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0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证结合特点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分析
1
作者 陈明 周帅琪 +5 位作者 王尚全 展嘉文 董永丽 齐保玉 王达 尹煜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从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MOP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理念组方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艳彬 朱亚楠 +4 位作者 郭晓欢 徐晓炜 王冲 郑彩华 郭光业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27-30,43,共5页
目的:研究以“病证结合”理念组方形成的中西药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经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门诊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口... 目的:研究以“病证结合”理念组方形成的中西药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经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门诊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由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组成的四联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化湿、活血解毒方。2 w为一疗程。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8.57%,高于对照组的67.16%(P<0.05);2组胃痛、胃胀、嗳气等中医证候积分均得以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优于对照组的77.6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以“病证结合”理念指导组方所形成的中西药联合根除方案,可取得一定效果,有助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下载PDF
江泳教授病证结合分人分型分期辨治带状疱疹
3
作者 蒋萃 田茸 +3 位作者 袁世清 彭杨芷 叶莹 江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进行分型论治。江教授以“柔肝泻火,解毒除湿,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创制“泻毒通络”方为基础验方,分人分型分期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她认为病证结合辨治带状疱疹,可以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病证结合 共性核心 热毒湿浊瘀滞肝络 “泻毒通络”方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颖 矫健鹏 +3 位作者 徐晶钰 刘煊 王晓炜 岳小强 《现代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PLGC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文章从模型动物选择、胃癌前病变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三方面,对近年来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 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PLGC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文章从模型动物选择、胃癌前病变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三方面,对近年来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介绍了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气滞、脾胃湿热和胃络瘀血5个常见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对当前模型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5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 脾胃湿热 脾气虚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与思考
6
作者 董雨蓉 解存 +2 位作者 刘畅 赵佳 王朔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不仅有西医的疾病特点,而且借助中医思维用不同实验方法来表现独特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中医药研究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工具。文章... 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不仅有西医的疾病特点,而且借助中医思维用不同实验方法来表现独特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中医药研究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工具。文章对常用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总结,并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为例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痰瘀互结
下载PDF
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 倪青 +1 位作者 钱秋海 黄延芹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73-187,共15页
糖尿病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1-2]。据报道,国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3],国内为59.9%[4]。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小血管造成损伤[5]... 糖尿病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1-2]。据报道,国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3],国内为59.9%[4]。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小血管造成损伤[5],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并发症的强危险因素,既加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又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风险增加7.2倍,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6]。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DMH,可极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高血压患 脑血管并发症 心脑血管事件 死亡风险 hypertension 危险因素 病证结合
下载PDF
病证结合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骼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8
作者 林楚彬 何兴鹏 +5 位作者 丘育辉 吴文瑾 常雨 叶涛 李鹏飞 杨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36-3641,共6页
