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1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唑霜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毛晨梅 张佩珠 徐荣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对病毒唑霜剂的制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旋光光度法检测病毒唑的含量。结果:在3~26mg·ml-1浓度范围内,浓度与样品的旋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101.7%(n=5,RSD=1.16%)。结论:该制剂的制备工艺简便... 目的:对病毒唑霜剂的制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旋光光度法检测病毒唑的含量。结果:在3~26mg·ml-1浓度范围内,浓度与样品的旋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101.7%(n=5,RSD=1.16%)。结论:该制剂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唑霜剂 病毒唑含量测定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病毒唑、蛭丹化瘀口服液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莉 刘玉华 +3 位作者 侯安存 赵高潮 王凤莲 乌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22-923,共2页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唑 蛭丹化瘀口服液 联合应用 病毒药物 治疗 抑制作用 病原 疫苗 中国
下载PDF
病毒唑体外抗腺病毒3型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志刚 李洪源 +5 位作者 邱海岩 张凤梅 李霞 王秀芹 刘鑫研 朴英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6-907,共2页
目的了解病毒唑在体外抑制腺病毒3型(ADV3)作用的效果和强度。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观察病毒唑在人宫颈癌传代(Hela)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唑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056·13μg/ml;抑制腺病毒3型的半数有效浓度(... 目的了解病毒唑在体外抑制腺病毒3型(ADV3)作用的效果和强度。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观察病毒唑在人宫颈癌传代(Hela)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唑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056·13μg/ml;抑制腺病毒3型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3·03μg/ml,治疗指数(TI)为38·77;病毒唑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在感染后10h以内给药,病毒唑能够有效地抑制腺病毒3型的复制。结论病毒唑在Hela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唑 病毒3型 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CPE)
下载PDF
病毒唑雾化治疗小儿感染性喘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4
作者 杜小强 王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2,共2页
小儿喘病多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且起病年龄越小,两者之间相关越密切。
关键词 病毒唑 呼吸道感染 哮喘 儿童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肖耿吉 廖亦男 +2 位作者 刘芙蓉 姚婷新 于四景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炎琥宁组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联合组... 目的观察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炎琥宁组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联合组使用病毒唑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治疗5 d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酶法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炎琥宁组(94.55%vs.81.82%,χ~2/P=4.274/0.039);治疗后,联合组患儿发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炎琥宁组(t=9.424、7.806、6.523,P均=0.001);血清CK、LDH、CK-MB、IL-4、hs-CRP、TNF-α、CD8^+水平均低于炎琥宁组(t=3.698、2.894、5.445、4.233、6.882、5.672、5.161,P<0.01),CD4^+、CD3^+水平高于炎琥宁组(t/P=5.444/0.001、4.079/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炎琥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退速度,改善心肌酶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唑 炎琥宁 手足口病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干扰素-α1b与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宽 彭林强 +2 位作者 李园 马春利 薛满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干扰素-α1b(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 目的:对比分析干扰素-α1b(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INF-α1b和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67%、63.33%(P<0.05)。观察组发热、憋喘、肺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F-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较病毒唑更为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小儿 干扰素-Α1B 病毒唑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注射用炎琥宁、病毒唑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对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国华 高海燕 +2 位作者 陈胜利 王琴 罗素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1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病毒唑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经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炎琥宁、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三组在用药3d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将有效率进行对...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病毒唑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经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炎琥宁、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三组在用药3d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将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指标改善在3d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炎琥宁、病毒唑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缩短病程,有较好的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 病毒唑 小儿 轮状病毒肠炎 治疗
下载PDF
