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杜素果 宋永祯 +1 位作者 刘忠杰 赵宁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0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根据是否存在锥...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根据是否存在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121),术后切缘阳性或有病灶残留为研究组,术后切缘阴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为24.38%,切缘阳性患者中病灶残留率为48.7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变级别、累及象限、累及腺体、转化区类型、电切环形状、锥切深度、锥切宽度、锥切体积、接触性出血均为子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病变级别、累及象限、累及腺体、转化区类型、电切环形状、锥切深度、锥切宽度、锥切体积、接触性出血均为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病灶残留
下载PDF
老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朝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59-61,64,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建宁县总医院行LEEP治疗的100例老... 目的 分析老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建宁县总医院行LEEP治疗的100例老年SI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是否有病灶残留分为残留组24例和无残留组76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孕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组与无残留组患者年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情况、HPV持续感染情况、病变累及腺体情况、病变象限和切缘状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HR-HPV感染、存在HPV持续感染、切缘状态阳性均为老年SIL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重HR-HPV感染、HPV持续感染、切缘状态阳性的老年SIL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风险较高,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早期规避是预防术后病灶残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电环锥切术 病灶残留
下载PDF
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刘秀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2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十堰市中西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6例行介入治疗的PLC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将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十堰市中西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6例行介入治疗的PLC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将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与MRI在PL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残留及复发病灶63个,CT检出阳性50个,MRI检出阳性55个;MRI诊断残留及复发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与碘化物沉积相关的Ⅱ型残留和复发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对Ⅰ型、Ⅲ型、Ⅳ型碘油沉积类型下残留及复发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诊断PL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更为准确全面,在PLC患者疗效评估及预后检测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T MRI 介入治疗 病灶残留 复发
下载PDF
MSCT、MRI多模态成像对PHC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莉 陈为霞 +1 位作者 郑薇 杨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中MSCT、MRI多模态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展开研究,术前DSA造影检出150个病灶,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对比MSCT、MRI多模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中MSCT、MRI多模态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展开研究,术前DSA造影检出150个病灶,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对比MSCT、MRI多模态成像对PHC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的诊断效能。结果(1)碘油沉积良好病灶45个,DWI呈均匀低信号表现,部分缺损病灶为105个,DWI病灶为均匀低信号表现,缺损区域呈高信号表现;(2)MRI多模态成像的肿瘤包膜检出率明显高于MSCT(P<0.05);(3)在术后3个月DSA共检出病灶残留110个,无病灶残留45个,MRI多模态成像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AUC值均明显大于MSCT(P<0.05);(4)术前瘤区的ADC值明显低于肿瘤坏死区与碘油沉积区,且碘油沉积区明显低于肿瘤坏死区(P<0.05)。结论应用MRI多模态成像能清晰显示患者的病灶残留情况,在PHC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评估中的诊断价值高于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MRI多模态成像 原发性肝癌 病灶残留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探索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柴少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64-67,共4页
探究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标准患者将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计算,统计往后3年半内就接受病症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数据统计,期间纳入的所有患者均将采用CT与MRI检测并完成对患者的资料记... 探究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标准患者将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计算,统计往后3年半内就接受病症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数据统计,期间纳入的所有患者均将采用CT与MRI检测并完成对患者的资料记录,随后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组作为作为金标准并分别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并以结果为基础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差异。结果 于CT诊断下,患者诊断准确度为89.76%、敏感度为88.44%、特异性100.00%;于MRI诊断下,患者诊断准确度为96.39%、敏感度为96.13%、特异性100.00%;由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可见,MRI诊断中的精确度敏感度高于CT诊断(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诊断内容统计中可见,所有患者于其特异性指标对比下均未见较大差异,提示两种诊断方式均能够作用于对患者的特异性表现诊断,而在对比其他项内容中,磁共振的诊断方式在其中更具使用优势,该诊断方式下可对患者病症保持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整体使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原发性肝癌 介入手术 病灶残留及复发诊断
原文传递
