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验证 被引量:19
1
作者 巩薇 付瑞 +3 位作者 王吉 卫礼 肖镜 贺争鸣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目的对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针对不同动物源性制品,选择相关的指示病毒,对4个厂家不同的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各工艺均可灭活/去除指示病毒4Logs以上,均为有效的灭活/去除病毒工艺。结论4个... 目的对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针对不同动物源性制品,选择相关的指示病毒,对4个厂家不同的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各工艺均可灭活/去除指示病毒4Logs以上,均为有效的灭活/去除病毒工艺。结论4个厂家的灭活/去除病毒工艺均可保证制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 生物制品 病毒灭活/去除 验证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原料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彩霞 范素俊 侯永泰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对鸡冠来源的透明质酸钠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生产所用鸡冠确定其可能携带的病毒种类,选择呼肠孤病毒Ⅲ型、伪狂犬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和猴空泡病毒40作为相关的指示病毒。对透明质酸钠原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分析,确... 目的对鸡冠来源的透明质酸钠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生产所用鸡冠确定其可能携带的病毒种类,选择呼肠孤病毒Ⅲ型、伪狂犬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和猴空泡病毒40作为相关的指示病毒。对透明质酸钠原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分析,确定透明质酸钠原料制备工艺中加热灭活工艺作为可能灭活/去除病毒的工艺,并进行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的验证。结果呼肠孤病毒Ⅲ型、伪狂犬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和猴空泡病毒40经加热灭活处理的平均灭活对数值分别为≥5.688,≥5.375,≥6.542,≥7.125。透明质酸钠加热灭活工艺可有效灭活病毒。结论透明质酸钠加热灭活工艺可作为透明质酸钠制备过程中灭活病毒工艺,能有效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原料 病毒灭活/去除 验证
下载PDF
人抗凝血酶Ⅲ生产工艺中的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科 丁显平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25期12-13,共2页
目的:对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ATⅢ)生产工艺的病毒灭活/去除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PRV、SV、EMCV和MVM作为指示病毒,考察了S/D处理法、冻干干热法和纳米膜过滤工艺的病毒灭活/去除能力。结果 S/D处理法灭活PRV达到5.250... 目的:对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ATⅢ)生产工艺的病毒灭活/去除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PRV、SV、EMCV和MVM作为指示病毒,考察了S/D处理法、冻干干热法和纳米膜过滤工艺的病毒灭活/去除能力。结果 S/D处理法灭活PRV达到5.250 Lg TCID50/ml,灭活SV达到5.544 Lg PFU/ml;冻干干热法灭活PRV达到4.750 Lg TCID50/ml,灭活EMCV达到6.000 Lg TCID50/ml,灭活SV达到7.760 Lg PFU/ml;纳米膜过滤法去除MVM达到5.375 Lg TCID50/ml。所有的指示病毒均能被有效地灭活/去除。结论:上述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灭活/去除人抗凝血酶Ⅲ中的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凝血酶Ⅲ 生产工艺 病毒灭活/去除效果
下载PDF
医用胶原修复膜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验证和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哲翔 王建华 +1 位作者 袁平 张其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验证和评价医用胶原修复膜制备工艺中过氧化氢溶液、低p H孵放和γ射线辐照灭活/去除病毒的可行性。方法以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呼肠弧病毒Ⅲ(respiratory ente... 目的验证和评价医用胶原修复膜制备工艺中过氧化氢溶液、低p H孵放和γ射线辐照灭活/去除病毒的可行性。方法以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呼肠弧病毒Ⅲ(respiratory enteric orphan virusⅢ,Reo 3)、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作为指示病毒,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和猪肾细胞(PK-15)进行病毒增殖和感染性评价,Karber法测定病毒滴度;分别对牛腱片样品进行3%过氧化氢、低p H孵放处理(pH 3.4±0.3),检测病毒灭活/去除效果;将医用胶原修复膜中间品进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为25 k Gy),检测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结果经3%过氧化氢溶液处理1 h后,样品VSV和PRV的病毒灭活值均大于4 Logs;经低p H孵放处理14 d后,样品中已检测不到VSV和PRV,病毒灭活值分别为6.55和5.59 Logs;经25 k 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样品中VSV、PRV、Reo3和PPV均被有效灭活,病毒灭活值分别为5.64、4.35、4.87和5.36 Logs。结论医用胶原修复膜制备工艺中的3种灭活/去除病毒步骤均有效,经灭活/去除病毒后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原修复膜 病毒灭活/去除 过氧化氢溶液 低pH孵放 Γ射线辐照
原文传递
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影响评价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刘春雨 张峰 +4 位作者 于传飞 武刚 崔永霏 黄璟 王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建立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影响的评价方法。方法以Raji细胞株作为靶细胞,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作用,用CCK-8试剂进行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检测,并验证系... 目的建立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影响的评价方法。方法以Raji细胞株作为靶细胞,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作用,用CCK-8试剂进行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检测,并验证系统适应性。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参比品计算低pH及纳米膜过滤(简称纳滤)2种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前后样品的相对百分效价,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CD20单克隆抗体CDC生物学活性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该方法的曲线平行性较好,且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低pH病毒灭活工艺处理前后样品的相对效价分别为(97. 22±2. 49)%和(87. 84±5. 60)%,相对变化值的平均平方值为10. 57%;纳滤病毒去除工艺处理前后样品的相对效价分别为(87. 65±4. 31)%和(89. 43±7. 33)%,相对变化值的平均平方值为4. 17%。2种工艺3次检测间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处理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为目标抗体,建立了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对生物学活性影响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平行性、稳定性及有效性,为其他单克隆抗体类治疗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生物学 病毒灭活/去除