α-干扰素、病毒唑及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景涛 韩在萍 郎新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7期25-,21,共2页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更昔洛韦与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干扰素组、更昔洛韦组、病毒唑组各40例。三组均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结痴时间及并发症,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更昔洛韦与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干扰素组、更昔洛韦组、病毒唑组各40例。三组均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结痴时间及并发症,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更昔洛韦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结痴时间,明显少于干扰素组及病毒唑组。三组药物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更昔洛韦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干扰素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明显优于干扰素和病毒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病毒唑 Α-干扰素 手足口病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费筠华 秦来英 阚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甲状腺机能亢进 干扰素 病毒唑
下载PDF
母猪病毒唑中毒的诊治及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桂玲 张华 +1 位作者 程俊贞 刘双桂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60-61,共2页
鄢陵县某猪场,饲养量为年出栏生猪4000头,饲养有繁殖母猪260头,后备母猪55头。中毒发生时产房共有43头母猪,其中待产母猪8头,产后哺乳母猪35头。于2005年1月3日按250g/t饲料拌入病毒唑原粉对产房中母猪进行饲喂。按待产母猪每天... 鄢陵县某猪场,饲养量为年出栏生猪4000头,饲养有繁殖母猪260头,后备母猪55头。中毒发生时产房共有43头母猪,其中待产母猪8头,产后哺乳母猪35头。于2005年1月3日按250g/t饲料拌入病毒唑原粉对产房中母猪进行饲喂。按待产母猪每天每头采食3.5奴计算,每天可食入病毒唑870mg,平均每天约5mg/kg体重;哺乳母猪每天每头采食按6kg计,每天可食入病毒唑1500mg,平均每天约为8mg/kg体重。饲喂3d后发现猪群精神不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母猪 病毒唑 中毒 引发 诊治 哺乳母猪 后备母猪 饲养量
下载PDF
金刚烷胺、病毒唑和鱼腥草三者联用时的协同抗流感病毒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严银芳 陈晓 +3 位作者 杨小清 吴少华 方冬芬 董长垣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2期192-194,共3页
The research of the cooperative antivirus activiti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amantadine, ribavirin and herby houttuynia.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PE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 A\-3 in MDCK cell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 The research of the cooperative antivirus activiti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amantadine, ribavirin and herby houttuynia.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PE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 A\-3 in MDCK cell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BALB/c mice pneumonia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 FM1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when amantadine, ribavirin and herby houttuynia were used alone or associ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antadine,ribavirin and herby houttuynia with same effect were 256, 512 and 1024 times cooperatively as many as alone in vitro, respectively.The ablities of treating pneumonia of mice when three kinds of drugs were used cooperatively were far higher than those alone in BALB/c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病毒唑 鱼腥草 联用 协同抗流感病毒作用
下载PDF
川芎嗪-双黄连-病毒唑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发荣 魏克强 +1 位作者 石军年 李作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2-86,共5页
气管灌注博莱霉素建立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 ,次日或第 15天腹腔注射川芎嗪 -双黄连 -病毒唑 ,采用 L owry法和 MDA- TBA比色法及日本岛津 UV- 12 0 - 0 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和过氧化脂质含量 ,并对动物体重... 气管灌注博莱霉素建立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 ,次日或第 15天腹腔注射川芎嗪 -双黄连 -病毒唑 ,采用 L owry法和 MDA- TBA比色法及日本岛津 UV- 12 0 - 0 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和过氧化脂质含量 ,并对动物体重、存活率、肺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给药第 2 8天 ,测定川芎嗪 -双黄连 -病毒唑组肺组织胶原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比给药第 14天时分别降低了 37.1%和 33.0 %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炎性细胞、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 ;动物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双黄连-病毒唑 肺间质纤维化 大鼠 作用机理 药物治疗 肺疾病
下载PDF
喜炎平、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哲洪 邹新英 杨跃萍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104-2105,共2页
目的:观察喜炎平、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3例初诊为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91例,应用病毒唑治疗;中药治疗组91例,抗病毒口服液+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91例,为上述治... 目的:观察喜炎平、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3例初诊为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91例,应用病毒唑治疗;中药治疗组91例,抗病毒口服液+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91例,为上述治疗的结合。结果:各组不良反应都较轻,西医治疗组有效率79.12%;中药组有效率77.7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2.31%,比前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疱疹消退、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上比前两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 病毒口服液 病毒唑 手足口病
下载PDF
干扰素α-1b联合病毒唑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振纲 黄元成 +2 位作者 田德英 齐俊英 宋佩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病毒唑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干扰素α-1b加病毒唑,32例)与对照组(单用干扰素α-1b,35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病毒唑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干扰素α-1b加病毒唑,32例)与对照组(单用干扰素α-1b,35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96.88%,生化应答率为96.88%,病毒应答率为68.75%;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0%、80%、48.57%.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访1年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43.75%,而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为14.29%,差异显著(P<0.01)。联合治疗组副作用除贫血较对照组明显外,其他与对照组相仿。结论:干扰素α-1b和病毒唑联合治疗可以增强远期抗病毒疗效且耐受性好,可成为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疗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1B 病毒唑 联合治疗 丙型肝炎
