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律失常病房与非心律失常病房在心房颤动管理中的差异比较研究
1
作者 杨倩 柏庚 李广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对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优化房颤患者的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住院的1537例房颤患者资料... 目的对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优化房颤患者的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住院的1537例房颤患者资料。根据房颤患者住院时入住心律失常病房与否,分为房颤专病管理组和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对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口服抗凝药使用情况、心率控制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房颤非专病管理组CHA_(2)DS_(2)-VASc评分分数的平均值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1.71)分比(3.46±1.87)分,P<0.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血管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内阵发性房颤类型及永久性房颤类型较房颤专病管理组更多(P<0.001)。房颤非专病管理组控制心室率药物使用率(56.0%比40.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50.7%比36.6%)、地高辛使用率(17.6%比5.2%)均明显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房颤专病管理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49.8%比22.6%)、胺碘酮使用率(26.2%比5.6%)、决奈达隆使用率(3.1%比0.4%)及普罗帕酮使用率(2.9%比0.1%)均明显高于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索他洛尔使用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房颤非专病管理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明显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43.6比25.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患者因接受不同专病病房的管理而在治疗方案上有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病房 非心律失常病房 心房颤动管理差异
下载PDF
以病房示教为主联合TBL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探索
2
作者 杨程成 杨秀霞 +3 位作者 刘苹苹 赵晓静 郑晖 刘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82-86,共5页
目的眼科学是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其内容专业性强、学时相对有限、教学难度大。在眼科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眼科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见习的79... 目的眼科学是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其内容专业性强、学时相对有限、教学难度大。在眼科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眼科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见习的79名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名,研究组40名。对照组授课方式为传统教学法,研究组授课采用以病房示教为主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技能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例分析成绩[(89.04±4.03)分]优于对照组[(80.29±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理论成绩较对照组稍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评价显示,研究组中对眼科疾病的整体认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强横向联系及纵向认知、提高眼科学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示教为主联合T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眼科学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探索,可显著提高见习生对临床眼科疾病的识别及诊疗能力,加强眼科见习生对眼科疾病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房示教 以团队为基础 眼科教学 本科见习 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
下载PDF
接纳与承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3
作者 蒋雅琼 刘颖 +4 位作者 陈露露 颜妮雅 季建红 吴辉 薛莉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转出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ICU...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转出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ICU转出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PTSD、PTG、重返ICU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PSTD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新可能性、精神变化、PTG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重返ICU率低于对照组(χ^(2)=4.547,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能够缓解ICU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创伤后成长,降低重返ICU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转出患者 接纳与承诺疗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无呕病房护理模式在儿童恶性肿瘤化疗期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聂丹 林小珍 +2 位作者 熊婷 任媛 曾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无呕病房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患儿化疗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普外科住院化疗的12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呕病房护理模... 目的探讨无呕病房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患儿化疗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普外科住院化疗的12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呕病房护理模式。比较2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NKI)发生情况[采用中文版MASCC止吐评价工具(MAT量表)评估]、生存质量[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中的儿童癌症模块评估]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恶心、呕吐总体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PedsQLTM3.0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中,对外貌的自我感觉及操作过程的焦虑方面,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其余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呕病房护理模式能够准确地识别CINV高危患者,并积极合理地预防和处理CINV,减轻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对提高患儿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呕病房护理模式 儿童 恶性肿瘤 化疗期
下载PDF
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
5