背景: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主要病机,对肾阳虚、肾阴虚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有利于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的发展。目的:评价右归丸对肾阳虚、肾阴虚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差异,从生物力学角度论证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因证施药的科... 背景: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主要病机,对肾阳虚、肾阴虚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有利于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的发展。目的:评价右归丸对肾阳虚、肾阴虚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差异,从生物力学角度论证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因证施药的科学性。方法:手术摘除60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10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肾阴虚组(n=30)和肾阳虚组(n=30),肾阳虚组臀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肾阴虚组灌胃甲状腺片混悬药液,1次/d,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每组取20只灌胃右归丸混悬液,1次/d,连续12周,剩余10只作为对照不灌胃。灌胃结束后使用Micro-CT扫描测量股骨微结构参数,在力学试验机上对股骨分别进行三点弯曲、有限元仿真、股骨头压缩及表面压痕分布实验。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扫描显示,与肾阴虚组比较,肾阴虚+右归丸组股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表面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升高(P<0.05);与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右归丸组股骨骨体积分数、骨表面密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厚度升高(P<0.05);②三点弯曲实验显示,与肾阳虚组相比,肾阳虚+右归丸组股骨弹性模量、最大抗弯强度和弯曲断裂强度均降低(P<0.05),韧性提高(P<0.05);③有限元仿真显示,右归丸能显著提高肾阳虚组大鼠股骨抗骨折能力,对肾阴虚组大鼠不产生明显作用;股骨头压缩实验显示,右归丸可增强肾阳虚组大鼠股骨头抵抗形变的能力,但右归丸对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大鼠股骨头表面性能的影响无显著区别;④结果表明,右归丸可增强肾阳虚骨质疏松骨骼生物力学性能,但对肾阴虚骨质疏松骨骼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骨质疏松症 右归丸 肾阳虚 肾阴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病证结合视角下的口苦症病因病机探讨
9
作者 张雪萍 白兴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口苦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广泛存在于多系统疾病中。中医学对于口苦症发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基于“苦-火-心”的五行对应关系,口苦多被认为与心系疾病及火热病相关;胆病会引起口苦,这类口苦症的产生往往与胆汁上溢以及肝胆脾胃... 口苦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广泛存在于多系统疾病中。中医学对于口苦症发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基于“苦-火-心”的五行对应关系,口苦多被认为与心系疾病及火热病相关;胆病会引起口苦,这类口苦症的产生往往与胆汁上溢以及肝胆脾胃气机失调相关。文章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整理、分析并总结了口苦症发病的相关脏腑以及病因病机,认为临床诊治口苦症时应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重视疾病发生的多方位复杂因素,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苦 病证结合 脏腑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邓娴 谭瑾轩 +3 位作者 陈映西 潘娜 刘付杰义 黄晓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4-640,共7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策略亟待进一步探索,建立合适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价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本文对FD常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策略亟待进一步探索,建立合适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价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本文对FD常见中医证型脾虚证、肝郁证、肝郁脾虚证常用动物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发现造模过程中结合饮食不节法或劳倦过度法更利于模型的稳定。脾虚是FD的发病基础,设计合适的FD脾虚动物造模方法或可为治疗FD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更好的治疗策略。现有FD病证结合模型评价指标普遍存在主观性过强、客观证据不足的问题,如何完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系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动物模型研究 病证结合 中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探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研究模式
11
作者 吴春丽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论治 病证结合 机-治体系 以方测
下载PDF
基于人体系统的疫病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研究与实践
12
作者 王烨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中医传统疫病辨证方法均以“藏象辨证”作为理论基石,但“藏象辨证”理论具有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不利于当前疫病诊疗体系的发展。在针对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在“藏象辨证”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基于人体系统的疫病病证结合诊... 中医传统疫病辨证方法均以“藏象辨证”作为理论基石,但“藏象辨证”理论具有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不利于当前疫病诊疗体系的发展。在针对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在“藏象辨证”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基于人体系统的疫病病证结合诊疗模式。该模式理论基础包括人体解剖学、藏象学说、药物归经理论,以及现代人体系统理论。原则与方法:病证合参,确定病所;病证合治,系统用药;病证合估,评定疗效。特色与优势:唯物论与辩证法、整体与局部、辨病与辨证、定性与定位、抽象与具象相结合。以疫病诊疗实践为例,阐释该模式的运用过程。该模式的构建促进了对中医和现代医学发展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辨 人体系统 诊疗体系 病证结合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常见脾胃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13
作者 刘颖初 崔一然 汪红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的分子机制及药效效果,制备其相关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单纯西医疾病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脾胃病的病机阐明和新药研发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对常见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各证候的构建方法和评价系统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概况和建立特点,以期解决动物实验模型病证评价指标的关键问题,完善病证造模与测量标准,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脾胃 实验 评价体系构建 中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元 赵文景 +6 位作者 王雨 王悦芬 崔方强 王梦迪 张康 孙雪艳 李佳霖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基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症状指标、西医分期与中医病证结合思路制定了糖尿病肾脏病诊疗指南,提出了DKD病证结合的诊疗路径,突出中医特色,现对该指南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更新...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基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症状指标、西医分期与中医病证结合思路制定了糖尿病肾脏病诊疗指南,提出了DKD病证结合的诊疗路径,突出中医特色,现对该指南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肾脏 中医 病证结合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解读
