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45例病毒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黄理森 郑旭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99-1700,共2页
目的观察感染1型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应用高效抗反转录酶疗法治疗过程产生耐药后,行病毒基因型耐药检测对选择新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对各种治疗失败的艾滋病病例检测与病毒耐药显著相关的病毒反转录酶氨基酸排列突变点位,显示耐药情况... 目的观察感染1型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应用高效抗反转录酶疗法治疗过程产生耐药后,行病毒基因型耐药检测对选择新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对各种治疗失败的艾滋病病例检测与病毒耐药显著相关的病毒反转录酶氨基酸排列突变点位,显示耐药情况。结果艾滋病40例采用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其中14例(35%)出现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中原组合应用的齐多夫啶与拉米夫啶同时耐药,26例(65%)对齐多夫啶与拉米夫啶中一种耐药,原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至少其中的一种仍可应用于新药组合中。对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11例(27%)对耐韦拉平耐药,29例(63%)对耐韦拉平与艾非那韦同时耐药。5例二线药物治疗失败中,2例中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在一、二线药物中各有一药未出现耐药,可在新药物组合中应用。结论基因型耐药检测技术的应用对选择最好的个性化的艾滋病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基因型耐药检测 分析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12a与SERS技术对HPV核酸的快速检测
2
作者 苏艾玲 曹修冕 +1 位作者 徐蔚青 徐抒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1-192,共2页
为了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以及更好的术后跟踪治疗,实现对HPV病毒DNA快速可靠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与传统方法相比,通过缩短检测时间和减少劳动力来进一步简化HPV病毒DNA检测仍然是一个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2a对基因的... 为了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以及更好的术后跟踪治疗,实现对HPV病毒DNA快速可靠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与传统方法相比,通过缩短检测时间和减少劳动力来进一步简化HPV病毒DNA检测仍然是一个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2a对基因的SERS检测方法。主要利用目标病毒核酸与Cas12a、crRNA形成三元复合体,开启切割体系中的底物单链DNA(ssDNA)。ssDNA可以连接探针1(AuNPs@MBN@DNA1)和探针2(AuNPs@MBN@DNA2)。探针1和探针2是否被桥连可引起SERS信号的变化,即可知待检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核酸。利用特异性的crRNA可以实现对病毒核酸的准确快速检测。该传感方法可在40 min内实现对HPV基因的高灵敏度检测。由于DNA探针和crRNA设计的灵活性,该CRISPR/Cas-SERS传感系统可以扩展成一种通用的基因检测工具,有望在体外诊断领域和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SERS 病毒基因检测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在绝经后妇女HP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杨玉萍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绝经后妇女HP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名接受HPV筛查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杂交法进行检测。以柱提法提取样本DNA,将提取液及阴...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绝经后妇女HP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名接受HPV筛查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杂交法进行检测。以柱提法提取样本DNA,将提取液及阴、阳性对照品同时在天隆PCR扩增仪上进行扩增,在安必平杂交仪上进行杂交。分析阳性率、危险分型情况、阳性样本与感染样本分型情况及不同年龄段妇女HPV感染阳性率。结果在80名绝经后妇女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5.00%(12/80)。其中,HPV-16型2例,占比16.67%;HPV-52型2例,占比16.67%;HPV-58型1例,占比8.33%;HPV-53型1例,占比8.33%;HPV-68型1例,占比8.33%;HPV-33型1例,占比8.33%;HPV-11型1例,占比8.33%;HPV-18型1例,占比8.33%;HPV-cp8304型1例,占比8.33%;HPV-66型1例,占比8.33%。在12例HPV阳性样本中,多重感染样本3例,占比25.00%;单一感染样本9例,占比75.00%。不同年龄组HPV感染阳性例数分布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绝经后不同年龄段妇女HPV阳性率无明显分布,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HPV基因分型检测有着较高的检验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感染 绝经后妇女
下载PDF
HPV基因型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王国平 靳双玲 +1 位作者 卫庆萍 张亚丽 《临床研究》 2021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HPV基因型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临床价值,探索有效分流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长治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4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V型别将其分为五组,分别为HPV阴性组、低危型HPV组、H... 目的评价HPV基因型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临床价值,探索有效分流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长治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4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V型别将其分为五组,分别为HPV阴性组、低危型HPV组、HPV 16/18组、HPV 16/18混合组(包含HPV 16或18及其他任意型别)、HPV33/52/58混合组(包含HPV 33或52或58及其他任意低危型别),以阴道镜病检结果为"金标准",以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为研究终点,分别计算五组对HSIL及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和除HPV阴性组外的四组分流ASCU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五组对HSIL及以上病变的检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HPV阴性组、低危型HPV组、HPV 16/18混合组、HPV 33/52/58混合组、HPV 16/18组;低危型HPV组分流ASCUS的特异性最高;HPV 16/18组分流ASCUS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率最高。结论低危型HPV组可不转诊阴道镜检查;HPV 16/18组分流ASCUS者的临床价值大于HPV 16/18混合组和HPV 33/52/58混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 分流
