工智能分析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1共聚焦显微镜原理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快速、非侵入性和重复性的技术,能够以高分辨率对人类角膜进行显微结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角膜神经病变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患者32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邹婵娟 何善智 +3 位作者 丁菱 王明霞 王敏 颜丝语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分析定性诊断为脱髓鞘疾病及血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pSS合并神经系...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分析定性诊断为脱髓鞘疾病及血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11.1%(32/287),以神经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有56.3%(18/32)。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7例(84.4%),单纯周围神经受累2例(6.3%),中枢神经系统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2例(6.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1例(3.1%)。32例患者中,脱髓鞘性疾病13例,血管性疾病13例,感染性病变3例,肌紧张性头痛2例,重症肌无力1例,比较脱髓鞘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发现脱髓鞘性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血清IgM水平均高于血管性疾病患者[1.98(1.39,2.77)×10^(9)·L^(-1) vs.1.30(1.07,1.77)×10^(9)·L^(-1),P=0.005;1.31(1.12,1.88)g/L vs.0.98(0.74,1.18)g/L,P=0.009]。结论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不低,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脱髓鞘疾病、血管性疾病多见,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淋巴细胞活化、免疫系统激活与泛化可能在发病、疾病演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神经系统病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加压疗法防治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彭媛 何川 +2 位作者 林玉云 杨敬稀 陈玉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综述加压疗法在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总结加压疗法的主要类型、原理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加压疗法干预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加压疗法 化疗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经口入路和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对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术后美观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韦文贞 何金玲 +3 位作者 吴丽芳 韦田福 韦海林 韦莲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口入路和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对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术后美观度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甲状腺疾病患者寻求更加有效且安全美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甲状腺恶性病变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手术入路将患... 目的 分析经口入路和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对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术后美观度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甲状腺疾病患者寻求更加有效且安全美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甲状腺恶性病变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经口腔前庭组55例和经乳晕组65例,经口腔前庭组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经乳晕组采取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美观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SIS评分和V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腔前庭组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经乳晕组,且经口腔前庭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经乳晕组(P<0.05);经口腔前庭组的VSS、OSAS和PSAS评分均较经乳晕组低,其美观满意度较高(P<0.05);经口腔前庭组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经乳晕组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手术治疗中,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相较于经乳晕入路治疗方式更具安全性,患者术中损伤及术后疼痛均较为轻微,且无瘢痕美观性更强,有助于促进患者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属于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恶性病变 腔镜手术 经口入路 经乳晕入路 美观度
下载PDF
基于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12
作者 张春福 彭波 +4 位作者 黄崎 张雪峰 才春红 海洋 张巍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的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纳入经病理学检查明确乳腺病变性质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 目的:建立基于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的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纳入经病理学检查明确乳腺病变性质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n=62)和乳腺恶性病变组(n=3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瘤体各参数、瘤周各参数以及乳腺病变良恶性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拟合优度;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结果:乳腺恶性病变组病灶直径、平均扩散峰度(MK)、MDp/t、瘤周与瘤体MKp/n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乳腺恶性病变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扩散率(MD)、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MKp/t、MDp/n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MK、MDp/t、MKp/n升高,ADC值、MD、MTRasym、MKp/t、MDp/n降低是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乳腺恶性病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值为0.004。采用Bootstrap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基于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效果良好,能直观预测乳腺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良恶性 鉴别诊断 瘤体参数 瘤周参数 核磁共振 列线图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付东 吴玲玲 +4 位作者 缪伟刚 韩仁强 苏健 周金意 罗鹏飞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参与研究,选取其中51198名40~69...