作者 李俊红 王娟 +2 位作者 江颖仪 劳穗华 俞朝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17例,分为免疫正常组59例和免疫抑制...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17例,分为免疫正常组59例和免疫抑制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免疫抑制组多重耐药菌定植率、感染率明显高于免疫正常组(37.93%vs18.64%,48.28%vs2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2;χ^(2)=5.58,P=0.02),且风险分别是免疫正常组的4.59倍、10.9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 1.26~6.74,P=0.02;95%CI 2.79~42.61,P<0.001)。免疫抑制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免疫正常组(67.24%vs 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P=0.02)。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定植率及感染风险,且病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MDRO) 免疫抑制 定植 感染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全科病房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6
作者 郑丽丽 杨筱敏 +1 位作者 叶佩芝 陈晓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基于大数据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全科病房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全科病房实习护生98名,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试验组接受基于大数据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综合... 目的:研究基于大数据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全科病房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全科病房实习护生98名,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试验组接受基于大数据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病例分析、文献检索、语言表达及团队协作等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的多学科协作教学可提高理论考核、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增加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多学科协作 全科病房 实习护生 满意度
下载PDF
婴儿家庭病房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局影响的分析
7
作者 罗英 叶俞伶 +1 位作者 黄大桂 戴怡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婴儿家庭病房和普通病房中治疗效果的异同,为推广婴儿家庭病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家庭病房收治的18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普通病房183...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婴儿家庭病房和普通病房中治疗效果的异同,为推广婴儿家庭病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家庭病房收治的18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普通病房18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做对比,回顾性分析2种类型病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结果婴儿家庭病房收治患儿平均胎龄(38.22±1.21)周,出生体质量(3181±395)g,入院时的日龄(4.51±1.36)d,血清胆红素水平(266.87±35.16)μmol/L;普通病房患儿平均胎龄(38.17±1.39)周,出生体质量(3139±426)g,入院时的日龄(4.26±1.37)d,血清胆红素水平(262.86±37.55)μmol/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15 d再入院5例,普通病房1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母乳喂养181例,普通病房1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并发症(皮疹、腹泻)6例,普通病房并发症(皮疹、腹泻)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非常满意179例,普通病房非常满意1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家庭病房减少母婴分离,更有利于母乳喂养及母婴康复,可以缩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家属满意度产生正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家庭病房 母乳喂养 住院天数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与防控
8
作者 徐文君 吴岷岷 +2 位作者 杨力 张胜男 尚前 《现代医院管理》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调查一起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的肺炎克雷伯菌(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对2020年6-8月在NICU检出KP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控制... 目的调查一起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的肺炎克雷伯菌(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对2020年6-8月在NICU检出KP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4例检出KP的患者中,9例医院感染,KP引发的医院感染例次率高于3-5月(P<0.05)。84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检出KP。采取综合性与针对性控制措施后,复查未检出KP,9-11月医院感染例次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次事件推测为外源性的KP定植于电热烧水器托盘,经由医务人员手或水杯等物品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查找感染源,采取集束化、针对性干预策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 控制措施
下载PDF
2021—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建设状况研究
9
作者 陈志君 赖春华 +2 位作者 杨杰 杨春晖 任淑华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调查2021—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现况,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新生儿病房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中山市内年分娩量>100人次的27家助产机构(分娩量占全市的94.68%)为研究对象,通过广东省中山市妇幼健康信息平台、2... 目的调查2021—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现况,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新生儿病房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中山市内年分娩量>100人次的27家助产机构(分娩量占全市的94.68%)为研究对象,通过广东省中山市妇幼健康信息平台、27家助产机构的门诊医师工作站+住院医师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采集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新生儿病房建设基本数据,并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至各助产机构,由各新生儿病房负责人填写问卷获得补充数据,包括人员职称情况、机构转运量和设备数量。结果中山市27家助产机构Ⅲ级新生儿病房在三级医院设置率为100.0%,Ⅱ级新生儿病房在二级医院设置率为64.7%,Ⅰ级新生儿病房在一级医院设置率为50.0%,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家助产机构年分娩量为41242人,年出院人数为12414人,年转运量为515人;医床比为0.41(151人/366张),护床比为0.90(329人/366张);床位数占年分娩量的8.87‰,转运量占年分娩量的1.25%;每床位数的婴儿保温箱、蓝光治疗仪、监护仪分别为0.86、0.54、1.04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床位数72张,每NICU床位数的有创呼吸机为0.60台。