下载PDF
HPV基因分型检测在潮州地区宫颈癌筛查的应用
5
作者 余燕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0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HPV基因分型检测在潮州地区宫颈癌筛查的运用效果。方法潮州地区的22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法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 目的研究分析HPV基因分型检测在潮州地区宫颈癌筛查的运用效果。方法潮州地区的22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法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的情况,并且分析HPV检测中10种分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 HPV基因分型检测法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CT法检测,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31、33、52、53以及58分型与宫颈癌具有紧密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中采取HPV基因分型检测法具有比较好的运用效果,能够有效显示与宫颈癌具有紧密相关性的基因分型,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潮州地区 宫颈癌筛查
下载PDF
ERK1/ET1在慢性心肌炎病毒持续感染与纤维化作用及清心Ⅱ号干预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旺 王娟 +1 位作者 徐百鸿 程志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0-1253,I0014,共5页
目的:ERK1/ET1在慢性心肌炎病毒持续感染与纤维化表达及清心Ⅱ号干预作用。方法:150只清洁级体重14~16 g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140只采用腹腔注射含不同浓度柯莎奇病毒B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10-... 目的:ERK1/ET1在慢性心肌炎病毒持续感染与纤维化表达及清心Ⅱ号干预作用。方法:150只清洁级体重14~16 g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140只采用腹腔注射含不同浓度柯莎奇病毒B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10-5(coxsackie virus B3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50=10-5,CVB3 TCID50=10-5)的病毒液3次,每次每只2 m L,首次1:2000浓度CVB3病毒液,2周后腹腔接种1∶1600浓度CVB3病毒液,4周后腹腔注射1∶800浓度CVB3病毒液,60天后模型构建成功,存活小鼠94只。随机选取90只,分为清心II号高、中、低剂量组各20只,卡托普利组20只,模型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II号高中低剂量灌胃。实验结束,摘眼球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采集心脏组织液氮速冻。用放射免疫法测各组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um 1,ET1)含量;RT-PCR病毒、P-ERK1基因检测;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纤维化形成情况,并检测胶原阳性面积占测量的面积的百分比的即容积分数。结果:造模后ET1、ERK1、CVB3RNA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MASSON染色后正常组含少量胶原纤维,分布于血管周围;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与正常组比较增生明显(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ERK1、ET1、CVB3RNA与模型组比较相应均减低(P<0.05),P-ERK1各治疗组均接近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胶原纤维较模型组减少(P<0.05),清心Ⅱ号各治疗组随清心Ⅱ号剂量增加ERK1、ET1、CVB3RNA逐渐减少,高剂量组胶原含量接近于正常组(P>0.05),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在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中CVB3RNA持续存在,ET1与ERK1在心肌病毒持续感染及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心Ⅱ号可显著减少ET1、ERK1在心肌的表达,且具有清除柯莎奇病毒及显著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P-ERK1 病毒基因检测 MASSON染色 心肌纤维化
原文传递
ET1与AngⅡ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中作用及清心Ⅱ号干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旺 程志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04-2206,I0017,共4页
目的:研究ET1与AngⅡ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清心II号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卡托普利治疗组(n=20),清心II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n=20),另设正常组(... 目的:研究ET1与AngⅡ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清心II号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卡托普利治疗组(n=20),清心II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n=20),另设正常组(n=10)。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II号高中低剂量灌胃,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心脏,应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血浆ET1、Ang II含量;RT-PCR病毒基因检测;VG染色观察各组纤维化形成情况,并检测胶原阳性面积占测量的面积的百分比的即容积分数。结果:清心II号具有明显抗病毒和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结论:血浆ET1与Ang II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心II号具有抗病毒、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ANG II 病毒基因检测 VG染色 心肌纤维化
原文传递
