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失败的儿童艾滋病29例HIV-1基因突变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路新利 赵宏儒 +6 位作者 张玉琪 赵翠英 李岩 王莹莹 白广义 李保军 陈志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后HIV-1基因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集河北省辖区内参加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后的68例儿童艾滋病患者静脉血液,测定其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 L者进行HIV-1基... 目的了解河北省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后HIV-1基因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集河北省辖区内参加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后的68例儿童艾滋病患者静脉血液,测定其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 L者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结果 68例患儿童中,29例出现病毒学失败,其中15例(22.06%)出现耐药基因突变,而且该15例患儿未出现仅针对PIs的耐药性突变,余患儿中有1例出现PIs,NRTIs和NNRTIs多重耐药。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NNRTIs)双重耐药率为27.59%(8/29)。高度耐NVP的频率最高,占51.72%(15/29)。结论 HIV-1基因突变诱发耐药性是导致儿童艾滋病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开始抗病毒治疗前适时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可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儿童 病毒学失败 耐药
原文传递
广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发生规律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江河 沈智勇 +2 位作者 梁淑家 李剑军 朱秋映 《应用预防医学》 2016年第1期26-30,33,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情况,探讨发生规律及风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0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广西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数据.按我国抗病毒治疗方案,病人入组治疗后每年监测1 次病毒载量.抗...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情况,探讨发生规律及风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0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广西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数据.按我国抗病毒治疗方案,病人入组治疗后每年监测1 次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定义为治疗中出现病毒载量〉400 拷贝/mL.使用Lifetable法分别计算治疗6~11 月、12~23 月、24~59 月的病毒学失败发生率.使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计算校正P 值(AP) 和校正风险比(AHR),评估各因素与病毒学失败的关联强度.结果治疗6~11 月、12~23月和24~59 月的病毒学失败发生率分别为18.8/100 人年(88 400/4 711.0)、12.2/100 人年(66 700/5 483.0) 和1.7/100人年(30 700/17 589.0).56~岁年龄组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18~岁年龄组患者的1.163 倍(AP=0.024,AHR=1.163,95%CI=1.020-1.327).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艾滋病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性途径感染艾滋病者的1.484 倍(AP=0.000,AHR=1.484,95%CI=1.262~1.745).WHO II 期和III 期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分别是WHO I 期患者的1.248 倍(AP=0.001,AHR=1.248,95%CI=1.092~1.427) 和1.220 倍(AP=0.003,AHR=1.220,95%CI=1.069~1.392).县区级医院治疗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自治区级医院治疗患者的1.275 倍(AP=0.001,AHR=1.275,95%CI=1.101~1.477).出现漏服药物和毒副反应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分别是不出现该类事件患者的1.239 倍(AP=0.000, AHR=1.239, 95% CI=1.126~1.363) 和1.447 倍(AP=0.000, AHR=1.447, 95% CI=1.313~1.595).各因素的风险比在治疗6~11 月、12~23 月和24~59 月3 个时段存在差异.结论广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发生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影响病毒学失败的风险因素也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改变.建议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时间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风险比 广西
下载PDF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中医体质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佩媛 何琼 +1 位作者 脱长宇 高晓东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年第11期87-88,91,共3页
目的调查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其体质特征,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者探索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4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大于6个月的HIV感染者/AID... 目的调查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其体质特征,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者探索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4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大于6个月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根据血浆病毒载量分为病毒学失败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VL)>400 copies/mL)中,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所占比例最高(25.3%),其次依次为非平和倾向体质(17.3%)、三种混合体质(13.3%)和两种混合体质(12.0%),非平和单一体质(10.7%)、平和质(10.7%)和四种混合体质所占比例较低(10.7%);对照组(VL≤400 copies/mL)中平和质所占比例最高(25.2%),其次依次为非平和单一体质(19.5%)、非平和倾向体质(17.3%)、两种混合体质(13.3%)、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10.9%)和三种混合体质(9.2%),四种混合体质所占比例最低(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VL>400 copies/mL)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颇体质是阳虚质(37.1%)和气郁质(24.1%),对照组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颇体质分别为气郁质(33.1%)和气虚质(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体质以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为主,出现频率高的偏颇体质为阳虚质和气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中医体质 调查
下载PDF