原文传递
肝水解肽的制备及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辜正平 王伯初 旷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制备肝水解肽,并对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以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为指示病毒,在100℃,pH6.0~7.0煮沸20min灭活病毒,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中空纤维柱,在进压0.15Mpa、回流压0.05Mpa和进... 目的制备肝水解肽,并对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以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为指示病毒,在100℃,pH6.0~7.0煮沸20min灭活病毒,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中空纤维柱,在进压0.15Mpa、回流压0.05Mpa和进压0.20Mpa、回流压0.10Mpa各循环超滤3次去除病毒,用无特定病原(SPF)的鸡胚和鸡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灭活/去除的效果验证。结果加热煮沸后,指示病毒未检出,滴度降低NDV≥7.4logEID50/0.2ml、IBDV≥5.45logCCID50/0.1ml;超滤后IBDV未检出,滴度降低≥5.43logCCID50/0.1ml。盲传复壮均未检出病毒。制备的肝水解肽多肽含量均在20mg/ml以上。结论制备的肝水解肽工艺中两种灭活/去除病毒方法均有效,经灭活/去除病毒后的产品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水解肽 病毒灭活/去除 工艺 验证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海绵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蒋丽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5-888,共4页
目的对牛跟腱来源胶原蛋白海绵的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生产所用原料牛跟腱确定其可能病原体种类,选择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heiler’s mouseencephalomyelitis virus,TEMV... 目的对牛跟腱来源胶原蛋白海绵的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生产所用原料牛跟腱确定其可能病原体种类,选择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heiler’s mouseencephalomyelitis virus,TEMV)、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和猴空泡病毒40(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SV40)作为指示病毒体;依据《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方法制备病毒悬液。对胶原蛋白海绵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确定胶原蛋白海绵以25 kGy60Co辐照处理作为可灭活/去除病毒的工艺,并测定半数细胞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infective dose,TCID50),以病毒降低系数(处理前后样本平均检测值对数之差)对病毒灭活/去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经辐照灭菌处理后,VSV、TEMV、PRV和SV40病毒降低系数分别为5.646、4.792、5.042、5.292 logTCID50/0.1 mL(logs)。各指示病毒的降低系数均>4 logs,表明25 kGy60Co辐照灭菌工艺能有效灭活/去除病毒。结论 25 kGy60Co辐照处理工艺可作为牛跟腱来源的胶原蛋白海绵制备过程中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能有效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海绵 60Co 辐照 病毒灭活/去除工艺 牛跟腱
原文传递
人抗凝血酶Ⅲ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的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付艳丽 孔涛 +2 位作者 郭玉婷 曹扬 梁凌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验证和评价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AT-Ⅲ)生产工艺中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S/D)法联合纳米膜过滤法灭活/去除病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D法作为AT-Ⅲ病毒灭活工艺,纳米膜过滤法(20 nm孔径)作为其病毒去除工... 目的验证和评价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AT-Ⅲ)生产工艺中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S/D)法联合纳米膜过滤法灭活/去除病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D法作为AT-Ⅲ病毒灭活工艺,纳米膜过滤法(20 nm孔径)作为其病毒去除工艺,分析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对AT-Ⅲ活性的影响;以伪狂犬病毒、辛德毕斯病毒、猪细小病毒、脑心肌炎病毒作为指示病毒,对上述工艺进行病毒灭活/去除工艺效果的验证。结果S/D法联合纳米膜过滤法可有效灭活/去除脂包膜病毒和非脂包膜病毒,指示病毒滴度下降均>4 lg;且AT-Ⅲ的生物活性及其他各项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活性变化<10%。结论研究建立的S/D法联合纳米膜过滤法可有效灭活/去除AT-Ⅲ中的指示病毒,该方法为凝血因子类制品的病毒灭活验证工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Ⅲ 病毒灭活/去除 有机溶剂/去污剂法 纳米膜过滤法
原文传递
纳米膜过滤技术在提高人血浆制品安全性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代旭兰 陈海 +1 位作者 陈代杰 刘文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518,共4页
关键词 血浆制品 病毒灭活/去除 纳米膜过滤 筛分机制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我国血浆综合利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裴仁俊 费章城 +2 位作者 潘波 曹海军 李长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6期807-816,共10页
血浆是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未来几十年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对血浆采集将带来巨大冲击,如何提升血浆的综合利用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原料血浆的采集、血浆蛋白制品种类及制备工艺、血浆蛋白研究现状、促进血浆综合利用法... 血浆是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未来几十年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对血浆采集将带来巨大冲击,如何提升血浆的综合利用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原料血浆的采集、血浆蛋白制品种类及制备工艺、血浆蛋白研究现状、促进血浆综合利用法规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目前我国血浆蛋白制品种类不断增多,促进血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生产厂家规模较小、新产品及新技术研发动力不足、血浆蛋白制品的深入研究欠缺,血浆蛋白制品企业重组并购,加强产学研合作,科研实力的提升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综合利用 血浆蛋白制品 分离纯化 病毒灭活/去除