结论目前,广东省中山市各级新生儿病房能力层级符合同等级医院综合水平发展要求,人力、床位、设备充足,但婴儿保温箱、有创呼吸机存量不足,建议逐步投入和改善,以满足新生儿病房的最新建设需求,更好地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房级别 人力资源 床位 设备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感染的致病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洁 吴炜炜 林一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PI)患者的伤口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PI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致病菌种类,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PI)患者的伤口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PI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致病菌种类,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监护病房189例PI患者中,有32例(16.93%)发生了伤口感染。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分别有19株(39.58%)、27株(56.25%)和2株(4.17%)。年龄≥70岁、创面分期3~4期、合并组织水肿、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水平<30 g/L、PI持续时间≥1个月及大小便失禁是PI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加用中药敷料及有自主翻身能力是避免发生伤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PI患者伤口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大、创面分期3~4期、合并组织水肿、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PI持续时间较长、大小便失禁的PI患者越容易出现伤口感染,因此,临床可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加用中药敷料,协助患者勤翻身等,以减少PI伤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压力性损伤 伤口感染 致病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君承合剂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林朝亮 朱红林 +2 位作者 成向进 李长青 陈福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目的:评价君承合剂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君承合剂及莫沙比利,评... 目的:评价君承合剂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君承合剂及莫沙比利,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积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总体评定。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胃肠功能障碍积分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改善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对照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君承合剂治疗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安全病房模型在精神科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2
作者 陈宇斌 张灵慧 +1 位作者 李棋 周郁秋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精神科病房是暴力和冲突等不良事件的高发场所,不仅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医疗质量和效率[1-2]。目前,我国精神科病房暴力的发生率高达78%,远高于日本、瑞典等国家[3]。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医院通常会采取隔离或约束等强制... 精神科病房是暴力和冲突等不良事件的高发场所,不仅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医疗质量和效率[1-2]。目前,我国精神科病房暴力的发生率高达78%,远高于日本、瑞典等国家[3]。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医院通常会采取隔离或约束等强制控制措施[4];然而,这些措施并非无害,可能会加剧患者的痛苦、创伤和暴力行为,甚至引起法律纠纷。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强制控制措施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病房模型 精神科护理 安全 精神病房
下载PDF
关于化疗恶心呕吐患者实施无呕病房护理效果观察
13
作者 刘晓琴 李娟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33-0136,共4页
评价化疗恶心呕吐患者开展无呕病房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化疗恶心呕吐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无呕病房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 评价化疗恶心呕吐患者开展无呕病房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化疗恶心呕吐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无呕病房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1月。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相比较(P<0.05)。结论 对于接受化疗且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实施无呕病房护理,有利于改善其不良反应,优化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恶心呕吐患者 无呕病房护理 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康复科特需病房中应用
14
作者 章金蓉 陈兰 吴云瑞 《常州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康复科特需病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制定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 目的分析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康复科特需病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制定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ADL评分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3%、1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67%、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制定的康复护理,不仅有效改善特需病房内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改变整合理论 康复护理 康复科特需病房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面对患者死亡情感体验的定性研究
15
作者 孙萌 岳鹏 +1 位作者 何茵 王国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3-418,共6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面对患者死亡的情感体验,探究存在替代性创伤反应的ICU护士面对患者死亡的情感体验。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的研究设计,选取ICU存在替代性创伤反应(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面对患者死亡的情感体验,探究存在替代性创伤反应的ICU护士面对患者死亡的情感体验。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的研究设计,选取ICU存在替代性创伤反应(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各因子及总分超过理论中值)的责任护士16例,对其个体生活的参考框架、自我能力、自我资源、心理需求与认知图式和意象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ICU护士面对患者死亡的情感体验归纳为应激刺激下的自我防御和持续浸润后的情感内耗2个主题,其中应激刺激下的自我防御包括无意识的短暂封闭和个人化的情绪反应;持续浸润后的情绪内耗包括镜像复制患方情绪、尸体料理触发终结感、安慰家属束手无策、难以避免承担责任、消磨职业的归属感以及家庭成员关系严峻。结论:本研究总结了ICU护士面对患者死亡的双重情感体验,即应激刺激下的自我防御和持续浸润后的情感内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死亡 定性研究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临床警报管理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16