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参与研究,选取其中51198名40~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根据病理诊断确定食管癌癌前病变或食管癌。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的影响因素。结果51198名调查对象检出食管癌前病变1279例,检出率2.50%,食管癌741例,检出率1.4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OR=0.81,95%CI:0.66~0.98)、家庭收入≥5万(OR=0.82,95%CI:0.73~0.93)和每周食用1~2次新鲜水果(OR=0.70,95%CI:0.52~0.93)是食管癌前病变低风险相关的因素;男性(OR=1.45,95%CI:1.27~1.65)、年龄(OR=5.35,95%CI:4.22~6.79)、食用腌晒食物(<2次/周:OR=1.80,95%CI:1.42~2.28;≥2次/周:OR=3.01,95%CI:2.35~3.87)、食管炎(OR=1.65,95%CI:1.19~2.31)和吃饭生气(OR=2.43,95%CI:2.07~2.85)是食管癌前病变高风险相关的因素。家庭收入≥5万(OR=0.74,95%CI:0.64~0.86)是食管癌低风险相关的因素;男性(OR=1.64,95%CI:1.38~1.95)、年龄(OR=5.54,95%CI:4.11~7.46)、每周食用1~2次霉变食物(OR=1.87,95%CI:1.38~2.54)、食管炎(OR=1.86,95%CI:1.22~2.86)和吃饭生气(OR=2.95,95%CI:2.37~3.67)是食管癌高风险相关的因素。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男性、高龄、有食管炎史和饮食习惯不良人群的食管癌健康知识宣传,以降低食管癌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危险因素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在周围性肺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丽萍 项保利 +3 位作者 赵建清 王布 郭志青 姬泽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在周围性肺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周围性肺部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病变活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纯超声支气管镜组(NVBN组,40例),... 目的 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在周围性肺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周围性肺部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病变活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纯超声支气管镜组(NVBN组,40例),VBN联合超声支气管镜组(VBN组,4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病变到达率、开始活检时间、操作总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BN组诊断总准确率高于NVB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N组病变到达率高于NVBN组,开始活检时间、操作总时间短于NVB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BN可提高周围性肺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缩短了操作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周围性肺部病变 诊断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脉搏血氧灌注指数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冰 赵晓晓 +2 位作者 贺玉娟 张卫星 冯希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患儿为ROP组,另外82例未患ROP者为非ROP组。入院后记录早产儿基本资料,采用Masimo Radical-7(USA)SpO_(2)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连续监测早产儿PI,采用ABL90FLEX血气分析仪监测早产儿血乳酸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15.393,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 PI较非ROP组明显下降,出生后48 h至96 h轻度下降,两组早产儿PI于出生后96 h后趋于平稳;ROP组早产儿出生后96 h内各时间点PI均低于非ROP组早产儿(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5.061,P_(交互)<0.001)。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1.158,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明显上升,出生后12 h、24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轻度升高;ROP组早产儿出生后各时间点血乳酸浓度均高于非ROP组(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0.567,P_(交互)>0.05)。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预测ROP的AUC分别为0.77、0.82、0.83、0.82,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联合预测ROP的AUC为0.94,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指数 血乳酸浓度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CysC和CTRP9水平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张书 景海霞 +2 位作者 刘勤 马建军 白惠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8,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5~75岁,按照D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型DR(NPDR)组和增生型DR(PDR)组,每组45例。根据有无DME将NPDR组和PDR组患者分为DME组51例和非DME组39例。另选取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ysC和CTRP9水平。比较各组CysC和CTRP9表达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DR及DME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ysC和CTRP9对DR及DME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0.74(0.67,0.83)、1.03(0.85,1.22)、1.40(0.98,1.63)和1.66(1.31,1.85)mg/L,呈逐渐升高趋势;CTRP9水平分别为(136.90±14.95)、(120.23±16.31)、(109.50±14.71)和(90.99±13.88)pg/ml,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9.430,P<0.001;F=74.242,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DME组相比,DME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CTRP9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OR=19.742,95%CI:4.515~86.316,P<0.001)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9水平(OR=0.937,95%CI:0.908~0.966,P<0.001)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血清CTRP9水平(OR=0.838,95%CI:0.778~0.903,P<0.001)为DME发生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ysC和CTRP9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802和0.870,血清CysC和CTRP9水平截断值分别取1.34 mg/L和110.12 pg/ml时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其单独及联合诊断DR患者并发DME的AUC分别为0.682、0.923和0.923,血清CTRP9水平的截断值取104.68 pg/ml时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及CTRP9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血清CTRP9水平降低为DR患者发生DME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胱抑素C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诊断