下载PDF
倪青教授病证结合,从“腑”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经验
15
作者 汪燕燕 张美珍 +1 位作者 贺璞玉 倪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37-1441,共5页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即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征候;由于存在多种物质代谢异常,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即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征候;由于存在多种物质代谢异常,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容易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倪青教授认为代谢综合征患者由于饮食不节致胃肠运化功能受损,内生痰湿瘀毒,壅滞于胃肠、三焦之腑,以致六腑功能失调。六腑受损是伴有肥胖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首要病机,其病程演变基本可归纳为六腑腑气损伤为先,继而腑病及脏,最终脏腑同病。这与现代医学研究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微生物失平衡不谋而合。倪教授认为本病存在多种人体代谢指标的异常,治疗应发挥中医优势,具有整体观念,病症结合,综合分析各代谢指标异常的相关性,权衡利弊,合理选方用药,临床治疗本病,善于从“腑”论治,提倡应用合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2型糖尿 代谢综合征 病证结合 从腑论治 名中医经验 @倪青
下载PDF
交叉式病证结合思维模式的培养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标准中的意义探析
16
作者 张鸿婷 姜芊竹 +3 位作者 李佳卓 赵海燕 魏明慧 孙素芹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课程中占据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关键一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传统病证结合和现代病证结合相交叉的诊病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将之有效传授给学生则势在必行。
关键词 病证结合思维模式 中医内科学 标准化教学
下载PDF
箍围法在糖尿病足病证结合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阳 汪慧 王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箍围法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收束疮毒、清热消肿、散瘀定痛、温经化痰,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合理使用箍围法可提高临床疗效。该文对箍围法在糖尿病足中西医治疗中的临床实践及其...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箍围法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收束疮毒、清热消肿、散瘀定痛、温经化痰,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合理使用箍围法可提高临床疗效。该文对箍围法在糖尿病足中西医治疗中的临床实践及其病证结合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箍围法 糖尿 病证结合 经验总结
下载PDF
病证结合治疗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探究
18
作者 吴建国 周婉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54-858,866,共6页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难治性、致盲性眼病,黄斑水肿作为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葡萄膜炎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迁延难愈,若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合理、正确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难治性、致盲性眼病,黄斑水肿作为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葡萄膜炎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迁延难愈,若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合理、正确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病证结合是通过中、西医理论上的沟通和临床验证形成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具体病种以病理生理为基础的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在临床上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采取病证结合诊疗思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葡萄膜炎 黄斑水肿
下载PDF
交叉式病证结合治疗观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鸿婷 姜芊竹 +2 位作者 李佳卓 赵海燕 魏明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0154-0157,共4页
分析探讨将交叉式病证结合治疗观应用到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影响。方法 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级针灸推拿学本科生中任意选择120例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时间段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按照数字表达法分成2个组别,其中60例学生接受传... 分析探讨将交叉式病证结合治疗观应用到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影响。方法 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级针灸推拿学本科生中任意选择120例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时间段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按照数字表达法分成2个组别,其中60例学生接受传统中医内科教学,另外60例学生则接受交叉式病证结合治疗观教学,对比以下3个方面:(1)学习情况评价;(2)自主学习能力评分;(3)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学习成绩测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交叉式病证结合治疗观教学的满意度(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满意度(68.33%)(P<0.05)。结论 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叉式病证结合治疗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强化医学生诊疗技能,能够快速适应中医临床诊治工作。从而全方面加强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感,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交叉式病证结合治疗观 综合能力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洁 邓娜 +1 位作者 蔺晓源 刘杰民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5期73-78,共6页
总结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IBS-D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以大鼠复合因素造模法为主,常通过番泻叶灌胃、母婴分离、直结肠刺激、急慢性... 总结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IBS-D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以大鼠复合因素造模法为主,常通过番泻叶灌胃、母婴分离、直结肠刺激、急慢性应激等多种方式的单独或联合应用达到造模效果。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型研究不全面,且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以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IBS-D模型最为多见,多采用不同证型致病因素的叠加进行造模。因此,基于疾病模型基础上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仍是当前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