清心Ⅱ号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内皮素1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旺 王娟 +1 位作者 徐百鸿 程志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清心Ⅱ号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内皮素1(E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干预及抗病毒作用。方法 150只清洁级体重14~16 g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140只作为造模组,采用腹腔注... 目的研究清心Ⅱ号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内皮素1(E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干预及抗病毒作用。方法 150只清洁级体重14~16 g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140只作为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含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_3(CVB_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为10^(-5)的病毒液3次,每次每只2 mL,首次1:2000浓度CVB3病毒液,2周后腹腔接种1:1600浓度CVB_3病毒液,4周后腹腔注射1:800浓度CVB_3病毒液。60 d后模型构建成功,存活小鼠94只。随机选取90只,分为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各20只,卡托普利组20只,模型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灌胃。实验结束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采集心脏组织液氮速冻。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_1含量,放免法检测各组血浆ET-1含量,RT-PCR技术检测CVB_3 RNA,VG染色观察各组纤维化形成情况,并检测胶原阳性面积占测量面积的百分比,即容积分数。结果 VG染色后正常组含少量胶原纤维,分布于血管周围;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增生明显(P<0.05);TGF-β_1、ET-1、CVB_3 RNA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胶原纤维较模型组减少(P<0.05),清心Ⅱ号各治疗组随剂量增加胶原纤维逐渐减少;各治疗组TGF-β_1、ET-1、CVB_3 RNA与模型组比较均相应减低(P<0.05),清心Ⅱ号高剂量组TGF-β_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减少ET-1,清心Ⅱ号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血浆ET-1与TGF-β_1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心Ⅱ号具有抗病毒、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转化生长因子β_1 病毒基因检测 VG染色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宁波镇海区女性健康普查及相应HPV检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慧敏 徐黎明 袁秋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2期376-37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宁波镇海区女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健康普查及相应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检测(HC2-HPV-DNA),探讨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 216例女性行宫颈TCT检查及相应HC2-HPV-DNA检测,... 目的通过对宁波镇海区女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健康普查及相应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检测(HC2-HPV-DNA),探讨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 216例女性行宫颈TCT检查及相应HC2-HPV-DNA检测,并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3 216例女性中,TCT检查异常者630例,阳性率19.6%(630/3216);在630例TCT检查异常者中HC2-HPV-DNA检测阳性者383例,阳性率60.8%(383/630)。TCT检查及HC2-HPVDNA检测均阳性的383例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符合率为97.1%;TCT检查为阳性,HC2-HPV-DNA检测为阴性的247例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符合率为66.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P<0.01)。结论宫颈TCT检查与宫颈HC2-HPV-DNA检测的联合应用对有效筛查宫颈癌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 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检测 病理活检 宫颈癌 筛查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红梅 朱启镕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22-224,共3页
人巨细胞病毒是引起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早期诊断对及时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抗原血症检测;病毒DNA定量检测;病毒基因转录产物检测等作了综述。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早期诊断 人巨细胞病毒 抗原血症检测 病毒DNA定量检测 病毒基因转录产物检测
下载PDF
HPV基因检测联合TCT检查筛查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筛查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妇女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接受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妇女5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统计人乳头...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筛查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妇女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接受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妇女5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统计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单独与联合诊断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结果,对比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单独与联合诊断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灵敏度100.00%(971/971)、阴性预测值100.00%(1515/1515)分别高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的89.91%(873/971)、96.30%(2554/2652)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81.98%(796/971)、92.52%(2164