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泽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 分析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介入术后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复发及病灶残留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总共抽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40例PLC病例... 目的 分析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介入术后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复发及病灶残留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总共抽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40例PLC病例(50个病灶)展开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均实施介入术治疗,并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MRI、CT等于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金标准为DSA,对比PLC介入术后MRI、CT诊断复发、病灶残留的特异度、准确性、敏感度等数据。结果 本组40例患者DSA显示,50个病灶中复发或残留病灶共37个,经MRI检出阳性34个,敏感度91.89%,经CT检出阳性26个,敏感度70.27%,两种方式对比诊断敏感度,MRI明显高于CT(P<0.05);MRI诊断准确性94.0%(47/50),CT为78.0%(37/50),MRI明显高于CT(P<0.05);MRI诊断敏感度100.0%(13/13),CT为100.0%(13/13),两者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在PLC介入术后应用MRI对复发及残留病灶进行诊断准确性和敏感度较CT更高,有利于对介入术效果做出准确评估,并为患者后续术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进一步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术 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复发 病灶残留
下载PDF
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建红 张凯 +1 位作者 王丽华 陈明高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 分析单发肝细胞癌最大径≤3.0cm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最大径≤3.0cm的患者239例,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按照术后病灶是否完全消融分为完全消融组... 目的 分析单发肝细胞癌最大径≤3.0cm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最大径≤3.0cm的患者239例,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按照术后病灶是否完全消融分为完全消融组(n=219)与病灶残留组(n=20),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的病灶位于肝段间、肝细胞分化程度、肝纤维化程度、Child-Pugh分级以及甲胎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病灶位于肝段间、肝细胞分化程度、肝纤维化程度以及甲胎蛋白水平≥200μg/L是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分析单发肝细胞癌最大径≤3.0cm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术前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残留病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FDG PET判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病灶残留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应瑞 辜梅新 +1 位作者 李伟雄 潘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1-653,共3页
背景与目的:18F-2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判断恶性肿瘤治疗后病灶残留上的应用是放射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FDGPET显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肿瘤残留中的应用。方法:25例鼻咽癌放疗后,临床... 背景与目的:18F-2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判断恶性肿瘤治疗后病灶残留上的应用是放射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FDGPET显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肿瘤残留中的应用。方法:25例鼻咽癌放疗后,临床疑鼻咽肿瘤残留,均行FDGPET显像,显像时间为放疗后2~6个月,其中23例同期行CT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5例患者中FDGPET显像阳性18例,其中4例假阳性;阴性7例,其中2例假阴性。FDGPET显像的准确率为76.0%(19/25),CT检查的准确率为52.2%(12/23)。11例CT未见鼻咽肿瘤残留,FDGPET显示其中2例有鼻咽局部FDG异常浓聚;7例CT诊为肿瘤残留,FDGPE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FDG异常浓聚,5例CT未能确定残留,PET显示其中3例FDG异常浓聚。12例FDG异常浓聚的病变处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残留。结论:判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肿瘤残留,FDGPET比CT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 PET 鼻咽癌 鼻咽病灶残留 放射疗法 CT 诊断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的CINⅢ患者病灶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绪峰 曾蓉 +1 位作者 高晗 蔡鸿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为宫颈锥切术后的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宫颈锥切术后(LEEP术和CKC术)再行全子宫切除的CIN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年龄、HPV感染情况、切缘状态、切缘阳性病变级别以及宫颈锥...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为宫颈锥切术后的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宫颈锥切术后(LEEP术和CKC术)再行全子宫切除的CIN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年龄、HPV感染情况、切缘状态、切缘阳性病变级别以及宫颈锥切方式与病灶残留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治疗后随访42~66月,未发现复发;55例(55/90,61.11%)患者的全宫标本中存在病灶残留;年龄】40岁组(33/47例,70.2%)与≤40岁组(22/43,51.2%)、HPV-H感染组(32/52,61.5%)与HPV-H阴性组(1/2,50.0%)、LEEP术组(49/78,62.8%)与CKC术组(6/12,50.0%)的病灶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患者病灶残留率(38/53,71.7%)明显高于切缘阴性患者(17/37,46.0%,P【0.01);切缘病变级别为CINⅡ-Ⅲ患者(27/33,81.8%)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CINⅠ患者(11/20,55.0%,P【0.05)。结论 切缘阳性是CINⅢ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以通过控制切缘阳性从而降低病灶残留,对于切缘阳性患者尤其是切缘高级别病变患者应考虑进一步的治疗及严密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CINⅢ)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 病灶残留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18)F-FDGPET显像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耀武 马冬 +2 位作者 唐安戊 朱永钳 陈立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28-1230,共3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病灶残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75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2~144个月行头颈部18F-FDGPET显像,其中50例患者因PET显像阳性或临床怀疑残留或复发而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25例...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病灶残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75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2~144个月行头颈部18F-FDGPET显像,其中50例患者因PET显像阳性或临床怀疑残留或复发而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25例经18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根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最后确诊为鼻咽癌(NPC)残留或复发患者40例和无残留或复发患者35例,PET显像结果阳性43例、阴性32例。