下载PDF
名中医沈舒文使用动物类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经验
17
作者 宋健 孟凯强 +7 位作者 雷根平 韦永红 石少楠 惠建萍 王捷虹 沈舒文 许鹏 赵连强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总结陕西省名中医沈舒文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过程中使用动物类中药的临床经验。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病程较长、起病隐匿、治疗困难等特点。沈舒文教授提出“毒瘀交阻”理论,运用动物类中药治疗... 总结陕西省名中医沈舒文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过程中使用动物类中药的临床经验。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病程较长、起病隐匿、治疗困难等特点。沈舒文教授提出“毒瘀交阻”理论,运用动物类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指出本病病机既有“气阴两虚、脾胃亏虚”正气不足的表现,也有“气滞、毒壅、血瘀、湿阻”邪气实的表现,治疗中主张“扶正祛邪”并用,使用益气养阴药物的同时,使用动物类药物攻毒散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消痰软坚、消积化滞,以消散胃络凝瘀,中医药特色鲜明,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毒瘀交阻 气阴两虚 脾胃亏虚 动物类中药 扶正祛邪
下载PDF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18
作者 张涛 段作成 +3 位作者 冯婷婷 张宇晨 王志坚 赵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旋磨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1例患者旋磨未成功,其余所有患者均旋磨成功并置入支架。比伐芦定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0%vs.18.1%,P=0.044),比伐芦定组患者总出血事件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4.5%vs. 14.9%,P=0.0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旋磨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旋磨术 抗凝治疗 比伐芦定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19
作者 王海燕 刘志强 +3 位作者 赵国芹 王志敏 孟兆萍 郭庆枝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5mm以及有无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分为三组,A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且子宫内膜厚度≥5 mm患者102例,B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5 mm患者53例,C组为无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158例。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同时对C组患者根据宫腔内是否发生病变进行亚组分析,观察其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中占比最多的是子宫内膜息肉(48.56%),其中C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为63.29%。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亚组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子宫内膜无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宫腔内病变的AUC为0.801,敏感度为58.87%,特异度为94.12%,截断值为0.85cm。结论对于绝经后无异常子宫出血妇女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能够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较好的预警,临床上可通过此方式来避免患者接受无必要有创操作,且可以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病变 早期预测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参数联合microRNA-206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20
作者 张鹏祥 张爱爱 +5 位作者 李飞星 李小宁 李卓然 李会贤 王蕊 李方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参数联合microRNA-206(miR-206)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NSTEAMI患者,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参数联合microRNA-206(miR-206)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NSTEAMI患者,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双支病变组(32例)、多支病变组(18例)。对比不同病变程度患者IVUS参数、血清miR-206,分析IVUS参数、血清miR-206与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对比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TEA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参数、血清miR-206预测NSTEAMI患者发生MACE的效能。结果多支病变组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血清miR-206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单支、双支组(P<0.05),且双支病变组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外弹力膜面积与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0.271,P=0.325);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血清miR-206与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6、0.382、0.423、0.507和0.394,均P=0.000)。随访2年,失访2例,剩余103例患者中32例(31.07%)发生MACE,71例(68.93%)未发生MACE。发生组多支病变、血运未重建占比、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血清miR-206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非发生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发生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支病变[OR=3.466(95%CI:1.523,7.884)]、血运未重建[OR=2.776(95%CI:1.220,6.315)]、斑块负荷[OR=3.155(95%CI:1.387,7.177)]、重构指数[OR=3.842(95%CI:1.689,8.740)]、偏心指数[OR=4.166(95%CI:1.831,9.477)]、血清miR-206[OR=4.500(95%CI:1.978,10.236)]为NSTE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偏心指数、血清miR-206四者联合预测NSTEAMI患者发生MACE的敏感性为88.52%(95%CI:0.674,0.957),特异性为92.86%(95%CI:0.713,0.968),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12,0.953)。结论IVUS参数(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偏心指数)、血清miR-206在评估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四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超声 microRNA-206 病变严重程度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