/2339);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特异度35.00%(1515/4329)低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的59.00%(2554/4329)、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49.99%(2164/4329),阳性预测值25.65%(971/3785)低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的32.97%(873/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筛查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妇女,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惠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阳春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426例施行宫颈病变筛查患者,均行FRD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测法(TCT)检查、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法(HPV-DNA)...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阳春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426例施行宫颈病变筛查患者,均行FRD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测法(TCT)检查、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法(HPV-DNA)检查、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比较,敏感度:HPV-DNA>FRD>TCT,特异度:TCT>FRD>HPV-DNA,阳性预测值:HPV-DNA>FRD>TCT,阴性预测值:FRD>TCT>HPV-DNA,诊断符合率:TCT>FRD>HPV-DNA。结论:FRD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临床的诊断作用也较可靠,适用于医疗条件差、经济落后的医疗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特殊染色法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 液基细胞学检测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59253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13
作者 高红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2期2223-2227,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分析苏州高新区女性HPV感染的亚型分布及宫颈病变情况,利用大数据对本地区女性宫颈癌早防、早治及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分析苏州高新区女性HPV感染的亚型分布及宫颈病变情况,利用大数据对本地区女性宫颈癌早防、早治及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1月在高新区户籍人口中参加宫颈癌筛查的适龄妇女59253例,首先对全部筛查对象都进行HPV检测,针对不同结果进行下一步筛查:(1)TCT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型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2)阴道镜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可疑者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3)宫颈组织病理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可疑、肉眼直观异常直接进行病理检查者。结果59253例筛查者中,HPV感染7194例(12.14%);其中HPV单一感染5852例(81.35%),二重感染1149例(15.97%),多重感染193例(2.68%)。高危型HPV感染6952例(11.73%),单一感染高危型HPV前5位分别为HPV52、HPV58、HPV16、HPV68及HPV18。低危型HPV感染242例(0.41%),其中低危型单一感染238例(98.35%),低危型复合感染4例(1.65%)。除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型HPV感染者4711例,进一步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未见病变2783例(59.07%),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1642例(34.85%)、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22例(0.4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265例(5.63%)。共3273例行阴道镜组织病理检查,正常或炎症2356例(71.98%),低级别病变588例(17.97%),高级别病变303例(9.26%),原位癌9例(0.27%),微小浸润癌8例(0.24%),浸润癌9例(0.27%)。结论苏州高新区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52感染率最高,HPV59感染率最低,HPV16、18致癌风险高,尤其HPV16。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可能与HPV多重感染并无关联。采用HPV联合TCT筛查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液基细胞学检测 宫颈癌 宫颈病变 筛查
原文传递
HPV基因分型联合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可及性
14
作者 陈婷 《医学信息》 2019年第S2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廉价的人乳头状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癌机会筛查中的可及性及有效性.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保门诊就诊的1870名妇女的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动员其做HPV+... 目的:探讨廉价的人乳头状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癌机会筛查中的可及性及有效性.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保门诊就诊的1870名妇女的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动员其做HPV+TCT双检检测,方法采取廉价的人乳头状病毒基因分型检测(190元/人)联合液基细胞学(TCT)(190元/人).结果:双检率39.52%(739/1870),且呈递增趋势,由2014年1季度的16.89%上升至4季度的70%以上.自费者占55.16%,双阴率75.24%(556/739),双阳率4.06%(30/739),宫颈癌检出率1.35%(10/739),明显高于机会性筛查TCT单项检测率0.11%(1/929)(X2=7.94,P<0.01),门诊机会性筛查宫颈癌检出率0.59%(11/1870),明显高于2013年妇女病普查(0.016%).高危HPV感染率14.82%(110/739),前三位HPV型别为16、52和58型,宫颈癌占100%.TCT阳性率5.82%(43/739),其中HSIL检出率为1.76%(13/739),宫颈癌中占70%(7/10).结论:廉价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CT双检可以被门诊多数就诊妇女接受,且宫颈癌检出率明显高于TCT单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液基细胞学 联合检查 可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