HIV低病毒血症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安靓 劳云飞 唐松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102-2108,共7页
目的研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HIV低病毒血症对后续病毒学失败的影响。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队列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数据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在一线治疗队列(不含克立芝)... 目的研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HIV低病毒血症对后续病毒学失败的影响。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队列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数据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在一线治疗队列(不含克立芝)和二线治疗队列(含克立芝)中,将数据分为低病毒血症组与无低病毒血症组,对不同水平和不同频率的患者之间的风险比(HR)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比较。结果93944例病例纳入分析。一线治疗队列中,与无低病毒血症病例相比,51~199 copies/mL组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没有变化,200~399 copies/mL组提高到1.39倍,400~999 copies/mL组提高到2.02倍。单独一次(HR=1.28,95%CI:1.21~1.36,P<0.001)、连续两次(HR=1.38,95%CI:1.22~1.55,P<0.001)、连续多次(HR=1.76,95%CI:1.48~2.10,P<0.001)发生低病毒血症病例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逐渐增加;在二线治疗队列中,与无低病毒血症病例相比,51~199 copies/mL组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没有变化,200~399 copies/mL组提高到1.33倍,400~999 copies/mL组提高到2.26倍。单独一次(HR=1.27,95%CI:1.11~1.46)、连续两次(HR=1.38,95%CI:1.02~1.88)发生低病毒血症的病例病毒学失败的风险在增加。结论200~999 copies/mL或单独一次、连续发生的低病毒血症与后续病毒学失败相关,使之发生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治疗 病毒血症 病毒学失败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日英 许超宇 +2 位作者 付少萍 李仕雄 江波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 调查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发生病毒学失败的31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和随访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 目的 调查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发生病毒学失败的31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和随访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67例(53.7%)患者发生基因型耐药。基线年龄、婚姻状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病毒载量水平、依从性、治疗方案、治疗时间、基线临床分期、治疗前症状数量及机会性感染种数均是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AIDS患者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AIDS患者的基因型耐药发生率较高,且基因型耐药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基因型耐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关键基因
6
作者 任博 沈从乐 +4 位作者 李娟 马建和 方茜 李韦杰 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635-1639,1669,共6页
目的探究HIV感染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差异和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数据集GSE52900,进行差异化基因的筛选,并通过GO、KEGG和PPI等网络分析确定关键基因和重要生物学通路。... 目的探究HIV感染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差异和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数据集GSE52900,进行差异化基因的筛选,并通过GO、KEGG和PPI等网络分析确定关键基因和重要生物学通路。结果从高效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中按照P<0.05和|log_(2)(FC)|>1筛选出79个表达差异化基因,包括55个表达上调基因和24个表达下调基因。PPI网络鉴定出5个关键基因:CD4、CCL5、CXCR4、ITGAL、C1QB。结论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化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应答通路,提示免疫因素在抗病毒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艾滋病病毒学失败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银 肖寒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7-109,共3页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已将艾滋病转化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抑制失败加速了病程的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更好地了解病毒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是抗病毒治疗持续成功的关键。本综述就...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已将艾滋病转化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抑制失败加速了病程的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更好地了解病毒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是抗病毒治疗持续成功的关键。本综述就艾滋病病毒学失败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学失败 特殊人群管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病毒学失败后应用PI继续治疗可延缓免疫衰竭
8
作者 李冰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2年第4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病毒学治疗失败 蛋白酶抑制剂 免疫衰竭 CD4+细胞计数
下载PDF
2015—2021年南昌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涂志斌 路亮 +4 位作者 邱丽萍 付玲 罗生根 应艳 陈小龙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5—2021年抗病毒治疗持续时长超过6个月的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综合评价和及时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21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及...