18F-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病灶残留或复发的灵敏度95.00%,特异性85.71%,阳性预测值88.37%,阴性预测值93.75%,准确性90.67%。结论18F-FDG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病灶残留或复发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的特性,是临床诊断鼻咽癌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病灶残留 复发 PET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彭川 罗鹰 夏玉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5期87-89,10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多层螺旋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梁多层螺旋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l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 原发性肝癌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病灶残留及复发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病灶残留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锐华 田秀荣 +3 位作者 王鸿智 鲍忠平 伍靖武 任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23-324,共2页
目的评价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病灶残留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73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病灶残留患者分为2组,A组33例行腔内后装放疗,B组40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A组完全缓解7例(21... 目的评价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病灶残留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73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病灶残留患者分为2组,A组33例行腔内后装放疗,B组40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A组完全缓解7例(21%),部分缓解15例(49%),总有效率70%;B组完全缓解16例(40%),部分缓解21例(52%),总有效率92%。2组均未见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病灶残留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鼻咽癌 近距离放射疗法 病灶残留
下载PDF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病灶残留、复发及妊娠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培松 程香红 +1 位作者 王甜 胡元晶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76-579,共4页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宫颈癌前病变。约17%未接受治疗的HSIL 可进展为浸润癌。因此,准确规范地处理宫颈病变,特别是HSIL,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推荐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宫颈癌前病变。约17%未接受治疗的HSIL 可进展为浸润癌。因此,准确规范地处理宫颈病变,特别是HSIL,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推荐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为主要诊疗手段。然而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仍存在病灶残留、病灶复发及进展的风险。目前各研究报道HSIL 治疗后发生病灶残留、复发及进展的差异较大,且术后病灶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方式尚无定论。综述HSIL 治疗后病灶残留及复发危险因素、处理、随访及妊娠相关问题,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切缘阳性 病灶残留 复发 锥切后妊娠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及疗效评估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陆洪江 宣伟玲 冯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99-200,共2页
肝癌病死率较高,术后预后效果较差,患者病死率仅次于胃癌、肺癌,且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很多肝癌患者发现时常处于中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治疗常用介入治疗,其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用最为广泛[2]。但TACE术... 肝癌病死率较高,术后预后效果较差,患者病死率仅次于胃癌、肺癌,且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很多肝癌患者发现时常处于中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治疗常用介入治疗,其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用最为广泛[2]。但TACE术难以完全切除坏死肿瘤组织,且病情易于复发,所以患者术后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灶复发、进展状况,并及时实施治疗,从而促进预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早期对TACE术后疗效进行精准评估,对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无创伤辐射、多参数成像以及多平面等优势,在肝癌TACE术后评价中的应用逐渐普及[4]。为探究肝癌患者TACE术后疗效,运用MRI进行扫描评价,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意见,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时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进展状况 肝癌患者 定期复查 TACE术 临床评估 病灶残留
下载PDF
宫颈微小浸润癌宫颈锥切术后子宫病灶残留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杰捷 张平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微小浸润癌(MIC)宫颈锥切术后子宫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经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MIC并在3个月内进一步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49例,将其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术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数值、术前阴... 目的探讨宫颈微小浸润癌(MIC)宫颈锥切术后子宫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经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MIC并在3个月内进一步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49例,将其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术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数值、术前阴道分泌物HPV分型检测结果等与宫颈切缘情况及子宫全切标本的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无子宫病灶残留的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临床分期、术前SCC水平和浸润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宫颈切缘和HPV16/18感染是否阳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 is 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18阳性为子宫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99,P=0.002)。