下载PDF
规模化抗体药物生产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宝庆 李朝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0期6-11,共6页
抗体药物在现代医学强调精准治疗的背景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显示了极高的临床价值。抗体药物正在改变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疑难疾病的治疗观念。规模化抗体药物生产在我国仍有许多瓶颈要解... 抗体药物在现代医学强调精准治疗的背景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显示了极高的临床价值。抗体药物正在改变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疑难疾病的治疗观念。规模化抗体药物生产在我国仍有许多瓶颈要解决,而纯化过程是其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抗体药物的质量、安全性、成本等多个方面。综述了规模化抗体药物生产纯化过程较为常用的澄清技术、层析技术、病毒灭活/去除技术等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相关产品,以期为抗体药物临床试验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 澄清 层析 病毒灭活/去除
下载PDF
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玉媛 赵雄 +1 位作者 尹惠琼 章金刚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生产制备的一种特殊"药品",自20世纪80年代经血液制品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事件频发以来,如何确保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目前各国均形成了严密体系,通过多种预防控制措... 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生产制备的一种特殊"药品",自20世纪80年代经血液制品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事件频发以来,如何确保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目前各国均形成了严密体系,通过多种预防控制措施确保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包括原料血浆的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病毒灭活/去除处理、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未来,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将对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造成新的威胁,因此需不断研究新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病毒安全性 原料血浆 病毒灭活/去除处理
原文传递
血液制品中病毒检测控制与风险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瑞 岳秉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7-1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多起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发布多部法规、条例以及指导原则对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进行严格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法规中关于病毒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血浆及其制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多起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发布多部法规、条例以及指导原则对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进行严格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法规中关于病毒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血浆及其制品的病毒检测方法,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去除的相关方法及其验证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血液制品中病毒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病毒检测 病毒灭活/去除 病毒安全性
原文传递
血液安全与保障——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虹 王全立 +5 位作者 詹林盛 许金波 章金刚 王字玲 宫锋 岳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2-837,共6页
"血液安全及保障"是个永恒的主题,军事医学科学院从建院之初到现在的60年间,开展了包括血液采集、检验,血液筛查、制备、储存、运输、输注及新型血源开辟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血浆代用品开始,先后在输血传播(... "血液安全及保障"是个永恒的主题,军事医学科学院从建院之初到现在的60年间,开展了包括血液采集、检验,血液筛查、制备、储存、运输、输注及新型血源开辟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血浆代用品开始,先后在输血传播(病毒)传染病的检测、相关灭活方法与装置、临床输血安全、血液制品与代用品及其新型血液成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技术、产品、装置与标准,力求为形成整体、灵活、精确、高效、优质的安全血液供应链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质量 血液制品 血液代用品 输血治疗 病毒灭活/去除 血型转换 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
原文传递
血液制品中病毒检测控制与风险管理
15
作者 刘明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0211-0211,共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多起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发布多部法规、条例以及指导原则对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进行严格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法规中关于病毒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血浆及其制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多起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发布多部法规、条例以及指导原则对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进行严格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法规中关于病毒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血浆及其制品的病毒检测方法,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去除的相关方法及其验证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血液制品中病毒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病毒检测 病毒灭活/去除 病毒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