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5—2021年抗病毒治疗持续时长超过6个月的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综合评价和及时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21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及南昌市定点医院的HAART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患者HAART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690例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5.76/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注射吸毒/输血传播(aOR=9.66,95%CI:2.00~46.61)、HAART持续时长不足1年(aOR=2.49,95%CI:1.01~6.09)、最近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aOR=12.59,95%CI:6.45~24.62)和最近CD4^(+)T淋巴细胞计数介于200~500个/μl(aOR=2.52,95%CI:1.32~4.79)、初始HAART方案“AZT+3TC+EFV/NVP”(aOR=2.54,95%CI:1.27~5.06)、最近7 d漏服抗病毒药物(aOR=7.99,95%CI:3.88~16.45)、丙型肝炎合并感染(aOR=4.86,95%CI:1.81~13.03)、耐药检测阳性(aOR=4.09,95%CI:1.85~9.04)是HIV/AIDS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目前抗病毒治疗策略下,需着重关注HIV/AIDS的传播方式、治疗时长、自身免疫水平、漏服抗病毒药物、丙型肝炎合并感染、耐药等情况,综合评价并及时干预,以减少因病毒学失败识别滞后而出现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病毒学失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成都市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段振华 范双凤 +3 位作者 吴学庆 施雅莹 刘芳 何勤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2008—2018年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开始ART的病例信息... 目的分析成都市2008—2018年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开始ART的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9945例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为4.45/1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0~、50~、200~349个/μL组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CD4≥500个/μL组的11.908(95%CI=9.838~14.412)、2.824(95%CI=2.484~3.212)和1.586(95%CI=1.420~1.771)倍。确证到治疗间隔≤30 d、31~365 d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366 d组的0.829(95%CI=0.734~0.935)和0.840(95%CI=0.755~0.934)倍。男性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女性的1.216(95%CI=1.090~1.356)倍,含齐多夫定初始治疗方案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含替诺福韦治疗方案组的1.272(95%CI=1.153~1.402)倍。结论成都市HIV/AIDS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前基线CD4水平较低,确证后启动ART时间间隔较长、男性、含齐多夫定的初始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毒治疗免疫学和病毒学失败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路新利 白广义 +6 位作者 赵翠英 李岩 王莹莹 陈志强 李保军 李巧敏 赵宏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失败和免疫学失败情况,为开展二线药物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进行免疫学和病毒学随访检测,分析其病毒学失败率,免疫学失败率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3... 目的了解河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失败和免疫学失败情况,为开展二线药物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进行免疫学和病毒学随访检测,分析其病毒学失败率,免疫学失败率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3例病人中免疫学失败率为46.03%,病毒学失败率为58.73%,免疫学和病毒学均失败率33.33%。结论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随访和耐药检测,通过及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 病毒学失败 免疫学失败 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抗HIV-1治疗后病毒学失败患儿的耐药基因型分析
12
作者 马同锁 赵景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447-3449,共3页
目的了解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患儿病毒学失败者的耐药突变特点。方法采集接受过高效抗病毒治疗患儿的血浆,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者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将所得序列上传到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患儿病毒学失败者的耐药突变特点。方法采集接受过高效抗病毒治疗患儿的血浆,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者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将所得序列上传到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病毒学失败的有66例患儿,其中38例患儿出现了耐药突变,耐药发生率为57.58%(38/66)。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56.06%,37/66)明显高于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3.03%,2/66)。结论 HIV-1耐药突变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艾滋患儿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必要的,可为制定适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儿童 病毒学失败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保定市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年病毒学失败率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东 刘震霞 +4 位作者 杨学刚 范伟光 王浩 石鹏辉 路新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7-801,共5页
目的 探讨保定市HIV/AIDS患者一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一年病毒学失败率,并分析基因型耐药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接受一年ART的642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对病毒载量(VL)≥1 000 C... 目的 探讨保定市HIV/AIDS患者一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一年病毒学失败率,并分析基因型耐药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接受一年ART的642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对病毒载量(VL)≥1 000 CPs/mL的血浆样本进行HIV基因型和耐药检测。结果 ART一年,642例患者中95.48%(613/642)得到病毒学抑制(VL<1 000 CPs/mL),29例病毒学治疗失败(VL≥1 000 CPs/mL),一年病毒学治疗失败率4.52%(29/642)。病毒学治疗失败的29例患者血浆中获得28条HIV-1pol区基因序列,以CRF01_AE(46.43%)和CRF07_BC(39.29%)基因亚型为主。22例存在耐药突变位点,21例产生耐药,耐药率为72.41%(21/29)。对耐药患者进行了常见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耐药分析,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中,57.14%(12/21)的患者出现了对拉米夫定(3TC)和恩曲他滨(FTC)的高度耐药,对替诺福韦酯(TDF)的高度耐药率是38.10%(8/21);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中,对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的高度耐药率达到了90.48%(19/21)和95.24%(20/21)。结论 保定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病毒学治疗失败率低于WHO中等警戒线(5.0%)水平,但失败者中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患者ART过程中耐药检测,及时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教育,从而降低HIV/AIDS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市 HIV/AIDS 病毒学失败 耐药