有无子宫病灶残留者HPV单种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切缘阳性与阴性者的HPV16/18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高危HPV16/18感染以及宫颈切缘阳性均与子宫病灶残留密切相关,HPV16/18感染为子宫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修改诊断切缘阴性的标准是否能更准确判断病灶残留情况以及是否需要扩大术前高危HPV16/18亚型感染患者的锥切手术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 宫颈锥切术 宫颈切缘 人类乳头瘤病毒 病灶残留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庆 邓凡 潘海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均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了介入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 目的:研究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均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了介入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对90例患者进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CT检查、MRI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标准,分别将CT、MRI检查的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CT、MRI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DSA检查54例(60.00%)患者存在病灶残留,42例(46.67%)患者出现复发.CT检查42例(46.67%)存在病灶残留(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86.67%、100%、77.78%),35例(38.89%)出现复发(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92.22%、100%、83.33%);MRI检查50例(55.56%)存在病灶残留(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95.56%、100%、92.59%),41例(45.56%)出现复发(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98.89%、100%、97.62);CT与MRI对病灶残留及复发诊断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对病灶残留及复发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诊断工作来说,MRI较CT有着更高的利用价值,对于病灶残留及复发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显著高于CT,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病灶残留 复发诊断
下载PDF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云霄 王建东 孔为民 《癌症进展》 2019年第9期1016-1018,1035,共4页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子宫颈浸润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宫颈病变,大部分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具有逆转倾向,可自然消退,临床以随访观察为主;对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建议采取宫颈锥切术治疗。然而,锥切术后...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子宫颈浸润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宫颈病变,大部分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具有逆转倾向,可自然消退,临床以随访观察为主;对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建议采取宫颈锥切术治疗。然而,锥切术后仍有部分HSIL患者有病灶残留,会出现复发,是妇科肿瘤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CIN的病理分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载量及分型、产次、宫颈锥切术的方式和术后病理切缘的阳性情况等,但上述因素是否为HSIL患者锥切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高危因素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HSIL患者锥切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癌前病变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病灶残留 复发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艳梅 王建东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1期2260-2263,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门诊就诊行宫颈锥切术的253例绝经后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并记... 目的分析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门诊就诊行宫颈锥切术的253例绝经后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并记录病变残留相关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分娩史、阴道镜活检结果、检查是否充分、锥切类型、锥切深度、锥切术后病理结果、切缘阳性与否、病变是否累及腺体以及锥切术后6个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状态与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相关性。结果253例绝经后行宫颈锥切术CIN患者中,术后病灶残留26例,病灶残留率为1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锥切切缘及术后6个月HPV感染状态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锥切切缘阳性以及术后6个月HPV感染状态是绝经后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CIN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术后6个月HPV感染状态。因此,应对绝经后CIN患者加强管理,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病变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绝经 宫颈锥切术 病灶残留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LEEP术临床结局及术后病灶残留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云云 葛小花 程典平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458-2460,2465,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临床结局及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共纳入患者100例,病理结果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均接受LEEP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探讨...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临床结局及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共纳入患者100例,病理结果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均接受LEEP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探讨术后结局及复发/病灶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6例术后病变残留占6%,10例复发占10%;产次与宫颈LEEP术后残留/复发相关(P<0.05);而年龄、绝经、月经、以及孕次患者与其无关(P>0.05);病理因素分析中,患者LEEP术后病变残留/复发,与HR-HPV、病理、腺体受累、受累象限、及病理特征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复发/病灶残留危险因素,包括多重HR-HPV、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以及HPV持续感染(P<0.05)。结论临床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选择子宫颈环型电切除治疗,术后有一定复发、或病灶残留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多重HR-HPV、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等因素,需要加强患者术后随访、及管理针对性,减少出现术后复发/病灶残留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病灶残留 HPV持续感染
下载PDF
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2
20
作者 朱风叶 李红 +1 位作者 乔继红 王全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 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5);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I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 原发性肝癌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病灶残留及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