作者 周晓云 刘程程 +5 位作者 石雅楠 张华 崔菡斐 张坤 刘红 房晓杰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临床警报管理的认知、体验及期望,为提高警报管理水平,促进警报管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临床警报管理的认知、体验及期望,为提高警报管理水平,促进警报管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EBSCO、PsyclNFO、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3年3月1日关于ICU护士临床警报管理相关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20版)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48个原始研究结果,综合为9个新的类别,整合得出4个整合结果,包括ICU护士对警报管理的认知;警报管理负性体验;警报管理影响因素;期望及建议。结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阶段的教育或调适,循证建立警报管理流程,配合多学科合作并优化技术支持,促进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报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病原菌谱:一项单中心五年研究
17
作者 李艳敏 张瑞敏 +3 位作者 平莉莉 翟丽娜 张晓丽 韩军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240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6...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240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6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6%,例次发病率为3.46%。其中血流感染96例(36.50%),呼吸系统感染70例(26.62%),感染部位不明确者57例(21.67%)。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7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45.88%),以葡萄球菌属占比最高;革兰阴性菌78株(45.8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14株(8.24%)。2018—2022年革兰阴性菌检出比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居多。近几年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筛查结果及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18
作者 杨晓 朱丽娜 +2 位作者 马宁 李昊 杨茹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02-907,共6页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中开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筛查的意义,以及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感染对干血斑T细胞受体切除环(TREC)拷贝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16日至2020年6月9日在解放军总...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中开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筛查的意义,以及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感染对干血斑T细胞受体切除环(TREC)拷贝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16日至2020年6月9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疗中心NICU住院的22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感染情况进行分组,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REC拷贝数。分析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感染与TREC拷贝数的关系,并对SCID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以明确诊断。结果 不同性别NICU新生儿TREC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TREC拷贝数高于超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C拷贝数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稍有增加,但是各组TREC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TREC拷贝数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16例新生儿SCID筛查阳性,均在SCID致病基因ADA上均检测出2个突变,可以确认为ADA-SCID患者。结论 对NICU新生儿进行SCID早期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新生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可以明确SCID诊断,对提高SCID患儿生存率有重要意义。NICU新生儿性别、胎龄和出生体重与TREC拷贝数的关系需在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探讨。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SCID筛查的假阳性,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新生儿 筛查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舒适理念在日间病房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徐建商 林雅玲 王美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6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对于日间病房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意义。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日间病房接诊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以常规的措施进行... 目的探讨舒适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对于日间病房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意义。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日间病房接诊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以常规的措施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接受舒适理念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经过护理后,其舒适度得分均提高,且试验组各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组间患者生活质量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较对照组生活质量分数更高(P<0.05)。护理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理念下的护理干预用于日间病房胃肠道肿瘤患者中,不仅有效改善其化疗后的舒适度,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经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日间病房 化疗 舒适理念下护理干预
下载PDF
2018—2021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师艳艳 徐鹏丽 +1 位作者 曾聪慧 李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53-157,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季度为单位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ICU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细菌耐药性与DDDs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季度为单位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ICU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细菌耐药性与DDDs的相关性。结果医院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总体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DDDs呈正相关(r=0.529,P=0.035);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与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DDDs呈正相关(r=0.579,P=0.019;r=0.732,P=0.001),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与头孢唑林DDDs呈负相关(r=-0.518,P=0.040)。结论医院ICU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对减缓细菌耐药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细菌耐药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