原文传递
基于替诺福韦的一线HAART方案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覃川 蒋忠胜 温小凤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121-3123,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替诺福韦(TDF)的一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对HAART病毒学、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共215例。按其初始一线HAART方案是否包含TDF,分为TDF组(110例)、非TDF组(105例)。... 目的分析基于替诺福韦(TDF)的一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对HAART病毒学、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共215例。按其初始一线HAART方案是否包含TDF,分为TDF组(110例)、非TDF组(105例)。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TDF组、非TDF组病毒学失败、免疫学失败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两组间的差异。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HAART 12个月,TDF组、非TDF组的病毒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01%,免疫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均为0。HAART 26个月,TDF组、非TDF组的病毒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5%、0.21%,免疫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5%、1.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DF的HAART方案可有效减少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病毒学失败 免疫学失败
下载PDF
南京地区HIV/AIDS患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晨 钟明丽 +2 位作者 成骢 杨雪梅 魏洪霞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警以降低一线治疗的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门诊启动一线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2...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警以降低一线治疗的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门诊启动一线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2020年3月的HIV/AIDS患者基线人口学和随访资料,在此期间有耐药基因检测证实一线抗HIV治疗失败、更换含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免费二线方案患者为治疗失败组,以同期病毒持续抑制患者作为对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739例HIV/AIDS患者中有44例(2.5%)因病毒学失败更换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OR=13.105,95%CI:5.025~34.176)和基线病毒载量≥1×10^(5)拷贝/mL(OR=2.491,95%CI:1.210~5.128)是一线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一线治疗失败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指数、传播途径、从确诊到治疗间隔时长、是否有基本医疗保险无关。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与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高基线病毒载量有关,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一线抗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危险因素 CD4+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下载PDF
2007—2020年贵港市HIV/AIDS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彤雪 邓本本 +7 位作者 徐月香 梁贤君 陈荣凤 覃雄林 叶力 梁浩 黄运轩 蒋俊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876-1882,共7页
目的:研究2007—2020年贵港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收集2007—2020年贵港市HIV/AIDS初治患者的... 目的:研究2007—2020年贵港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收集2007—2020年贵港市HIV/AIDS初治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学效果和病毒学效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分析免疫学失败和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060例HIV/AIDS患者,其中1148例(28.3%)出现了免疫学失败,743例(18.3%)出现了病毒学失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1.651,95%CI:1.409~1.934)、确诊至治疗时间间隔>3个月(OR=1.284,95%CI:1.087~1.517)、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349个/μL(OR=3.623,95%CI:2.960~4.435)、350~500个/μL(OR=5.758,95%CI:4.245~7.810)、>500个/μL(OR=22.450,95%CI:13.370~37.695)是免疫学失败发生的危险因素;确诊至治疗时间间隔>3个月(OR=1.403,95%CI:1.172~1.680)、基线治疗方案选择3TC+AZT+EFV/NVP(OR=1.393,95%CI:1.119~1.735)、3TC+D4T+EFV/NVP(OR=1.523,95%CI:1.223~1.896)、含克力芝方案(OR=1.411,95%CI:1.008~3.321)是病毒学失败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贵港市HIV/AIDS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待提高,免疫学和病毒学失败率影响因素较多,尤其要缩短确诊到治疗的间隔时间,提升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免疫学失败 病毒学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HIV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海伟 刘莉 +2 位作者 陈军 胡静静 卢洪洲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HIV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影响因素及低病毒血症对病毒学失败(virological failure,V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起始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并随访至2... 目的探讨HIV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影响因素及低病毒血症对病毒学失败(virological failure,V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起始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并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且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的HIV感染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分为长期抑制组和LLV组,就抑制组与LLV组的年龄、性别、基线病毒载量(viral load,VL)、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依从性、随访期间是否换药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87名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4(27,46)岁,男性占比为92.81%,其中抑制组3201例(84.53%)。