下载PDF
病毒唑体外抑制RSV和ADV_3作用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玉华 侯安存 +2 位作者 赵高潮 王凤莲 邬珊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 了解病毒唑在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和腺病毒 3型 (ADV3 )的作用强度 ,对临床应用该药的理论依据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观察Hep -2和Hela细胞病理变化方法 ,判断该药抗病毒作用的强度。结果 病毒唑在Hep -2和Hela细胞上完... 目的 了解病毒唑在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和腺病毒 3型 (ADV3 )的作用强度 ,对临床应用该药的理论依据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观察Hep -2和Hela细胞病理变化方法 ,判断该药抗病毒作用的强度。结果 病毒唑在Hep -2和Hela细胞上完全抑制RSV和ADV3 的剂量为 7 8μg/ml。 结论 在体外 ,小剂量的病毒唑有很强的抗RSV和ADV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唑 体外抑制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3型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病毒唑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春 陈小平 伍思国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唑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在病毒唑抗病毒综合(水溶性维生素加合并感染者抗感染治疗加对症治疗)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42例在抗病毒综... 目的:探讨病毒唑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在病毒唑抗病毒综合(水溶性维生素加合并感染者抗感染治疗加对症治疗)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42例在抗病毒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照组40例在抗病毒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能量静脉点滴,观察2组患者持续发热时间长短(热程长短)、临床治愈总病程(时间)、新增重症/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发生率、总死亡率的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42例发热病程(热程)3-4d者41例,6-8d者1例,对照组40例发热病程(热程)3-4d者3例,6-8d者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X2=63.34,p(0.05)差异有显著性;临床治愈总病程(时间)观察组5-7d者40例,8-21d者2例,对照组5-7d者2例,8-21d者38例,两组比较(X2=63.21,p(0.05),有显著性差异;新增重症手足口病/疑似重症病例发生率、总死亡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病毒唑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在减轻发热症状,缩短热程和总病程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丙种球蛋白 冲击治疗 病毒唑
下载PDF
病毒唑联合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彦恒 吴玮 孙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为探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好的方法;本文采用病毒唑联合重组基因干扰素(IFN-α2b)治疗34例慢性丙型肝炎,并以单用IFN-α2b治疗的28例为对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HCVRNA转阴率为58.82%,与对照组比差异... 为探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好的方法;本文采用病毒唑联合重组基因干扰素(IFN-α2b)治疗34例慢性丙型肝炎,并以单用IFN-α2b治疗的28例为对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HCVRNA转阴率为58.82%,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病毒唑 干扰素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萍 王书举 秦小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63-,共1页
目的探讨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研究。结果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组在缓解... 目的探讨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研究。结果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组在缓解喘憋、促进哮鸣音吸收及缩短咳嗽持续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合并病毒唑氧气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下载PDF
中药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怡 王剑 张旗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9期1501-1502,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为主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为辅,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和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对照组54例采用口服...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为主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为辅,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和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对照组54例采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疗程各5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优于对照组74.07%(P<0.05)。结论中药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程短、显效快、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 中药治疗 病毒唑气雾剂 局部用药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军华 薛瑞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1789-1790,共2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病毒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仅采用病毒唑予以治疗,观察者(n=34)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治...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病毒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仅采用病毒唑予以治疗,观察者(n=34)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体温、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2%)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5%)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临床症状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如PaO2、PaCO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病毒唑 病毒性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