其中年龄、基线VL≥1×10^(5) copies/ml、依从性较差、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200cells/mm^(3)、起始ART方案中核心药物和有无合并症可能是LLV的影响因素。LLV组59.73%的患者出现LLV在开始ART后的1年内。当LLV患者的VL≥200copies/ml时,LLV是VF的危险因素。结论当HIV感染者ART出现影响LLV因素或LLV患者VL≥200copies/ml时,临床医师需高度关注该时期患者VL的变化,必要时增加患者检测VL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低病毒血症 病毒学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4-2018年辽宁省男男性行为人群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HIV-1基因型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砚 康续 +2 位作者 吕娅妮 鄂爽 王莉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分析2014—2018年辽宁省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HIV-1基因型耐药特征,探讨失败的原因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法募集2014—2018年辽宁省MSM人群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目的分析2014—2018年辽宁省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HIV-1基因型耐药特征,探讨失败的原因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法募集2014—2018年辽宁省MSM人群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半年后的病例,对HIV-1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样本用RT-PCR法进行HIV-1 pol基因检测。对获得的pol基因序列进行亚型判定用Stanford University HIV-1耐药数据库进行基因型耐药解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共发现辽宁省MSM人群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病例400例,CRF01_AE为最主要流行毒株,约占83.8%;其中267例(66.8%)存在耐药相关突变并对一线药物存在低度及以上耐受。最主要受累群体为25~45岁年龄段病例,72.0%的病例在治疗后0.5~2.0年被检出,87.6%的耐药病例(234/267)同时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结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主要由耐药相关突变引起的;在扩大治疗防控策略背景下,加强初始治疗病例依从性教育,减少治疗后耐药发生,必要时可以加强治疗后随访检测,识别治疗失败病例,及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人群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获得性耐药 病毒学失败
原文传递
2019年辽宁地区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例HIV-1基因型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砚 鄂爽 +2 位作者 吕娅妮 康续 王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辽宁地区抗病毒治疗失败HIV-1感染者蛋白酶-逆转录酶基因(pol基因片段)及整合酶基因耐药发生特征和水平。方法收集2019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间>6个月、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267例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扩增pol基因片... 目的分析辽宁地区抗病毒治疗失败HIV-1感染者蛋白酶-逆转录酶基因(pol基因片段)及整合酶基因耐药发生特征和水平。方法收集2019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间>6个月、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267例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扩增pol基因片段,对耐药者进行整合酶基因型耐药检测,将获得的pol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序列提交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位点突变及药物耐受程度。结果267例治疗失败病例pol基因耐药位点突变率为40.8%,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G190(17.6%)、K65(16.1%)及M184(12.7%);对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及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分别为3.0%、25.8%和33.0%。在109例已发生pol基因耐药位点突变的病例中,整合酶基因突变率为3.7%,耐药率为2.8%。1例携带G118R、E138K、R263K突变,对埃替格韦、拉替拉韦、多替拉韦及比卡格韦均高度耐药。结论辽宁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已出现pol基因及整合酶基因同时耐药情况,需加强治疗失败病例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治疗 病毒学失败 整合酶抑制剂 耐药
原文传递
经异性性接触与注射吸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一线抗病毒药物疗效分析
20
作者 阿热祖·肉孜呢亚孜 单濛 +2 位作者 胡晓敏 陈浩 倪明健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7-1203,共7页
目的 分析目前使用一线治疗方案的经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 目的 分析目前使用一线治疗方案的经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国家免费ART、目前使用一线治疗方案且感染途径为异性性接触与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随访期间CD4^(+)T淋巴细胞(CD4^(+)T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和病毒抑制情况。以首次出现病毒学失败为结局,采用比例风险Cox回归模型分析经异性性接触和静脉吸毒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ART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107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随访期间死亡7例,总随访1 542.82人年。以男性(610例,55.10%)和30-40岁(598例,54.02%)为主,大多数(884例,79.86%)的HIV/艾滋病患者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的治疗方案。随访期间经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计数均增加100个/μl以上,注射吸毒患者增长幅度低于异性性传播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异性性传播患者病毒完全抑制率为82.97%,而注射吸毒患者的为68.81%。经注射吸毒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率高于异性性传播患者(13.33%vs.5.53%,a HR=2.33,95%CI:1.55-3.55)。基线CD4^(+)T细胞计数350-<500个/μl (a HR=2.41,95%CI:1.12-5.22)、200-<350个/μl (a HR=2.23,95%CI:1.12-5.22)和<200个/μl (a HR=3.60,95%CI:1.67-7.77)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较≥500个/μl患者病毒学失败率较高。结论 伊犁州经异性性接触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病毒学抑制率高于经注射吸毒感染人群,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经过免疫功能恢复良好。使用一线治疗方案人群中病毒学失败的高危人群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和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治疗 一线治疗方案 病毒学失败 差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